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

宜阳县

中文名 宜阳县
主要民族 汉族
外文名 YiyangCounty
别名 福昌
地理位置 洛阳西部
气候类型 年均气温14.8℃、地温12.8℃
下辖地区 16个乡镇、1个工矿区办事处、1个正县级产业集聚区、353个行政村
县长 张丽娟
方言 中原官话洛嵩片
邮政编码 471600
县委书记 张汉智
地区生产总值 333.3亿元(2021年)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夏、商属豫州雒西地。西周属周南地,为召伯听讼之所。春秋归晋,亦曾为毛国地。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10]韩景侯由宜阳迁都阳翟之后,在宜阳建县。

宜阳风光宜阳风光(16)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灭东周(今巩县孝义镇西)设三川郡,其辖境大致为灵宝以东,中牟以西,黄河以南及北汝河上游地区,宜阳属之。

西汉承秦制仍设郡、县两级。汉王二年(前205年)改三川郡为河南郡,隶属不变。汉武帝为加强对郡国的控制,分全国为13州,其中京师地方称司隶校尉州,宜阳属之。元鼎四年(前113年),割河南、南阳二郡西境,置弘农郡,郡治灵宝,辖11个县,宜阳属之。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宜阳属司隶校尉州弘农郡。

三国时,宜阳在魏国境,仍属弘农郡。

东晋十六国时,分裂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宜阳历属汉,前赵、后赵及后秦等。

南北朝仍以州、郡、县相称,南朝宋,宜阳仍属弘农郡。北朝魏,宜阳属河南郡(齐、梁、陈时期,宜阳属北朝)。北魏孝昌初(525年),置宜阳郡,辖宜阳、新安(今渑池境)、东亭(今嵩县境)三县。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魏分东、西,宜阳县归属无常。东魏,置金门郡,兼置阳州。天平四年(537年),废金门郡,置宜阳郡,辖宜阳、南渑池、金门三县。另设甘棠县,属新安郡。西魏文帝时(535年~551年),阳州下辖宜阳郡,郡治洛宁,又于今洛宁境分置北宜阳县,治黄卢城,属宜阳郡。废帝二年(553年),改北宜阳县为熊耳县,隋义宁二年(618年)改为永宁县。北周明帝(559年~560年)曾于一合坞置宜阳县。旋废,置熊州,属宜阳郡,继又更熊州为昌洛县。

隋代开皇初,废宜阳郡为县,归属河南郡。开皇十八年(598年),将宜阳县改为洛水县,仁寿四年(604年),改甘棠为寿安(今河下一带),并于大业元年(605年)初,废洛水、熊州入宜阳县。又于大业四年(608年)增设兴泰县(今赵保,隋末废)。义宁元年(617年),移寿安于九曲。宜阳、寿安、兴泰三县(均为宜阳境)同属河南郡(兴泰曾一度属襄城郡)。义宁二年(618年)复置宜阳郡,领宜阳、渑池、永宁三县,并改宜阳郡为熊州。

元代福昌、寿安合并,再称宜阳县。

明、清、中华民国沿袭元制。

1947年以洛河为界分宜南、宜北两县。

1949年合并为宜阳县,隶属洛阳专员公署,

1986年4月归属洛阳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宜阳县宜阳县(3)1998年,宜阳县辖3个镇: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16个乡:城关乡、寻村乡、石陵乡、盐镇乡、韩城乡、高村乡、西石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白杨乡、樊村乡。

2000年,宜阳县辖5个镇:城关镇 、丰李镇 、柳泉镇 、韩城镇、白杨镇,14个乡:城关乡、寻村乡、石陵乡、盐镇乡、高村乡、西石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白杨乡、樊村乡。

2005年,宜阳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西石村乡,其行政区域划归高村乡管辖,高村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石陵乡,其行政区域划归盐镇乡管辖,盐镇乡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宜阳县辖6个镇: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白杨镇、韩城镇、香鹿山镇;11个乡:城关乡、盐镇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樊村乡、高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

