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霞乡地处沙县东南部,距县城25公里,乡政府驻地位于南坑仔村。2020年辖龙泉、泮岭、下洋、蒋坡、东周、龙松、南坑仔、松树坑、霞村、茶坪、溪源11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1]
[邮编]365511 [代码]350405200[2]:~201龙泉村 ~202泮岭村 ~203下洋村 ~204蒋坡村 ~205东周村 ~206龙松村 ~207南坑仔村 ~208松树坑村 ~209霞村村 ~210茶坪村 ~211溪源村
1958年建南坑仔公社,1984年改南霞乡。
龙泉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东与尤溪县管前乡接壤。辖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24户546人。土地面积8627亩,其中耕地面积809亩,山林面积5528亩。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11.01万元,姓氏主要为柯姓、陈姓。
位于南霞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6.2公里。辖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357户1553人。土地面积15112亩,其中耕地面积1538亩,山林面积10649亩。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11.7万元,姓氏主要为王姓、张姓、林姓、杨姓、李姓。
位于南霞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辖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445户1937人。土地面积13674亩,其中耕地面积1697亩,山林面积8836亩。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36.25万元姓氏主要为张姓、曹姓、赖姓。自然景观董公岩,其自古就有“七都罗岩、八都董公岩,十二都逢仙岩”的说法,是沙县三大道教胜地之一。
位于南霞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211户935人。土地面积4167亩,其中耕地面积988亩,山林面积2118亩。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4.41万元,姓氏主要为王姓。
位于南霞乡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64户755人。土地面积18235亩,其中耕地面积851亩,山林面积14807亩。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6.51万元,姓氏主要为李姓、吴姓、罗姓。
位于南霞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411户1731人。土地面积24887亩,其中耕地面积1667亩,山林面积18897亩。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10.25万元,姓氏主要为宋姓、夏姓。
为乡政府所在地。辖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62户661人。土地面积14124亩,其中耕地面积523亩,山林面积11196亩。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9.43万元,姓氏主要为刘姓、陈姓、李姓、张姓。
位于南霞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76户1300人。土地面积28099亩,其中耕地面积1326亩,山林面积20636亩。
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23.71万元,姓氏主要为谢姓、陈姓、洪姓。位于坂坑自然村的“高老庄”,有建于清道光14年的古建筑,该建筑占地1.4亩,门、窗、梁、架、墩无不雕刻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结构严谨,房屋精致,是我县典型的清代建筑荟萃之所。
位于南霞乡西北部,西邻虬江街道办事处,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辖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79户1195人。土地面积19185亩,其中耕地面积994亩,山林面积12767亩。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10.26万元,姓氏主要为谢姓、麻姓、官姓。
位于南霞乡北部,西邻琅口,北接南阳,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辖1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15户832人。土地面积8438亩,其中耕地面积1414亩,山林面积6315亩。
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3.39万元,姓氏主要为曹姓、王姓、陈姓。茶坪村松柏岩旅游区,是我县独立开发的大型森林旅游项目,景区内森林覆盖率75%,其间古树繁多,奇景点数不胜数,处处景观有故事、有传说。
位于南霞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辖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29户939人。土地面积32519亩,其中耕地面积1134亩,山林面积1814.77亩。
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10.32万元,姓氏主要为肖姓、陈姓。溪源村的观音岩生态游古道通幽、古木参天,是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绝佳地。[1]
辖区内南虎公路第三期工程和茶坪四级旅游公路水泥路面硬化投资728万元,全乡11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水泥路面硬化。教育筹资230多万元,其中投入220万元完成明德小学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建设;投入14万元添置中小学体、图、音设施,图书3000册,购置电脑5台,平整中心校操场2500平方米,新建中学百米跑道1条。
该乡依托县种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制种业,改变原来仅种两系稻单一组合的局面,向8个新组合延伸,全乡落实制种面积2500亩,产量达50万公斤,创产值500万元。投资120万元建立东周金柑示范基地,种植金柑500亩。
抓好烟叶生产,全年烤烟种植面积312亩,创产值42.8万元。林业面积103276亩,竹林示范户20户完成竹林垦复面积13000亩,推广施肥面积500亩,修建竹林山道5.4公里。
在原6000余亩水果改良的基础上,引进宫本3号、2号特早蜜、西选2号、国庆桃等水果新品种,新发展果园800余亩,初步形成多品种,高优型的水果种植格局。
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1948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419万元,农业总产值9062万元,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251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038万元;财税收入46.44万元;人均收入4297元,比增458元。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