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社会的崩溃》编辑推荐:历史上的复杂社会均易于崩溃,崩溃从本质上讲并非一场灾难,但具有强大的破坏性。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一旦崩溃,一定意味着大规模的分裂瓦解和大面积的人口死亡。更不用说幸存人口生活水准的大幅下降。由崩溃引发的政治冲突,外加核武器的获得变得日趋容易,将在我们的未来构成一种十分危险的世界格局。〈br〉破解人类文明消亡之谜〈br〉五千年的人类历史出现过无数或简单或复杂的社会体系,但没有中断并最终延续下来的却屈指可数,即使像罗马、玛雅这样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也没有逃脱崩溃的命运。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体制越来越复杂的当今世界是否仍会重蹈前人覆辙,最终走向崩溃?一个复杂社会的崩溃是否真的如世界末日那般恐怖?〈br〉《复杂社会的崩溃》作者不仅阐释了复杂社会的性质、社会崩溃的典型特征,并通过在社会政治复杂化领域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罗马文明、玛雅文明、查科文明从兴起到衰落的详细研究,为理解崩溃现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那就是从社会复杂化投资的边际回报(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的回报)递减来解释为什么一个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却很难避免崩溃的命运。
尽管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地下蕴藏着世界上所剩余石油储量的14,但许多沙特人都持有一种近乎宿命的观念,这种观念可以从他们喜欢说的一个段子中充分体现出来:“我的爸爸骑骆驼,我开汽车,我的儿子开喷气式飞机——他的儿子还骑骆驼。”事实上,在50年前沙特的大部分人口还是以游牧为生,他们过着和他们的祖先穆罕默德一样的生活,沙特人所描述的这种物质生活方式的轮回,对所有享受现代西方文明的人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在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中年人,往前追二代,也基本上都是农民。1970年代初,我在读小学,每逢假期,都会回乡下的姥爷家,那个山村并不很偏僻,距我居住的城市也只有100多里,但那时乡下依然用木轱辘的牛车,晚上点的也是豆油灯,烧的是秸秆,那时农民的生活与我们的祖先没有多大的差别。
现代社会,或者说信奉市场经济的社会,其主流意识形态可用进步主义来表述。其观点概括如下: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农业时代高于狩猎时代,工业时代高于农业时代,而信息时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又高于工业时代。生产效率则是进步主义者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一个标杆,而生产效率的高低又取决于经济制度是否先进(如是否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与科技是否昌明。
如果某个东西是“不可持续的”,那就意味着它的崩溃是必然的。
——Herbert 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