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囤山

窦囤山

地理位置 四川省
级别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主要景点 通天道、百味皇林
地貌 丹霞
所属景区 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窦囤山窦囤山窦圌山最早叫做“猿门山”,因在南北朝以前,山上猿猴较多,加之两山形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萧梁时期,山上就有和尚建立了寺庙,猿猴被赶走,当地老百姓见山体由豆子大的石子构成,山形如圆形粮屯为“圌”,在这一时期称为“豆圌山”。唐朝时期,彰明县(今江油彰明镇)有个叫窦子明的县主簿,觉得圌山清幽奇险,好似人间仙境,便弃官隐居于此,在这里开山辟路,建筑庙宇,修仙炼道,使圌山上殿宇成群,楼阁联翩。而后窦子明修炼成仙,骑鹤白昼飞升。于是“有仙则名”,后人便将豆圌山冠以“窦”姓,名“窦圌山”,李白在访道时,曾题诗“题窦圌山”:“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代表景点

山中古刹——云岩寺,兴建于唐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寺庙临岩负山,气势磅礴,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及佛道相争,最终形成“东禅林、西道观”,佛道文化与古建筑融为一体的格局,是目前国内寺庙建筑中极为特殊的古建筑群。寺内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0年)建,作工精巧繁复。

飞龙盘绕其间,木雕道教人像优美逼真,为目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纯木结构转轮经藏,是窦圌山文化内涵之精华,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寺后孤耸的三座石峰以铁索相连,索桥始建于唐代,现存铁索为清雍正五年所建,是中国桥梁史上的—大奇观,高50米的索桥,唯“飞仙可渡”,表演者履于云海雾惟中,惊险绝伦,堪称华夏一绝,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随着旅游事业的日益发展,政府和风景区正努力加大投资开发力度,百味皇林、高山滑翔伞载人飞行、野外攀岩、彩弹对抗战、民族风情表演、篝火晚会等项目受到众多游客喜爱。按四星级标准修建的奇峰国际酒店集餐饮、住宿、商务、娱乐为一体,整座酒店依山取势,和谐的融于山峰绿林之中。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