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商朝属黎国,西周、春秋战国为黎侯国。汉、三国迄两晋,为潞县地。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废潞县,置刈陵县,县治设于今黎侯镇古县村,为黎城境内建县之始。隋开皇十八年(598),更名黎城县,此为以黎城名县之始,从此与潞城各自为县。唐初,先属韩州,后属潞州,隶属河东道;天祐二年(905)改为黎亭县。五代唐复名为黎城县。宋属河东路潞州,天圣三年(1025)迁县城于原县治东南4公里的白马驿,即今县城;熙宁五年(1072)并入潞城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黎城县,自此县名历代不改。金属河东南路潞州,贞祐三年(1215)升涉县为崇州,黎城属之;贞祐四年(1216)崇州复为县,黎城仍归潞州。元属晋宁路潞州。明代中前期属冀南道潞州,嘉靖八年(1529)升潞州为潞安府,黎城属之。清属冀宁道潞安府。
1912年(民国元年)废府,以道承省统县,黎城属冀宁道。1930年(民国19年)废道,直隶于山西省政府。1937年(民国26年)山西确立专署制,黎城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0年(民国29年)将三区偏城、宇庄等54村划出,设立偏城县。1941年(民国30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太行行署四专署。1943年(民国32年)10月31日,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分黎城为黎城、黎北两县;1945年(民国34年)11月5日复合为黎城县。1948年(民国37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属太行三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山西省建制,黎城属长治专区。1959年1月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1979年改为晋东南地区行政公署,黎城仍为其属县。1985年4月30日,国务院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黎城划归长治市管辖。
截至2021年,黎城县下辖8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9]
8个镇:东阳关镇、上遥镇、西井镇、黄崖洞镇、黎侯镇、洪井镇、西仵镇、程家山镇。
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黎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9]
黎城县位于长治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13°21′,北纬36°30′。东临河北涉县,南接平顺、潞城,西连襄垣、武乡,北界晋中左权,与河南林州为邻。
黎城县位于太行山东翼南段,属黄土高原一部分,以中等构造剥蚀侵蚀山地为主。纵观黎城县,四面环山,中间低凹,山多川少,地形复杂,是太行山中的一个小型山间盆地。县境内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的全榆洼顶,海拔为2020米;最低的黄崖洞镇清泉村清漳河谷地,海拔为622米;县城海拔为750米;黎城县平均海拔800米。黎城县山区约占总面积的58%,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1%,平川约占总面积的11%。
黎城县属典型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3]年平均气温10.4℃,年有效积温3583.8℃,平均降水量547毫米,无霜期180天左右,最长年份达到216天。最热月为7月份(历年平均23.6℃),最冷月为1月份(历年平均-4.3℃)。年平均降水量519.0mm,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548.5时。
黎城县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和清漳河,分别从南北由西向东过境,以横岭为界,流入浊漳河的有平头河、中庄河、原庄河、小东河,流入清漳河的有龙王庙河、大南河、白寺交河、南委泉河、柏官庄河、源泉河、香炉交河。
黎城县土壤划分为二个土类(褐土、草甸土),三个亚区,20个属,59个土种。其中以褐土为最多,占总面积96.8%,遍布在黎城县各乡镇。其次是草甸土,占总面积的4.3%,分布在清漳河、浊漳河及其支流两岩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
至2012年,黎城县矿种主要为黑色金属和非金属。黑色金属主要公布于北部,而南部则以非金属矿产居多,主要矿种有铁、硅石、白云岩、石灰岩、石膏、花岗石、钾矿(含钾岩石)、紫砂岩、以及磷矿、红石板、石棉蛭石、粘土以及河砂等。各类矿产21种,探明储量的5种,其中铁矿探明总储量为2.03亿吨。硅矿储量20亿吨左右,白云石储量5亿吨左右,钾矿储量5亿吨左右,石膏矿储量5000万吨。
黎城县地下水可采储量0.2-0.4亿立方米。黎城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851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储量0.97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为0.88亿立方米。
至2012年,黎城县总土地面积1665987.8亩,其中耕地面积300564.2亩,园地面积31585.9亩,林地面积422911.3亩,牧草地面积347769.2亩,建设用地面积74781.4亩,未利用地面积410284.8亩。
人口
2021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29920人,比上年末减少 4178 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1391 人,人口出生率10.54‰;死亡人口 1562 人,死亡率11.83‰;自然增长率-1.30‰。[2]
民族
以汉族人口为主,2012年末黎城县有另有回、蒙、苗、满族等少数民族10个,共35人。
2021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34049 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592万元,增长 10.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4 %;第二产业增加值137211 万元,增长 13.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6%;第三产业增加值 256246 万元,增长 1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9.0%。
2021年,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 85523 万元,增长62.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9493 万元,增长 59.25%,其中,税收收入27499万元,增长 52.59%。从财政总收入的构成分,税务部门收入73529万元,增长 60.32%,财政部门收入 11994 万元,增长76.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41262 万元,下降 9.88%。其中教育支出降低19.88%,社会保障支出下降 7.81%,卫生健康支出下降18.50%,节能环保支出下降 17.05%,交通运输支出下降70.04%。[2]
