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教育信息传递的过程,借助视听辅助媒体,使学生迅速获得信息。
视听教育的渊源:在教育领域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形式主义和教学中的“言语主义”(Verbalism)的反感情绪。克服学校教学中“言语主义”的弊病是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希望改革的一个方面。夸美纽斯、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和杜威等人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这种改革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可以看做是视听教育运动产生的渊源。
视听教育产生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技术现代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实用课程和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社会著名思想家对于各种思想的传播和推动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同时因为产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形成新的媒体技术手段。
综合来说,因素共为以下三点:
1、 工业现代化发展而引起的教育需要。
2、 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推动。
3、 新的技术手段的发明和应用。
由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各种新的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才形成“视觉教育”的思想。而当时,主要的形式却是学校博物馆通过销售的形式来进行的。
此后电影的发明对视觉教学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18~1928年十年间,这场视觉教学运动标志着教育技术的发端。
在之前纯视觉的教育媒体逐渐出现了有声的电影或广播录音技术,是原来的视觉教学概念逐渐扩展为视听教学阶段。而其起先于英国(见书本P8详细内容)。
1918~1942年之间为教育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
促进此时视听教学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 工业和军队的训练部门制定了大规模的人才培训计划(新方法)。
2、 工业和军事训练中强调绩效能力的培养,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也强调训练者的工作职责(目标性、操作性强)。
3、美国联邦政府为实施教学技术制定了一些列政策,鼓励制作各类教材、广泛实用媒体(政策支持)。
4、美国联邦政府为实施教学技术而巨额拨款(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