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原属利津县罗镇区肖庙乡王家庄、小夹河两个村合并而成,小夹河村原名为王庄大队,小夹河为一队,王庄为二队。文革期间,变王庄大队为筒子队,改名为永红大队,1964年李恩和任党委书记。在1958年10月罗镇公社成立,肖庙乡改命为第二管理区, 1959年11月,又从罗镇公社划出肖庙人民公社。1981年永红又改名为小夹河村。
小夹河村地处黄河岸、渤海边,到处荒草遍布,人烟稀少,是退海之地,要是有较大的北风,潮水上涨,黄河水就会泛滥,经常被水淹了庄稼。一年来有好多人被水淹死。以前这里有名的“利津洼三大害,蚂蚱、秃子、岳光乃。”生产条件非常落后,没有基本的农具,只能用铁铣种地,作扁担挑,绳子背,种上庄稼还必需看着,否则就被兔子等吃光了。一九三几年该村发生了蝗灾,把草都吃光成了平茬,屋檐也吃光了,就更不用说庄稼了。该村的人主要靠为老爷庙的打短工生活,有俗语说“老百姓半年糠菜半年粮就不错了”。食用水更困难,靠雨水和在洼地里刮水,再就是挖井渗水,渗出的水又若又咸,可是也得吃。更不用说苛捐杂税,土匪横行,人们受尽了压迫。
1943年,日本鬼子在老爷庙设有踞点,也有汉奸、特务,不时到村里扫荡。八路军就藏在我们村里。还有王广生、董长胜参了军。1943年有名的日本人“二十一天大扫荡”施行了“杀光、烧光、抢光“政策。在我村王家窖洞里搜出了军鞋,村里人都跑到草窝里,抓到了陈老七和张景明,陈老七当时就被子砍死了,张景明被砍了好多刀,后来活过来了,还抓走了董金章、车端绪,把他们抓去当华工。全村没有上点吃的,门窗都烧没了。1945年鬼子投降。
1958年全国普遍建立人民公社。由于刮“五风”和三年自然灾害,在度使群众生活窘迫,一度过着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政府,生产靠贷款,用水靠老天的生活。1962年生活才有好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1980年底至1982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全村土地承包到户,结束了“生产靠队长指挥、社员凭工分吃饭”的历史,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农民自主经营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的不断改观。1982 年该村通电,1996 年通水,2002 年8月通公路。
1984年河口区正式成立,该村划归河口区。1988年该村推行“双田制”改革,初步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土地少的矛盾,发展农业与发展二、三产业的矛盾。1996年开始实行延长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该村充分发挥优势,鼓励群众发展经济。走上了致富道路,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1200元增加到2006年的4000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