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历史悠久,出土文物证明,早在3—1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期,溇澧沿岸已有原始人类活动,约在新石器时代已有氏族形成。
桑植上古史籍称古西南夷地,夏、商属荆地,西周属楚地,春秋属楚巫郡慈姑县,西汉至宋,相继属武陵郡充县、天门郡县、临澧县、崇义县、慈利县等。
桑植县(9)宋仁宗年间,桑植推行土司制度,设桑植宣抚司。因司治桑植坪而得名(今五道水镇芭茅溪境内)。
元、明、清因袭宋制,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七年(1729年)置安福县。十三年(1735)改称桑植县,隶属辰沅永靖道永顺府。
民国三年(1914年)废永顺府,属湖南省辰沅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道制,由湖南省直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8—1935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桑植苏区,属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桑植、鹤峰、石门、慈利、长阳、五峰六县联县政府(县治桑植白竹坪),桑植、慈利联县政府,桑植、龙山联县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湘西行政督察区代管,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由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辖管。
1949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桑植,建桑植县临时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16日,桑植县解放,建桑植县临时人民政府,次年3月29日成立桑植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划沿袭民国旧制。
1950年2月,共1镇10乡。乡、镇下辖保,保下辖甲,共108保1395甲;4月废除乡、镇,全县划分为4个区,6月废除保、甲制,以保划村,以自然村落划组。
1952年12月,全县共117乡。
1952年,撤销永顺专署,改由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
1953年3月,全县共143个乡1274个村。
1954年4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
1956年6月,撤销农村8个区。
1958年8月,撤销乡、镇,成立17个人民公社。11月,将慈利县人潮溪、汨湖、官地坪3个公社划入桑植县,全县共18个农村人民公社,197个生产大队,1491个生产队。
1983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人民政府的规定,在南岔公社试点后,全县公社君实行政社分开设立乡人民政府。
1984年10月凉水口乡官地坪乡政府改建为镇,1985年5月新建金藏乡,1986年5月按旅游风景区建制组建天子山镇。1984年9月成立刘家坪、瑞塔铺、马合口、芙蓉桥、洪家关、走马坪、麦地坪共7个白族乡。
1988年12月,全县7个区47乡镇(其中七个白族乡,澧源、天子山为直辖镇),2个林场,1个农垦场,1个农业原种场。下辖561个村(居委会),3988个村(居)民小组。
1988年成立大庸市,天子山镇划归武陵源区。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庸市,桑植县划归大庸市管辖。
1992年9月撤销五里桥乡,将五里桥乡并入澧源镇,镇人民政府驻尚家坪。新村坪乡新设唐坊村。
1993年调整澧源镇的五个居委会,新设四个居委会。
桑植县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撤销城郊、瑞塔铺、官地坪、凉水口、陈家河、五道水、廖家村七个区公所,将45个乡镇合并为8乡8镇。
1994年4月,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桑植县从属之。
1998年10月,又将16个乡镇分设为38个乡镇。
2002年增设天星山林场。
2003年底,全县辖9镇29乡(其中7个白族乡)1个县直属林场,558个村(居)民委员会,4006个村民小组。
1950年3月29日,桑植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永顺专署。
2015年11月,湖南省民政厅同意桑植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走马坪白族乡、汨湖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走马坪白族乡;洪家关白族乡、打鼓泉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洪家关白族乡;龙潭坪镇、四方溪乡、苦竹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龙潭坪镇;芙蓉桥白族乡、淋溪河白族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芙蓉桥白族乡,并将天星山林场代管行政区域划归新设立的芙蓉桥白族乡管辖;五道水镇、芭茅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五道水镇,并将四门岩林场、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天平山管理站代管行政区域划归新设立的五道水镇管辖;人潮溪乡、西莲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人潮溪镇;官地坪镇、长潭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官地坪镇;撤销白石乡、麦地坪白族乡;陈家河镇、两河口乡、岩屋口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陈家河镇;八大公山乡、细砂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八大公山镇;撤销蹇家坡乡;桥自弯乡撤乡设镇,撤销谷罗山乡。调整后,桑植县辖瑞塔铺、澧源、利福塔、廖家村、龙潭坪、五道水、人潮溪、官地坪、陈家河、八大公山、凉水口、桥自弯12个镇,竹叶坪、空壳树、上洞街、河口、上河溪、沙塔坪6个乡以及走马坪、刘家坪、洪家关、芙蓉桥、马合口5个白族乡共11个乡。
2020年2月2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桑植县退出贫困县。[9]
桑植县(3)截至2021年,桑植县下辖12个镇、11个乡。[10]
12个镇:澧源镇、瑞塔铺镇、官地坪镇、凉水口镇、龙潭坪镇、五道水镇、陈家河镇、廖家村镇、利福塔镇、八大公山镇、桥自弯镇、人潮溪镇。
11个乡:空壳树乡、竹叶坪乡、走马坪白族乡、刘家坪白族乡、芙蓉桥白族乡、马合口白族乡、洪家关白族乡、沙塔坪乡、河口乡、上河溪乡、上洞街乡。[10]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430822100000 | 澧源镇 |
430822101000 | 瑞塔铺镇 |
430822102000 | 官地坪镇 |
430822103000 | 凉水口镇 |
430822104000 | 龙潭坪镇 |
430822105000 | 五道水镇 |
430822106000 | 陈家河镇 |
430822107000 | 廖家村镇 |
430822108000 | 利福塔镇 |
430822109000 | 八大公山镇 |
430822110000 | 桥自弯镇 |
430822111000 | 人潮溪镇 |
430822200000 | 空壳树乡 |
430822202000 | 竹叶坪乡 |
430822203000 | 走马坪白族乡 |
430822207000 | 刘家坪白族乡 |
430822208000 | 芙蓉桥白族乡 |
430822210000 | 马合口白族乡 |
430822213000 | 洪家关白族乡 |
430822216000 | 沙塔坪乡 |
