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

慈利县

中文名 慈利县
地理位置 湖南省北部、澧水中游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行政代码 430821
方言 西南官话
邮政编码 427200
地理坐标 东经110°27′~111°20′、北纬29°04′~29°41′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
政府驻地 零阳镇
人口数量 户籍总人口680135人(2021年)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据《慈利县志》:“山孕五矿,民以铜、铅、铁、锥之利相擅,地利饶给”,方物颇著,素有“银澧金慈”之誉,加以“土俗仁慈”,“尚义好文”,隋朝乃改名慈利。

历史沿革

慈利县慈利县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孙白胜筑城于零水之畔,即白公城。

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辖区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县(县治官塔坪,今慈利县蒋家坪乡太坪村),是澧水流域最早的行政区划,辖今慈利、安乡、澧县、津市、临澧、石门、桑植各县及永定区、武陵源区、湖北省公安、鹤峰县、湖南省桃源县一部分。[8]

西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将慈姑县分置为零阳(县治在白公城)、充、孱陵县三县。[9]

三国时期,吴国吴景帝永安六年(263),置天门郡,郡治在充县(今永定区),析零阳、充县地设溇中县(县治在今慈利三官寺乡),辖零阳、充、溇中三县。[10]

西晋,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析零阳县设澧阳县(今石门、澧县一带),析溇中县设临澧县(今桑植、永定一带)。天门郡辖零阳、充、临澧、溇中、澧阳五县。

南北朝,梁敬帝绍太元年(555),废天门郡设石门郡,郡治零阳县。

隋朝,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称慈利县,属崇州,县名取“土俗淳慈,产物得利”之义。炀帝大业三年(607),废崇州,改隶澧阳郡。

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改澧阳郡为澧州。高宗麟德元年(664),废充县,并崇义县入慈利县。

宋朝,太祖乾德元年(963),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属荆湖北路。

元朝,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升澧阳军州为澧州路。

至元十四年(1277),改澧州路总管府,领慈利、澧阳、石门、安乡四县。

元贞元年(1295),升慈利县为慈姑州,旋复名慈利州,辖今慈利、桑植、永定、武陵源等区县。[8]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降慈利州为大庸县,旋复名慈利县。[11]洪武九年(1376),慈利县隶常德府。洪武二十九年(1396),划常德府所属慈利、石门、澧州、安乡改隶岳州府。洪武二十九年(1396),设九溪卫(卫治在今慈利县江垭),领前、后、左、右、中五所及添平、麻寮、安福诸所。[8]

清朝,雍正八年(1730),改土归流,升澧州为直隶州,改隶澧州。割麻寮所(慈利十七都部分地及十八都)入容美司,置鹤峰州;割安福所(慈利十六都)入桑植司置桑植县。

雍正十三年(1735),拨慈利十、十一、十二、十三都及八、九、十四都各部分地置永定县(今永定区)。[8]

民国,五年(1916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将大庸、桑植、慈利县划规辰沅道。

民国十一年(1922年),裁撤“道”的建制,仅存省、县两级,所以,大庸、慈利、桑植三县均属省直辖市。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1月24日,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等,领导红军二、六军团解放大庸县,建立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军长征,湖南省建湘西绥靖处,管辖慈利、大庸、桑植、临澧、石门、澧县等6个县,专员办事处,设在慈利县。

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938年至1949年),湖南全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大庸与桑植属第八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在永顺。慈利县属第四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在常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1988年,慈利县属常德专区管辖。

1958年,慈利县官地坪、竹叶坪、氽湖等地划至桑植县。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庸地级市,辖慈利、桑植两县和永定、武陵源两区。

1988年,慈利县索溪峪镇划至武陵源区。[8]

1996年,慈利县辖12个镇、4个民族乡:零阳镇、东岳观镇、通津铺镇、杉木桥镇、象市镇、江垭镇、苗市镇、零溪镇、岩泊渡镇、溪口镇、高桥镇、龙潭河镇、三官寺土家族乡、高峰土家族乡、许家坊土家族乡、金岩土家族乡。县政府驻零阳镇。

