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市

彰化市

中文名 彰化市
外文名 ChanghuaCity
地理位置 台湾省中部偏西,彰化县东北角
下辖地区 73里
方言 台湾话
邮政编码 500
行政区类别 县辖市
行政区划代码 712701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垦荒时期

彰化市彰化市(7)彰化市早期为台湾原住民平埔族群巴布萨族的活动区域,分属半线社、柴坑仔社及阿束社,古名“半线”。荷西时期,此地隶属瓦布兰行政区,受荷兰东印度公司福尔摩沙北部评议会管辖。到了明郑时期(1661年),郑成功在台实施郡县制,当时此地隶属天兴县。1666年,郑氏部将刘国轩率兵进驻,行屯田制,以此地作为镇压平埔族斗尾龙岸社(今大甲溪北)及沙辘社(今台中市沙鹿区)武力抗争的根据地,为汉人势力打下开垦基础。1683年,施琅攻台,明正朔亡,台湾进入清领时期,全台设一府三县,此地隶属诸罗县管辖。

汉人较具规模的屯垦始于1684年之后,相继有福建人施世榜、吴洛、台南人杨志申等,大事招徕闽粤移民,以此地为中心向四周垦荒凿圳,原有的平埔族部落遂逐渐被汉人取代。十年后(1694年),高拱干纂修的《台湾府志》已经载有彰化地区第一个汉人聚落“半线庄”,随着水利灌溉系统的完成,入垦人口陆续增加,到了1717年,在陈梦林纂修的《诸罗县志》里加列半线庄内有一“半线街”,分东南西北四条街道,说明此地已经开始具有商业机能。

彰化设县

1721年,凤山知府代理知县王珍之子滥用职权横征暴敛,激起民变,公推朱一贵为盟主,反清复明,攻占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后因内部闽粤内讧,两月后即遭清军剿灭。因此,清廷为巩固统治,于1723年划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的土地为“彰化县”,据福建巡抚王绍兰的《彰化县城碑记》,“彰化”两字为“显彰皇化”之意。县治所在地半线街改名“彰化街”,隶属于彰化县半线堡。

彰化设县之初并无城墙,曾遭原住民起事围攻,于是1734年知县秦士望在街道周围种植莿竹作为城垣,并建四方城门,故彰化也素有“竹城”或“竹邑”之雅称。1782年,彰化莿桐脚庄发生漳泉械斗,彰化地区的分类械斗由此开始。1786年,漳州人天地会众林爽文起事,占据彰化县署为作为盟主府,与福康安在八卦山会战,史称“林爽文事件”。1795年,陈周全藉天地会余势起事,再占彰化县城,后被攻破。经历两次战乱,城周莿竹也遭砍伐殆尽,直到两年后(1797年),知县胡应魁才再行复植,又于四门增建城楼。

1885年,台湾建省,大幅调整行政区域,彰化县归台湾府彰化县管辖,领有线东、猫罗二堡的部分街庄。在此之前,彰化县城一直是台湾中部地区的首要中心,故多次民变都以彰化街(县城所在)为目标,但是建省后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选定在今日的台中市建立省城,从此之后,中部地区的都市发展重心就从彰化逐渐转移到台中,彰化市遂沦为台中都会区的一个“卫星都市”。

彰化市诞生

1895年,清朝因甲午战争失利,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日军从台湾北部澳底登陆,受到台湾民众武力抵抗,8月26日,日军与台湾抗军在八卦山发生激烈战况,两日后彰化城沦陷。1897年,日本政府修改台湾行政区,彰化街隶属台中县彰化支厅管辖,并以“城堡阻挡了现代化的建设”为由,陆续拆除城楼。其后日本政府曾多次修改台湾行政区:1920年行政区变革,设立彰化街,属于台中州。1933年进行“市区改正计划”,南郭庄、大竹庄并入彰化街,成立彰化市,此后范围迄今未变。

战后,国民政府接掌台湾,将台中州改为台中县,彰化市则脱离台中县升为省辖市,下分彰北、彰西、彰南与大竹四区,区下分里,共辖92个里。1950年合并四区,将彰化市与台中县南半部合并,成立彰化县。彰化市则降为县辖市,为彰化县治。之后境内里数历经三次变更,至2002年为止,彰化市共辖73个里,1322邻,23余万人口,辖区面积共65.6947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彰化县共辖73个里。

