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叶冷淘(huái yè lěng táo),所谓冷淘,就是凉面。
唐·杜甫有<槐叶冷淘>诗,仇兆鳌,注引。朱鹤龄曰:“以槐叶汁和面为冷淘。”
宋·苏轼 有《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史君食槐叶冷淘》诗。亦省作“ 槐淘 ”。
清·钱谦益《谢德州张太守送酒》诗:“香翻乳酒倾云液,油点槐淘泻玉盘。”
“槐叶冷淘”始于中国的唐代。唐制规定,夏日朝会燕飨,皇家御厨大官(也作“太官”)所供应给官员的食物中,即有此味,可见原为宫廷食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食品逐渐传入市肆民间,并将用槐叶与面粉合制,改“槐叶冷淘”为翡翠面,成为城乡人民的盛夏消暑美味。
当代的制法大致为:采青槐嫩叶捣汁和入面粉,做成细面条,煮熟后放入冰水中浸漂,其色鲜碧,然后捞起,以熟油浇拌,放入井中或冰窖中冷藏。食用时再加佐料调味,成为令人爽心适口的消暑佳食。<唐六典> :“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
宋代著名诗人王禹的《甘菊冷淘》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篱根。长芽触土膏,小叶弄晴暾。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俸面新且细,溲牢如玉墩。随万落银缕,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芳香敌兰荪……”诗中,把“甘菊冷淘”的制法和特点写得一清二楚。面条是“煮投寒泉盆”做成的。由于掺进了甘菊汁,所以冷淘的颜色青青,“芳香敌兰荪”,可谓色香味俱佳了。
再往后,元代《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亦有“冷淘面法”,是用鳜鱼、鲈鱼、虾肉等做“浇头”的冷面,风味也佳美。总之,古代冷淘面的花色品种是很多的。
杜甫在《槐叶冷淘》诗中写道: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热,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袅,走置锦屠苏。
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晚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汤显祖《寒食》:
饧粥鸡求兴不无,冷淘清醑暮烟余。
非关旧火收槐燧,自是轻寒恋竹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