2006年1月,将宜阳县丰李镇的西霍屯、邢屯、梁屯、王屯、油坊头、毕沟、侯城、小营等10个村划归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管辖。

2009年12月29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销城关乡,建立锦屏镇。

2010年1月20日上午,宜阳县城关乡更名锦屏镇庆典仪式隆重举行。

2011年3月5日,洛龙区丰李镇挂牌仪式举行,此后丰李镇脱离了宜阳县管辖。2011年9月30日,宜阳县辖7个镇、10个乡: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白杨镇、韩城镇、香鹿山镇、锦屏镇;盐镇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樊村乡、高村乡、三乡镇、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

2014年7月2日,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4]22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洛阳市将宜阳县丰李镇及所辖丰李村、贠庄、牛屯村、圪瘩村、薛营村、李王屯村、小作村、殷屯村、牛庄村、前窑村、河口村、东军屯村、西军屯村、东坡村、东鸣鹤村、西鸣鹤村16个建制村划归洛龙区管辖,黄龙庙村、崔村、石门村、流水沟村、山底村、漫流村、南营村、马窑村、西庄村9个建制村划归宜阳县锦屏镇管辖。[11]

2022年10月1日,宜阳县城关镇撤镇设兴宜街道办事处。[7]

区划概况

截至2022年10月,宜阳县辖1街道11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兴宜街道。[12][7]

区划详情

1个街道:兴宜街道[7]

11个镇: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香鹿山镇、锦屏镇、三乡镇、张坞镇、莲庄镇、赵保镇、樊村镇、高村镇。

4个乡:盐镇乡、花果山乡、上观乡、董王庄乡。[12]

自然环境

地理境域

宜阳县宜阳县(3)宜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地跨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宜阳县总面积1616.8平方公里(2013年)。

地形地貌

宜阳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宜阳县平均海拔360米,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宜阳县最高峰。

水文特征

宜阳县为多河流地区,总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境内洛河流域面积1502平方公里,伊河流域面积160.1平方公里,涧河流域面积3.43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宜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年均气温14.8℃,地温平均12.8℃,年降水量500毫米~800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时,日照率为47%,冬季因受蒙古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夏季多偏东风,平均风速为25米/秒。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生态环境

近年来,宜阳县以城区生态绿化为重点,紧扣公园水系生态景观、森林公园、休闲广场、道路绿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 入,不断提升城市品位。2013年,林地总面积78.7万亩,其中有林地65.1万亩。新增公共绿地2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8.6%、绿地率达 4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55平方米。获得“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河南省园林县城”等称号。

三大公园

滨河公 园。自2009年以来,宜阳持续实施滨河公园建设,以突出宜阳地域文化特色、体现现代园林风格的规划设计理念,先后在公园内建成了李贺文化广场、韩都广场 广场等一批景观设施,在滨河公园绿化中,引进种植榆叶梅、樱花、龙柏、红叶石楠等名优苗木170多种,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滨河公园于2013年底全面 完工,滨河公园沿河风光带初步建成,形成了灵山至洛阳市区25公里长、拥有8级橡胶坝、1.1万亩水系、5400亩绿地的生态景观长廊。

莲花水景公园。为丰富灵山景区文化内涵,宜阳县投资6.5亿元实施了莲花水景公园建设。莲花水景公园科学规划了精品莲花观赏区、水上娱乐区、高 科技农业采摘区、莲花水景公园等4个功能区,种植小碧苔、墨荷、紫绣球等莲花品种1500多亩,并将建成水上漂流、百米大型水幕电影、亚洲最大莲花台以及 莲花广场、青莲居、荷花坞等30多处景观设施。该工程一期工程已开门迎宾,莲花水景公园呈现莲池藕榭、水光潋滟、荷花飘香的盛景,成为洛阳市最大的生态水 景植物园。

