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

沭阳县

中文名 沭阳县
车牌代码 苏N
外文名 ShuyangCounty
别名 厚邱、建陵、怀文、潼阳
气候类型 暖温带季风气候
方言 江淮官话-海泗小片-沭阳话
人均生产总值 69279元(2021年)
著名景点 沭阳县苏北花卉示范园、普善寺、圆觉禅林、沭阳县南湖公园等
海拔 70米
国家级园区 沭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区生产总值 1162.10亿元(2021年)
高等学府 宿迁经贸学院、沭阳学院
电话区号 (+86)0527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沭阳风光沭阳风光(15)沭阳西周时,境域属青州。[10]

春秋时属鲁国,鲁成公九年,在今县西北建中城邑。

战国时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初属薛郡,后改属郯郡。

西汉景帝封卫绾于建陵,在境内首立侯国,建陵今属新沂市。

西汉武帝时,始设厚丘县,隶属东海郡。县治厚镇,前有丘陵盆地,后有厚镇河,故名厚丘县。

汉成帝封楚孝王四子为阴平侯,阴平始为侯国。东汉除侯国,置阴平、建陵二县。

三国时魏黄初年间,立东海国,领厚丘、阴平、建陵等11县。西晋武帝裁阴平县,封鲁芝于阴平。阴平由县变为采邑。

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省厚丘,并入襄贲,另置僮县,隶属南下邳郡。刘宋势力在南方,故僮县为侨县。

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南下邳郡并入南彭城郡,僮县遂属南彭城郡。境内古有潼水故以僮名县。南齐复置厚丘县,寻废,置僮县。

袁枚手植藤袁枚手植藤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废僮县,置僮阳郡。

普通五年(524年),裴邃攻克北魏建陵城,省建陵县。

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改僮阳郡为沭阳郡,兼置下城、临渣、服武、怀文等4县,隶属沭阳郡,复置建陵县。东魏还置临沭郡并县,寻废。

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命吴明徵、裴忌领兵10万进攻江北,击溃北齐,占领沭阳郡,下城、临渣、服武三县并入怀文县。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县名沿用至今。因治所位于沭河北岸,故名。北周废建陵县。隋文帝开皇年间废沭阳郡,县治迁入郡治,隶属海州。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土人反,改沭阳为沭州。

唐高祖武德年初,复置厚丘县,八年(625年)省,入沭阳县。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沭阳改属泗州。咸亨五年(674年),还属海州。五代、宋、元依唐制。

明洪武年间,沭阳从海州析出,隶属淮安府。

清代顺治、康熙两朝沿袭明制,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海州。

沭阳行政沭阳行政(2)民国2年(1913年),属徐海道。

民国17年至37年,属东海专员公署、徐海行政公署。

民国29年(1940年)秋,中共淮海地委对境内区划作较大变动。淮沭路以西、沭河以南,与泗阳部分地区合并,设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西北置潼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北与东海铁路南地区合并,建立东海县(铁路南)抗日民主政府;县东和柴米河以北,划归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所置县皆隶属淮海区专员公署、行署。

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沭阳属苏皖第六行政区。

1949年5月,撤销东海(铁路南)、潼阳、泗沭县,原辖区划归沭阳,宿迁部分辖区划给沭阳,隶属淮阴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实行市管县,属淮阴市。

1996年8月,沭阳隶属新成立的地级宿迁市。

2011年,列为江苏省直管县三个试点之一,但是行政以及人事等仍归属宿迁市统筹。[10]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沭阳县下辖6个街道、23个镇、1个乡、1个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11]

区划详情

6个街道:沭城街道、南湖街道、梦溪街道、十字街道、章集街道、七雄街道。

23个镇:陇集镇、胡集镇、钱集镇、塘沟镇、马厂镇、沂涛镇、庙头镇、韩山镇、华冲镇、桑墟镇、悦来镇、刘集镇、李恒镇、扎下镇、颜集镇、潼阳镇、龙庙镇、高墟镇、耿圩镇、新河镇、贤官镇、吴集镇、青伊湖镇。

1个乡:西圩乡。

1个开发区:沭阳经济开发区。

1个工业园区:昆山(沭阳)工业园区。[11]

农场 青伊湖农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沭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街道 沭城街道、南湖街道、梦溪街道、十字街道、七雄街道、章集街道
北丁集乡、周集乡、东小店乡、张圩乡、茆圩乡、西圩乡、万匹乡、官墩乡
陇集镇、胡集镇、钱集镇、塘沟镇、马厂镇、沂涛镇、庙头镇、韩山镇、华冲镇、桑墟镇、悦来镇、刘集镇、李恒镇、扎下镇、颜集镇、潼阳镇、龙庙镇、高墟镇、耿圩镇、汤涧镇、新河镇、贤官镇、吴集镇、湖东镇、青伊湖镇[12]