430822224000 | 河口乡 |
430822225000 | 上河溪乡 |
430822228000 | 上洞街乡 |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430822100000 | 澧源镇 |
430822101000 | 瑞塔铺镇 |
430822102000 | 官地坪镇 |
430822103000 | 凉水口镇 |
430822104000 | 龙潭坪镇 |
430822105000 | 五道水镇 |
430822106000 | 陈家河镇 |
430822107000 | 廖家村镇 |
430822108000 | 利福塔镇 |
430822109000 | 八大公山镇 |
430822110000 | 桥自弯镇 |
430822111000 | 人潮溪镇 |
430822200000 | 空壳树乡 |
430822202000 | 竹叶坪乡 |
430822203000 | 走马坪白族乡 |
430822207000 | 刘家坪白族乡 |
430822208000 | 芙蓉桥白族乡 |
430822210000 | 马合口白族乡 |
430822213000 | 洪家关白族乡 |
430822216000 | 沙塔坪乡 |
430822224000 | 河口乡 |
430822225000 | 上河溪乡 |
430822228000 | 上洞街乡 |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边陲,东界石门县、慈利县,南毗永定区、永顺县,西接龙山县,北邻湖北省宣恩、鹤峰县。介于北纬29°17′—29°84′,东经109°41′—110°46′之间,东西长104千米,南北宽51千米,总面积3474平方千米。
桑植县(3)桑植县大地构造单位属新华夏结构体系,杨予准地合的一部分。由于受八面山褶制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广泛分布为中山、低山地貌。全县地层主要属三迭中统,寒代下统,震旦系下统等,以三迭系和志留系为主。武陵山脉从贵州云雾山分成三支,其北支和中支延伸到桑植全境,形成40条主要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有10426个大小山头,最高点八大公山,主峰斗篷山海拔1898.4米,最低点竹叶坪乡柳杨溪河谷海拔154米。
桑植县县域属中亚内陆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由于地貌差异大,气候变化成垂直规律,常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形成间断的地方性热雷雨和暴雨,是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
桑植县河流410多条,主要有澧水、溇水及两水支流。
桑植县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达45.6万千瓦,系全省五大小水电开发基地之一,水电开发潜力较大。二是矿产资源丰富。
桑植县有山地23.87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12.24万公顷。草地面积达176万亩,其中南滩草场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场,面积达20万亩。
桑植县生物多样性异彩纷呈,动植物群落多样,仅珍稀、濒危植物就达40余种,是大鲵(娃娃鱼)之乡。
桑植县已发现矿产40种,[4]探明储量的有27种,其中,煤炭储量1.4亿吨、石煤储量8亿吨;铁矿储量3.5亿吨、铁矿以赤铁矿为主,占铁矿储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位在30—60%,平均品位40%,厚0.6—2.5米,一般1米以上的矿层约占总露头的60%。硅石探明储量2368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86%,矿体长30—35千米,厚44—100米,SiO2的含量高达95—99.06%;铝土矿储量1000万吨、天然气储量达2000亿立方米。其他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也有相应储量。
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总户数16.78万户,户籍总人口46.11万人,其中:男性24.05万人、女性22.06万人,城镇人口10.64万人,乡村人口35.4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2.92万人。按年龄分:0-17岁人口9.59万人,18-34岁人口9.59万人,35-59岁人口18.16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8.77万人;常住人口37.79万人。[3]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曹飞 |
副书记 | 梁高武、张冲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梁高武 |
副县长 | 钟照寰、陈星、杨昌顺、张帆、吴勇、王浩、龚召君、钟德华、胡辉、汪业锋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杨绍武 |
副主任 | 范武斌、阙玉英、韦克修、向劲松、向勇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程持恒 |
副主席 | 屈海波、佘平、王建群、庄义恒、赵宾儒 |
参考信息来源:桑植县人民政府[8]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曹飞 |
副书记 | 梁高武、张冲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梁高武 |
副县长 | 钟照寰、陈星、杨昌顺、张帆、吴勇、王浩、龚召君、钟德华、胡辉、汪业锋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杨绍武 |
副主任 | 范武斌、阙玉英、韦克修、向劲松、向勇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程持恒 |
副主席 | 屈海波、佘平、王建群、庄义恒、赵宾儒 |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4071万元,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164405万元,同比增长9.0%,第二产业153679万元,同比下降1.8%,第三产业745987万元,同比增长6.5%。人均生产总值为28240元,比上年增加1442元。全县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16.1:14.7:69.2调整为15.4:14.4:70.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8%,下降0.04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10.2%和84.1%。
2021年,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7886千瓦,同比增加0.56%,主要农作物机耕面积达37730公顷,同比增长20.87%,机插机播面积达977公顷,机械化收获面积达9632公顷,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35.85%,农业机械总动力中:柴油机94232千瓦,汽油机15637千瓦,电动机98017千瓦;拖拉机23998千瓦/462台,耕整地机械微耕机21902千瓦/4464台,农用排灌机械10831台,机动植保器械1169千瓦/371台,收割机6343千瓦/153台,机动脱粒机5831千瓦/6065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15740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2236千瓦/47台。全县有农机服务组织20个,农机户3241个,全年农机服务收入11782万元。[3]