慈利县慈利县(3)2000年,慈利县辖零阳镇、岩泊渡镇、溪口镇、东岳观镇、通津铺镇、杉木桥镇、象市镇、江垭镇、苗市镇、零溪镇、高桥镇、龙潭河镇、广福桥镇、南山坪乡、宜冲桥乡、洞溪乡、金坪乡、景龙桥乡、二坊坪乡、三合口乡、国太桥乡、庄塌乡、杨柳铺乡、朝阳乡、三官寺土家族乡、高峰土家族乡、许家坊土家族乡、金岩土家族乡、赵家岗土家族乡、甘堰土家族乡、阳和土家族乡共31个乡镇,675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4年,慈利县辖13个镇、18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零阳镇、岩泊渡镇、溪口镇、东岳观镇、通津铺镇、杉木桥镇、象市镇、江垭镇、苗市镇、零溪镇、高桥镇、龙潭河镇、广福桥镇、南山坪乡、宜冲桥乡、洞溪乡、金坪乡、景龙桥乡、二坊坪乡、三合口乡、国太桥乡、庄塌乡、杨柳铺乡、朝阳乡、三官寺土家族乡、高峰土家族乡、许家坊土家族乡、金岩土家族乡、赵家岗土家族乡、甘堰土家族乡、阳和土家族乡。

2015年09月,慈利县成为湖南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12]

2015年11月27日,湖南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5]105号)批复同意:国太桥、庄塌、三合口3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三合镇。朝阳乡、零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零溪镇。景龙桥乡、二坊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二坊坪镇。撤销金坪乡、龙潭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龙潭河镇。撤销宜冲桥乡,调整岩泊渡镇、甘堰土家族乡的部分行政区域。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慈利县在其中。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慈利县下辖15个镇、3个乡、7个民族乡。[13]

区划详情

15个镇:零阳镇、岩泊渡镇、溪口镇、东岳观镇、通津铺镇、杉木桥镇、象市镇、江垭镇、苗市镇、零溪镇、高桥镇、龙潭河镇、广福桥镇、三合镇、二坊坪镇。

3个乡:南山坪乡、洞溪乡、杨柳铺乡。

7个民族乡:三官寺土家族乡、高峰土家族乡、许家坊土家族乡、金岩土家族乡、赵家岗土家族乡、甘堰土家族乡、阳和土家族乡。[13]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乡村风光乡村风光(11)慈利县隶属湖南省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东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东北与石门县毗连,东南与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连接,地处东经110°27′-111°20′,北纬29°04′-29°41′。慈利县境东西最大距离72.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9公里,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慈利县地处澧水中游,属湘西山区向滨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余脉在境内分为3支东西走向的山脉,澧、溇两水纵贯全境,蜿蜒于县西北部和中部。北支的高架界,海拔1409.8米,为县境最高峰。中支的宝峰山、马儿岭,南支的剪刀寺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澧水自西南向东北流贯县境,沿岸有河谷平原,最低处苗市镇界溪河边海拔75米,山河相间,构成三山两谷。慈利县境内岩性组成主要是碳酸盐岩类,占总面积的54%;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山原为主,占总面积的64%。

气候特征

慈利县慈利县(3)慈利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8℃,年活动积温5200℃,年日照1563.3小时,年均太阳光辐射总量102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日143.2天,年降雨量1390毫米,无霜期年均267.6天。慈利县境内的五雷山气温昼高夜低,冬寒夏凉,最高温度为32℃,平均温度11.6℃。

水文条件

慈利县境内地表水系发育,除澧水干流外,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6条。现已建成上型水库109座,调水工程1处,提水工程84处,农村集中供水水厂32个,山塘9262口,河坝512处,农村水电站46处。其中一级支流27条,二级支流36条,三级支流27条,四级支流6条,分属澧水和沅水两大水系,以澧水水系为主,流入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3.3%,澧水干流及其最大的一级支流溇水纵贯全境。慈利县境内修筑多个大开型水库,有江垭水库、赵家垭水库。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水利资源水利资源截至2016年,境内除溇水、澧水两大干流外,还有流域面积在10k㎡以上的溪河87条,年均降水量54亿立方米,年均水能理论蕴藏量86KW,可开发量68万KW,现有湘慈AES、江垭、关门岩、长潭河、茶林河等水电站42座,年发电量达53万KW。

生物资源

慈利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省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县”。2016年慈利县森林覆盖率达66.53%,森林资源蓄积量达722.82万立方米,完成营造林面积15.7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04万亩、低产林改造1.8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中幼林抚育6万亩。[14]杜仲产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杜仲之乡”;乌桕产量居全省首位,桐油产量居全省前列,还盛产油茶、茶叶、柑桔、烟草、苎麻等。境内崇山峻岭是名贵中药材的宝库,植物品种2377种,其中珍贵树木427种,尤其是名贵中药材杜仲面积达40万亩,是全国最大、世界著名的杜仲基地县。慈利县生长着银杏、珙桐等427种珍贵树木,种植名贵药材40万亩,其中以江垭镇最为突出的慈利县被誉为“中国杜仲之乡”;由中科院命名的“慈利金香柚”;慈利县还盛产茶油;洞溪七姊妹辣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另外还集聚了云豹、大鲵等472种野生动物。

