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

国际企业管理

中文名 国际企业管理
品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文名 InternationalEnterpriseManagement
开本 16开
页数 300页
出版时间 2010-1-1
类别 跨国经营
目录导航

国际企业管理

  

 

作者:马春光 著
ISBN:10位[7810784935] 13位[9787810784931]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9-1
  定价:¥57.00 元

内容提要

  国际企业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科一个独立的分支是在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它借助于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及工商管理等学科的理论,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框架,涉及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产品、技术、人员、信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管理。
  为了帮助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企业的经营理论和方法,笔者在多年来讲授企业国际化经营和管理课程的基础上,编写了《国际企业管理》这本统编教材。该书主要涉及一个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处在这种变化莫测、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理论根据、发展过程、管理方式、控制手段。经营战略和国际企业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条件和能力等内容。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中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和失败案例,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辑推荐

  国际企业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科一个独立的分支是在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它借助于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及工商管理等学科的理论,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框架,涉及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产品、技术、人员、信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管理。
  该书主要涉及一个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处在这种变化莫测、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理论根据、发展过程、管理方式、控制手段、经营战略和国际企业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条件和能力等内容。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中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和失败案例,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录

  第一章 国际企业管理概论
  第一节 国际企业和企业国际化经营
  第二节 国际企业管理
  第三节 国际企业理论体系
  案例分析 万向集团
  第二章 企业竞争环境
  第一节 全球经济环境
  第二节 全球化竞争条件下的中国企业
  案例分析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
  第三章 产业价值链与企业竞争优势
  第一节 价值链理论
  第二节 产业价值链的应用
  案例分析 “红高粱”快餐店的兴衰
  第四章 国际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战略
  第一节 国际企业的经营模式
  第二节 国际企业的经营战略
  第三节 产业结构要素分析
  第四节 企业战略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 凯玛特公司破产 案
  第五章 企业变革与创新
  第一节 企业变革
  第二节 企业创新
  第三节 创新与企业战略
  案例分析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第六章 企业组织结构
  第一节 企业组织理论
  第二节 管理的开放系统模式
  第三节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组织结构
  第四节 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
  第五节 企业的管理体制
  案例分析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行为科学理论与员工的行为和管理
  第二节 行为科学理论与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和管理
  第三节 企业的工作设计和群体管理
  第四节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案例分析 从授权到参与——爱立信公司人力资源改革尝试
  第八章企业文化
  第一节 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
  第二节 企业文化典型 案例
  第三节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 海尔的企业文化
  第九章 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
  第一节 跨文化差异和趋同性
  第二节 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上的横向比较
  第三节 跨文化差异与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节 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战略
  第五节 国际企业海外子公司的跨文化管理
  案例分析 沃尔玛公司的企业文化
  第十章 国际企业跨文化沟通
  第一节 企业沟通方式和渠道
  第二节 国际企业的跨文化沟通与谬误
  案例分析 华源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第十一章 国际企业法律事务管理
  第一节 法律制度的主要来源
  第二节 母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三节 与国际商务相关的法律事务
  第四节 与国际投资相关的法律事务
  第五节 国际企业的税收问题
  案例分析 默沙东(MSD)公司在中国面临的“减员”危机
  第十二章 国际企业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 国际企业生产模式的历史演化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案例分析 诺基亚的供应链管理
  第十三章 国际企业营销战略
  第一节 国际营销渠道管理
  第二节 国际产品策略
  第三节 目标市场营销
  第四节 产品定价
  第五节 品牌战略
  案例分析 德芙的营销之道
  第十四章 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
  第一节 国际企业内部资金管理
  第二节 国际企业子公司的股权策略
  第三节 国际企业的外币换算
  第四节 国际企业审计
  案例分析 百事可乐公司的转轨战略
  第十五章 国际企业的定价机制
  第一节 转移价格和正常交易价格
  第二节 转移定价在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 中法合资罗钠普朗克星火密封胶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以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一体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见表1-1),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各国在得益于其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在遭受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不利影响更体现为一种连锁反应。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例,以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以及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为发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以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和广度向全球金融市场扩展,到2007年8月,短短5个月的时间已经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市场自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破产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受此影响,全球货物、服务和直接投资流量都明显下降(见表1-2、图1~1),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在2008年下降149/5,2009年下降39%;与此同时,世界各大组织都在不断关注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如世界银行称,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仅为1%。虽然从长期看全球的经济增长率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见图1-1),但是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不可低估,全球经济发展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低速增长。
此外,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可以利用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投资和销售,获取超额回报,而且可以利用在世界不同国家投资的区位优势化解世界经济风险。在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以美国为首的跨国公司纷纷将市场的重点转移到中国,希望以此减少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实力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其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就难以确保公平竞争的地位,因此在全球化竞争中难以获得与发达国家对等的回报,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爆发之际,发展中国家又成为风险分散地和危机转移地,这就是福特汽车在美国的公司濒临倒闭而在中国的销售却连创新高的原因。

