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湘水发源于广西桂林的兴安县,有灵渠与漓水连接,称之“漓湘”;湘水东北流至永州北苹口在潇水汇合,称“潇湘”;再东北流经衡阳北,又与蒸水汇合,蒸水河贯穿蒸湘区全境,称“蒸湘”由此而得名。
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34号):撤销衡阳市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设立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蒸湘区辖原城北区的蒸湘街道,原城南区的联合街道和原郊区的西湖乡(不含五一、建设、友爱、江霞4个村)、湘江乡的杨柳村、岳屏乡的联合、岳屏、北塘3个村以及衡南县的雨母山乡、衡阳县的呆鹰岭镇。区人民政府驻船山路。
截至2014年11月,蒸湘区辖2乡:长湖乡、雨母山乡,1镇:呆鹰岭镇,4街道:蒸湘街道、红湘街道、联合街道、华兴街道,42个行政村,31个社区。
2015年,蒸湘区乡镇区划调整,将长湖乡、蒸湘街道合并设立蒸湘街道。调整后,蒸湘区共减少1个乡级建制,现辖雨母山、呆鹰岭2个镇,蒸湘、红湘、联合、华兴4个街道。总面积108.44平方千米,总人口30.23万人,区人民政府驻蒸湘街道(原区人民政府驻地)。[5]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400人,人口出生率为6.92‰;,比上年下降2.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36人,死亡率为2.68‰;,比上年下降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4‰;。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4.07:100。年末常住总人口47.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44万人,农村人口4.50万人,城镇化率为90.6%。[7]
民族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蒸湘区主要有瑶族、土家族、苗族、壮族、回族五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3066人。
区委书记:曾梦龙[8]
地处衡阳市城区西部,东起蒸湘南北路,西至衡阳县樟树乡和衡南县三塘镇,南接雁峰区岳屏镇和衡南县车江镇,北连蒸水及石鼓区角山乡,全区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现辖长湖、雨母山两乡、呆鹰岭镇及蒸湘、红湘、联合、华兴四个街道办事处,42个行政村,31个社区居委会。
蒸湘区具有明显的科技、人才、政策、区位、基础设施优势,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城乡连体,山水独具。雨母山海拔238米,距中心城区5公里,生态环境清雅,人文景观优美,登高处能俯瞰整个市区,是尚未开发的旅游休闲处女地;蒸水河贯穿全境,沿江风光带开发更添无限妖媚。区位优势独特,辖区内有市直行政、事业单位100余个;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证券公司等6大金融机构总部集中在区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以南华大学为龙头的大学城初具规模,正在成为全市的科教文化中心,10余所大中专院校及核工业部第六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为区内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开展信息交流,推广科研成果,进行技术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交通发达便利,西外环线、315省道、322国道、衡昆高速公司、湘桂铁路贯穿全境,中心汽车站、华新客运站、西定湖货运站、火车站西站坐落境内,为区内货畅其流、对外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产业基础良好,街道、社区功能完善,水、电、路、气、讯连通寻常百姓家;境内华新大道、蒸阳大道、立新大道、城西污水处理厂、衡钢“二连轧”、湘南汽贸城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拉开了城市骨架;衡钢集团、衡阳四机总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生机蓬勃,为辖区内配套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风土人情(2) 蒸湘区位于衡阳市城区西部,东起蒸湘南北路,西连衡南县三塘镇和衡阳县樟树乡, 南接雁峰区岳屏镇和衡南县车江镇,北至蒸水河及衡阳县杉桥镇,全区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衡阳市处于湖南省凹形面的轴带部分。周围环绕着古老宕层形成断续环带的岭脊山地,内镶大面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层的红色丘陵台地,构成典型的盆地形势。