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资源有煤、大理石、钾、镍、钼、雄黄、黄铁、赤铁等。[15]

人口

人口

2021年末全县总户数241094户,户籍总人口680135人,其中男性348764人,女性331371人,男女性别比约为105:100,人口性别比例基本正常。全县城镇人口共有160466人,占总人口数的23.6%。从人口年龄段的分布看:0-17岁117576人,占总人口17.3%,18-34岁128083人,占总人口18.8%,35-59岁281524人,占总人口41.4%,60岁及以上152952人,占总人口22.5%。从人口自然增长看,全年出生4188人,出生率为6.0‰,同比减少20.3%,死亡4660人,死亡率为6.7‰,同比减少2.2%,人口自然增长-472人,自然增长率为-0.7‰;从人口机械增长看,全年迁入952人,迁出2973人。[3]

民族

慈利县是一个多民族县,有汉族、土家族、白族、回族、苗族等17个民族,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1%。[16]

政治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朱爱民
副县长 李勇、刘政忠、满金华、谭本伦、邹辉、李雄林、杜修勇、李依芳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朱爱民
副县长 李勇、刘政忠、满金华、谭本伦、邹辉、李雄林、杜修勇、李依芳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朱超雄
副主任 周克平、周毅、谷海洪、朱澧、向强亚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朱超雄
副主任 周克平、周毅、谷海洪、朱澧、向强亚

经济

职务 姓名
主席
覃业成
副主席 朱云、姜志平、朱良文、卓琼、徐斌

综述

职务 姓名
主席
覃业成
副主席 朱云、姜志平、朱良文、卓琼、徐斌

第一产业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侯铁夫
县委副书记 朱爱民、张小庆

参考资料来源:[17]

第二产业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侯铁夫
县委副书记 朱爱民、张小庆

第三产业

文化

县城风光县城风光(3)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88.6亿元,同比增长4.6%,比2020年增长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8亿元,同比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30.5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同比增长9.5%,建筑业增加值13.2亿元,同比下降21.5%;第三产业增加值119.3亿元,同比增长6.0%。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0.57:16.17:63.26。

2021年全年新增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1057户,个体工商户2531户,全县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2329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5542户,企业6787户。2021年新增城镇就业3115人,同比降低3.5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72人,同比降低2.0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3%。[3]

慈利春节

农业农业

202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5.09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种植业总产值为33.09亿元,同比增长0.5%;林业总产值为4.62亿元,同比增长7.1%;畜牧业总产值为24.36亿元,同比增长32.4%;渔业总产值为1.80亿元,同比增长0.5%;服务业总产值为1.22亿元,同比增长7.5%。

2021年全年出栏生猪67.1万头,同比增长44.5%;出栏牛2.8万头,同比持平;出栏羊17.4万头,同比增长4.4%;出栏家禽356.5万羽,同比增长23.1%。初步摸清全县畜禽遗传资源现状,原产地地方优良品种湘西黄牛现存5541头,马头山羊现存1630只。

2021年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2万千瓦,共有农机164675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36.3%。"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59个,同比增长25.5%,其中绿色食品5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洞溪辣椒"和"慈利杜仲")。全县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家,新增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家省级联合体。创建富硒农业产业园区30个,新增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

跳丧舞

2021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同比增长9.5%。全县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3.4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3.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销售产值42.7亿元,增长5.0%,产销率为98.6%。工业企业实缴税1.5亿元。

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10.8亿元,同比下降2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3%,其中新开工面积3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2%。[3]

筛茶蛋

慈利县慈利县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65.7亿元,同比下降19.2%,其中第一产业5.7亿元,同比增长148.3%;第二产业9.2亿元,同比下降38.2%;第三产业50.8亿元,同比下降20.9%。房地产开发投资20.8亿元,同比下降28.7%;技改投资完成7.1亿元,同比下降31.9%。

202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1%,商品房销售额14.7亿元,同比下降23.5%。

