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夏津县域于唐、虞、夏、商、周时期属兖州之域。春秋时为齐、晋会盟之要津,战国时为赵国地,秦属巨鹿郡地。西汉初年置县,曰“鄃”,为县域置县之始。时鄃属冀州部清河郡地,县治设于现城址东北20公里处(今平原县腰站镇王双堂村北侧)。汉高后(吕雉)四年(前184年)鄃为侯国,吕它曾为鄃侯。孝景时曾封栾布为鄃侯,后封国撤销,仍为鄃县。孝武时,为武安侯田蚡“食邑”。新莽时,改鄃称为善陆。
东汉复为侯国,勋臣马武封鄃侯,后马武改封杨虚(今高唐),鄃仍为县,隶属清河国。清河国后改称甘陵国,鄃仍属之。三国魏时,鄃亦属甘陵国。晋代,甘陵国复称清河国,仍辖鄃。南朝刘宋时,鄃属清河郡。北魏初,鄃辖于平原郡,寻废平原郡,鄃改属东清河郡。北齐,撤销鄃县,并入平原。隋开皇十六年(596)于古鄃城西南重建鄃县,先隶属于贝州,后又改属清河郡。同时,另置夏津县(此为本县之名的发端,县城位于今城址以北17公里处的新盛店)。此时为鄃县与夏津县并存时期,鄃与夏津同属贝州。鄃县后复改属清河郡。大业年间,曾一度撤销夏津县,并入清河县。
唐天宝元年(742),将鄃县改为夏津县,仍属贝州。后因县城遭大水,于是将县治迁到新县店(新盛店旧称,即原夏津县城址)。五代汉时,夏津县划归大名府,至宋朝和金朝,夏津县仍属大名府。元朝初年,夏津县隶属东平路,曾一度为驸马都尉武毅王的“汤沐邑”。至元七年(1341),夏津县改属直隶高唐州。
明朝建立,夏津县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高唐州。清朝因袭明朝旧制,雍正八年(1730)后,夏津县从高唐州划出,直属东昌府管辖。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临清为直隶州,夏津县遂辖于临清州,是为属临清州管辖之始。民国元年(1912),夏津县改属济西观察使管辖,民国三年(1914)又改属山东东临道(道尹官署设于临清)。
民国十五年(1926),改属山东德临道。十七年(1928),直属山东省政府管辖。1936年,夏津县改属山东省政府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址设于临清)。“七·七”事变后,行政区划屡有变迁。1938年,改属山东省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区。是年3月,日伪政权在山东省公署下设道、县、区、乡建置,夏津县归属鲁北道管辖。1940年7月,复设东临道,夏津复归其管辖。1939年8月,夏津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属鲁西北三专署。1941年,改属冀鲁豫边区政府。1944年5月,夏津县抗日民主政府(后改为人民政府),属冀鲁豫边区政府冀南行署第六专署。
1948年改属冀南行署二专署,1949年,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0月,划归山东德州专区。1956年2月,德州专区撤销,夏津改属山东聊城专区。3月,恩县撤销,苏留庄区及左王庄区(部分)计97个村划归夏津县。1958年12月,武城县撤销,并入夏津县。1961年复置德州专区,夏津又属之,7月,恢复武城建置,原武城县域复从夏津划出。1967年,德州专区改为德州地区,1995年,德州又撤地改市,夏津皆属之管辖。
区划沿革
夏津县1949年,夏津县归属河北省衡水专区。是时夏津县划为6个区,下辖76个乡。1952年,夏津县划归德州专区。1956年,撤销德州专区,夏津县划属聊城专区。1958年,撤乡划社,夏津县划为8个人民公社。是年10月,武城县撤销,划归夏津县,夏津县设16个人民公社。1961年7月,夏武分县恢复原8个人民公社建置。10月,恢复德州专区建置,夏津遂归其管辖(其后,1967年改称德州地区,1995年又改称德州市,夏津县均归其管辖)。
1965年,夏津县划为20个人民公社。1984年4月,夏津县撤社改乡、镇后,划为5镇15乡。1998年,夏津县辖6镇13乡,507个行政村,530个自然村。2008年,夏津县辖10镇、2乡和2个街道及1个经济开发区,自然村、行政村数不变。2009年初,夏津县实行村庄合并和社区建设,“合村并建”后,夏津县减少村庄193个,行政村数由原507个,减为314个,同时建社区148个。
截至2021年,夏津县下辖2个街道、10个镇、2个乡。[13]
2个街道:银城街道、北城街道。
10个镇:南城镇、苏留庄镇、新盛店镇、雷集镇、郑保屯镇、白马湖镇、东李官屯镇、宋楼镇、香赵庄镇、双庙镇。
2个乡:渡口驿乡、田庄乡。[13]
夏津县地处山东省西部平原、鲁冀两省交界处,因春秋时期“华夏会盟之要津”而得名,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青银高速、308国道、315省道、254省道和德商公路穿境而过,京九和京沪铁路距县城仅有20公里和3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夏津县夏津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坡降为1/5000—1/8000之间,最高海拔34米,最低海拔23.5米,差10.5米。境内中部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古堤—陈公堤,将夏津县分成堤上、堤下两大部分。堤上多为河滩高地、冲积扇形地、沙质河槽地组成;堤下由平坡地、洼地、浅平洼地、沙质河槽地组成。
夏津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2.7°C,年极高气温41.7°C,极低气温零下22.5°C,冷热、干湿明显。冬季多北风,干冷、雪雨少,平均气温零下2°C左右;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集中;晚秋经常出现干旱,干旱对于喜温好光的棉花影响比其他作物小,这是夏津种植棉花历史悠久的气候原因。据30多年的气象统计,全年降雨量平均565.5毫米,约67%集中于夏季。全年日照时间平均为2599.1小时,年总辐射量123.4卡/平方厘米。正常年初霜日为10月22日,终霜在翌年4月12日,无霜期为192天。
夏津西有卫运河,东有马颊河两条干流,境内六五河纵贯全境;青年河、七一河、六马河、大沙河、城东干沟等14条主要支流纵横交错,大小相通,各河互济,形成了抗旱灌溉和行洪排涝的骨干水利系统。卫运河在城西20公里处,南从临清市的二十里口子进入夏津境内,从管辛庄出境入武城县,流长21.2公里。马颊河南从高唐入境,境内流域面积25.3平方公里。夏津县降水径流大部分产生在7、8月份,其他月份基本不产生径流,或只产生微量径流。多年平均流量为2720.3万立方米。卫运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5.8亿立方米,马颊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717亿立方米,夏津县径流量为27.8亿立方米。
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45.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0.12%,比上年末提高0.62个百分点。[2]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沙淑红 |
县委副书记 | 赵之达、赵宗虎 |
参考资料来源:德州新闻网[14]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赵之达 |
副县长 | 曲传增、王韧、李好云、骆伟、隋荣霞、李雪峰 |
参考资料来源:夏津县人民政府[15] |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沙淑红 |