地理环境

地形

彰化市分为两个地形区,一为东南部的八卦台地区,一为西北、东北部的平原区。八卦台地又称八卦山脉,在3万到50万年前是大肚溪河床,在板块挤压作用下,隆起褶曲造成八卦山背斜,背斜西翼弯曲断裂,形成彰化断层,长5.8公里。原来的河床隆升为台地,最高点在东南部的银行山,海拔232公尺,到了西北角的八卦山则降为97公尺。八卦台地部份崖壁陡峭,豪雨过后容易发生山崩,土石崩落堆置崖脚形成落石堆,地层不稳,故此处不宜建筑房舍。

彰化市西北、东北部是地势低平的平原区,属于彰化隆起海岸平原的一部份,为全新世的冲积扇、泛滥原与海埔地地形。1959年8月7日,豪雨成灾,大肚溪南岸溃堤,造成此区泛滥,史称“八七水灾”。

水文

彰化市东北面以大肚溪与台中县为界,西南面则有洋仔厝溪,并有东西二圳及东西三圳流贯市区。大肚溪虽是区域性的主要河川,但是彰化市西南部的水流并未注入大肚溪,而是沿坡向西南方流入洋子厝溪水系。洋仔厝溪为彰化地区排水的主要承受水体,发源自八卦台地,介于大肚溪与浊水溪流域之间,流经彰化、员林、和美、鹿港、大村、花坛及秀水等七乡镇,西临台湾海峡。

气候

彰化市气候宜人,从台湾东部接近的台风受到中央山脉屏障,风雨减缓,但是因此带来夏季的重要雨水来源。1898年到1990年的气象观测平均数据显示,彰化市的年平均温度为摄氏22.5度,7月温度最热,1月最冷。年降雨量为1723.4公厘,6月雨量最多,11月最少,雨量自山边向海边递减。

政治

历任市长

日据时期

彰化市尹(1933年设市)

任次 姓名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1 佐藤房吉 1933年12月 1935年8月
2 小山政三郎 1935年8月 1936年12月
3 安诠院贞熊 1936年12月 1939年4月
4 小岛猛 1939年8月 1940年7月

彰化市长(1941年更名)

任次 姓名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1 大井又次 1941年1月 1944年1月

实施地方自治前(省辖市)

任次 姓名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1 石锡勋 1945年 1945年
2 韦淡明 1945年 1945年11月26日
3 王一麟 1945年11月26日 1948年4月2日
4 陈锡卿 1948年4月2日 1950年10月21日

实施地方自治后(县辖市)

任次 姓名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1 杜锡圭 1951年7月2日 1954年7月1日
2 杜锡圭 1954年7月1日 1957年7月1日
3 赖通尧 1957年7月1日 1960年1月17日
4 赖通尧 1960年1月17日 1964年3月1日
5 王山 1964年3月1日 1968年3月1日
6 赖志腾 1968年3月1日 1973年4月1日
7 王绍义 1973年4月1日 1977年12月30日
8 王绍义 1977年12月30日 1982年3月1日
9 陈骏青 1982年3月1日 1986年3月1日
10 陈文腾 1986年3月1日 1990年3月1日
11 叶满盈 1990年3月1日 1994年3月1日
12 叶满盈 1994年3月1日 1998年3月1日
13 陈杰 1998年3月1日 2002年3月1日
14 温国铭 2002年6月2日 2006年3月1日
15 温国铭 2006年3月1日 2010年3月1日
16 邱建富 2010年3月1日 2014年12月25日 现任

经济

任次 姓名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1 佐藤房吉 1933年12月 1935年8月
2 小山政三郎 1935年8月 1936年12月
3 安诠院贞熊 1936年12月 1939年4月
4 小岛猛 1939年8月 1940年7月

教育

任次 姓名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1 大井又次 1941年1月 1944年1月

交通

任次 姓名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1 石锡勋 1945年 1945年
2 韦淡明 1945年 1945年11月26日
3 王一麟 1945年11月26日 1948年4月2日
4 陈锡卿 1948年4月2日 1950年10月21日

