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水母(3)海月水母的水母体有呈伞状的膜及连于底部的触手。它们胃部下有四个鲜明的环形生殖腺。食物会进入到其垂管,而辐水管则帮助扩散食物。它们有一层中胶层,胃循环腔内有胃皮及表皮。神经网络负责控制肌肉及觅食反应。水母体的直径可以阔达40厘米。 海月水母没有鳃、肺或气管等呼吸部份。由于它们细小,故是透过扩散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在胃循环腔内,它们会排出低充氧水,并以纤毛作用将高充氧水拉入,从而增加细胞的氧气扩散。它们的表面积与体积的高比例亦帮助它们吸入更多氧及养份。它们亦缺乏排泄系统及循环系统。 水母体可以是雄性或雌性。浮浪幼体有细小的纤毛细胞,可以浮游一日之久,接着会在适当的底层定居,并会转变成为水螅体,水螅体透过横裂会分裂成细小的蝶状幼体,长大后就会成为水母体。由最初的浮浪幼体到蝶状幼体,其体型会由1毫米增长至约1厘米,及后会成长至几厘米直径的水母体。
海月水母(2)海月水母吃浮游生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被囊动物幼虫、轮形动物门、幼生多毛纲、原生动物、硅藻、鱼卵及其他细小生物。它们有时也会吃凝胶状的浮游动物,如水螅水母类及栉水母。海月水母属的水母体及幼虫都有刺细胞可以捕捉猎物及保护自己。猎物会被黏液找住,接着以纤毛作用将之送入胃循环腔,消化酶就会分解食物。从所具有的消化酶就可知它们一般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类,至于所需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则所知甚少。 海月水母有大量的天敌,包括翻车鱼、棱皮龟、钵水母纲的Phacellophora camtschatica及非常大型的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海月水母也会被海鸟所掠食。一些寄生虫也会攻击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2)海月水母属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40°的海域,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一般而言,它们生活在近岸,可以在河口及海港见到它们。它们栖息在水温6-31℃的海水,最适于9-19℃的水温。海月水母喜欢水流稳定的温带海洋。它们一般会出现在盐度低于3-23ppt的海域。
海月水母(6)海月水母生存及繁殖了几个月后就会自然死亡。在野外很少会活多于6个月,但也有一些在水族箱的可以生存达数年。于夏末时的暖流会令它们的食物量下降,导致其组织再生率也同时下降,此时它们特 别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另外,季节性的繁殖亦令它们打开生殖腺而受到感染。
海月水母(3)青岛海底世界于2004 年开始引进水母, 向游人展示其作为腔肠动物的特殊习性与特征。水族部科研人员经过不断观察与试验, 最终掌握了海月水母繁殖过程的关键技术环节, 实现了人工繁殖, 为使水母长期展示与科普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本种水母的成功繁殖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繁殖地点
在检疫池准备3 个小孵化桶( 就像卤虫卵的孵化桶) , 微充气, 便于水螅体的降温和观察。优点是便于换水, 缺点是低温不恒定, 需要拿冰块不断降温。也可准备3 个网箱放在巨鳌蟹展缸中, 优点是不用专门制冷, 缺点是不便给游客展览。
繁殖技术
海月水母(3)(1 )幼虫附着阶段( 2005- 11- 20 至2005- 12- 20):准备五六个平面板放在水母缸中, 在缸底部放置两个小贝壳收集水母的钵口幼虫。
(2 )节裂体形成阶段( 2005- 12- 20 至2006- 1- 20):在水母缸看到白色的钵口幼虫附着时, 可喂食丰年虾的幼体, 水温以25 ℃最为适宜, 大约一个月后会形成节裂体。
(3 )节裂阶段( 2006- 01- 20 至2006- 02- 20):当钵口幼虫繁殖到一定的数目, 可将玻璃板或贝壳放在检疫池或在巨螯蟹缸中降温。20 d 后, 钵口幼虫的触手变短, 色泽从白色变成茶褐色, 这就是节裂。水温下降20~30 d 后, 节裂体会从1 只分裂成5~10只。
(4 )小水母形成阶段( 2006- 02- 20 至2006- 03-20) :由节裂体剥落就成为碟状幼体(Ephyrae), 这个阶段的幼体非常小, 可以移到小型的水族箱中( 如实验室的小缸里) 饲养。在打气时要十分注意, 不能有气泡产生, 只有水流通过, 但水流也不可太强, 水流的程度控制到不让小水母沉到水族箱底即可。这段时间也是喂食丰年虾的幼体, 饲养到大约2 cm, 就可以将之移到有过滤系统的水母水族箱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