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七孔大玉刀 【类别】:玉器 【年代】: 新石器时代 【文物现状】:现存于世
【文物尺寸】:长65厘米
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体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有对称的凸齿,近肩处有等距且排成一直线的七个圆穿。 玉刀两面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 几何图案。
河南偃师 二里头村
两侧有对称的凸齿,近肩处有等距且排成一条直线的七个圆孔。玉刀两面饰纹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纹图。玉刀保存得相当完好,并且是迄今为止所见的最精美的饰纹者,可以称得上绝品。但此刀的用途,人们纷纷进行了猜测。有人认为是古代代表权威和地位的玉辱仪杖器,有的认为是当时行刑用的刑具。
在博大精深的 华夏文明中, 玉器以其特有的 品性和属性,融人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伦理道德、宗教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玉本身是没有什么文化内涵的,只不过是精美的石头而已。但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的加深,进而意识到玉是可以代表阳精至纯的东西,以为是天地之精华,于是逐步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玉在中国古代被推崇为万物的主宰,我们可以从 篆书中的玉的写法看出古人对玉的推崇。在篆书里玉被写为“王”,与现今的玉相比少了一点,“王”代表一根丝绳贯穿着三块 美玉,与参天、地、人的帝王的王相通。于是帝王用玉来表示上天的 旨意,作为权威的象征。 如先秦典籍 《左传》 记载,“禹合诸侯于 涂山,执 玉帛者万国。”禹与诸侯相约在涂山开会,参与的国家使者执着玉器前来,为什么与会诸侯不拿其他的物件而是拿着玉器,可见玉器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作为权力的象征了。据考古挖掘研究,玉刀来源于 新石器时代的 石刀,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脱离实用,成为 权杖的象征。七孔大玉刀虽然具有战形器的形状,但从其纹饰的精美程度来看,应该脱离了作为战争用器的可能,而是作为礼仪权杖的象征的可能性更大。 有的学者根据玉刀局部上有黄色沁,认为是 血迹渗进玉里并且经过时间长期的洗礼后,导致变成了现在看到的这种颜色。玉刀为什么会沾上血迹,既然不是用于战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与杀人有关,于是在此基础上认为七孔大玉刀不是作为礼仪权杖的象征,而是作为杀人的刑具。对 夏代的刑法我们现在不能完全地了解清楚,但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可以略知一二。 在夏没有建立之前, 大禹认为在他的时代,德行已经开始衰落,已经比不上尧、舜时了,开始制作 肉刑。他的儿子启推翻 禅让制,继承了父亲的权力并建立了夏朝。夏刑在大禹 作刑的基础上继续加增。夏朝的刑法是相当多的,据郑玄为《周礼·秋官·司刑》作注说:“夏刑 大辟二百,膝辟三百, 宫辟五百,剔、墨各千。”大辟、殡、宫、鼻、墨都是 古代刑罚的名称,夭辟是砍头的刑罚,殡是剔掉人的膝盖骨的刑罚,宫是阉割男性的生殖器的邢罚,荆是割掉鼻子的刑罚,墨是在脸上刺上字后涂上墨的刑罚。可见夏朝的刑法不仅类型多而且是很残酷的。其中的大辟就是死刑。 夏朝执行死刑的具体的细节现在就很难得知了。但七孔大玉刀却具备了作为砍头工具这种功能,它的长度为65厘米,如果是作为装饰品,好像稍稍长了点,而且在上面钻了七个小孔,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审美情趣,很难解释清楚;如果是作为行刑的用具,对它的长度和七个小孔都可以解释清楚。用刀杀人,刀的长度肯定要比人的头颅宽度长,另外刀上的七个小孔,可能就是拴绳子用的。在行刑的时候,把玉刀用活动的绳子拉起来,可以起到暂时稳定的作用,把人按在刀下面,然后把玉刀按下去,最后达到正法的目的。这把七孔大玉刀由于 年复一年的被当作杀人的刑具,尽管每次行刑结束后都要冲洗、擦拭,但刀上有时还是会残留有血迹,这些血迹慢慢地渗进到玉里,再经过几千年的保存,最后演化为我们现在看到的黄色沁。
七孔大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