蒸湘区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城乡连体,山水独具。雨母山海拔238米,距中心城区5公里,生态环境清雅,人文景观优美,登高处能俯瞰整个市区,是尚未开发的旅游休闲处女地。
雨母山,原名永华山、云雾山,因地形影响,易起云成雾,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清雍正间,执政衡州朱道台因久旱不雨,百姓遭灾,便慕名来山,登赤松子坛祈雨,时无云无雾,因“虔诚祈拜,雨泽立降”,于是改山名为雨母山,并送亲题“雨母山”三字金匾和祭祀物品于山寺,由此形成雨母山神奇的由来。
雨母山望衡西南而立,是古城衡阳神奇而秀美的城廓景区,距衡阳中心城区7公里距离,范围景区约1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约5平方公里,雨母峰海拔238米,石牛峰海拔550米,最低处海拔57米,地理坐标东径112°40’,北纬26°75’。雨母湖景区范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到50人。雨母山于衡阳盆地中央突兀而起,山形异趣、沟壑成湖。核心景区内16座山峰,8条沟壑,4座水库,形成了18处富含人文内容的自然景点。山上53科、246种、5000余亩植被构成了雨母山天然的植物公园。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植物资源使雨母山冬暖夏凉,四季迷人。春天杜鹃花开,漫山红遍;夏夜山风回荡,松涛阵阵,湖光映月,荷塘鱼欢;秋日茶花遍野,金果压枝;冬天松林傲雪,枫叶如花。山中野生动物有野羊、野猪、白骛、山鸡、鸟雀等,山下流水淙淙,百川入湖,南面红旗湖水库水面330亩,集雨面2km2,水平如镜,清澈见底。北面祠塘冲水库,西边九龙冲水库、过路塘水库环绕山脚,与红旗湖构成不同方位的数面镜子,倒映群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发源于广西兴安的湘江干流,自祁东归阳镇入境,依次流经祁东县、衡南县、常宁市、市区、衡阳县、衡山县和衡东县,衡阳境内长226公里。衡阳境内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一级支流有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
蒸水河发源于邵东县,流域横跨邵东县、衡阳县、衡南县及衡阳市城区,在城区石鼓公园处汇入湘江,流程全长194公里,其中衡阳境内长达152.4公里。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蒸湘区年平均气温 18.2 ℃,降水量明显偏多,日照偏少,四季分明,期多雨,雨季结束不明显,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蒸湘区总面积101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城乡连体,山水独具。雨母山海拔238米,距中心城区5公里,生态环境清雅,人文景观优美,登高处能俯瞰整个市区,是尚未开发的旅游休闲处女地;蒸水河贯穿全境,沿江风光带开发更添无限妖媚。境内最有优势的矿种:煤、铁、铅、锌、钨、锰、铜、等10多余种。
境内土壤分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共9个土类,20个亚类,85个土属,261个土种,111个变种,地带性土壤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黄棕壤、红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河潮土。全市以红壤、紫色土、水稻面积较大,分布甚广,利用率最高。土壤的地域分布大体是:红壤呈带状或斑块分布;紫色土多呈网状集中于盆地中部;水稻土呈树枝状展布于海拔200米以下的岗平河谷地带;河潮土呈树枝状分布于开阔地形的沿河两岸;四纪红土壤多呈馒头形的星点状覆盖于紫色页岩上。其空间分布是:因盆地由四周向中间部倾斜形成环状土壤组合。海拔200-300米,由石灰土、砂岩红壤、板页岩红壤、花岗岩红壤构成。岗地与低山过渡地带的丘陵垄冲低洼处,多形成潜育性的水稻土;中间地段形成潴育性的水稻土;丘坡排田常为淹育性的水稻土。
海拔300-500米,一般坡度为25-30度,多以砂岩和板页岩红壤或花岗岩红壤组成,在丘陵较低平,又具有水源的灌溉的垄冲、岸地常辟水为田。垄田多为潜育性水稻土,山地为自然红壤。地质构造或断层地带多形成冷浸或矿毒田。山丘的斜坡地,在地表水中侧渗水长期长期作用下,成为渗育性水稻土。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依次垂直分布红壤-黄壤-黄棕壤-草甸。红壤有3个亚类24个土属、61个土种,第二次土壤普查中面积为115.86万公顷,分布范围广,海拔760米以下的山丘岗平广布,紫色土面积有16.25万公顷,按其表面层碳酸钙含量多少和PH值高低而分为酸性、中性、石灰性3个亚类。分布于盆地中部,海拔60-200米,东起衡东县霞流、大浦,西至祁东县过水坪,北至衡阳县演坡、渣江,南达常宁市官岭、东山和耒阳市遥田,市炉一带。以衡南和衡阳两县的面积最大,衡山县的白果、贯塘亦有分布。水稻土面积27.81万公顷。海拔50-500米,依次分布沼泽性、潴育性、渗育性、淹育性和工矿附近和矿毒性水稻土6个亚类。
