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州

单州

人口 121.4万(2014年)
中文名称 单州
行政区类别
目录导航

单州简介

  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北纬34°34’一34°56 ’、东经115°48 ’一 116°24’之间,2个乡、1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

  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北纬34°34’一34°56 ’、东经115°48 ’一 116°24’之间,辖2个乡、1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502个行政村,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人口121.4万,是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县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十佳县、适宜人居环境县、生态经济十强县、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双拥模范县、长寿之乡和全国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青山羊之乡、西红柿之乡、平原绿化先进县、油料基地县、商品粮基地县、最具有创新发展潜力县、百佳最具投资潜力县、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平安畅通模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近几年来,单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按照国务院设立县级市的标准,单县撤县设市条件已经具备,特申请撤销单县设立单州市。

历史沿革

单州单州  单县古称单父,因舜帝的老师单卷在此居住得名。西周为单子国,秦朝公元前221年置单父县,汉代三次为县侯、一次为县王国,隋朝恢复单父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单父县直属单州,次年7月降单州为单县,单县由此定名,是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单县是冀鲁豫边区湖西专区党政军机关活动中心。1949年至1953年,单县为湖西地委、专署、军分区驻地。1953年8月,湖西专区撤销,单县归属菏泽专区(现菏泽市)。

基础条件

(一)城镇化水平和人口结构

 

  单县是人口大县,2009年全县总人口121.4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13人。近年来,单县开发两区、改造老城,全面启动乡镇驻地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农民向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聚集,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一城两区”规划面积由2006年的60平方公里扩展到320平方公里,人口由12万人增加到48万人。以房地产开发和市场建设为重点的乡镇驻地小城镇建设全面展开。将全县502个行政村规划为200个中心村,2009年建成44个,今年建设44个,所建成的中心村基本上达到了社区化管理的要求。到2012年,全县一城两区和乡镇驻地小城镇人口可突破60万人。目前,全县非农产业人口达到58万人,占总人口的47.8%,占就业人口的67.8%。

(二)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近年来,单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强力支撑、三产优势服务业重点带动、现代农业规模集约化发展的新格局。

  单县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基地。国能生物单县发电厂是全国第一家生物质能发电厂。舜亦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发电生产规模800兆瓦,列全国第三位。宇泰光电有限公司年产太阳能转化板350兆瓦、大功率LED颗粒3亿颗、LED路灯30万套,是山东省最大的LED生产企业。中承纸业是全国第一家无污染清洁制浆造纸企业。太阳能工业园是江北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碳经营交易所。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7家,列全市第一位。

  单县是四省八县交界区域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服务高地。单县义乌小商品城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全国第十一个也是县级城市第一个连锁加盟机构,国际批发城、浙江商贸城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家培养家政师的高等院校。单县中心医院和东大医院营业收入是邻边7县区县级医院营业额总和的1.3倍。三产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的比重由2006年的23%增加到3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

单州景点

单州单州  单父古城,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流传较广的是古单八景。

琴台夜月(一)

  琴台位于古单城南堤之上,春秋时单父宰宓子贱曾在此抚琴,留下《鸣琴而治》的佳话。后人在原址修筑琴台,以示怀念之情。台高数丈,呈半月形,每当皓月当空,登台远眺,银辉洒处,朦胧如水,令人心旷神怡,有置身仙境之感。古人曾题诗一首,描绘出一幅琴台夜月图。诗日:

  高高城上台,皎皎空中月。

  台空中正明,莹若冰壶洁。

  宰邑宓子贱,事简人和悦。

  瑶琴时复弹,阳春飘白雪。

  悠悠千载间,蟾光共清澈。

吕井寒泉(二)

  单州城内,水井虽多,但多为苦水,居民百姓,要到城外担水吃。但今城南关(古城则是属于北关),护城堤内却有一口古井,水是甜的,群众叫它“仙人井”。说起井的来历,与吕洞宾有关。

  一天傍晚,吕洞宾出游归来,路遇一位白发苍苍的考妈妈艰难地提着一瓦罐水,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地往前走着,非常吃力。吕洞宾上前问道:“老妈妈,您这是从哪里提来的水?”老人说:“我家就住在城北关,房前虽有一口井,可井水苦涩难吃。城里没有甜水井,只好从堤外提水吃。我无儿无女,只有自已提,年岁大了,不行喽!”说着掀起衣襟,擦擦脸上的汗水,又提起水罐艰难地向前走去。

  吕洞宾看着老妈妈渐渐远去的背影,顿时起了怜悯之心,急忙追上去说:“老人家,从明天起,您就不用到城外堤水了,您房前的那口井会变甜的!”说完就先走了。等老妈妈赶到家门口时,见这位过路客人向她房前的那口井内投入几把沙子,转眼就不见了。

  老人觉得奇怪,想起刚才过路客人的话,半信半疑地从井里打了一罐水,一尝惊呆了。井水的苦涩味没有了,变得甜滋滋的,比城外提来的水还甜。

  此事顿时传开了,大家都说老妈妈遇上了仙人。从此,大家都从这口井里打水吃,再也不用跑到城外去取水了,并把这口井取名“仙人井”,成为单城八景之一。

  今此井位于古单城北堤之下,至今井泉旺盛,可以饮用。明代夏维藩曾题诗一首,赞美此事。诗日:

  闻道吕洞仙,往往游尘境。

  小住是何年,穿此丹两井。

  分明象吕形,默默无人省。

  修绠汲不枯,寒月浸愈冷。

  仙迹去不还,今人徒行颂。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