迎 宾公园。位于宜东新区洛河岸边的迎宾公园,南起红旗环岛,北至八官线大桥南端迎宾南桥,全长930米,宽度35米,面积3.25万平方米,总 投资1247.6万元。目前,公园内已建成廊架、景观小品、小桥等设施,种植广玉兰、红花继木等苗木60多种7000多株,绿地率达78%,包括景观小 品、广场、园路、小桥、绿化植物、垃圾筒、坐凳、监控等设施,成为宜东新区的一大亮点。

两山开发

香鹿山位于宜阳县北城区,原名香炉山,据传此山系一只梅花鹿幻化成山。古时建有神鹿庙,于是更名为香鹿山,并辟为皇家游苑,禁猎禁牧,后来历代文人骚客至此寻幽观光,吟诗作画。

为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自2002年以来,宜阳县在香鹿山兴建万亩森林公园,历经10多年的不懈努力,共栽植60多种共230.5万株苗 木,建成了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2公里,涵盖整个北城区,总面积达2.18万亩的城郊森林公园。目前,香鹿山森林公园已成为宜阳县城的“绿肺”和“后花 园”,是河南省最大的县级森林公园。春夏绿树成荫,秋冬翠柏郁郁,呈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河南昊澜集团对香鹿山森林公园进行总 体开发,计划通过3年至5年建设,把香鹿山森林公园打造成集旅游观光、生态养生、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5A级景区。

锦 屏山位于宜阳县南城区,是宜阳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锦屏山就是游览胜地,女皇武则天曾为该山题封“锦屏奇观”,刻碑立于最高的玉柱峰之上。为 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休闲胜地,宜阳县启动了锦屏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投资5096万元,进行裸岩治理、矿坑填埋、山体绿化、植被恢 复等建设,并同步实施人文景观再造、休闲设施建设和山体夜景景观亮化工程。目前,山体绿化、危岩清除、便民休闲等项目正在实施。项目建成后,锦屏山将成为 集文化、生态、休闲、矿山保护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区。

宜阳县按照“一路一景”的设计原则,高标准、高品位抓好城市道路绿化建 设。全长17.5公里的洛宜快速通道建成后,先后投入1.5亿元,建设通道两侧各3米宽绿化带、10米宽牡丹长廊,共栽植牡丹32.4万棵、大叶女贞 1.2万棵、红叶石楠1.3万棵、金叶女贞120万棵。制订了“常态化、自然化、红黄绿三色搭配,一年四季不落叶、四季景色各不同、富含文化内涵”的绿化 方案,将其定位为山水风光带和沿洛河生态景观廊道。现在,洛宜快速通道已经成为宜阳县的景观大道、产业大道。在城区重点道路的绿化建设方面,2013年, 总投资5234万元,完成锦屏文化广场一期工程绿化和灵山大道绿廊建设及配套工程、红旗大道行道树改造、骏马大道绿化等10项重点工程的绿化,绿化树种 178种,城区道路绿化总面积达430140平方米。

群众性文化广场

近年来,宜阳县先后投资1.5亿元,建成了锦屏生态文化 广场、李贺文化广场、滨河文化广场、宜阳召伯文化广场、地税文化广场、法制文化广场等八大广场。这些广场将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融入其中,在文化内涵、景观 设计、绿化造型上做文章,打造具有宜阳独特特色的广场文化,使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增加对宜阳独特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寓教于乐,不断满足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宜阳矿产资源丰富,宜阳共有各类矿产35种,矿产地85处,其中煤炭探明储量4.2亿吨、石灰岩探明储量6.5亿吨、铝矾土探明储量780.5万吨、硅石探明储量1755万吨。

煤:探明储量4.2亿吨,主要分布在城关镇西街村,锦屏镇马庄、焦家凹、庙沟、黄沟、乔岩村,樊村乡的马道、刘沟、沙坡村和白杨镇西马村。现有义络煤业等大型开采企业,煤炭年产量300万吨。