自然环境

农场 青伊湖农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沭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街道 沭城街道、南湖街道、梦溪街道、十字街道、七雄街道、章集街道
北丁集乡、周集乡、东小店乡、张圩乡、茆圩乡、西圩乡、万匹乡、官墩乡
陇集镇、胡集镇、钱集镇、塘沟镇、马厂镇、沂涛镇、庙头镇、韩山镇、华冲镇、桑墟镇、悦来镇、刘集镇、李恒镇、扎下镇、颜集镇、潼阳镇、龙庙镇、高墟镇、耿圩镇、汤涧镇、新河镇、贤官镇、吴集镇、湖东镇、青伊湖镇[12]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沭阳县沭阳县沭阳县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 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13]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14]

水文

鸟瞰沭阳第一实验小学鸟瞰沭阳第一实验小学沭阳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

气候

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沭阳县境内。

自然资源

沭阳行政中心沭阳行政中心沭阳县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4.1℃,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39.4℃;历年最低气温一般在-4℃—-5℃左右,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18.0℃。年平均降水量918.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480.0毫米,年最小降水量551.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46.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年平均雷暴日数28.3天,年平均暴雨日数3.6天,年平均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4天。[15]

水产资源

矿产资源

沭阳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人口

沭阳县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政治

2021年,年末总户数50.55万户,户籍总人口198.36万人。其中,男性103.76万人,女性94.6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7:100。户籍人口中,0-17岁人口49.48万人,占24.9%;18-59岁人口114.7万人,占57.8%;60岁及以上人口34.18万人,占17.2%。全年出生人口1.62万人,出生率8.2‰;死亡人口1.12万人,死亡率5.7‰。年末常住人口167.9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0.7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0%,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3]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书记 彭伟
副书记 王瑞、张莉萍、杨世伟、孙维东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王瑞
副县长 石敬峰、段全猛、范以环、胡捷、张岩、徐光良、原宪萍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丁晓平
副主任 孙其泉、季如干、朱少建、徐静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张莉萍
副主席 王雪梅、戚昌青、张峰、王少东

参考资料来源:沭阳县人民政府网、[8]宿迁市人民政府网[9]

综述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书记 彭伟
副书记 王瑞、张莉萍、杨世伟、孙维东

第一产业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王瑞
副县长 石敬峰、段全猛、范以环、胡捷、张岩、徐光良、原宪萍

第二产业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丁晓平
副主任 孙其泉、季如干、朱少建、徐静

第三产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张莉萍
副主席 王雪梅、戚昌青、张峰、王少东

文化

饮食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62.10亿元,比上年增长8.6%,经济总量连续两年位列苏北县(市)第一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3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559.73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45.1%、5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279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10738美元,首次突破一万美元。

2021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2.3:48.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3]

方言

2021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1.25亿元,比上年增长0.9%;实现农业增加值11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农作物播种面积379.28万亩,下降0.4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77.74万亩,下降0.04%;粮食总产量128.48万吨,下降0.04%。花木实现产值32.20亿元,下降2.3%。生猪出栏63.50万头,增长2.2%;年末生猪存栏41.65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1.3%;年末家禽出栏1314.55万只,比上年末下降36.8%;禽蛋产量1.42万吨,增长22.4%。[3]

文化遗产

2021年,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9.36亿元,增长29.8%;实现工业用电量48.32亿千瓦时,增长18.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7.4%。

2021年,分企业规模看: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996.80亿元,增长28.3%。其中,大中型企业为298.37亿元,增长16.7%;小微型企业为698.43亿元,增长33.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1.20亿元,增长38.9%。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14家,比上年增加61家。

2021年,分主导产业看:在六大主导产业(机电装备、绿色食品、高端纺织、光伏新能源、绿色家居、新材料)中,全县共实现产值785.92亿元,增长31.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7.9%。其中,机电装备业实现产值242.93亿元,增长21.1%;绿色食品业实现产值36.50亿元,增长23.4%;高端纺织业实现产值147.50亿元,增长29.5%;光伏新能源业实现产值0.66亿元,下降38.8%;绿色家居业实现产值305.06亿元,增长43.1%;新材料业实现产值53.27亿元,增长27.9%。