2021年全县铺排重点建设项目88个,包括25个基础设施项目,50个产业发展项目,6个社会事业项目,7个生态民生项目。开(复)工74个,总开(复)工率84%,总投资规模277.2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72.98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任务的88%。其中15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工14个,累计完成投资23.1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3%。慈利东方希望现代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0.69亿元。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亿元,增长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9亿元,增长2.9%。

2021年全年实际引用境内省外资金339857万元,增长32.3%,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239万美元,同比上升43.3%。对外贸易备案企业35家,截止到12月底,我县实现破零外贸企业2家,倍增企业5家,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1个。

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7.2%,税收收入完成5.0亿元,同比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8.9亿元,同比下降8.3%,其中民生支出完成40.1亿元,同比下降12.5%。

2021年12月底各项存款余额289.8亿元,同比增长9.4%。住户存款余额245.2亿元,同比增长12.3%,各项贷款余额251.2亿元,增长15.0%。[3]

板板龙

地方特产

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称为“赶年”。“赶年”的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过“赶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年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护佑。团年时,要先给果树和犁铧、牛栏、猪圈、鸡舍喂饭,给碓、磨、锄等贴“压岁钱”,以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瓜果丰硕、财源兴隆。

交通

跳丧舞跳丧舞跳丧舞又称“跳丧鼓”,土家语叫“撒尔嗬”,是巴人后裔土家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流行于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与摆手舞的流行地域相对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

社会

慈利土家族新娘过门的第一个春节要给婆家长辈及亲友筛茶蛋,夫妇俩背上煮熟的鸡蛋、糖、碗、匙,提着开水去各亲朋好友家筛茶蛋,每人1碗,每碗3个蛋加糖开水用茶盘送上,用茶人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即茶钱放人茶盘作为礼金。此外,逢年过节,公婆生日,媳妇都要给老人筛茶蛋。并且,土家人筛茶蛋必须是3个,千万不能是2个,否则会被误认为骂人。

邮电通信

板板龙灯起源于宋朝,发源于张家界市慈利县龙潭河镇,是土家族农民喜闻乐见的一项传统舞蹈,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文化事业

硒有慈利农特产品

硒是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有着众多的生物学功能,对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衰老等有重要作用。慈利县是湖南富硒农产品优势产区,县域内多数地方土壤达到富硒标准,农产品硒含量均超过国内认可标准。慈利县是“中国富硒食品产业化基地县”,2017年正式启用县域公用品牌“硒有慈利”,从此慈利农特产品有了“硒有慈利”这张新名片。规划创建富硒农业产业园区30个,面积300万亩,现已启动建设富硒产业园区16个。

慈利金香柚

慈利金香柚慈利金香柚

慈利金香柚分布广、产量高,外形呈长圆形,每个重约500~800克,大的可达1500克以上,果皮金黄、光滑、香气浓郁、果肉白色或米黄色,清脆柔软,汁液丰满,品质极佳,为上等的果中精品。一般国庆上市,比普通的柚子上市要早近一个月。金香柚果实在八月成熟时整个果实开裂,而又名"八月炸",其果形似香蕉,富含丰富的糖、维生素C和12种氨基酸,以及人体所不能合成的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等等。其果香味甜,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慈利茶叶

慈利茶叶慈利茶叶慈利茶叶香高、味纯、耐泡、无污染,有效成份含量独步三湘四水。[18]慈利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5万亩,是张家界地区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有“茶叶之乡”美誉。三合镇产茶历史悠久,唐朝大将尉迟恭精选两种优茶,献给唐太宗李世民,被太宗命名“云雾王”和“笔锋春”,封为贡茶。明清时期,三合口茶叶深得朱元璋、乾隆皇帝喜爱。茶叶借皇上御封美名,漂洋过海远销南洋,盛名流传至今。2016年9月,三合镇牧羊冲村被湖南省茶业协会命名为“湖南省十大最美茶叶村”。2017年7月,慈利县与牧羊冲茶马古道景区分别入围2017湖南茶叶“十强生态产茶县(市)”、2017湖南茶叶“十佳茶旅景区”。

慈利杜仲

慈利杜仲慈利杜仲杜仲,地球上仅一属一种,有“活化石”之美称,在中国有2000多年栽培利用历史[19],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杜仲雄花提取物具有明显的补肾壮阳作用。慈利县是杜仲的主要原产地之一,素有“中国杜仲之乡”的美誉。1953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且最大的杜仲专业林场江垭国有林场,慈利县杜仲资源主要分布在江垭、洞溪、南山坪、高桥、三合等乡镇。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慈利县生产杜仲茶750吨、杜仲雄花茶11.5吨、杜仲茉莉花茶75吨、杜仲金银花茶6吨、杜仲烤叶1500吨、杜仲干皮160吨、杜仲干籽32吨。[20]

