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为新立,前身为山东省寿张县,今县境夏商周时期西部属顾国,东部属微乡和须句国。
台前县政区图春秋始建良邑,属鲁国。
战国中期为寿邑,后入齐国。
秦属东郡。
汉置寿良县,东汉光武帝为避其叔刘良名讳改寿良为寿张,隶属东平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隶属东平国和东平郡,其间南朝改寿张为寿昌,北朝复为寿张,北魏时属济州东平郡。
隋大业三年(607年)属济北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寿张擢升为寿州,并置寿良县。次年州废,并寿良仍为寿张,属郓州东平郡。
五代时沿袭前治。
宋宣和年间改郓州为东平府,县属之。
金大定七年 (1167年),河决坏城(旧县城在梁山南),县治迁竹口镇(今阳谷县祝口村),大定十九年(1179年)迁回原地。
元代寿张属中书省东平路总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县治移置梁山东,属东平府,洪武十三年迁至王陵店(即今阳谷县寿张镇),属东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隶兖州府,同时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寿张隶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所辖。
清代雍正八年,东平升为直隶州,直属山东布政使司,寿张亦属直隶州辖。
民国2年(1914年)改属山东省东临道,县衙改称县公署。
民国16年(1928年)撤销道制,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寿张县直属山东省。
民国24年(1936年),寿张隶属山东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聊城)。
民国27年(1939年)建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二专署。
民国32年(1944年)属冀鲁豫行署八专署,1947年改属冀鲁豫九专署。
1947年7月,张秋县建制撤销,原属东平县的河西乡划归寿张县,今属台前县。
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寿张归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1964年为解决冀鲁水利泄洪问题,山东省寿张县撤销,原县境金堤以南区域划归范县,范县改属河南省,金堤以北划归山东省阳谷县。
1974年析范县东部7个公社设中共范县台前工作委员会和范县台前办事处(为县级机构)。
1975年改称中共台前工作委员会和台前办事处。
1978年建台前县,属安阳行署。
1983年改属濮阳市。[13]
截至2021年,台前县下辖6个镇、3个乡。[14]
6个镇:城关镇、侯庙镇、孙口镇、打渔陈镇、吴坝镇、马楼镇。
3个乡:后方乡、清水河乡、夹河乡。[14]
台前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黄河下游北岸,豫东北平原与鲁西平原交界地带。东、南分别与山东省东平、梁山、郓城县隔黄河相望;西与范县毗邻;北依金堤与山东省阳谷县接壤。地处北纬35°50′~36°06′42″,东经115°39~116°05之间
台前县(3)台前县的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其辖区位于东濮凹陷之上。东濮凹陷夹在鲁西隆起区、太行山隆起带、秦岭隆起带大构造体系之间。东有兰聊断裂,南接兰考凸起,北界马陵断层,西连内黄隆起。东濮凹陷是一个以结晶变质岩系及其上地台构造层为基底,在新生代地壳水平拉张应力作用下逐渐裂解断陷而成的双断式凹陷,走向北窄南宽,呈琵琶状。该凹陷形成过程中,在古生界基岩上,沉积了一套巨厚以下第三系为主的中、新生界陆相沙泥岩地层,是油气生成与储存的极有利地区。
地貌系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地面自然坡降南北为1/4000~1/6000,东西为l/6000~l/9000。地面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濮阳县西南滩区局部高达61.8米,台前县东北部最低仅39.3米。由于历史上黄河沉积、淤塞、决口、改道等作用,造就了濮阳平地、岗洼、沙丘、沟河相间的地貌特征。境内有临黄堤、金堤及一些故道残堤。平地约占全市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
台前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级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春旱夏涝交替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凉爽多阴雨,冬季干冷少雨雪。日照时数值高,热量降、水较丰富,雨热同期,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日照时数值偏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太阳辐射量呈增长趋势,光能资源较为丰富。
台前县(3)台前县的土壤类型有潮土、风砂土和碱土3个土类,9个亚类,15个土属,62个土种。潮土为主要土壤,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7.2%,分布在除西北部黄河故道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潮土表层呈灰黄色,土层深厚,熟化程度较高,土体疏松,沙黏适中,耕性良好,保水保肥,酸碱适度,肥力较高,适合栽种多种作物,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
台前所处濮阳地区地质因湖相沉积发育广泛,下第三系沉积很厚,对油气生成及储存极为有利。已知的主要矿藏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另外还有盐、铁、铝等。石油、天然气储量较为丰富,且油气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地质资料表明,本区最大储油厚度为1900米,平均厚度l100米,生油岩体积为3892立方千米。据其生油岩成熟状况、排烃及储盖条件,经多种测算方法估算,石油远景总资源量达十几亿吨,天然气远景资源量2000亿立方米~3000亿立方米。本区石炭至二叠系煤系地层分布面积为5018.3平方公里,煤储量800多亿吨,盐矿资源储量初步探明1440亿吨。铁、铝土矿因埋藏较深,其藏量尚未探明。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王俊海 |
县委副书记 |
李志华 |
县委书记参考资料台前县人民政府官网:[15]、县委副书记参考资料台前县人民政府官网:[16]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李志华 |
副县长 |
张华、邵宁、闫纪海、张建国、 刘芳慧 |
政府领导参考资料:[16]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王天陆 |
副主任 |
吕久昌、田青松、张宝省、汪长海 |
人大领导参考资料:[17]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李传军 |
副主席 |
葛瑞峰、刘元林、赵明启 |
政协委员参考资料:[18] |
、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王俊海 |
县委副书记 |
李志华 |
县委书记参考资料台前县人民政府官网:[15]、县委副书记参考资料台前县人民政府官网:[16]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李志华 |
副县长 |
张华、邵宁、闫纪海、张建国、 刘芳慧 |
政府领导参考资料:[16]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王天陆 |
副主任 |
吕久昌、田青松、张宝省、汪长海 |
人大领导参考资料:[17]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李传军 |
副主席 |
葛瑞峰、刘元林、赵明启 |
政协委员参考资料:[18] |
2014年台前县完成生产总值83.72亿元,年均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146元,2011—2014年,年均增长16.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891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5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3.47亿元,2011—2014年,分别年均增长38.9%、29.6%、15.9%和26.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2.4:65.7:21.9,调整到2014年的11.4:62.7:25.9,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88.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台前县退出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19]
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9.77万吨,实现“十连增”。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设施农业初具规模,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积极推广无公害农畜产品全面发展,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全县有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0家。
2014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2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家,比2010年末净增6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6.2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5.1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28 %、30.1%,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8.9%。规划建设了6平方公里的县产业集聚区,为工业发展搭建了优良平台,截至2014年末,区内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齐全,入驻企业92家,其中羽绒及服饰加工、机动车配件、石油化工企业80家,形成了三大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2014年,区内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0.5亿元,同比64.95%;实缴税金6373.3万元,同比34.53%。被商务部列为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名片金星奖”。
2014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65亿元,年均增长9.1%。启动建设了中原能源现代物流园、正大家居、信泰城市综合体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商贸物流业进一步繁荣。各项贷款余额32.6亿元,新增贷款8.1亿元,存贷比46.87%,金融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加快了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等为一体的公共商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生态园。保险、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逐步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台前境内现有三座火车站。
京九铁路台前段京九铁路过境并设台前站,晋豫鲁铁路与之在此交汇。投资3000万元的京九铁路台前物资转运站年转运能力达100万吨。
台前西站为汤台铁路货运站。
台前北站为晋豫鲁铁路万吨级解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