2021年,年末共有资质等级以上在库建筑企业13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竣工产值50.50亿元,下降31.5%。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72.41万平方米,下降5.2%;竣工面积212.89万平方米,下降32.2%。[3]

特产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4%。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3.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8%。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4.5%,增长21.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2.0%;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2.7%。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6.64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25.98万平方米,增长0.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0.62万平方米,增长18.6%。

园区经济

2021年,年末国开区共承载各类项目88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7个;年末从业人员15.90万人。全年实现财政收入31.20亿元,增长4.7%;一般预算收入16.20亿元,增长4.5%;实际到账外资1.25亿美元,下降16.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6家。当年新增高技术企业11家,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3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26件,新增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专精特新”小巨人、三星级以上“上云”、工业企业电商应用数、登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5个,新增领军人才2人。

2021年,年末落户工业项目167家,从业人员2.49万人。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67.8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49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2015.7万美元。招商成效显著,凯佰乐科技、索拉咪等9个项目通过评审,精至医疗、晖昊科技等6个项目开工开业。

2021年,年末软件产业园共有企业485家,在孵企业162家,从业人员2825人。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428.41亿元,其中软件与服务外包业主营业务收入44.75亿元,完成税收收入5.83亿元。园区新入驻科技型企业62家,新获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家,累计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获批宿迁市现代服务业示范企业5家,建有省级研发机构1家、市级研发机构14家,企业获得科技奖补资金270.73万元,增长32.0%。园区被省商务厅评为年度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贸易流通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6亿元,增长20.9%;其中化妆品类增长174.4%,中西药品类增长134.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5.3%,粮油、食品类增长53.4%,日用品类增长16.1%,汽车类增长12.3%。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139家,其中当年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19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63亿美元,增长11.7%;其中出口13.09亿美元,增长11.5%。年末累存外资企业98家,其中当年新增外资企业12家。全年实际到账外资11934万美元,增长8.4%。

旅游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旅游景区8个,其中2A级旅游景区4个,韩山风景区获评3A级景区。旅游从业人员数1171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增长46.3%;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增长42.9%。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55.09亿元,增长12.9%。其中税务部门完成94.04亿元,增长23.8%;财政部门完成61.06亿元,下降0.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1亿元,增长21.6%,总量居苏北县(市)第一,增速全省县(市)第一。其中税收收入51.67亿元,增长22.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3.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182.65亿元,下降4.3%。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8.00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47亿元,增长8.4%;教育支出24.65亿元,增长6.1%;科学技术支出3.60亿元,增长34.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85亿元,增长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29亿元,下降2.3%;医疗卫生支出16.66亿元,增长13.2%;节能环保支出2.71亿元,增长46.1%;城乡社区支出10.25亿元,下降14.0%;农林水事务支出27.69亿元,增长4.7%;住房保障支出5.67亿元,增长15.6%。全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五项民生支出合计96.95亿元,增长5.2%,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0.3%。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65.19亿元,比年初增加73.63亿元,增长9.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4.94亿元,比年初增加77.56亿元,增长15.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5.69亿元,比年初增加111.92亿元,增长14.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43.77亿元,比年初增加87.74亿元,增长15.8%。[3]

交通

沭阳县的文化属于海州文化,是吴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的汇合点,故其民俗以淮海、江淮文化为主,兼具鲁南地区的特色和风貌。

公路

沭阳县是传统的淮扬菜地区。本地菜注重刀工,口味清淡,不嗜辛辣。烹饪善用火候,擅长炖、烧、焖;选料尤为注意鲜活、鲜嫩。传统菜品有软熘长鱼、红烧狮子头、墨鱼蛋糕等。

沭阳县小吃极具地方特色。“朝牌”是本地区最为普遍的早点之一。“朝牌”是沭阳对烤牌的称呼,是烧饼类食品的一种。因烤牌的形状酷似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笏,故又称朝牌。沭阳“朝牌”起源于明代,以“颜集朝牌”最为著名。顾家吊炉饼始源于清乾隆年间,刘墉曾题写“吊炉大饼,乃沭阳之一绝”。庙头千张(百叶)源于明代,袁枚为沭阳知县时(1743-1745),“沭邑西”的千张已经有一定声誉了。

铁路

沭阳县方言属江淮官话洪巢片海泗小片,包含海州话与泗州话,县内各地语言、语调有所差异,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如淮海戏、僮戏等,还有琴书、快板、鼓锣等曲艺品种。

