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的培养

菌种的培养

中文名 菌种的培养
特点 采取无菌操作的方法
科目 生物
教学环境 教室
目录导航

学习者特征

经过高中的学习,大部分对生物都有了比较具体的理解。进入大学以后要进行更为具体的生物研究,要进行分类。菌种的培养是微生物研究的必要过程,是今后在实验室必要的实验技能!菌种在有机实验中也是基础,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这是一个新鲜而没有基础的东西,一切从基础开始!

学习内容

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工业发酵的有用菌种,其筛选步骤包括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

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

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见图) 菌种制备 ,其中(1)~(4)为孢子制备过程。

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

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产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

放线菌孢子的培养基大多是采用麸皮或豌豆浸出液、牛肉膏及无机盐与琼脂制成的。将斜面孢子接入扩大的扁瓶孢子培养基中,于28~37℃培养5~14天。所获得的大量孢子可直接作为种子罐(6)的种子。

如果有些生产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5)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作为发酵罐(7)的种子应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接种量一般在10%~20%。

教学目标

1. 弄清一级菌种的制作流程。

2. 弄清一级菌种的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及其要求。

3. 弄清灭菌,消毒,菌种分离,提纯,转管,无菌操作概念及其操作方法。

4. 掌握一级菌种质量鉴定及其常见保存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一级菌种培养基的配制。

2. 一级菌种培养基的灭菌。

3. 无菌操作(难点)。

策略选择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内),实验教学(课内及课外),技能训练(实习期间)

从学生日常生活问题入手,快速自然的引导学生走进主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讲授新课内容,以醒目的方式将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呈现给学生。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讨论与探究中完成任务。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把培养基给学生,通过诸多问题驱动学生完成任务,课程安排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展示评价环节,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条件选择语句的执行流程及使用方法,在结束环节,以课后作业强化练习法结束本节课,使学生对条件语句的暂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