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桥镇位于京杭运河南岸、惠山和舜柯山北麓,紧靠无锡市区,312国道、锡陆公路和 锡宜高速公路、直通无锡市区的惠山大道贯穿全镇,交通四通八达。全镇总面积为 46.5平方公里,全镇人口5.3万,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1个街道工作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2005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5.1亿元,全社会开票213亿元,财政收入7.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亿元,完成全社会投入25.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28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3008万美元,新办个私企业244家,注册资金2.3亿元,商品房开工面积26.2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面积36.55万平方米。
钱桥镇
一是倡导科技兴茶,保持茶叶品牌、质量、效益、知名度在该区的领先地位,并积极参与名、特、优评比,勤建茶场和七一茶场的茶叶在2006年“陆羽杯”评比中分获特等奖和一等奖。依托阳山水蜜桃品牌,建立西片6000多亩水蜜桃基地,产量达2000多吨。二是发展特色园艺基地。加强对生态园艺中心、蔬菜种苗中心、怡情苑、东风花苑苗圃场等园艺基地的培植服务力度。三是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华顺食品公司年销售额达1.5亿元,世通食品公司出口创汇155万美元。引导搞好农民与企业的联合,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006年,全镇完成工业投入16.6亿元,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4家,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的企业134家,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占全镇工业销售收入总量的81%以上,一个支撑该镇工业经济发展大局的规模企业群体已经形成,为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力度。全镇新批省级火炬计划6项,名列全区第一,新批国家级免检产品3只,申报省级名牌6只。
2006年完成三产服务业开票销售53亿元,完成三产服务业投入13亿元,新办三产企业101家,三产增加值达到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利用京杭大运河和洋溪河得天独厚的河道运输优势发展起来的10多家仓储企业欣欣向荣,2006年销售突破30亿元。集批发、零售、外贸、科研、设计、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建材装饰综合交易中心、国内最大的建材装饰市场——无锡五洲国际装饰城已于2006年10月28日正式开业,一期商铺销售率达到100%,招商率达到了96.7%, TOTO、马可波罗、TCL照明、东鹏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已相继入驻。福建万健置业238亩综合性娱乐项目已进入全面规划、科学论证的阶段。新建的苏嘉大厦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是集住宿、娱乐、会议、餐饮、办公一体化的四星级酒店,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主体大楼已经落成,已于2007年年初正式开业。房地产开发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晴山蓝城、苏嘉龙栖湾和盛岸花园三期、左岸星光二期商品房销售情况良好。龙舜地块、苏庙地块等开发正在筹划之中。三产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钱桥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产业结构,致富一方百姓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加快工业集中区深度开发,2006年工业集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300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集中区内的路桥、供电、通信、防洪、绿化等基础设施,有效地提升了集中区档次和形象。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全年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0万平方米。加快园中村和亩均产出50万元以下小企业的拆迁进度。2006年工业集中区经济总量达到82亿元。
2006年,全镇协议利用外资9542万美元,到位注册外资2973.5万美元。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市场建设为依托,努力在工业、三产服务业引进外资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引资过程中不仅注重引进单体投资规模大、单位产出高、污染少、辐射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大项目,而且努力吸收国外先进的发展经营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苏嘉集团下属的凌海控股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5月份在新加坡成功上市。此外,该镇还加大了对外贸易的力度,积极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赢得更多的国外市场份额,全年外贸出口总额7500万美元。