港口

沭阳县沭河水利风景区沭阳县沭河水利风景区(4)沭阳有较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新石器时期的万北遗址、臧墩和六朝墓葬,西周时的孟墩、殷墩,前汉时的厚丘、阴平方城遗址,宋朝大科学家沈括留下的治水功业与虞姬诞生地有关的虞姬沟、虞姬庙、九龙口、霸王桥等;明代抗倭将领刘綎筑的营垒,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留下的袁公藤和古典雅秀的逍遥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戏。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虞姬传说、工鼓锣。

社会

粮食·蔬菜
高墟大米
黄花菜 悦来黄花菜
蘑菇 北丁集玉兔牌蘑菇
茶树菇 沂涛茶树菇
水产
鲫鱼 桑墟鲫鱼
花卉
花木 庙头、新河、颜集花木
水果
石榴 果石榴、花石榴、小石榴等品种
西瓜 潼阳西瓜、茆圩西瓜。
干果
银杏 沭阳银杏
花生 茆圩花生
板栗 颜集大红袍板栗
食品
粉丝 吴集粉丝
卤鹅 钱集老鹅
千张 即百叶。庙头千张
吊炉大饼 沭城顾家吊炉大饼

科技事业

粮食·蔬菜
高墟大米
黄花菜 悦来黄花菜
蘑菇 北丁集玉兔牌蘑菇
茶树菇 沂涛茶树菇
水产
鲫鱼 桑墟鲫鱼
花卉
花木 庙头、新河、颜集花木
水果
石榴 果石榴、花石榴、小石榴等品种
西瓜 潼阳西瓜、茆圩西瓜。
干果
银杏 沭阳银杏
花生 茆圩花生
板栗 颜集大红袍板栗
食品
粉丝 吴集粉丝
卤鹅 钱集老鹅
千张 即百叶。庙头千张
吊炉大饼 沭城顾家吊炉大饼

文化事业

2021年,年末公路总里程3813.01公里,公路密度达165.93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旅客安全出行44.18万人,增长54.0%;公路货运量达6241.59万吨。全年实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97个,完成投资38.40亿元。淮沭新铁路正式列入规划,京沪高速沭阳段扩建工程、宿连高速沭阳段工程分别累计完成工程量的49.0%、34.0%。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47个,共85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8座,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24.21公里。常态推进公路养护与路域环境整治,国省干线公路出动650个清扫机械台班,完成清扫里程约6.8万余公里,增设维修波形护栏6844米、修复增设标志牌454处、施划标线1.6万平方米、增设防眩板310个,沥青路面灌缝1.7万米,路面病害维修5.60万平方米,坑塘修补0.73万平方米,县道公路完成坑塘填补4150平方米。在全省先行先试开通沭阳至淮安、宿迁、泗阳高铁站便民车,被省厅明确为全省“高铁便民车”民生实事项目首个试点县;成功争创省交通厅2022年度农村物流达标县试点;县公路发展中心获得全市首张排污许可证。[3]

教育事业

县乡公路总里程达3430.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43.84公里、高速公路55.67公里,公路密度和等级均居苏北县(市)前列。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五年任务三年完成”,新建、拓宽农村公路1475公里,开通镇村公交线路60条,农村居民出行条件不断改善。2016年底,将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16]

京沪高速公路公路穿沭阳县而过,并设有 5个互通出入口(潼阳扎下、沭阳北、沭阳、钱集胡集)向北6小时可直达首都北京,向南4小时可直达国际大都市上海。205国道和324、326、245省道穿境而过。

沭阳汽车客运南站和沭阳汽车东站为国家一级客运站。

体育事业

穿越沭阳县的新长铁路直接联入陇海铁路、胶新铁路、宿淮铁路、宁启铁路。

卫生事业

位于沭阳县高墟镇境内古泊河上的高墟港530米长的岸线上,将在2014年底前崛起7个新泊位。高墟港坐落在宿连运河(古泊河)航道宿迁沭阳临港工业园高墟段北岸,距连云港徐圩港区仅60公里,是一座可通江达海的内河港口。

民生保障

邮电通讯

2021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41件/万人,增长5.2%。民营科技型企业总数2107家,增长10.0%。[3]

城建环保

2015年,沭阳县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沭阳花木节”暨第二届全国盆景精品展,东关少儿京剧团参加央视少儿春晚演出并获金奖,在苏北地区率先实现“县有四馆”(即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镇村“全覆盖”,全年完成送戏下乡160场,送电影下乡6796场,送图书下乡2.8万余册。组织指导书画展览、文艺演出、艺术培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600余场,培训12000余人次。[17]

2013年,“工鼓锣”、“淮海戏”入选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被评为“中国书法之乡”。