序言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无不表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生产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的主要特征。江泽民主席在1998年3月会见出席全国人大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时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为重要;中国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并学会趋利避害。”
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已不能仅仅依靠本国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市场来实现。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带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合理配置,生产活动和资本运动已经突破了国域疆界,实现了国际化。国际企业作为实现国际化投资、经营和管理的组织载体和国际市场行为主体,活跃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国际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全球战略和复杂的网络架构,引起了企业管理从理论、战略到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并被迅速付诸实践。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国的企业经历了三次重大的产业调整,实现了资本经营向海外经济合作的转化,并由以吸收外资为主转向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向海外进行投资。这是中国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将会有很多的企业走上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较晚,缺少实践经验,也需要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跨国投资实践经验的总结,比较和借鉴各种国际化经营管理理论,学习和了解国际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规例,掌握跨国投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指导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马述忠,男,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媒体推荐

前言
1993年,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曾经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国际企业经营管理》一书。虽然在那本书出版的时候,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才刚刚迈开步伐,我也是抱着刚刚从美国学习回国的冲动和一位年轻教师的理想开始写作的,但时至今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进入了快车道,已在全世界逐步显示出了自己的价值和实力。因此,如何编写这本书,其中更重要的是,写的书能对学生有所帮助,能对实业界的朋友有所裨益,不能不认为是对我们有力的挑战。
国际企业管理,在英文中的表达方式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将它直译或意译力、国际商务”也许更为准确和恰当,但在我国港、台地区,多泽为“国际企业管埋”,且这种译法已逐渐为我国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我们选择《国际企业管理》作为书名,是完全注意到商务经营的主体和工商管理学科特点的这一事实,因为我们知道,在商务实践的活动中,企业担负着商务活动的主要责任,且是商务活动的主体,而工商管理是研究如何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一门学科,所以,将International Business翻译为“国际企业管理”是可以的,也不为错的。
虽然不能说国际商务活动仅仅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30年来国际商务活动发展之迅猛是令人瞩目的。由于国际商务活动跨越了国界,接触到了不同的政治体制、经济体系、社会文化,必然形成了与仅在自己国家内开展商务活动的巨大区别。研究这些区别形成的不同点,以及这些不同点带来的不同的经营理论、策略和方法,为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企业培养管理人才的专业——国际企业管理就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国际企业管理是一个涉及面极宽的专业,像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市场学、比较管理学、国际经济法等都应该成为必须学习的专业课,而工商管理中的市场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也是学好国际企业管理的重要课程。
作为作者,我们十分欣慰和高兴地看到,在短短的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企业的国际化不仅成为具有强大实力的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成为正在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的发展选择。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历程和方向应该成为企业管理学研究者的当然责任。
本书的基本结构沿用了目前国际上有关International Business教科书的通用结构,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及多年教学和科研积累的经验与成果进行了编著。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一本符合我国国情,并适用于教学和指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且符合国际惯例的读物。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由谭力文教授负责框架设计,以及写作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总纂工作,吴先明副教授、博士生秦仪及陈立敏负责编写的日常工作。其中,谭力文撰写了本书的第一、二:部分;吴先明撰写了本书的第三部分中的第四、六章(其中柯红梅撰写了第四、五节);硕士生张爱武撰写了第五章;秦仪撰写了本书的第八、九、十三章和附录;陈立敏撰写了本书的第七、十二和十四章;博士生严若森撰写了第十章;博士生黄江圳撰写了第十一章。
本书既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们的读本。同学们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国际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实务工作者通过学习,可以懂得如何打人国际市场,寻求理想的合作伙伴,选择最佳的国际商务战略,成功地实现跨国经营。
在本书出版之际,要深深感谢太平洋彼岸的导师李·奈尔特教授(Prof.Lee.C.Nehrt),是他为作者提供了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商学院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作者进入了工商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的科学殿堂;感谢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商学院的领导、教师和工作人员,是他们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为作者提供了种种的关心、方便和照顾;感谢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系主任李燕萍副教授,是她为本书的最后一章——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写作大纲;感谢朱静一老师,是她长期为我提供日常学习和研究工作所需的资料;感谢我的妻子——冯元信女士,是她为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我每一微小的进步中都可以体会到她的恩爱、支持和帮助。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