县委副书记 | 赵之达、赵宗虎 |
参考资料来源:德州新闻网[14]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赵之达 |
副县长 | 曲传增、王韧、李好云、骆伟、隋荣霞、李雪峰 |
参考资料来源:夏津县人民政府[15] |
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26.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5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103.0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94.73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9:43.7:43.4调整为12.7:45.5:41.8。
2021年,企业开办即来即办,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8万户,比上年增长10%,其中,企业总数达0.9万户,增长12%。[2]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04亿元,增长8%。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19亿元,增长6.5%。
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1.01万吨,比上年增长0.49%。畜禽生产供应充足,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02万吨,增长22.1%。
2021年,生猪出栏90.9万头,增长33.1%。
2021年,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1%。截至2021年,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96家,当年新增100家。培植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省级产业强镇2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2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家。“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18个、面积30.5万亩,占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41%。农机总动力82.6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1万千瓦。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2]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4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9.5%,股份制企业增长1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3.8%,私营企业增长14%。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全县1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2.2%,比上年扩大25.1个百分点,8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县水平。其中,纺织业增加值增长85.2%,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3.2%,金属制品业增长77.2%。在统计的15种重点工业产品中,7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增长面为46.7%。
2021年,全县资质内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家,完成总产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5.2%;竣工产值3.7亿元,下降13.5%。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13家,完成产值5.68亿元,增长0.5%;竣工产值3.27亿元,下降20.2%。专业承包企业2家,完成产值0.42亿元,增长162.5%;竣工产值0.42亿元,增长82.6%。[2]
服务业
2021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4.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2%,拉动GDP增长3.4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8%。5个行业大类中3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到60%。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主导产业支撑有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56.5%,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66.5%。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3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9.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8.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1.9%。制造业投资增长19%,民间投资下降11.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73.1%。
2021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66亿元,比上年下降21.5%。房屋施工面积188.3万平方米,下降13.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45.35万平方米,下降15.1%。房屋竣工面积35.04万平方米,下降32.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8.2万平方米,下降40.9%。商品房销售面积70.88万平方米,增长2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5.07万平方米,增长29.3%。商品房销售额31.43亿元,增长21.6%。其中,住宅销售额28.89亿元,增长25.9%。