雨母山乡以山地为主,现有林地面积27000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39%,其中以雨母山、七里山为核心的4平方公里区域森林郁蔽、山峦叠翠、空气清新怡人,有衡阳市“天然氧吧”和“生态公园’之称。区内有植物53科246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香樟林群落。动物资源已知有兽类和鸟类200余种,其中兽类30种,鸟类17目40科170种以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白鹳、河鹿(车獐)、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虎纹蛙、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果子狸、水鹿、斑羚、鏖麝、鸳鸯。猛禽类有草峭、猫头鹰、褐林峭、短耳峭、大庐、红脚隼、白鹇、峭鹞、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大鲵等。省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鹭、环颈雉、竹鸡,白骨顶、珠颈斑鸠、华南虎、山斑鸠、苍鹭、牛背鹭、颅滋、中华竹鼠、银星竹鼠、狐、青鼬、貉、豹猫、蛇、蟾蛙等30余种。植物资源。全市有木本植物99科、342属、1047种。国家一级保护珍惜树种有银杏、金钱树、摇钱树、水松伯乐树(钟萼本)、绒毛皂荚、香果树等。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有蓖子三尖衫、杜仲、榉木、闽楠、红豆杉、厚朴等。国家三级保护树种有黄枝油衫、柔毛油衫、凹叶厚朴、桢楠青檀、银鹊树、青钱柳、香榧、金叶、白兰花、湖南石槠、瑶山梭罗。速生优良乡土树种有杉树、马尾松、槠、栲、栎类、青冈、枫香橡木、木荷、刺楸等20科120种。引进树种主要有湿地松、火炬松、油松、黄山杉、华山松、水杉、池杉、落地杉、光皮桦、桤木、意大利杨等。经济林名特优自选、自繁、自育树种有楠竹、油茶、檀桥板栗、祁东无核香柚、衡山九龙李、苹果李、光皮枣、白果等。
分布图(2)
蒸湘区总面积101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城乡连体,山水独具。雨母山海拔238米,距中心城区5公里,生态环境清雅,人文景观优美,登高处能俯瞰整个市区,是尚未开发的旅游休闲处女地;蒸水河贯穿全境,沿江风光带开发更添无限妖媚。 境内最有优势的矿种:煤、铁、铅、锌、钨、锰、铜、等10多余种。
城市新干线
蒸湘区境内湘桂铁路、322国道、S315省道、西外环线、衡枣高速连接线纵横交错,潭衡高速、衡邵高速贯通其中,湘江支流蒸水河四季通航,城区主干道解放大道、华新大道、船山大道、蔡伦大道、立新大道使城区舒筋展骨、物流畅通。中心汽车站、华新客运站、西定湖货运站、火车站西站坐落境内。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1.8%,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33.2%和65.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3.0和5.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98658元。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2%。
2021年,努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完成省、市下达的17大项23件重点民生实事工作任务,涉及城镇老旧城区改造、就业、教育、卫生等方面。其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孕产妇产前免费筛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等14项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6.04亿元,增长1.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9.2%。
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3千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0.37千公顷,下降2.2%;蔬菜种植面积0.89千公顷,下降0.3%。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6390吨,其中稻谷产量6100吨;油料总产量599吨,下降4.5%;蔬菜总产量31662吨,下降0.9%。