积极配合无锡市重点工程建设,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展开。在钱桥镇域范围内的市、区重点工程工作进展顺利。2006年11月,市委、市政府建立中共无锡(藕塘)职教园区工作委员会和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与钱桥镇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无锡(藕塘)职教园区拆迁安置办公室与工业配套园区管委会两个工作班子顺利完成整合,日常工作正常展开。无锡(藕塘)职教园区建设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初步完成了整体规划,首期2平方公里拆迁安置和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涉及800多户居民,27万平方米的藕乐苑安置小区已经全部交付使用,路桥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启动,框架基本形成。2006年完成342省道改造拆迁面积9.6万平方米,钱威路高架延伸段建设拆迁面积4.5万平方米。矿山整治全面展开,按照计划,恒源祥、钱桥、舜柯、勤建四个矿的整治任务全部完成。青龙山沿线的殡葬整治工作共整治坟墓11464只,完成了三年整治工作总量的52.6%。
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不断加快“三集中”步伐。2006年全镇年共完成拆迁总面积18.3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面积24.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1万平方米。搞好亩均产出不满50万元企业的整合,重点整合了无锡恒亚织造、飞龙钢构等五家企业,置换土地103亩。完成17个分散村庄整理。加大违法建设整治力度,全镇共拆除违法建筑286处,拆除面积17652平方米。
2006年重点抓好了八件实事项目的推进:一是镇村两级投入1400多万元建设了五个排涝站,修建了防洪墙、石驳岸3公里,完成了向阳河、戴巷桥河、转双桥河等家河的清淤整治工作。二是在钱桥镇区新建了一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结合“路长制”整治工作,继续加大环境整治的投入,全年累计超过1000万元。三是完成了钱桥大街的改造规划,对藕塘大街街面道路进行了整修,做好了稍塘蘑菇桥和老洋溪桥的的改造工作。四是投入200多万元对钱桥中心小学教学楼进行了扩建,确保达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并着手洋溪小学的规划设计工作。五是对42家冶金酸洗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投资1.5亿元的钱桥综合污水厂于2006年10月24日正式投入运行,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验收,同时,恒源祥、庙塘桥和华新三个村通过了省级生态村的验收。六是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新增就业人员5104人,对“4050”人员及被征地农民进行家政服务培训,增强就业本领。七是进一步加快外来人员社保扩面工作,2006年完成外来人员社保扩面2092人,全镇农村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8.8%。八是加强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新建了胜丰、西漳、街道办、恒源祥、春满园、庙塘桥、盛峰、稍塘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了华新苑、春来苑、春满苑、藕乐苑4个物业管理办公室。
结合钱桥镇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富裕百姓的新思路,努力造福一方百姓。首先是增加百姓的资产性收入。以 钱桥街道、华新村、南西漳村为试点,做好群众入股建造标准厂房和仓储仓库工作。其次是加快做好历次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第三是拓宽就业渠道。举办春秋两季职业介绍交流会,依托五洲国际装饰城的建设,配套成立家政服务公司,通过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努力使更多的农民充分就业,2006年已解决200人的工作岗位。
钱桥镇位于 枞阳县北部,距县城41公里,东隔 罗昌河与 白湖乡相望。南临浮山、义津两镇。北与麒麟镇接壤。西北与庐江县的乐桥、罗河两镇交界。全镇呈西北高,东南低倾斜地势,属微丘岗地。镇内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聚落群遗址——双塘新石器遗址,名胜古迹有明弘治年间布政司都事钱如畿建造的钱家桥等。境内的姚王集曾为中国四大牛贸易集市之一,闻名全国。
钱桥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耕地面积43575亩,其中水田39350亩。镇域经济以工商业为主,工业以纺织服装、粮食加工、电线电缆为主;商业以日用品、服装鞋帽超市、食品超市、家电、饮食等为主。农业立足水面山场,发展种植、养殖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每年粮食总产量达3.2万吨,棉花1025吨,水产品总产量2100吨,蔬菜大棚面积突破200亩、苗木花卉1500亩。畜禽养殖量大,全镇有8个生猪养殖场,2个家禽养殖场,生猪年出栏数达12000头,家禽年出栏数达220000只。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从2007—2010年全镇企业包括村办企业营业收入分别达3.9亿元、4.5亿元、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650元、2600元、3800元。工农业生产发展良好,重点实施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个私企业,重点建立示范基地,发展区域生产,用科技引导,增产增收。
针对钱桥区位不优,招商引资难的特点,整合荒山荒坡闲置厂房资源,创建农民工创业园,现已发展成“一园三区”格局,入住企业有安康服饰、乐宇服饰、龙华工贸等5家,从业人数达600余人,2010年完成税收250多万元,一半由园区提供。