石灰岩:石灰岩主要分布在锦屏镇灵山、八里堂、庙沟、黄沟、周村、庙村,白杨镇上石板沟,樊村乡金家疙瘩、鹿角岭、马道、老庄,城关镇锦屏山,丰李镇石 门。石灰岩探明储量6.5亿吨,估计远景储量在28.4亿吨,年开采量100万吨左右,现有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是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石英砂:即硅石,为宜阳优势资源,其中石英砂岩储量1755万吨,脉石英储量为1063万吨。硅石主要分布在张午乡的花庄村,上观乡下观村,樊村乡的宋坡、虎庙、香椿沟村,锦屏镇的张李沟、八里堂、周村,白杨镇的半坡山、漫流村,赵保乡的张山村等区域。

铝矾土:地质储量780.5万吨,铝土矿主要分布在锦屏镇的李沟、焦家凹、黄沟,城关镇的锦屏山,樊村乡的马道,赵保乡的长岭,估计远景储量2000万吨。

白云岩:探明储量3088万吨,具有一定的远景规模。

花岗岩:探明储量2079.3万立方米,有豆沙绿、万年青等十余种品种。

铁矿: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多为中品位。现已有数家铁选矿企业进行开发,估算远景储量3013.42万吨。

重晶石:区内矿点小型分散,保有储量为76.75万吨,品位、规模均具工业开采要求。

蛭石:初步估算地质储量为867.5万吨,有小型开采。

水资源

宜阳县水资源总量约为4.4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约为3.8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藏量约为1.32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约为0.74亿立方米,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47%;各类水利工程2400余处,人畜吃水工程800余项;农村饮水工程实际供水能力3.1万立方米,供水量680万立方米。现有中小型水库19座,其中:中型1座,小Ⅰ类和小Ⅱ类水库各9座。现有万亩以上小型灌渠7条,干渠总长度170.5公里;农田灌溉设施1610处。

作物资源

烟 叶:烟叶是宜阳农业支柱产业,色泽金黄,厚薄适中,油润丰满,结构疏松,香气浓郁,在河南烟叶质量鉴定评吸中多次夺魁。宜阳县是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 区、全国首批现代烟草农业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河南省崤山牌烟叶生产基地,烟叶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2014年主要推广品种有豫烟6号、豫烟9 号、豫烟10号、豫烟12号和中烟100等(现在最新品种)。现有标准化育苗大棚737座、密集烤房3702个,小改密炕房6968座,种烟农户3203 户,烟农户均收入46941.97元。2013年,全县共投资3857.99万元,修建烟水、烟路、烟炕、烟机等基础设施项目1895个,投入扶持资金 3326.63万元,用于机耕起垄、物资供应、防病治虫和新技术推广,全面改善了烟叶生产条件。

大蒜:宜阳县大蒜种植已有300余年历史, 其特点为瓣大、皮白、汁浓、味香辛、隔夜不变质,是洛阳市十大特产蔬菜之一。2002年被农业部列为“生态蔬菜示范基地”,2003年被河南省无公害农产 品产地认证委员会评定为“河南省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蒜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余亩,年产大蒜3000万公斤、蒜苔400万公斤。

花生:建设了花生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区以上观乡、赵保镇和董王庄乡为核心,辐射张午、莲庄、高村、韩城、盐镇等乡镇。全县花生种植面积20.54万亩,总产0.8亿公斤,单产389.7公斤。其中,项目区内花生单产达到400公斤。

辣椒:宜阳县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种植辣椒,年种植面积在7万亩以上,总产量17500吨左右。

黑色作物:宜阳县黑色作物种植初具规模,目前已引进种植“大穗黑玉米”、“黑小麦”、“黑绿豆”、“黑红薯”等系列品种。各类黑色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产量12万公斤。

人口

2021年末常住人口56.84万人。其中,城镇化率48.06%;人口出生率9.93‰;人口死亡率6.96‰;人口自然增长率2.97‰。据公安部门统计,2021年全县户籍人口72.18万人,年末总户数20.17万户。[3]

