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下辖21个行政区 :
白岭、关汪、彭才、七埝、桃西、桃东、桃北、皇城、官庄、北芹、顶湖、南芹、苗庄、各庄、上河、陈州、大李、西石埠、东石埠、徐东、徐西
桃林镇地处东海县西部,面积169.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万亩,水田面积7978亩。镇驻直桃北村,距离县城24公里,东与洪庄镇交界,西与山东省郯城县接壤,南与新沂为邻,北与山左口乡相连。
桃林镇地处马陵山东麓、属丘陵地带、地势东西高中间低,海拔高程在52-88米之间。
境内有牛桃公路、徐许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2005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1.1、1.5、0.74亿元。石埠大牲畜市场、桃林机动车市场为全国百佳市场。
农作物有小麦、水稻、山芋、花生等。年种植高淀粉山芋4万亩,优质花生2.5万亩,油桃1万亩,年饲养生猪10万头,三禽100万只。羊2.5万只。
桃林镇以南京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建立了有机食品科技示范园区,成为全省仅有的2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之一。经国家环保总有有机食品开发中心检测验收,顺利地事后以了土地转换证。
种植业上,镇政府对出口加工品种在技术、农资等方面给给予支持。
由香港加保(生化)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有机食品科技示范园内生产的“桃林” 牌油桃、洋葱、草莓、胡萝卜、小麦、毛豆、瓜菜、甘薯等农产品分别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无公害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转换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翠宜丽”牌有机肥(海洋生物)获日本、美国、欧盟和OFDC的有机认证,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建有各类专业市场5个。
工业形成以汽车配件为主导机械制造产业、以硅系列产品为主导的石英深加工产业和以有机农产品为主导的商品加工产业三大产业格局。主要产品90%销往国外。
全镇个体私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连云港金轮车轮厂、连云港马陵复合肥厂、连云港桃盛融熔石英有限公司、连云港艾伦钢铁有限公司等个体私营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产值超过9亿元。
主要工业门类:机械制造、建材、食品加工、电子、硅系列产品等。
为了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免费提供建厂用地,提供电力设施。
桃林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的古镇。历史上有“古盐道,蝉连内地,糟油坊,商贾云集”之称。
镇驻地建成区面积3.46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朝阳路、陵海路、桃源路、陵园路、和平路、镇南路、水利路、幸福路等。桃林是东海县西部地区商业活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集镇,
街道八纵八横,两侧楼房鳞次栉比,商业繁荣。2001年被评为省级新型示范镇。
教育卫生事业发达,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6个,在校学生9784人,初中入学率99。9%,
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34个。逢农历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有集市。
明清时期,桃林镇属于海州直辖区域。桃林镇曾为海州西乡第一大镇。
明时属博望都,洪武至嘉靖初,由北至南分属赤岸镇(今山左口乡驻地)、竹墩镇、团池镇等 [1]。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设立桃林镇。清代分属赤岸镇、桃林镇、七堰镇、竹墩镇等。 [2]
民国元年,海州州治区域置东海县,四月析东海县东南境置灌云县。桃林镇区域属东海县。
抗战时期,中共进入东海县,私以桃林镇归郯城县,民国三十八年夺在大陆取得政权后予以合法化。
1953年7月原沭河以东原属东海县区域,划回东海县;但沭河以西及以以北地区如穆柯寨、团山、山南头、窑上等村借口东海县管理不便仍归郯城县管辖。 [3]这一区域外大至相当于今山左口乡、桃林镇范围。
1957年建桃林乡,
1958年成立桃林人民公社,
1983年恢复桃林乡,
1985年建桃林镇,
2000年区划调整把石埠乡划规桃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