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政府迫于国内人民要求和平民主以及世界舆论的压力,召开了有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决议。31日,政治协商会议闭幕。
2月初,为庆祝政协会议成功和拥护政协五项协议,由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3个团体发起,筹备召开“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并登报声明,邀请各人民团体、组织参加筹备工作。2月8日,国民党重庆市党部闻讯召开临时执委会,针对庆祝大会进行了所谓“如何遏止反动言行以戢邪乱”的专题讨论,并制定了夺取大会指挥权、控制扩音器、把握会场情绪和转变会议内容等行动方案。
10日上午,大会在重庆较场口广场举行,到会群众上万人。政协代表沈钧儒、郭沫若、梁漱溟、李烛尘、罗隆基、张君劢,以及著名民主人士马寅初、李公朴、章乃器、施复亮、李德全、史良、刘清扬等参加了大会。大会尚未开始便遭到国民党特务、暴徒的扰乱,被强求立即开会。“重庆市农会”理事刘野樵、吴人初等强登主席台,抢夺扩音器,谎称大会“主席”并宣布开会。大会总指挥李公朴及主席团成员章乃器、施复亮等上前制止时,受到特务、暴徒围攻殴打。郭沫若上前劝阻亦遭殴打。李公朴、施复亮、马寅初、郭沫若及新闻记者等60余人受伤。这一事件史称较场口事件。
事件发生后,参加政协会议的中共代表周恩来闻讯赶往医院,慰问伤者。当晚,周恩来、陈启天、李烛尘等11名政协代表联名致函蒋介石,要求严查肇事凶手。11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较场口暴行》,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政协决议而努力奋斗。
较场口事件充分暴露了蒋介石破坏政协会议协议,坚持独裁内战的反动面目。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民主人士纷纷通电抗议国民党特务的暴行,要求惩办凶手。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