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著名作家李劼人1947年在成都出版的《风土什志》上发表文章,对重庆火锅做了可信的考证。文中说:“吃水牛的毛肚火锅,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倒滚着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劳力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把它高尚化了,从担头移至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各人的口味。”由此可见,重庆火锅发源于长江之滨,最初为船工所用,继而发展开来是毫无疑问的了。
重庆火锅影响力居中国四大火锅之首。其余三个为北派的涮羊肉,广东的打边炉,江浙的菊花火锅。重庆07年被选为“中国火锅之都”时重庆市内就有火锅五万多家,重庆市内共有餐饮网点(店)8.05万个,占到餐饮网点的62.2%,超过半数以上。2013年中国火锅50强重庆占13个席位,而且被业界认为少选了。2013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重庆有14家,基本都有做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