消费市场和对外开放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2.2亿元,增长6.14%;餐饮收入0.05亿元,增长20.63%。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销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4%,烟酒类下降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8.7%,五金、电料类增长13.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0.25%。
2021年,全县进出口总额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进口1.01亿元,增长122.5%;出口9.04亿元,增长35.5%。按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0.09亿元,增长7%,民营企业进出口9.96亿元,增长148.2%。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进出口9.86亿元,增长180.9%;加工贸易进出口0.18亿元,下降50.9%。
2021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家,比上年增长100%;实际使用外资0.31亿美元,增长249.78%。
财政金融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9.47%。其中,税收收入7.32亿元,增长6.8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43亿元,增长14.79%。其中,民生支出达到21.29亿元,占比为80.55%。
20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8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2%,比年初增加29.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2%,比年初增加26.23亿元。扎实推进企业“首贷培植”,全年培植“首贷”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98户,发放贷款1.44亿元。普惠口径小微贷款3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4%,比年初增加4.87亿元。[2]
夏津县地处齐、赵边界,古为赵国地。旧志载夏津人“素有燕赵之风”,“民性勇直”,因之形成了粗犷豪放的民俗文化特色。
夏津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山东话群。夏津话以县城话为代表,夏津县差异不大,只有在后屯村(今属苏留庄镇)以北稍与原恩县(今属平原县)相同;在城西15公里处的白马湖镇九营,杜堤等十余庄人口音稍近临清话。
夏津县历史上传统文艺活动主要有高跷、架鼓、狮子舞、龙灯、旱船、小戏曲(又称“小调子”)等。其中以高跷、架鼓为最普遍。武术项目有太极、八卦、少林、伍子等派别。其中以杜缄三的太极拳最具本地特色,其所剑的“太极十三式”、“五星锤”等武术套路,现已重新整理传世。原体委副主任杜建忠的太极拳曾在省市比赛中获奖,其拳法已整理成书,出版发行。每年元宵节夏津县都有一场别开生面的闹元宵,其中节目以架鼓、高跷以及戏团唱戏为主。
雕塑
夏津民间工艺主要有神像雕塑,家具的雕镂、及玩具制作等。其形式是桌椅等器具花边图案的雕镂,内容多为“吉祥”、“如意”、“福寿”等,配以“蚂蚱牙”、“卷草”、“花鸟”、“山水”等图案。玩具制作以泥塑木雕人物、走兽为主。有虎、狮、人等。
剪纸
夏津剪纸构图简洁,剪法粗犷,是一种颇受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装饰品。因事而剪,因人而置。过春节剪“连年有余”、“吉祥如意”;婚事剪“鸳鸯”、“蝙蝠”、“抱角”、“月亮”;老人生日剪“长寿桃”、“松鹤延年”等。
绘画
夏津书画艺术,素以普及广,从事人员多而著称。人们用书画装点居室,款式夙以“中堂”、“条屏”、“条山”为主,多为纸本图轴。品种有写意、工笔;书种兼真、草、隶、篆。清末民初,书法较著名的有李士奎、李毓英、刘晓山;丰富了夏津县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
夏津椹果味甘似蜜,汁若醍醐,其中白椹果粒大、汁液浓,品味尤佳,为椹中之上品。夏津椹果有较高的滋阴、养血、补肾、健脾、乌发之功能,是久病初愈、神经衰弱、失眠健忘、气血亏虚者的滋补佳品。
宋楼火烧,又名灯笼火烧、风筝火烧。选料稍良,用上等面粉,加适量黄豆面。每个折六层,层层刷香油,经锅烙火烤而膨为灯笼形,层薄如纸,香酥可口,个重仅七钱。
布袋鸡,夏津名吃,又名海味什锦鸡,因其状如布袋,故名。其制作精致,选料精良。须取当年生母鸡,宰杀放血,褪毛,去内脏,剔除骨头,仅余头经油炸、笼蒸,并配以青、红蔬菜拼成图案,望去宛若整鸡伏于锦簇中。上席后,用筷一划,内馅露出,肉鲜馅美,肥而不腻,香嫩适口。
益和成糕点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由夏津双庙村糕点名师李森先创制。为提高质量,其曾辗转于京、津、济等地向糕点名师学艺。因而所制糕点在继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又兼具京、津、济之特点。为取“和顺增益”、“和气生财”之意,故名“益和成”。
银丝面、珍珠琪 夏津县银丝面,又名龙凤面,原为雷集镇张集村张氏祖传面食,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苦水羊肉丸子是家住夏津北城苦水村一农民独创的一门手艺。
羊肉丸子制作方法:先把羊肉用刀剁碎(用绞肉机绞出来的肉远不及用手工剁出来的肉味美),再用刀背把碎肉砸成肉泥,加上葱、姜、味精、淀粉、胡椒粉等材料,用手朝一个方向把肉搅成一团,下锅用清水煮,等丸子在水中飘起来时,即可出锅,然后再加上香菜、香油等细料。
2021年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586.94公里(不包括村级道路),其中高速公路58公里。公路客运量15.6万人,比上年下降8.71%,客运周转量1747.12万人公里,下降6.51%;公路货运量1014.74万吨,增长10.04%,货运周转量42.42亿吨公里,增长25.36%。年末公交营运车辆290辆,营运线路28条,运客量257万人次。年末营运出租汽车164辆,运客量234.19万人次。2021年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8.6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32%。其中,汽车8.24万辆,增长2.8%。[2]
2021年,全县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542人,专任教师59人。中学18所,在校生3.22万人,专任教师2490人。小学63所,教学点17个,在校生3.74万人,专任教师2299人。幼儿园155所,在园、班儿童1.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705人。
