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河南社会科学》创刊,双月刊。
1994年,据中国知网数字平台显示,该期刊开始被收录[1]。
1998年起,该刊有总期标识。
2001年起,该刊页面尺寸为30cm。
2012年,该刊刊期更改为月刊[5]。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6]。
《河南社会科学》主要设有学术要览、专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等栏目[4]。
《河南社会科学》主要读者对象是河南省内外社会科学工作者、河南省党政机关干部和企业领导人等[2]。
据2019年11月第10期期刊内页显示,《河南社会科学》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7人、顾问12人。
职务 | 名单 | ||||||||
---|---|---|---|---|---|---|---|---|---|
顾问 | 江凌 | 曾德亚 | 尹书博 | 郑邦山 | 谷建全 | 董林 | 焦国栋 | 牛书成 | 卢克平 |
赵国祥 | 高新才 | 刘振江 | |||||||
委员 | 苗树群 | 袁凯声 | 李新年 | 李玉中 | 刘颖 | 刘辉 | 张培明 | ---- | ---- |
职务 | 名单 | ||||||||
---|---|---|---|---|---|---|---|---|---|
顾问 | 江凌 | 曾德亚 | 尹书博 | 郑邦山 | 谷建全 | 董林 | 焦国栋 | 牛书成 | 卢克平 |
赵国祥 | 高新才 | 刘振江 | |||||||
委员 | 苗树群 | 袁凯声 | 李新年 | 李玉中 | 刘颖 | 刘辉 | 张培明 | ---- | ---- |
据2019年11月16日中国知网显示,《河南社会科学》出版文献共6687篇[3]。
据2019年11月1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河南社会科学》载文量为6027篇、基金论文量为1741篇[4]。
据2019年11月16日中国知网显示,《河南社会科学》总被下载1993991次、总被引40640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041、(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39[3]。
据2019年11月1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河南社会科学》被引量为20360次、下载量为330504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河南社会科学》影响因子为0.5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751名,在社会科学理论类排名(113种)中排第41名[4]。
中国知网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 |
上海图书馆 |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 万方数据 | |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维普数据库 |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3][4][5] |
中国知网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 |
上海图书馆 |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 万方数据 | |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维普数据库 |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3][4][5] |
该刊曾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第三届“中国百强报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4]。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繁荣和发展河南的社会科学为目的,以探讨河南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重点,反映河南社会科河南社会科学学界学术研究的成果,交流河南省内外和中国国内外学术信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