2021年,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8260.64 万元,增长13.07%。其中:农业产值 32257.75 万元,增长8.9%;林业产值9407.38万元,增长 12.24%;牧业产值 22416.51 万元,增长17.43%;渔业产值 889 万元,增长 24.5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90.0万元,增长 13.45%。
2021年,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 229855.75 亩,比上年增加6.48亩;油料种植面积 3478.7 亩,比上年减少920.8 亩;蔬菜种植面积6719.9 亩,比上年增加 1585.4 亩。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 57911.26 吨。其中夏粮3119.82 吨;秋粮54791.44 吨。
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 50192 头,增长34.0%;牛出栏1020 头,增长24.5%;羊出栏 15880 只,增长 27.9%;家禽出栏27.09 万只,增长 67.5%;禽蛋产量 7732 吨,增长45.8%。
2021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120 公顷,其中:飞播造林333 公顷,封山育林面积 1000 公顷,森林抚育 333 公顷。全年木材产量1521立方米。
2021年,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 11.34 万千瓦,机械耕地面积1. 60万公顷,机械播种面积 1.46 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0.65 万公顷,全县农机服务收入 5000 万元。[2]
黎城县工厂2021年,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5 家。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5.14%。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2709 万元;实现利税总额 78358.3 万元。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3]实现总产值23545.2 万元,比上年增长185.8%。其中竣工产值 13590 万元。全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0504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 7152.4 万元。[2]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152万元,增长 22.6%。其中:500-5000 万元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990万元;5000 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114 万元;房地产完成投资 188048 万元。
2021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 30879 万元,增长51.7%;第二产业投资 191066 万元,下降 27.0%;第三产业投资306207万元,增长 106.0%。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505616 万元,增长31.7%;设备工器具购置 6440 万元,下降 81.4%;其他费用16096万元,增长 33.7%。
2021年,全年全县施工项目个数 86 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40个,建成投产项目 48 个。
贸易
2021年,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921.5 万元,增长16.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27824.4 万元,增长33.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5461.4 万元,增长1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69460.1 万元,增长16.2%。
金融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共有 8 家,各项存款余额979881 万元,比年初增长 11.43%,其中住户存款810123 万元,比年初增长11.2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46546 万元,比年初增长20.65%,其中住户贷款 167187 万元,比年初增长27.9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279359 万元,比年初增长16.67%。
2021年,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 6802.18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4%,其中人寿险业务保费收入 5160.22 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 1641.96 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841.37 万元,其中人寿险业务给付 623.61 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217.76 万元。[2]
2021年末,县、乡、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023.34 公里,其中: 县道 108.813 公里,乡道 409.524 公里,村道505.006 公里。全县道路运输营业性客货运输车 1732 辆。其中:载客汽车177辆,3990 个客位;载货汽车 1555 辆。[2]
境内长邯铁路(境内长42公里)、长邯公路(309国道,境内长24.44公里)斜贯东南,黎左公路(207国道,境内长46公里)、涉武公路(境内长3.8公里)交汇县中,阳涉铁路(境内长2.7公里)、长邯高速公路(境内长26公里)穿县而过;乡乡镇镇通油路(乡镇公路6条,82公里),村村通水泥路(229个村通水泥路,293公里)。
黎城县人民医院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 1 个,共有藏书139548 册,年到馆阅览人数达 86000 人次;文化馆1 个,年送戏下乡152场次,文化惠民工程送文化下乡演出 468 余场。全年《黎城新闻》共播237 期,《一周要闻》73 期,总播出新闻条数1311 条。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221 个,其中县医院1 个、中医院 1 个、妇幼保健院 1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会计核算中心 1 个,卫生监督机构1 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3个,个体诊所 11 个,村卫生室 191 个。实有病床位588张(其中编制床位 507 张),卫生人员 733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63 人,管理和工勤人员 65 人,乡村医生150 人。