2013年,宜阳县有汉、蒙古、回、满、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傣、土、侗、白、土家等17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8%。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张汉智
县委副书记
张丽娟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张丽娟
副县长 陈心忠、吴颖华、张森、武长勋、王冰、陆冬、杨勇、李建芳

参考资料来源:宜阳县人民政府网[13][14]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张汉智
县委副书记
张丽娟

综述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张丽娟
副县长 陈心忠、吴颖华、张森、武长勋、王冰、陆冬、杨勇、李建芳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333.3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27.1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66.2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为12.0:38.1:49.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3%、19.1%和63.6%。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四涨二降二平”的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升1%,衣着上涨0.1%,居住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保持不变,交通和通信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7%,医疗保健保持不变;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2%。

2021年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2689万元,增长5.3%。其中,税收收入110924万元,增长5.0%,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33995万元,增长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084万元,增长0.9%;公共安全支出11245万元,下降18.1%;教育支出94729万元,增长0.02%;科学技术支出20524万元,增长17.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079万元,下降9.14%;卫生健康支出45546万元,下降19.2%;节能环保支出15687万元,增长22.9%;城乡社区支出43103万元,下降16%。[3]

第三产业

黄河同力黄河同力(2)

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3.7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夏粮面积62.7万亩,增长0.2%;秋粮面积71万亩,下降0.2%。蔬菜面积26.7万亩,增长2.2%;油料面积26.7万亩,烟叶面积7.7万亩。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42.2万吨。其中,夏粮产量20.2万吨;秋粮产量22万吨。禽蛋总产量1.1万吨,牛奶总产量0.38万吨,年末生猪存栏31.1万头,生猪出栏33.3万头;年末牛存栏4.7万头,牛出栏1.2万头。[3]

交通

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其中,中型企业下降2.5%,小型企业增长8.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0%,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28个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实现增长,14个行业累计增速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其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81.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4.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3.1%,金属制品业增长2.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2.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47.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6%,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6.0%,医药制造业增长234.3%,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21.4%,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下降3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9%,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28.9%。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231.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0.01%。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2%;利润总额下降35.1%。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085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2.5%。[3]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8.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2%。

2021年全年民间投资增长3.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0.2%,比去年下降6.4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57.2%。其中,住宅投资28.8亿元,增长54.2%。房屋施工面积498.48万平方米,增长16%。其中,住宅432.16万平方米,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面积76.03万平方米,增长5.2%。其中,住宅74.24万平方米,增长3.5%。商品房销售额42.04亿元,下降3.5%。其中,住宅41.15亿元,下降4.6%。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8426万元,同比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91877万元,增长16.4%,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6%。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332963万元,同比增长9.1%;零售业销售额71859万元,同比增长15.5%;住宿业营业额4454万元,同比下降39%;餐饮业营业额16341万元,同比下降37%。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3674.27万元。其中,出口总额23464.63万元。

2021年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8个;实际利用外资2.43亿美元,增长17%;引进市外境内资金34.2亿元,增长3.8%。

金融

截止2021年12月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413029万元,比年初增长210602万元,同比增长8.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1965222万元,比年初增长252230万元,同比增长12.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021688万元,比年初增长354742万元,同比增长17.5%。

教育事业

全县353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柏油路或水泥路,公路里程达 2242.581公里,其中,省道5条206.715公里(南车线52.103公里、洛陕线41.458公里、安虎线60.156公里、八官线 50.321公里、南石线2.677公里),县道10条212.483公里,乡道20条270.55公里,村村通1552.833公里,形成了县级公路乡 乡连、农村公路村村通,“两纵四横加一高”的省级以上公路网络。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6718 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

2021年全年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883560.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25%;货物运输量4396.7万吨,增长13.25%。旅客周转量393298.2万人公里,增长13%;旅客运输量5303.1万人,增长13%。[3]