2021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74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82亿元,同比增长9.0%。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分别完成产值16.7亿元、2.03亿元、6.44亿元、0.99亿元、0.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4.8%、9.0%、7.2%、7.33%。
2021年,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7886千瓦,同比增加0.56%,主要农作物机耕面积达37730公顷,同比增长20.87%,机插机播面积达977公顷,机械化收获面积达9632公顷,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35.85%,农业机械总动力中:柴油机94232千瓦,汽油机15637千瓦,电动机98017千瓦;拖拉机23998千瓦/462台,耕整地机械微耕机21902千瓦/4464台,农用排灌机械10831台,机动植保器械1169千瓦/371台,收割机6343千瓦/153台,机动脱粒机5831千瓦/6065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15740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2236千瓦/47台。全县有农机服务组织20个,农机户3241个,全年农机服务收入11782万元。[3]
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规模工业总产值18.58亿元,同比增长16.5%。[3]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8%。投资规模来看,5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4个,占全部投资的84.8%;从投资类型来看,民间投资项目40个,占全部投资的68.3%。全年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达2.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6%,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77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住宅销售额达8.46亿元,同比增长8.0%。2021年全县商品房价格销售均价为4177元/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价格4079元/平方米,分别同比下降7.0%和8.2%。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88亿元,同比下降8.1%。
商业、旅游业
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额330070万元,同比增长2.9%。全年签约重大招商项目4个,引进500强企业2家,实际利用内资21.46亿元,同比增长24.5%。2021年有内资企业5361户,新增710户,个体20136户,新增5059户。
财政、金融业和电信业务
2021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6.06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6.86%,税收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6.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16亿元,同比下降13.6%。其中,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别为7.63亿元、6.1亿元、7.7亿元、4.82亿元、3.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2.7%、-12.4%、7.65%、21.75%。
2021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79.58亿元,比年初增加12.08亿元,同比增长7.21%;各项贷款余额142.92亿元,比年初增加16.35亿元,同比增长12.9%。存贷比由年初的74.4%调整为79.6%。
2021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9000万元,同比增长106.1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数5.6万户。[3]
桑植县共有28个民族长期杂居繁衍,其中,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3%,白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5%。白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一带。700多年前,一部分白族先祖迁居到桑植繁衍生息,是全国第二大白族聚居地。各个民族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桑植民歌,并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植是民歌之乡,桑植民歌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象征,张家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金色的旋律”,多次在国际舞台上演出并获得好评。著名青年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了桑植民歌,已故著名歌唱家何纪光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演出时把桑植民歌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演唱。
桑植音乐有围鼓、草闹台(又称打溜子)、花灯锣鼓、龙狮锣鼓、唢呐曲牌、箫曲牌、婚丧曲牌等,许多西方国家专家评论桑植土家“打溜子”是“东方最完善的交响乐”。
桑植戏剧有傩愿戏、目连戏、柳子戏、花灯戏、汉戏、木偶与皮影戏、茅古斯和阳戏等。其中傩愿戏、目连戏在国际上称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
桑植曲艺有:唱土地、三棒鼓、渔鼓、莲花闹、采龙船、马戏、九子鞭等20多个曲牌,其中薅草锣鼓、三棒鼓、渔鼓曾多次参加省、地市会演,多次获奖。桑植舞蹈有仗鼓舞、摆手舞、跳丧舞、花灯舞、八宝铜铃舞、傩舞、霸王鞭等。
民间工艺
桑植文化桑植县以工艺美术闻名,主要有织锦、剪纸、挑花、银饰、蜡染、绘画等。编织有竹编、麻编、草编、藤编等。刺绣当作衣裤、围裙、门帘、被面、围衣、帐帘、枕头、荷包、褡裢等的装饰。剪纸图案各类繁多,结构大方。挑花乃是与刺绣相配合的一种工艺,挑出的龙、鱼、狮子、花卉、乌雀等形象逼真、具有独特的艺术结构;银饰各类繁多,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手镯、戒指、耳环、壁、牙签等。这些工艺品都具有形美、声脆、透明、情深、实用等优点。[11]
民歌舞蹈
2006年湖南省桑植县的“桑植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音乐项目类别,序号41。
2010年湖南省桑植县的“仗鼓舞(桑植仗鼓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2。
红色文化
桑植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也孕育了贺龙、廖汉生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万里长征出发地。1927年南昌起义,其骨干力量主要是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1万多人的部队中有3千多人是桑植儿女,20多个团长有10多个是桑植人。我县先后有5万多人参加革命(当时桑植不足10万人),5000多人牺牲,其中参加红军的有1.3万人,6000多人参加长征,牺牲2000多人,贺龙一家就为革命牺牲了5位亲人,从北伐革命到全国胜利,光是贺氏家人为国捐躯的就有数百人之多,电影《洪湖赤卫队》就是以贺龙的姐姐贺英(湘鄂川黔游击队司令员)为原型创作的。