2021年全年出栏肉猪1.01万头;生猪存栏2.28万头;出栏羊0.51万只;出笼家禽58.38万只;水产品产量4178吨。[7]
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9.96亿元,增长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按行业类型分,采矿业实现增加值0.13亿元,增长2.2%;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0.14亿元,增长1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9.69亿元,增长4.8%。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1亿元,增长4.7%。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 0.25亿元,增长6.5%;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0.06亿元,下降27.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3.8亿元,增长5.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9万元,增长19.0%;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利润-0.07亿元,下降了65.3倍。按注册类型分,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4.06亿元,增长4.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0.25亿元,增长6.5%。
2021年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95亿元,增长7.5%。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4家,实现总产值增长18.7%。[7]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9.0%。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含)项目完成投资下降13.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52.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9.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8.7%。在全部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投资的比重达到93.5%;产业投资占比为46.6%;制造业投资占比为14.3%。
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其中住宅投资63.9亿元,增长67.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1.4%。
内外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38亿元,增长13.7%。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4.05亿元,增长15.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34亿元,增长2.0%。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2.98亿元,增长3.7%;零售业零售额163.74亿元,增长14.0%;住宿业营业额5.17亿元,增长8.9%;餐饮业营业额27.49亿元,增长18.3%。
2021年全年实际到位内资50.66亿元,增长6.4%。进出口总额29.90亿元,增长108.2%。其中出口18.45亿元,增长47.2%;进口11.45亿元,增长537.2%。
财政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26亿元,同口径增长8.9%,其中税收收入22.1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5.0%。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5亿元,增长6.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4亿元,增长17.6%。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8.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4%。[7]
