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学(Bioenergetics):研究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菌相关的能量代谢转换中的细胞和分子过程。可能会用到全细胞、细胞器、膜通道、载体和氧化还原复合体等系统。
生物荧光(Biological Fluorescence):研究荧光新性能发展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用于理解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机制。
体内生物大分子(Biopolymers in vivo):研究细胞和细胞类似内环境中生物分子的生物物理特性和功能,发展实验和计算方法以研究相关现象。
胞外分泌和细胞内吞(Exocytosis & Endocytosis):研究囊泡分泌和吸收的分子及细胞机制,胞内膜运输的关键点-膜融合和分裂过程。
固有无序化蛋白质(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IDP):利用生物物理学和计算学方法研究固有无序化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的物理基础。固有无序化蛋白是指在生理环境中不具有独立的三维结构的蛋白质或蛋白质域。
膜生物物理(Membrane Biophysics):研究跨生物膜的离子通道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膜结构及组装(Membrane Structure & Assembly):研究生物膜及其组装相关的脂质、脂质组装、膜蛋白、脂质蛋白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分子生物物理(Molecular Biophysics):研究生物大分子和超分子装配中与摄动及形变力学相关的结构和构象转换。
生物运动(Motility):研究运动蛋白家族(肌球蛋白,马达蛋白和动力蛋白)的结构、功能与调控,及其与细胞骨架蛋白(细丝,微管)相互作用以产生肌肉收缩、细胞运动和胞内运动。
纳米生物物理(Nanoscale Biophysics):对原子和分子尺度的生物、生物兼容性或生物启发物质进行研究和操纵。纳米生物物理汇集了理论和方法的纳米尺度研究手段,从先进的光学显微镜到扫描探针显微镜,从单分子操纵到成像和示踪,从在纳米尺度理解机理到设计新方法,从分子马达到新纳米材料。
渗透与转运(Permeation & Transport):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与转运的生物物理学机制。
最早创建于1986年,当时称为Elisabeth Roberts Cole奖,2000年重新命名为Founders奖,截至2012年共有27位著名生物物理学家获奖,谢晓亮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