科学技术

文化事业

2021年全县共有普通高中9所,招生5177人,在校生15069人,毕业生5100人。普通初中37所,招生9112人,在校生26088人,毕业生8743人。小学62所,招生8971人,在校生52095人,毕业生8877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4459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4所,招生868人,在校生260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06人。普通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发放“两免一补”资金9530.64万元,“新机制”安排资金11702.19万元,全年资助困难学生56314人次。[3]

医疗卫生

2019年全年科研经费支出12800万元,增长63.7%。其中,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12574万元,增长66%。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结构70个,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161件。

体育事业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9.4万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0%,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县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112小时,县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16小时。[3]

人民生活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4个。其中厂矿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8个,妇幼保险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机构床位4745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849张。卫生技术人员3902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1333人,注册护士1496人,农村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958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比例100%。[3]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县各类体育场馆4个,全年共举办乡以上运动会及各种体育比赛40场次。[3]

邮电通信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93.2元,比上年增长8.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233.9元,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21.9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9268.5元,增长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8.5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934.2元,增长9.1%。[3]

资源环境

2021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9902人,比上年末增加3817人,其中参保在岗职工29101人。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28838人,比上年末增加3243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891人,增加461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83人,增加215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600人,增加12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28人,全年组织外出人员168314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42709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0536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7341人。

2021年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00人,比上年末增加127人;发放抚恤、优抚资金3031.5万元,增长3.2%。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73个,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个数11个,社区服务中心1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赠63.96万元。全县各类福利院床位3867张,共收养567人。享受农村低保39065人,增加1196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0060万元,增加650万元。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2348人,增加92人。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资金978.1万元,减少39.5万元。[3]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2954万元,比上年增长4.0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2107万元,增长4.7%;邮政业务总量10847万元,增长24.03%。全社会快递业务量1002.5万件,增长22.1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710户,移动电话用户53.8万户,互联网用户19.5万户。[3]

旅游

2021年年末全县环保系统人数138人,环境监测人员2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6天,工业废气排放量178.5亿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全年降水量1062.4毫米。

2021年全年共造林6.6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63万亩。全县参加义务植树35.49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200.5万株。全县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森林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2万亩。[3]

著名人物

2021年全年全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零死亡。[3]

荣誉

2021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573.2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3.91%。旅游总收入109130万元,增长15.89%。其中,门票收入2182.6万元,增长15.9%。年末有4A级旅游景区1处,星级酒店4家。[3]

灵山国际水城

宜阳风景宜阳风景(5)灵山国际水城,位于洛阳市西南35公里的宜阳灵山莲花公园内,北依洛河水,南临灵山寺,西傍熊耳青黛,东望龙门石窟,是一个集莲花观赏、温泉养生、水上娱乐、5D影院、水幕电影、梦幻观音、莲花盛宴、民间小吃、快捷酒店、别墅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休闲场所。

李贺广场

宜阳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故里,李贺广场是一处宣传李贺文化、品赏李贺诗词魅力的公益性群众休闲文化活动广场。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于2010年11月建成。广场内设有李贺像一座,基座高3米,像高6米,采用一级汉白玉制作;两道景观墙长6米,高2米,内容以李贺著名诗词为主;9盏龙柱灯高9米,直径90厘米,是一处宣扬李贺文化的重要场所。

苏羊遗址

苏羊遗址位于张午乡苏羊村洛河南岸的高台地上,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800米,北临安虎路,南依华岳。遗址文化层厚达6米左右,陶质有夹砂红陶、陶灰、黑陶及彩陶。可识别器型有红陶钵、缸、酒器、小口尖底瓶、壶、杯、彩陶盆、缸、钵,黑陶有小口高领缸,夹砂灰陶有觚性杯、小平底盆等,纹饰有篮纹、刻线纹、网状纹、附加堆纹和白底彩陶,石器有石镰、石刀、铲等。从出土标本看,应为仰韶—龙山时期文化。

词条图册

宜阳县名人有王民信、张万松、马龙闪、张建武、李贺、[15]沈安良、陆柱国、乔玉川、许献廷、黄新宏、赵抱衡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