2021年年末拥有普通初中6所,小学30所,幼儿园78所。其中清华园和仁大实验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
2021年年末拥有体育场馆191个,其中体育馆(包括运动场) 141个。游泳池15个,各种训练房35个。[7]
2021年年末拥有卫生机构 224个,床位4653张,从业人员5422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67人,执业护士3412人。[7]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41元,增长8.2%。按居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25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24元,增长10.0%。年末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8平方米。[7]
2021年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0起,比上年下降100%;死亡0人,比上年下降100%;受伤0人,与上年持平。[7]
暗褐(7)蒸湘区将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区”、“新片区”及“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三大“板块”,形成线条清晰的城市功能区“‘十二五’期间,蒸湘区将以‘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引擎’,围绕‘打造中央商务区’、‘打造山水新城’及‘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三大重点,建设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新蒸湘。
”面对记者的各种提问,蒸湘区委书记唐文峰没有看一眼桌上的笔记,他思路清晰,娓娓而谈,蒸湘区未来五年的“布局”,他已成竹在胸。
言及城市功能定位,唐文峰坦言,蒸湘区目前存在城市功能定位较为模糊的缺陷,属于“工、农、商”混合发展的“小而全”,而正是由于定位的模糊,导致蒸湘区的城市建设品位不高、竞争力不强,区域影响力不大,所以,要建设“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新蒸湘,城市功能定位将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未来蒸湘区的城市建设将不再是简单的城市面积的延伸,我们将非常注重城市内涵的提升,未来蒸湘区将重点打造三大‘板块’,形成线条清晰的城市功能区。”
记者了解到,商业板块,蒸湘区将借助共创集团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打造以“商业步行街”为中心的cbd,形成新的“商业航母”,构筑新的“核心商圈”。
目前,商业步行街建设已如火如荼,随着年底中心汽车站的搬迁,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将全面展开。
新城区板块,蒸湘区将按照“新型城市化”和“两型社会”建设标准,重点建设雨母片、长湖片和呆鹰岭片,打造“山水新城”。
工业板块,蒸湘区将突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将在衡阳钢管深加工产业园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业,占据“价值链条”的上游。
唐文峰透露,衡阳钢管深加工产业园今年将实现产值过25亿,税收过1亿,现在,又有7个总投资过20亿元的企业项目等待入园“集聚”,现在,蒸湘区正着手建设衡阳钢管深加工产业园二期。
2021年年末拥有文化事业机构8个,其中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美术馆1个,镇街文化站5个。[7]
衡阳群众喜欢看戏、听说唱,因而地方剧曲种类繁多,流传也广。主要有花鼓戏、湘剧、祁剧、地花鼓、木偶戏、皮影戏、鬼脸戏、渔鼓、丝弦、小调、莲花剧、打连厢、打钱鞭、布围戏、独角戏以及瑶族谈笑等。衡阳花鼓戏以小旦、小生、小丑“三小”见长,是群众最喜欢的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清顺治年间,由原衡山的“采茶调”和衡阳的“车马灯”等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因声腔语言相近,流传地方相通,故统称“衡阳花鼓戏”。以后,逐步流入全省其他地区。1983年编修的《中国戏剧.湖南卷》中,将流行在湘南各地的花鼓戏统称为“衡州花鼓戏”。湘剧属湖南地方剧的一种,于三百年前由邻近县流入,因受地方方言的影响,逐步演变成为具有衡阳特色的衡阳湘剧。祁剧因发祥于祁东、祁阳(原属一县)而得名,明朝中叶由“弋阳腔”传入祁东、祁阳,与本地民歌小调相结合,从而诞生了这一种新剧——祁剧。这些戏曲中运用地方方言,有唱有做,配以乐器,亲切动听,妙趣横生,很受群众欢迎。花鼓戏《打铁》曾被灌成唱片播放全国;湘剧《醉打山门》在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剧观摩汇演中,主演获一等奖。