公路

任次 姓名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1 杜锡圭 1951年7月2日 1954年7月1日
2 杜锡圭 1954年7月1日 1957年7月1日
3 赖通尧 1957年7月1日 1960年1月17日
4 赖通尧 1960年1月17日 1964年3月1日
5 王山 1964年3月1日 1968年3月1日
6 赖志腾 1968年3月1日 1973年4月1日
7 王绍义 1973年4月1日 1977年12月30日
8 王绍义 1977年12月30日 1982年3月1日
9 陈骏青 1982年3月1日 1986年3月1日
10 陈文腾 1986年3月1日 1990年3月1日
11 叶满盈 1990年3月1日 1994年3月1日
12 叶满盈 1994年3月1日 1998年3月1日
13 陈杰 1998年3月1日 2002年3月1日
14 温国铭 2002年6月2日 2006年3月1日
15 温国铭 2006年3月1日 2010年3月1日
16 邱建富 2010年3月1日 2014年12月25日 现任

铁路

彰化市是彰化县辖下都市化较高的城市,自1970年代开始,农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4年仅有2千余公顷(主要作物为稻米),反映都市化程度提高与农业人口的外流。1965年,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在彰化市设厂,占地70余公顷,员工数万余人,生产内外销塑料、化学产品为主,为彰化市提供众多就业机会,不过该厂属高度污染产业,对彰化市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都市化的调度,在1992年三级产业(零售、服务业)以43.2%领先二级产业(制造业)的42.4%,一级产业(农林渔牧业)以14.4%垫底。

邮政

彰化市是彰化县的县治中心,与其它乡镇相比,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早在清领时期1726年,知县张镐建儒学学宫(今彰化孔子庙)为县内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设县儒学教育学子。但彰化市的近代化教育始于日据时期,日本政府为推行殖民地政策,故初等教育及实业教育最为发达。战后“国民政府”废除差别待遇的殖民教育,根据三民主义教育政策及学制,调整全台各级学校。彰化市计有国民小学14所,国民中学6所,高中职学校6所,大专院校2所。

电信

人物

彰化市地处内陆,市内并无可供船行的河道,亦无航空站的建设,故联外交通悉赖陆路。二次大战后,“国民政府”陆续在台进行新建公路与改善工作,着手改善西部纵贯公路的路面并拓宽路基、新建大肚桥、完成中山高速公路以及王田、彰化交流道等工程,对彰化市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彰化市内的市区道路主要仍依循日据时期所订定的市区改正计划,为严整的格子型系统,1960年华山路开辟完成,亦已不再配合彰化古城椭圆形状修筑,改采直线处理。

施世榜

彰化市铁路中枢为彰化车站,亦为市境内唯一的铁路车站。

彰化市铁路肇始于日据时期。1898年第四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抵台后,着手筹措台湾西部纵贯铁路的筑路款项,来年4月起分段施工。1905年3月26日,彰化=斗六开通,同时设立彰化驿,即今彰化车站。

纵贯铁路竹南=彰化的路段,由于坡度陡峻,致使运输能力不彰,随着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客货运输日增,火车竟无力运送车站仓库中囤积如山的货物。为此,总督府于1921年完成竹南=彰化之间,改经滨岸大甲、沙鹿的铁路,称为海岸线并列为纵贯线之一段。原纵贯线同区间改称台中线。彰化市因此成为山海二线铁路的南端交会处,对彰化市的发展有莫大帮助。

彰化火车站另保有台湾唯一一座扇形车库,1994年台湾“铁路局”原计划将扇形车库拆除,原处兴建电车基地,引起地方文史工作者与铁道文史工作者的抗议,在与铁路局折冲协调后才保存下来。彰化县政府并在2000年公告指定为县定古迹。彰化扇形车库建于1922年,主要用途是停放并保养经长途运作的火车头,维护人员透过转盘移动扇形分布的铁轨,方便火车头进出,因此扇形车库又有“火车头旅馆”之称。1998年台北机厂历经7个月整修,成功使蒸汽机车CK101复驶,完成环岛铁路怀旧之旅后进驻扇形车库,另一辆蒸汽机车CK124也在整修复驶后进驻扇形车库。