2021年年末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妇幼保健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卫生院12家。拥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基层特色专科2个),重点培育专科1个,县域省级重点专科1个,德州市中医药县域龙头专科建设单位1个。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县所有基层医疗机构达到标准化要求,2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12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基本标准,1家村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10家卫生室达到市级标准、63家卫生室达到县级标准。
2021年,全县拥有文化馆(站)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7.5万卷(册)。博物馆、纪念馆3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处。城市电影院2家,观众9.5万人次,票房收入355.7万元。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播出节目1套,全年播音时间约5840小时;电视节目两套,全年播出时间约1.25万小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开展文化惠民演出772场,行政村覆盖率164%。放映公益电影3860场次,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2.8万册。共有体育场地1153个,体育场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全县乡镇、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100%。成功举办夏津县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职工运动会、篮球、乒乓、羽毛球、象棋等赛事活动。[2]
2021年末,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全年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1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6.5亿元,增长10%;1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立项。年末,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家。全年商标申请0.13万件,比上年下降10%;商标注册1044件,增长11%。专利授权量357件,增长24.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件,增长7.3%。截至年底,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3件,比上年增长7.3%;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8件,比上年增加0.11件。[2]
2021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4%。其中,快递业务收入0.12亿元,增长15.97%。邮政行业业务总量0.69亿元,下降12.34%;快递服务业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47万件,增长46.41%。电信业务总量1.96亿元,增长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5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2.5%;移动电话用户42.5万户,增长4.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85万户,新增3.74万户。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314个。
2021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4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实现旅游总收入1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8.8%。[2]
2018年完成九龙街、大寺街、中学街等城区道路改造,全民健身中心及市民广场主体完成,完成开发区供水管网建设,新建了银山北街便民市场。城区新建改造公厕21处。全年累计出动5.2万人次,协力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投入4000万元,修缮路面7.3万平方米,粉刷墙面8.7万平方米,清运垃圾3.1万吨,拆除违建2.5万平方米。完成71处17.6万平方米的裸露土地绿化,建成区绿地率达32.1%。
2018年,城区自来水年供水量216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200万立方米;天然气年供气量2647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4200吨。城区集中供热面积390万平方米;年末城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用户已达69538户,用水普及率和用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7%和97%。全县村镇建设完成投资9.83亿元,增长5.6%,农村改厕4.6万户,完成县级投资1379.82万元。改造危房184户,完成投资305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3公里,城区生活用水普及率99%,农村生活用水普及率60%。
2018年全县棚改新开工4000套;基本建成653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200户,累计50万元。老旧小区整治改造10小区已全部完成。[16]
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1%,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2018年,全县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四项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均值分别为64微克/立方米、125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38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改善分别为8.6%、2.3%、16.7%、5%。主要河流六五河范窑闸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质标准。建立“河长+湖长”制,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部完成。全年植树17570株,封停地下浅水井420眼,深水井40眼,完成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16]
