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县

武邑县

中文名 武邑县
主要民族 汉族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东南部
火车站 衡水站、衡水北站、清凉店站
下辖地区 7镇、2乡、1区
人口数量 33.5万人
代理县长 王桂冰
电话区号 0318
行政区划代码 131122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秦属巨鹿郡。

武邑县风光武邑县风光(20)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县境内置武邑、观津、东昌三县。

东汉安帝延光元年(122年)废东昌县,地入武邑县。

西晋时置武邑国,领武邑、武遂、观津三县。惠帝时国除。

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年)置武邑郡,领武邑、武强、武遂、观津、阜城五县。

南北朝神瑞二年(415年),武强县并入武邑县。

太和十八年(494年),分武邑县,复置武强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武邑郡、县,属冀州。

北魏神光二年,武强县并入武邑县。

隋开皇六年(586年),废观津县入武邑县。

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武邑、信都、下博三县地置衡水县,武邑西南部划入衡水县。同年,武强县置昌亭县。

大业三年(607年),废昌亭县入武邑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武邑县置昌亭县、观津县。

贞观元年(627年),废昌亭县、观津县,地入武邑县。

此后,历经宋、金、元、明、清五朝,武邑境域没有大的变动。

自唐至清,武邑县皆属冀州。

民国年间,武邑先属直隶省冀州,后改属大名道。

1938年,建立武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1949年8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划归石家庄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武邑县并入衡水县。

1962年3月,复置武邑县,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武邑县还属之。

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武邑县仍属之。

1996年,衡水撤地建市,武邑仍属之,至今。

199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重点县。

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县。

2002年被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

2013年12月被评为河北省园林县城。

2015年被评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

2017年9月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武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1月被评为河北省政务新媒体“十强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武邑县辖7镇(武邑镇、清凉店镇、桥头镇、审坡镇、赵桥镇、龙店镇、韩庄镇)、2乡(紫塔乡、圈头乡)、1区(县经济开发区),共524个行政村,总人口33.5万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武邑县地处东经115°45′--116°08′,北纬37°37′--38°00′之间,东西最宽27公里,南北最长42.5公里,总面积830.1平方公里。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东北部,东邻阜城县、景县、西接桃城区、深州市,南与枣强县接壤,北与武强县毗连,东北与泊头市为邻。地处京津都市经济圈和临港经济半径辐射范围之内,北距北京260公里、天津240公里,西距石家庄120公里,东距黄骅港170公里,南距郑州460公里。

地貌

武邑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平微倾斜,海拔15.10--22.50米,平均海拔20米。

气候

武邑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间2575.6小时,全年日照率58%。年平均气温12.6℃,无霜期195天,地面平均温度11.9℃,年平均5厘米地温13.8℃。年平均降水量518.5毫米左右。

土壤

武邑县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亚类,东南沙,西北粘,中间碱,沿河两岸是良田,PH值7.3--8.9,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8%左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武邑县耕地面积89万亩,其中水浇地62万亩,人均耕地2.67亩,吨粮田45万亩,为传统农业大县。

水资源

武邑县境内有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鲁河、清凉江5条主要河流,流长193.29公里。地下浅层水为10至20米,深层水250米至300米。排灌渠23条,流长359.71公里。全县河道总长553公里,蓄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行洪排沥能力5000立方米/秒。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武邑县总人口33.5万,其中农业人口27.9万,绝大多数为汉族人。[2]

政府领导

耿伟平:县委常委、书记[9]

王桂冰:县委常委、副书记、副县长、代理县长[10][9]

赵飞:县委常委、副书记[9]

侯玉东:县委副书记

董明发(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11]

李金铭: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杨爱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陈宝生: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姜桂海: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局长

邢广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丹:县委常委、统战部长

段建卫: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

祝新录:县政府副县长

鲍建明:县政府副县长

刘威: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9]

侯仁树(挂职):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9]

李昌:县委常委

赵磊:县委常委

王伟:县委常委

张宗利:县委常委

李博:县委常委

李海江:县委常委[9]

交通

武邑县境内公路纵横交织,1条国道(106)、5条省道(衡德路、宁武路、武千路、040、衡井路)穿越全境,邯黄铁路在境内设衡水东站,与石德铁路在清凉店镇形成黄金十字交叉,连通东西,通衢南北。

经济

综述

2018年,武邑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2亿元,是2010年的1.83倍,年均增长7.8%;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9亿元,是2010年的2.89倍,年均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7.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8613元、3091元提高到22432元、9202元。

第一产业

2018年,武邑全县耕地83万亩,农业人口27.9万人,农村人均耕地3亩,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年产粮食8亿斤、蔬菜7亿斤、果品1亿斤,生猪存栏16万头、肉奶牛存栏7.5万头;全县发展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4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家、市级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7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1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4.4%;无公害认证蔬菜产品达到21个,绿色产品认证3个。

2020年1月2日,武邑县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12]

第二产业

2018年,武邑县安排产业发展引导资金5000万元,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2家;古早清凉、河北道远等4家公司进入上市挂牌程序;益通管业、东盛铁塔等4家企业进入纳税超千万行列;全年净增市场主体1894家,总量达到16288家,同比增长13.2%。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8年,武邑县全年完成民生投入8.8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7.9%。开工建设保障房763套,改造农村危桥15座,建成农村公路33公里;“供水一体化”完成7座乡镇水厂水源置换,“供气一体化”完成45000户“气代煤”;投资1.36亿元建成全市单体面积最大的主题公园观津公园,县城绿地面积达到56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投资5亿元建成占地1265.6亩的衡水野生动物园。