2021年,全县举办各种体育运动会 25 次,参加人员35000 人次。[2]
黎城一中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 75 所,在园幼儿3787 人,增加60人;小学 71 所,在校生 9217 人,减少33 人;普通初中12 所(含特校一所),在校生 4830 人,减少 1041 人;普通高中1 所,在校生 3108 人,增加 294 人;职业高中1 所,在校生488 人,增加29 人。[2]
2021年,全年全县申报并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 家,申报认定长治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个,技术合同交易额1220 万元。[2]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95元,增长 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3 元,增长13.5%。[2]
2021年,年末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602 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 18584 人,增加 2280 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 83200 人,增加 938 人;失业保险参保16269 人,增加793人;工伤保险参保 35134 人,增加 5185 人。
2021年,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3 所,各类收养性单位床位数 702 张,收养人数 376 人。享受低保人数5478 人,其中:城镇低保人数为 594 人;农村低保人数为4884 人。[2]
2021年,年末全县建成区面积 6.12 平方公里。实有道路长度39.51公里,道路面积98.1万平米,路灯2225盏;年末住房居住面积254.0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总面积达到245.68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41.11%。[2]
2021年,年末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27.84 万亩,基本农田面积24.26万亩,年末耕地面积29.34万亩。本年度检查验收合格造林面积1786公顷。四旁植树 126 万株。年末森林覆盖率26.95%;自然保护区面积 49 万亩,占全县面积的 29.6%。
2021年,年末全县 5 座水库蓄水总量 53.25 万立方米。全年总取用水量 4470 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 309 万立方米,工业用水403.32万立方米。
2021年,全年全县平均气温为 11.9℃,年最高气温36.2℃,最低气温-18.0℃。年降水总量 930.5mm,最大降水量54.7mm。[2]
202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9415 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1638 万元,比上年增长21.5%,电信业务总量(含移动、联通、电信)7777 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8.37 万户,比上年增长4.63%;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达 5.11 万户,比上年增长 10.6%。
2021年,全年全县已开发旅游景点10处,共接待游客359.322万人次,增长 33.2%;门票收入 320.64 万元;旅游综合收入32.11亿元,同比增长 48.1%。[2]
2021年,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 2411 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39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51%。[2]
黄崖洞国家森林公园(8)
主要景点
黄崖洞
在黎城县北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岭下。这里是八路军兵工厂旧址,也是“黄崖洞保卫战”的战场遗址。
广志山
广志山位于黎城与襄垣两县搭界处,广志山俗称广志垴,又名中阳山。
老君庙
老君庙始建于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是上党地区员古老的寺庙之一,供奉的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
城隍庙
南委泉群星会旧址座落在县城河下街,坐北向南。该庙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城隍庙将门作楼,系三层重檐,故俗称三节楼。现存建筑主要有门楼和正殿。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属明代风格。台基呈长方形,长18米,宽12米台高2.35米。
黎侯植物园
黎侯植物园坐落于207与309国道城东段。
南委泉群英会会址
坐落于黎城县南委泉村。
冯奉世冯奉世(?—前39年),字子明,西汉上党潞(今黎城县七里店村,汉时黎城属潞州)人,战国时上党太守冯亭之后。冯奉世为西汉名将,历武、昭、宣、元4帝。在西汉统一大业上,战功卓著。
靳荣藩(1726—1784),字价人,号绿溪,黎城麦仓村人。乾隆九年(1744)中举,十三年中进士。遗著有《吴诗集览》20卷、《吴诗谈薮》、《绿溪语》两卷、《咏史偶稿》、《潞郡旧闻》3卷。
王发越(1794—1858),字英斋,号兰溪,黎城南委泉村人。清道光五年(1825),由拔贡举于乡里,遗著有《倚云山房文集》12卷、《试贴诗》12卷、《南游吟草》4卷、《劝民歌》1卷。
王四虎(1855—1906),黎城子镇村人,有上党落子“宗师”之誉。
崔振芳(1922—1941),山西洪洞县人,1937年冬参军。年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崔振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王士杰(1910—1942),又名仁虎,黎城东井村人,抗日烈士。抗日战争初任西井区区警,岩头岭主村村长。
石寸金(1893—1962),黎城西井镇樊家窑村人。1950年,石寸金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劳模大会,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56年他领导的窑沟三村由初级社建成高级社。
石牛弟(1919—1973),女,祖籍河南省林县仙岩村,抗日战争前逃难到黎城县背坡村落户。省级劳模。她曾四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劳动生产积极分子”、“劳动模范”、“红勤巧俭女标兵”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