交流事业

学校学校(5)2015年,沭阳县高考二本以上达线5946人,有5人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共有18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连续四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沭阳如东中学与韩国英阳高等学校缔结为国际友好学校,建陵中学成功创建省四星级高中,新增省优质园5所、市优质园6所,总数分别达到63所、28所,毕业学生对口就业率超过90%,宿迁经贸学院获评“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7]

2014年,沭阳县各级各类学校230多所,共有在校生29万多人、教师1.7万多名,省优质园58所,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考察;有省四星级高中2所、省三星级高中5所;沭阳中专等专业学校创建成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年度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4万多人次。现有省特级教师18名,中小学骨干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

高等学校:宿迁经贸学院、江苏开放大学沭阳学院。

普通高中

三星级高中:华冲中学、修远中学、沭阳县梦溪中学、沭阳县正德中学。

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沭阳如东中学。

旅游

2015年,沭阳县成功创建“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17]

沭阳体育中心沭阳体育中心(4)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沭阳县运动健儿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沭阳县运动健儿获得获四金一银。县少儿业余体校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奥林匹克中长跑项目后备人才基地验收,是全国县级城市首家通过验收的县份。

沭阳县体育中心由体育场、体育馆和综合馆及辅助训练场组成,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设有恒温标准训练泳池、篮球、乒乓球及全民体质监测中心等9个功能区。

著名人物

沭阳县沭阳县2015年,沭阳县共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96家。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所、三级中医院1所、二级综合医院5所、二级专科医院3所、一级医院51所、疾控中心1所、妇幼保健所1所、皮肤病防治院1所、卫生监督所1所、计划生育指导站1所、乡镇(含农场)卫生院37所、卫生计生服务中心3所、诊所(含门诊部、医务室)11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8所、村卫生室449所。在全省率先启动乡镇民营医院对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现37个乡镇全覆盖。

2城区现有二级以上医院10家,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三级乙等中医院,综合实力分别位居全国县级医院第43位、县级中医院第5位;全面深化乡镇卫计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每年投入1.4亿元,在乡镇医院、村级卫生室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医院平均处方值、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下降49%、26%,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17]

荣誉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0元,增长10.1%。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16500元,增长9.3%;经营净收入7321元,增长10.8%;财产净收入1039元,增长9.2%;转移净收入3840元,增长12.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04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8元,增长10.6%。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99元,增长18.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635元,增长9.3%;衣着支出1344元,增长25.5%;居住支出3173元,增长25.7%;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365元,增长29.4%;交通通信支出2182元,增长30.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134元,增长12.6%;医疗保健支出1191元,增长25.5%;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375元,增长23.8%。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30.6%。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622元,增长16.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6538元,增长4.9%;衣着支出1727元,增长24.7%;居住支出3689元,增长25.0%;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674元,增长28.2%;交通通信支出2555元,增长30.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776元,增长11.7%;医疗保健支出1172元,增长26.0%;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491元,增长19.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0.2%。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648元,增长21.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4585元,增长16.8%;衣着支出899元,增长25.7%;居住支出2573元,增长26.4%;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005元,增长30.9%;交通通信支出1747元,增长30.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386元,增长13.3%;医疗保健支出1214元,增长24.9%;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239元,增长32.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1.3%。

2021年,成功举办线上直播“带”岗招聘会15期,线下“送岗位进村居”和“流动大篷车”系列招聘会92场,为197家重点企业推介岗位3.1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25万人。发放创业补贴366.9万元,稳岗补贴420万,社保补贴1665.7万元,办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9996万元。

2021年,打造“沭水优才”品牌,开展“产业引才”自主特色招聘活动25场次,引进人才4000人,其中博士硕士及“双一流”高校毕业生500人、博士后1名。认定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60批次4520人。培养企业新型制学徒465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9006人、创业培训1672人,创业带动就业1.2万人。

2021年,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县职工养老、居民养老、工伤、失业参保分别达14.12万人、58.28万人、9.76万人、6.8万人。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60元提至173元,为建档立卡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保费1067.43万元。推出不打烊社保自助服务,新建标准化“人社24h自助服务厅” 2个、社银合作网点5个,实现人社业务自助查询、自助办理28项。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620件,为劳动者追索工资、经济补偿、工伤待遇等5000万元。[3]

词条图册

2021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8424万件,下降2%;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4.41亿元,下降3%。电信业务总量12.08亿元,增长16.6%;电信业务收入11.89亿元,增长15.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06万户;城市住宅电话用户1.47万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3.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3.2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35.04万户。[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