2021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全部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人,分别比上年下降40%和60%,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9。[2]
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19元,比上年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7元,增长7.8%。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05元,增长12.2%。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增强。年末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27.1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03平方公里。累计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03公里,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9.68平方公里,新增1.13平方公里。累计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万吨/日。新增城市污水管网4.11公里,新增城市(县城)新增清洁取暖面积40万平方米。全县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70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86户,发放补贴资金27.5万元。全县开工改造老旧小区9个,完成投资0.28亿元,改造面积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661户。[2]
2021年,新增城镇就业4607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5.1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9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两项指标均在控制目标范围内。
2021年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含生育保险)、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87万人、3.1万人、2.39万人和4.36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9.15万人和40.7万人。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月142元提高到150元,9.58万居民受益。失业金标准由每月1395元上调至1530元。医疗保障居民缴费标准、政府补助标准分别达到280元、580元,“德州惠民保”参保超过5.34万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9个,床位0.13万张。全县100%的新建小区、100%的老旧小区完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2]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总面积12.8万亩,森林覆盖率62.8%,林木资源有55科117属210种,地貌变幻奇特,沙丘连绵起伏,伏跃跌宕,古树参天、生机盎然,形成一条自然变换的绿色屏障,其中百年以上古树近3万棵,是平原地区珍贵的原生态自然资源,有“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之美誉。
夏津县大云寺(3)大云寺位于森林公园中心腹地,周围古树环绕,规划占地面积为230亩 ,建筑物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0平方米 ,再度恢复为“方圆数百里名刹”。
龙湖公园位于县城西南部,是“碧水绕城”工程的组成部分,为工程提供调蓄水源。总投资7000余万元,全园面积52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420余亩,围湖绿化景观面积近7万平方米。
香雪园面积1000多亩,由京剧大家梅葆玖先生题字,园内建有义和团运动、贵妃醉酒、西厢记、梁祝等雕塑,园内有梨树数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梨树多达2000余株。
槐林狩猎场,完全原生态景象,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总面积达1000余亩,园内主要树种为刺槐、间有龙柏、松树、杨树,并有白玉鸟、喜鹊、画眉、杜鹃、野鸡、野兔等鸟兽49种。
杏坞园面积约1300亩,因园内的杏坞书院古迹而得名。清朝咸丰八年,夏津乡绅刘令晦,邹绍鲁、潘克博等为兴办义学,多方筹集资金,修建了一座书院,因其掩映于杏林之中,故取名“杏坞书院”。为纪念这一古迹,所以把这个园区取名杏坞园。此园区将民间义学、儒学和现代教育相结合,着力打造文化教育这一特色。
鄃城公园总投资3000万元,整体设计为一幅立体的画卷,以挖掘本土文化为亮点,用中国传统造林艺术,华丽呈现夏津古遗址文化、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等各种艺术,生动讲述夏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漫步原始、古朴的园林,欣赏粗狂豪放的民俗文化,领略沧桑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有穿梭古今、魂牵梦萦的感觉。
栗祁(1537—1578)字子登,号东岩。城东栗庄村(今属夏津镇)人。明嘉靖壬戌科进士。致仕于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张金称(?—617年)鄃(今夏津县)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体貌壮伟、勇猛任侠。
崔鸿(?—525年)字彦鸾,北魏史学家,台阁大臣崔光的侄子(世居今白马湖镇西部)。仕魏为中散大夫,郎中加前将军。以本官修辑国史,后累官至给事黄门侍郎,加授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
崔光(449—522)北魏清河人。本名孝伯,字长仁。(世居今白马湖镇西部)孝文帝赐名光。崔光幼年家贫,嗜书好学,后为人撰写书稿,以润笔之资赡养父母。482年(北魏孝文帝泰和六年)崔光仕魏为中书博士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共撰国史,后李彪解职,史事由崔光专任。后因谋略功,实授太子少傅,迁右光禄大夫。516年(孝明帝熙平元年)封为平恩县侯,加授太子太保。518年,崔光奏请修补《石经》。
耿纪东 (1929.10~1948.12),男,汉族,雷集镇耿庄人, 1945年5月入伍,华北野战军68军战士,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誓为全国的解放而奋斗,纵横疆场,作战勇猛,受到战友的赞誉和上级的表彰。1948年12月在河北张家口战斗中牺牲,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