医疗卫生

2018年,武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扎实开展,分级诊疗体系初步建立;县医院医养中心正式运行,被确定为省、市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累计补偿1.76亿元,受益农民7.8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全衡水市第一。

教育事业

2018年,武邑县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宏达东方学校9月份建成投用,新职教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县城规划建设的2所小学已完成前期;武邑中学高考成绩连续10多年雄踞全省县级高中第一,2018年20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武邑职教中心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400多人,对口高考成绩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教育园区,衡武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落户武邑。

2020年5月19日,武邑县入选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13]

社会保障

2018年,武邑县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扶贫工坊,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开发设立公益岗位1800余个,解决就业12000余人;全县新增城镇就业333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6%。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花会

每年春节、元宵节,乡村举办花会,有龙灯、狮子舞、地秧歌、旱船、跑驴、高跷、架子鼓等,几十支花会队伍敲锣打鼓在各主要街道演出。

传统剧

武邑县境内流行的传统剧种主要有河北梆子、哈哈腔、老调、京剧等。全县有200多名群众自发成立民间剧社,其中中王孝、刘辛庄最为活跃。

历史文物

武邑县库存文物124件,其中104件经专家鉴定,市存3件、省存9件。

1993年,在抢救性挖掘中角村汉墓时,出土了绿釉踏碓模型一件。

2001年3月5日 ,武邑镇苏正村清理挖掘出一座被盗掘破坏的宋代墓葬,清理出保存完好的白釉玩、灰陶罐、铜钱等一批珍贵文物。

2001年5月10日,在武邑县县城西街发现刻有“建设东亚新秩序”字样的石碑,其碑部分残缺,是日本侵占武邑的一个铁证,现存放衡水文保处。同日,在县城西街老礼堂前广场西南角发现石狮一对,初步鉴定为元代。

2004年,在南大王村南发现春秋时代文物石质的“稻田图”,现已存放衡水市文保所。

另外,还陆续发现“武邑修城记”石碑碑头和一些陶碗、陶罐、陶砖等,部分在村民家中保存。

名胜古迹

窦氏青山墓

窦氏青山墓窦氏青山墓窦氏青山墓又名“安成候墓”,位于武邑县县城东14公里的青冢村南边。占地36582平方米,是汉文帝皇后窦猗房的父亲窦青的坟墓,因窦青被汉室封为安成候,故又称安成候墓。窦氏青山墓今高22.9米,周长490米,1982年9月29日,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冢汉墓

青冢汉墓位于武邑县青冢村北约1000米处,与该村村南500米处的“窦氏青山”隔村相望。该墓于2005年11月19日被青冢村村民取土时发现。墓葬呈东西向,墓距地表约5.2米,由甬道、前室、后室、南耳室组成,后室西壁有一龛,各墓室之间有甬道相通。经省、地文物部门的有关专家研究鉴定,该墓的年代应为东汉中期,墓主人应是当时的豪强地主。

龙店墓群

龙店墓群位于武邑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龙店村北。为宋代墓,其中一墓有墓室三个,绘有壁画、人物形象生动,出土有字砖、白陶碗、陶盘。宋墓西300米,有一汉墓,出土有铜马腿、铜镜、双耳环、香炉、龙火勺等。

中角墓群

中角墓群位于县城南5公里的中角村西北200米处。1958年出土,1991年省地县文物部门发掘出土陶俑、陶禽、陶兽、陶器皿、人头骨等。

乐毅墓

武邑县烈士陵园纪念堂武邑县烈士陵园纪念堂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武邑县志载:乐毅墓在县城东30里,距观津村约2公里。在文革中遭破坏。

东昌故城

东昌故城在武邑县县城东北14公里相城街村西北隅,东昌故城年代久远,上古黄帝时封昌若于此。汉高祖改东昌县,属信都国。后属安平国、信都郡和冀州。公元627年废,其地入武邑县。

观津古城

古观津,春秋战国时为名城邑。汉高祖改观津县,原信都国经汉、晋南北朝、隋数代几置几废。唐贞观元年归入武邑县。时近八百年。后逐渐演化为村,称观津村,1948年划为前观津、东观津、西观津。

东岳行宫

东岳行宫,俗称天齐庙,遗址在县城东南角。元延年间,县人李琼建七十五司之祠。清顺治、道光、咸丰、同治年间三次重修。

大谷口先商遗址

大谷口先商遗址位于大谷口村北100米,于2009年5月在村民挖土时被发现。大谷口遗址是武邑县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填补了河北东南部夏商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空白,显示出一定的独特文化面貌,对于整个先商和早商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著名人物

窦漪房:即窦太后(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西汉清河郡观津人(今河北省武邑县),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文帝之皇后,汉景帝之母,是西汉时期的一代女政治家。

窦婴:窦婴是窦太后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元光四年初,窦婴死。

张载:字孟阳,西晋文学家,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

张协:西晋文学家。字景阳。曾任公府掾、秘书郎、华阳令等职。永宁元年(301),为征北将军司马颖从事中郎,后迁中书侍郎,转河间内史,治郡清简。惠帝末年,天下纷乱,辞官隐居,以吟咏自娱。永嘉初,复征为黄门侍郎,托病不就。后逝于家。

张亢:字季阳, 张协之弟,约晋怀帝永嘉初年前后在世。亢才藻虽不及二兄,独解音乐、伎术,与载、协并称“三张”,中兴初(公元三一七年左右)过江,拜散骑侍郎,领著作郎。出补乌程令,入为散骑常侍,复领著作。

荣誉称号

武邑县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14]

1、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4]

2、国家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14]

3、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14]

4、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14]

5、河北省级园林县城[14]

6、河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4]

7、河北省食品药品安全县[14]

8、河北省农田林网建设先进县[1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