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特蔬菜

名特蔬菜

中文名 名特蔬菜
包括 地方性栽培历史悠久的蔬菜
相关2 西兰花
目录导航

草莓

介绍

莓外观呈浆果状圆体或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浓郁,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俱佳者,因此常被人们誉为果中皇后。

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洋莓,原产于 南美洲,我国是在20世纪初才引进的。草莓品种繁多,有2000多个品种,果实鲜红美艳,柔软多汁,甘酸宜人,芳香馥郁,有“水果皇后”的美誉。

满城的草莓

草莓是 满城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满城县重要的支柱产业,1986年,农业部确定满城县为"全国优质革莓生产基地县";1996年,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专程视察 了满城草莓,并为满城草莓题词,对满城草莓给予了高度评价。

满城县草莓栽培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是零星栽培在房前屋后, 改革开放后,草莓生产逐步得到发展,1978年,全县草莓栽培面积达500余亩,1982年面积达到2200亩,1986年面积达到5050亩,1990年面积达到18000亩,1995年面积达到34000余亩,2006年收获面积75000亩,是我国最大的草莓基地之一。

七十年代草莓产量较低,亩产500公斤左右,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耕作制度的改革,草莓产量大幅度提高。到八十年代末,草莓亩产达到1000多公斤。九十年代,由于新品种的普及、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推广、农艺措施的革新,草莓产量再度提高。露地草莓的亩产一般在1300-1500公斤,地膜覆盖的草莓亩产在1400-1600公斤,拱棚半促成栽培的草莓亩产在1500-1800公斤,日光温室促成栽培的草莓亩产1200-1500公斤,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的草莓亩产在1750-2000公斤,高产地块草莓亩产可达4000公斤,2006年全县草莓总产118000吨。

草莓种植

八十年代以前,满城草莓栽培主要采用露地形式,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农业科技部门的引导下,通过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使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普及。

满城草莓栽培有露地、地膜、拱棚、温室等多种种植形式,实现了多季节市场鲜果供应。从1 1月下旬至翌年七月上旬均有草莓鲜果上市,历时近8个月,基本上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供应。 日光温室促成栽培的采收期自11月下旬开始,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的采收期从2月中旬开始,拱棚半促成栽掊的草莓采收始期为4月上旬,地膜覆盖的采收期在4月末或5月上旬,露地栽培的在5月中旬开始采收,集中产量期在3-5月份。

草莓的营养价值

草莓营养丰富,含有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此外,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每100克草莓中就含有维生素C60毫克。草莓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是合成 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作用。草莓还含有果胶和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通畅大便。

草莓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草莓的吃法很多。

1、草莓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作用;

2、草莓对胃肠道和 贫血均有一定的滋补调理作用;

3、草莓除可以预防坏血病外,对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4、草莓是 鞣酸含量丰富的植物,在体内可吸附和阻止致癌化学物质的吸收,具有防癌作用;

5、草莓中含有天冬氨酸,可以自然平和的清除体内的重金属离子。

西兰花:

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糖、 脂肪、 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营养成份位居同类蔬菜之首,被誉为“蔬菜 皇冠”。在我国少有栽培,一般用于西餐使用。

油麦菜: 油麦菜,别名莜麦菜,又叫 苦菜,属 菊科、 莴苣属植物,是以嫩梢、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 莴苣,叶片呈长披 针形,色泽淡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具有 独特 风味,含有大量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B2和大量钙、铁、 蛋白质、 脂肪、等营养成分,是 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 凤尾”之称。

山药:

山药是薯蓣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 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称“光山药”。

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 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 消渴、小便短频、遗精、 妇女带下及 消化不良的 慢性肠炎。山药在食品业和加工业上 大有发展前途。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