秦置。
战国时为韩国邑, 秦庄襄王时置县,因故城 (今郑州市 邙山区 古荥镇)在 荥水之北,故名。属三川郡。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建制县之一。
西汉属 河南郡,东汉属 河南尹。西晋后属荥阳郡。辖区约今 荥阳市大部。
西晋后属荥阳郡。
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将县治由古荥移至大索城(今 荥阳市城区)。
北齐改属 广武郡。
隋代改属郑州。
唐天授二年(691)更名为 武泰县,属洛州,神龙元年(705) 复名荥阳县,属荥阳郡。
宋熙宁五年 (1072)并入 管城县,1086复置,属 京西路。
元、明、清均属郑州。民国初因之。
1913年属豫东道 (次年豫东道改称 开封道)。
1927年直属 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解放后,1949年属 郑州专区, 1955年归 开封专区,1958年归郑州市, 1961年复属开封专区,1971年11月改属郑州市。
1994年4月,撤消荥阳县,设立荥阳市。
2018年12月,荥阳县入选2018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榜第86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