衡阳湘剧
蒸湘区(2)民间称为“衡州班子”或“衡州大戏班子”,亦称为“衡阳汉调”,是特色浓郁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流行地区甚广,涉及到整个湘南东部,包括衡阳市、郴州市和衡阳、衡山、衡东、耒阳、常宁、安仁、炎陵、茶陵、攸县、永兴、桂东、宜章、汝城、桂阳、郴县等县市,还曾流行于江西永新和广东乐昌等地。衡阳的戏剧演出活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1274年,文天祥路经衡阳,为其时歌舞戏曲之盛所感,写有《衡州上元记》,详细记载了那年他所见到的正月十五,衡阳人民“为百戏之舞”的盛况。据说,在清咸丰年间,一些湖北汉班艺人来到衡阳,组班或搭班演出,给衡阳带来许多皮簧腔剧目,再加上本省湘剧祁剧声的融入,形成了衡阳湘剧的弹腔。
衡阳湘剧的声腔包含了高腔,昆腔,弹腔三种主要声腔。根据清人杨恩寿、王凯运在《坦园日记》和《湘绮楼日记》中的记载,他们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在衡阳看到的那些衡阳戏班演出的剧目,基本上显示出了衡阳湘剧初步定型的剧种形态。衡阳湘剧的传统剧目记录在册的仍有613出。有昆腔戏41个,高腔戏97个,高昆腔间唱戏47个,弹腔戏418个,杂腔小调戏10个。有连台本戏6个,整本戏113个,散折戏465个。连台本戏是多在酬神活动频繁的秋冬之时连台演出,每天演一本,演唱时用大鼓大锣伴奏,因而又称“大鼓戏”,主要有《目连传》、《封神传》、《岳飞传》、《西游记》、《混元盒》等。
衡阳湘剧的音乐分为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部分,包括昆腔、高腔、弹腔、杂腔小调等四种声腔和过场曲牌、打击乐曲。唱腔今以弹腔和高腔为主,尚保存一部分昆腔剧目。舞台语言以衡州官话为基础,结合中州韵规范而成。衡阳湘剧的昆腔,格律同于昆曲,但咬字颇具地方特色,上声字依湘南上声字调高唱,使唱腔悠扬清亮。传统曲牌有“粗牌子”、“细牌子”之分,前者古朴粗犷,腔简字多,演唱速度稍快,用唢呐和笛子伴奏;后者细柔婉转,腔繁字疏,演唱速度较慢,以曲笛伴奏。衡阳湘剧的高腔曲牌,可分为《驻云飞》、《四朝元》、《锦堂月》、《桂枝香》、《香罗带》、《八声甘州歌》、《锁南枝》、《一枝花》、《驻马听》、《汉腔》等类,分“腔”与“放流”两个部分。腔尾由人声帮腔,打击乐伴奏;放流字多腔少,曲调为朗诵体,由鼓板击拍。高腔由一个人清唱,众人帮腔,不要音乐伴奏,地方特色十分浓郁。衡阳湘剧的弹腔也分南、北路,地方特色十分浓郁。南路唱腔无行当之分,但各行当的演唱风格有所区别。北路生旦分腔,小生与旦行同,净行与生行同。旦腔比生腔高五度。旋律低且深沉,声调凄凉、哀苦。
衡阳湘剧现行的脚色行当分为生、花、旦三大行。其中生行又分老生、正生、小生,花行又分大花、二花、三花(即丑),旦行又分正旦、老旦、小旦,共九个行当故称“九人头”。衡阳湘剧的表演艺术主要有三种表演风格。一是昆腔戏动作细腻、舞蹈性强的风格。二是高腔戏动作古朴,泥土气息浓,唱、念多的风格。三是弹腔戏动作规范化程度高,多用程式、大段板式变化的唱腔或整段念白手段刻划人物的风格。
衡阳湘剧艺人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社会地位卑微,生活贫苦。1949年,仅存零散戏班5个,艺人不足200,演出日见萧条,衡阳湘剧艺术频临绝境。新中国建立之后,衡阳湘剧组建了一批专业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培养了一批学有所长的演员、乐师,充实剧团演出阵营,整理、改编、创作了许多优秀传统剧目和现代戏、历史故事戏。其中《醉打山门》被评为湖南省和中南区的优秀剧目,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雁门提潘》和《芦花荡》两剧,也曾到北京汇报演出。
旅游资源(5)蒸湘区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城乡连体,山水独具。雨母山海拔238米,距中心城区5公里,生态环境清雅,人文景观优美,登高处能俯瞰整个市区,是尚未开发的旅游休闲处女地。
雨母山
原名永华山、云雾山,因地形影响,易起云成雾,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清雍正间,执政衡州朱道台因久旱不雨,百姓遭灾,便慕名来山,登赤松子坛祈雨,时无云无雾,因“虔诚祈拜,雨泽立降”,于是改山名为雨母山,并送亲题“雨母山”三字金匾和祭祀物品于山寺,由此形成雨母山神奇的由来。雨母山望衡西南而立,是古城衡阳神奇而秀美的城廓景区,距衡阳中心城区7公里距离,范围景区约1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约5平方公里,雨母峰海拔238米,石牛峰海拔550米,最低处海拔57米,地理座标东径112°40’,北纬26°75’。雨母湖景区范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到50人。雨母山于衡阳盆地中央突兀而起,山形异趣、沟壑成湖。核心景区内16座山峰,8条沟壑,4座水库,形成了18处富含人文内容的自然景点。山上53科、246种、5000余亩植被构成了雨母山天然的植物公园。
