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局的某一方刚刚提过对方一子,而对方又可以提回一子的情况下,对方不能马上回提,要在别处也下一着,使对方跟着在别处也下一着,然后才能回提。
这是“劫”,但在连续的提子中,只有一个回合,又不能构成“打劫”,这便是“反提”。“反提”的范围很广,并不限于“打二还一”。凡是双方在一个回合内的连续提子都可以叫做“反提”。“反提” 的内容繁多,其表现形式多样,有的相当复杂,当今的高段棋手也为之“头痛”。
"反提”的形状在“边”和“角”出现得最多,因为“边和角”常出现“死活”的问题,而且也是对局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地方。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目前围棋流行于亚太,覆盖世界范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
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中日韩是现今围棋的三大支柱,但近年来日本围棋逐步衰弱,形成了中韩争霸的局面。
目前,围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则不统一,没有一个国际性的组织统一管理,所以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围棋规则是数子法,日本围棋规则和韩国围棋规则是数目法,台湾应氏围棋规则(应氏规则)和智运围棋规则(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采用的是计点制度。
棋用三种规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一般是相同的。尽管国际上开了多次围棋规则研讨会,不过各方均坚持自己国家的围棋规则最好,都不可做任何退让,除了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比如:棋盘大小、用时、赛场规定)有一些统一外,在真正的问题上(围棋胜负计算)没有任何进展。
围棋的本质是:谁的占地面积大谁获胜。不过“地”至今没有一个能被世界接受的定义--中国规则是“子空皆地”,日韩规则是“唯目是地”,应氏规则也是“子空皆地”(与中国内地规则区别为:中国内地规则计算胜负是单方,与盘面中数180.5进行比较;应氏规则为黑白双方的点数相减,此处的“点”事实上就是中国规则说的“子”,就是称呼不一样。)。
古代围棋与现代围棋下法基本相同,但本质区别在于(具体研究参考《围棋规则演变史》陈祖源,燕来等网友文章):古代围棋是以子多为胜(参考《敦煌棋经》),唐宋数路法(参考《忘忧清乐集》日本规则即由此变来)数空需扣除眼位、公气不计,明清数子规则有还棋头(眼位不是子,该规则后来被日本废除);
其它区别:第一,古代围棋一般白先黑后;第二,古代围棋没有贴目,黑棋181子就获胜,;第三,古代围棋是座子制,就是先在对角星位分别放黑白两子,最大限度限制先手优势(后来被日本废除,为了限制先手增加了贴目)。
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阔的落子空间,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控制力。下围棋对儿童少年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使他们能更好的分析事物。
有横竖19条线,总共有361个交叉点。就是因为第一手有361种选择,第二手有360种选择……从而,围棋是唯一电脑下不出的棋,最强的电脑围棋也只有13级水平。
围棋变化多端,而且还有定式……所以,围棋是棋类中较为复杂的。中国就是围棋的故乡,围棋高手也很多,如:古力、周鹤洋、常昊、聂卫平、吴清源……
图一图一:黑白双方紧紧缠绕在一起,可以设想这是双方激烈战斗中的局面。现在轮到黑方走了,被黑包围的两个白子只有一气,黑棋可以下在A位把白两子吃掉。
图二
图二:这是接上图的继续过程,黑棋吃掉了白方两子,但白方呢?在A处下子可以吃掉黑方一子。
图三
图三:这便是白方吃掉黑方一子后的图形,在俗语里这种过程被称为“打二还一”的例子。
“反提”的范围很广,并不限于“打二还一”。凡是双方在一个回合内的连续提子都可以叫做“反提”。
图四
图四:黑方三子处于危险状态,三子中基于生存的八口气已被白方围住了七气,只要轮到白方下子,就可在“A”处吃掉黑方三子。
图五
图五:白方果然动手了,这是白方吃掉黑方后的形状,对此黑方如何应对呢?
图六
图六:黑方可在图五中的“A”位处提回白方一子,构成图六,这在俗语中又称为“打三还一”。
在连续的提子中,只有一个回合,又不能构成“打劫”,这便是“反提”。“打劫”部分我们下课讲,这一课只要熟悉“反提”便可以了。
图七
图七“反提”的形状在“边”和“角”出现得最多,因为“边和角”常出现“死活”的问题,而且也是对局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图七中五个白子处于将被吃的状态,图八中是接图七后,白方“反提”的形状。
图八
图八中,白方的提子也可叫“打五还一”,也还叫“反提”,在这一点上,没有确切的规定。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图十二
图十三
图十四
图九:在实战对局的过程中,有许多千奇百怪的图形,随着初学者水平的提高都可能碰到,这就要求读者掌握这些特殊的形状。
在图九中白方的包围之中含着一个黑子,而黑方的包围之中又含着一个白子,谁先下子,就可以吃掉对方。
而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讲的黑方提白子的特殊情况。
图十:这是黑方提掉了白一子,而自己的两个子处于被吃的危险状态,白棋又把黑棋在“A”位提掉。
图十一:图中黑方又把白方提了过来,这三手棋所构成的“反提”不能称为“打劫”,只能叫“反提”。这是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形状。
[1]
图十二:白方下“A”处可吃掉黑两子,黑方下“A”处可吃掉白四子,真是“步步紧要”。
但如果白吃黑子就属于正常的吃子,没有什么解释的必要,但黑吃白呢?这就属于我们要讲的内容,“反提”。
图十三:黑方吃掉了白棋四子,但这种吃子的意义似乎并不太大,而本身由两子的危险,变成了三子。
图十四:白方又把黑方吃了回来,这种反提所吃的子,比原来的多,这涉及到“目的概念”,在这一课里就不讲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