针对钱桥镇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薄弱的镇情,近年相继争取了民办公助小农水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塘土地整理项目,钱桥初中国债项目,钱白路以工代赈项目、村村通工程等约7000余万元,大大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的拉动了内需。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实施村村通水泥路55.5公里,投资150万元,对一、二级抗旱站进行了设备更新,实施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水库应急抢险工程。自来水厂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日供水能力提升至1万吨。集镇建设稳步推进,政务新区建设亮点凸显。
目前,钱桥镇正着手创建“美丽钱桥镇、可爱钱桥人”活动。借姚王集文化传承,力争创建“中国牛市”项目,再创姚王集昔日辉煌。打造浮山旅游基地后花园,开发旅游休闲基地、特色饮食文化等。远景规划集镇成“三纵三横”格局,现已初步实现“两纵两横”框架。投入600余万元建设政务中心,投入200万元新改造开发路、桂花路、高压线路、路灯、水泥路等;争取打通钱白路、改造庐十路、瓦其公路等,逐步改善交通状况。年投入10万元用于集镇环卫,投入60余万元建造集镇污水处理厂,今年拟争取上清洁工程项目,使集镇功能日趋完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将原石马中学、官青中学、钱塘中学合并为钱桥初级中学;“安庆市示范中学”钱桥中学狠抓教学质量和内部管理,高考达线率逐年提高,教育教学各项指标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列,目前正申创省级示范高中。
落实计划生育工作“村为主”机制,严格实行包保责任制,镇干包村村干包户,将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钱桥镇卫生院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先后投资400余万元,新建二座四层的住院楼和门诊楼,同时配备了相应的医疗设施,医疗条件逐步改善。2007年开始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部分家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全镇参合率达95%以上。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7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54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900人,各种补贴资金发放到每家每户。
全面实施“治安联户长”体系,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治安环境,从根本上预防控制和预防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连续两年开展以评“十佳”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正面树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枞阳县祥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农、林、牧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企业。公司现有员工27人,其中本、专科学历5人、中专学历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人。公司拥有强大的发展后劲和品牌优势,是枞阳县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公司引进“双层双拱半自动塑钢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增添了名、优、特品种,有日本南瓜、樱桃蕃茄、意大利结球菜等。反季节蔬菜莴笋、辣椒、茄子、黄瓜、西红柿等优良品种长势好、价格高、收益大。目前种植大棚蔬菜40亩,年亩产收入达4万元。
公司投资800万元,承包荒山荒地150亩,从事苗木花卉种植,品种有大香樟20200棵、红枫19120棵,桂花20300棵、黑松52000棵、紫薇15300棵、刺柏15400棵、海棠1296棵。还有夏鹃、毛鹃、大小叶寒笑、梅花、紫梅、绿梅、大小罗汉松等约16500棵。其它各种苗木花卉180000余棵,价值1200多万元。近期特请盆景专家来公司又做了5000余棵黑松盆景。预计5年后纯收入可达9000余万元。
公司在主营花卉苗木、盆景、大棚蔬菜同时,还以沼气为纽带,兼顾精养渔池、土鸡套养,发展立体养殖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形成猪粪——沼气——蔬菜循环生物链。现有养殖水面100亩,存栏家禽10000余只,价值60万元。
公司下一步的发展远景,准备通过股东增资、民间融资和争取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进一步滚动发展、扩大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再租赁荒地500亩,力争达到1000多亩,把基地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生态养殖为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综合性生态园。
朝阳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各种型号家用电线的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元,现有员工23人。公司以“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狠抓企业管理,强化技术更新,拓宽销售渠道。生产的“朝阳”牌电线电缆在安庆、池州、铜陵、巢湖等市场销售额逐年提高,逐渐形成自主品牌。
枞阳安康服饰有限公司是招商引资落户“农民工创业园”大塘厂区的服装加工企业。2010年吸纳农民工近300人,生产十个月纳税102万元,单月创下22万元的记录。
枞阳乐宇服饰有限公司是本土能人付乐平回乡创办于“农民工创业园”朝阳厂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吸纳农民工近200人,效益企稳向好。枞阳龙华工贸有限公司是本土能人鲍龙华回乡创办于“农民工创业园”朝阳厂区环保购物袋加工企业,吸纳农民工60余人。
“农民工创业园”石马厂区征迁平整50亩地,目前有两家大型生态休闲渡假投资公司有投资意向,将填补其三产服务业空白,极大地充实地税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