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氏龟

肯氏龟

外文名 Kemp’sridleyturtle
拉丁学名 Lepidochelyskempii
植物界
肯氏龟L.kempii
海龟科Cheloniidae
爬行纲Reptilia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肯氏龟体长60-90厘米,重量27-40公斤。肯氏龟成年个体的胸甲一般是黄绿色或白色的、而背壳则是灰绿色。幼年肯氏龟整体是黑灰色的。喙状嘴、体侧的肢呈鳍状。[2]

(形态特征图册参考资料:[3]

生活习性

成年肯氏龟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浅水近岸水域,喜欢温暖。肯氏龟的食物包括一些软体动物、甲壳亚门动物、水母、藻类或者海胆。[2]

生长繁殖

肯氏龟的繁殖季节是四月到八月,产卵点则多数位于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但是有时也会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帕德雷岛。它们离岸交配,怀孕的雌性聚集起来将卵产在沙滩上,每次会下90颗左右的卵。新孵化的幼龟会在漂浮的马尾藻类海藻床上度过它们的第一年。

1947年约有89000只雌海龟产卵,而1985年就急剧下降到了7702只。[2]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2]

种群现状

人为影响

人为捕杀是肯氏龟数量迅速减少的最初原因,而今天其主要威胁则是栖息地丧失、海洋污染以及渔网。

1960年代,墨西哥率先开始保护肯氏龟,在美国,肯氏龟在1970年被列入了濒危物种保护法案的名单,后来又列入1973年的濒危物种法案。2010年4月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也提出了相关草案,其中包括一个威胁测评。

200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释放了10,594只肯氏龟幼龟。在一些地区他们可能会被屠杀以制作靴子和食物。

漏油事件影响

1979年埃克斯托1号油井泄漏事件导致一些肯氏龟不得不被空运出墨西哥湾。

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由156只海龟因此死亡,其中很多都是肯氏龟。但是路易斯安那州野生动物和渔业管理局也从格兰德艾尔救出一些肯氏龟。因为墨西哥湾是肯氏龟的主要栖息地之一,科学家们开始从附近的海滩等地区收集肯氏龟的卵,整个计划从阿拉巴马州到佛罗里达州沿岸得到了大约7万枚卵,其中一些被送往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孵化。[4]

相关知识

最先描述肯氏龟的是萨缪尔·加曼,并起名为Thalassochelys kempii(或Colpochelys kempii)。而叫做“肯氏”则是为了纪念从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寄出了这种海龟标本的渔夫理查德·M·肯普(Richard M. Kemp)。1890年鲍尔意识到它和榄蠵龟是同属的,便它们划归丽龟属。肯氏龟一度被划为榄蠵龟的亚种,但是Bowen等人于1991年将它们重新分开了。普理查德于1969年对丽龟属的这两种海龟作了详细描述,1989年确定了二者的详细形态差异。[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