南岳衡山
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衡阳市境内,贯穿7个县市。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五岳之中南岳衡山,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南岳的首峰就在衡阳市中心的南门口--回雁峰,从“天下南岳第一峰”向北出发,沿蒸湘北路乘汽车行驶一个多小时,就进入了南岳胜景。南岳风光在于无山不绿,无山不树。有金钱松、红豆杉、伯乐树、银鹊树、香果、白擅、青铜以及香樟、梭罗、枫林、藤萝等各种植物1700多种。福严寺的银杏相传受戒于六朝时的慧思禅师,树龄至少也有1400多年,树身三个大人合抱亦不能围拢。藏经殿后的白玉兰,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逢春开花。南岳还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环山数百里,有寺、庙、庵、观等200多处.位于南岳古镇的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占地9800多平方米,仿北京故宫形制,依次九进。大庙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庙内,东侧有8个道观,西侧有8个佛寺,以示南岳佛道平等并存。
帝喾祠位于雨母山飞来石峰之下,石狮垅皂坳正上方。据《生书纪年》载:“古有术器作乱,辛侯(帝喾)遂之于衡来雨母山,斩其首。”后舜帝南巡,于此地建祠祀之。公元1993年秋,当地人民集资复葺帝喾祠时,清基挖土掘出古铜币4000余枚,均为唐宋时期的钱币,由此推断,帝喾祠当建于唐宋或唐宋之前。
帝喾祠为国内唯一的一处祭祀帝喾之处,(据传:帝喾为三皇五帝之一,三皇一帝炎黄帝、颛项、帝喾、唐尧、虞帝)帝喾祠始建于大舜之时,历经兴衰,有史记载的比较大的重新修葺的活动有两次,一是明工部侍郎王诏的祈祠修葺,二是1993年当地群众集资重建毁于1944年抗日战争的帝喾祠。[4]
寨王岭是雨母山南面一个孤央,三面临水,北面连接雨母山。传说隋唐时期,从这里起到四处蛾眉山止,共有四十八个绿林营寨,此为第一寨。又传几百年前,附近竹雅桥出了个叫华余琪的人,依仗自然财势,招兵买马,起兵反朝,在雨母山安营扎寨,后来在攻打衡阳的战斗中失败身死,其坐骑白马不知去向。因为有绿林豪杰在雨母山出没,因而,至今雨母山范围有败阵地、落马桥等地名,有“白马夜巡雨母山”的民间传说。
寨王玲孤峰伸向红旗水库,山势奇特,东面有船塘湾、唐公土皂,西边有九龙冲,南面是红旗湖水库,是山清水秀,环境清幽之处。[4]
立春前后,各村德高望重的老者带着人用彩纸扎起箩筐般大的牛头,然后敲锣打鼓挨家串户送“报春图”。报春图系木板刻印,内载24节气交接时分及一年农事的安排。随着时代的变迁,图中还穿插有宣传计划生育、保护土地、科学种田的内容。主人则早早点起红烛,燃放一串长长的鞭炮把牛头迎进厅堂,期待报春图带来丰收。春插完毕,农户各自略备薄酒菜肴,款待在插田中相互帮工的亲友,颇有“开轩石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味。大家相约日期,每户举一方灯,杂以火龙,锣鼓敲得震天响,走遍村里各户。方灯上面或画丰收图,或书“丰年”、“福寿”、“康泰”等字。灯队每到一户,有“村级”艺人用花鼓调唱灯赞。
立春前后,各村德高望重的老者带着人用彩纸扎起箩筐般大的牛头,然后敲锣打鼓挨家串户送“报春图”。报春图系木板刻印,内载24节气交接时分及一年农事的安排。随着时代的变迁,图中还穿插有宣传计划生育、保护土地、科学种田的内容。主人则早早点起红烛,燃放一串长长的鞭炮把牛头迎进厅堂,期待报春图带来丰收。
春插完毕,农户各自略备薄酒菜肴,款待在插田中相互帮工的亲友,颇有“开轩石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味。大家相约日期,每户举一方灯,杂以火龙,锣鼓敲得震天响,走遍村里各户。方灯上面或画丰收图,或书“丰年”、“福寿”、“康泰”等字。灯队每到一户,有“村级”艺人用花鼓调唱灯赞,唱词诸如“走过一山又一山,放起喜炮接灯来,接起灯来庆新春,党的政策暖心怀。”皆是预祝人寿年丰之意。
特产(2) 鱼咬羊 古有“羊方藏鱼”,今有鱼腹装羊,夏日吃“伏羊”传统代表作。
彭玉麟鱼 据传湘军统帅曾国藩用于士兵祛风湿、消水肿的一道名菜。著名人物
委任状 廖魁元,男,1919年生。衡阳市人,后加入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在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时,任野战医院中校院长。
康利华,女,1924年生,云南富民人。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野战医院护士。参加第2次入缅甸作战。1949年10月后,康利华与丈夫廖魁元都在衡阳市第一医院工作。卒于2006年1月。
蒸湘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