2021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6582公里,其中组级农村公路里程3609公里,国道77.27公里,省道370.96公里,县道376.4公里,乡道818.5公里,村道1314.6公里,境内高速公路19.6公里。[3]
2021年,全县实有营运客车287辆/5624座,营运货车313辆/7825吨位;全年完成货运量220.97万吨、货运周转量1.72亿吨公里,客运量255.63万人、旅客周转量8757.77万人公里。[3]
2021年,全县全年科技成果登记数10项,同比增长90.0%,签订技术合同20项,同比增长42.0%,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9000万元,同比增长262.0%。[3]
2021年,全县有中小学校225所。小学26所(城区中心小学2所,农村中心小学19所,片完小5所,有学生教学点40所,无学生教学点122所);独立初中9所(城区1所,乡镇8所);九年制学校21所(城区3所,含德兴实验学校,乡镇18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普通高中3所;职中2所(含文武学校);特校1所。
2021年末,全县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9734人(招生数3063人,毕业生2270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730人(招生数937人,毕业生818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268人(招生数1317人,毕业生72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8785人(招生数2830人,毕业生2599人),初中学校在校生17777人(招生数3063人,毕业生2270人),普通小学在校生29828人(招生数4351人,毕业生6330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18人(招生数1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112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各类民办学校2所,民办学校在校生3744人。
2021年,全年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124.34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3873人次,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387.26万元;中职免学费资助中职学生5556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666.73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768.5万元。
2021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纪念馆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8个,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826场,出版图书种类6种,图书出版总印数7900册。拥有档案馆1个,累计开放各类档案11214卷,同比增长5.11%。全县拥有体育场地728个,体育馆1个,运动场48个。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8000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6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8个。[3]
2021年,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22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38个(卫生院分院15个),有村医卫生室22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8个,专防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年末执业(助理)医师数825人(2019年840人,2020年822人),年末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949张,每千人拥有床位4张。我县居民家庭医生全民签约率达25%。其中贫困户、慢病患者签约率达100%,建档立卡户中,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100%,计生特殊家庭实现签约全覆盖。
2021年,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1元,同比增长9.1%。
202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95元,同比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9965元,经营净收入5744元,财产净收入2180元,转移性收入280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863元。
2021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41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4164元,经营净收入3405元,财产净收入160元,转移性收入351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292元。
2021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45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49人,创业带动城乡就业人数1752人。[3]
2021年,全县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100%。2021年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21495人,征缴基金1063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10670人,失业保险总参保人数28004人,失业保险征缴基金291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37万人,征缴基金15287万元,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7.77万人,征缴基金35331万元。
2021年,全年森林覆盖率72.8%,活立木蓄积120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96%,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6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2047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0484公顷。
2021年,全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2起,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8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