另外,彰化车站昔日尚有数条轻便铁路,唯今已悉数废止:

1.彰南铁道株式会社彰南线(彰化─南投):1914年9月5日行通车营业至石头埔、12月20日全线通车至南投,1916年7月1日废止。

2.新高制糖株式会社(线西─彰化─鹿港):1911年8月26日设立彰化驿,此后分段通车。战后由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管辖,1975年全线停办客运。

3.其余人力台车。

兰戴维

彰化邮政始于清代,清政府在台设铺递,徒步传递军书,其中彰化县辖有七铺,其中一铺即是“半线铺”。当时邮路从台南到彰化,有牛车作交通工具,彰化以北较为荒芜,只得步行。1874年,钦差大臣沈葆祯来台督办军务,改制铺递,此后邮政除了传递公文之外,也可供私人邮寄,但仅止于大城市。1888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开办新制邮政,彰化邮政机构改称“彰化正站”。

日据时期初期,由于施行军政,加以兵马倥偬,因此只设野战邮便局。1895年,彰化“第六野战邮便局”设立,仍是以人力投递为主,初时只为军用,来年也接受民间寄件。1896年,日本政府施行民政,当时邮政与电信事业合而为一,分一等二等,彰化的邮电机构核定为“二等邮便电信局”,直到1921年才改制分为“邮便局”、“电信局”和“电话局”。1941年废除局等制度,彰化邮政机构改为“彰化普通邮便局”。

二次大战后,彰化普通邮便局遭战火摧毁,遂在原址建一木造邮局(即今光复路邮局),复采邮电合办制,改制为“彰化普通邮电局”,在邮电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沿用原局长森本辰一,来年才由台湾邮电管理局正式接管。1949年,邮电分制,改称“彰化邮局”,1950年核定为“彰化二等邮局”,之后历经三次升格,1981年升为“彰化特等邮局”。其后为加强服务需要,先后设立支局服务彰化市民,彰化市内共有15间邮政机构。

连玛玉

台湾电信始于清领时期,而彰化电信事业则始于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其筹划建设下,台湾电信陆线在1888年11月由台南取道嘉义、彰化、新竹而达台北。1896年,日人在彰化设立彰化通信所,之后采邮电合办制,由“彰化普通邮便局”兼办电信及电话业务,主要为传递电报之用。1900年,电话开放民用,在彰化设市内电话,采磁石式人工电话。战后国民政府于1949年在彰化市成立彰化电信局,历经多期四年计划,扩充整修电话线路,1952年到1957年间,彰化的市内电话机型改为大型复式交换机,1960年底开始计划改为自动电话,1966年开放使用后,彰化市共有3000具自动电话。

彰化市内公用电话在1950年设立拨盘式市内公用电话,1963年改为拨号式市内短程长话公用电话,1975年改为拨号式市内长途直拨公用电话,1977年改为按钮式市内长途直拨公用电话,1990年改为卡式公用电话并开放直拨国际电话。

赖和

旅游

字文标,福建泉州人,清领时期对彰化地区的水利灌溉系统具有卓越贡献。1697年为凤山贡生,1719年化名施长龄,召集汉人移民开垦凿圳,引浊水溪修筑水利灌溉工程。工程完工后一度无法畅流,此时有一名不知名的林先生指示引水方法才顺利启用,埤圳流经八个堡区,故称八堡圳,为纪念施氏之功,又称施厝圳。为台湾三大古老埤圳之一。

词条图册

(David Landsborough),1870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彰化基督教医院创建人。1895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之后在台展开长达40年的医疗传道工作。1892年,一名13岁幼童周金耀腿部溃疡,无法长皮,兰戴维将妻子连玛玉四块腿皮移植予周金耀,后虽因排斥而手术失败,在悉心照顾下仍逐渐痊愈,此一事迹后来传为“切肤之爱”的美名,周金耀后来不仅成为牧师,而且成为长老教会总会议长。1936年,兰戴维退休返回英国,1957年因车祸去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