慈利杜仲,杜仲俗称“丝棉树”,为多年生阔叶乔木,有的高达数丈,其叶是倒卵形,树皮可作药,花实苦涩,亦可入药。慈利杜仲的皮、果、叶均含有丰富的马来树胶,可提炼热塑性高、耐水性强、绝缘性好、黏着性足的优质硬胶,是电器、化工、电讯器材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它的皮可作药用,能“益精气,坚筋骨”,对医治腰膝酸痛具有奇效。慈利杜仲木质沉重,木质结构细腻美观,是建筑、家具、工艺、美术等行业的理想材料。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21]

慈利洞溪辣椒

慈利辣椒慈利辣椒慈利洞溪辣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范围为慈利县洞溪乡等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其味灼辣,皮薄籽多,颜色深红,呈长圆锥形,具有独特的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

慈利县洞溪乡地处高海拔山区,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所产七姊妹辣椒滋味浓厚,辣味厚重持久,素有“辣口不辣心,上汗不上火”的美誉,“洞溪七姊妹辣椒”因此而得名。

张家界大鲵

张家界大鲵张家界大鲵张家界大鲵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我国第一个水生野生动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地范围为:慈利县、桑植县、永定区和武陵源区,慈利县是“张家界大鲵”产地之一。大鲵俗称“娃娃鱼”,是珍稀的两栖动物,它和恐龙同时繁盛于3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盘纪时期,被誉为“游动的活化石”和“地球纪念物”。

大鲵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肉组织柔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性。[22]

糯米打糍粑

糯米打糍粑是浑南张家界的特色美食,在土寨苗乡,普遍流行着一种过年“打粑粑”的习俗。粑粑,有纯糯米做的,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包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粘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用木雕模做的,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有些爱讲究的土家人,还用蓼竹叶包成1对1对的,在粑粑内放有芝麻和糖,吃起来又甜又香,俗名叫“蓼叶子粑粑”。

湘西板栗

湘西板栗是湖南张家界的特产,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干果之王的美称,其产量约占湖南总产量的一半。其栗子营养丰富,甜美可口,有益气健胃、健脾补肾、活血之功效。湘西传统产品油板栗,果大、色艳、质优,单果重达十一克以上,其胡萝卜素含量比一般品种重三到五倍,蛋白质含量比江浙板栗高30%到53%。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县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完成73.3公里,完成资金投入21067.1万元,其中完成4个乡(镇)通三级公路28.3公里,保障洞溪乡、三合镇、广福桥镇、金岩土家族乡道路通行安全;旅游、产业、资源路45.1公里,解决东方希望集团养猪场、凤凰村水果基地、墨园社区千亩油茶基地等16个景点、资源、产业区路道路通行情况。

2021年全年公路年末里程8424公里,同比增长57%,火车旅客发送量13.6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公路旅客运输量793.7万人次,同比增长10%,公路货物运输量348.5万吨,同比增长5%。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7.2万辆,同比增长6.1%;私人汽车保有量5.7万辆,同比增加6.33%,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4526辆;私人轿车保有量5.2万辆,同比增加5.7%,其中新注册轿车2823辆。道路交通死亡率同比下降33.2%。[3]

科技事业

卫生事业

2021年固定电话用户2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3.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5.2万户。加强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建设,其中慈利县中医院5G+中医艾灸诊疗哮喘应用示范项目列入国家987个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3]

体育事业

民生广场民生广场

2021年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公共图书馆1座,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美术馆1个,所有文化场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

2021年艺术表演团体13个,5家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体)喜获2020年度全市文艺团队(体)奖励。县级非遗项目102项,市级32项,省级4项,国家级1项,龙舞(板板龙灯)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实现我县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零的突破,杜心五自然门武术和高腔(慈利汉戏)被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1.0%和99.0%,有线电视用户3.2万户。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延伸,"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 82场次、"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 演出183场次、送电影下乡6000场次。[3]

社保事业

2021年全县共有192所小学学校,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4所初中学校,5所普通高中学校,各类民办学校32所。拥有教师共6644人,同比增长18.4%,其中专任教师5784人,包括普高专任教师767人。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0.1%。

2021年落实学生资助政策,资助学生156608人次,发放资助资金4923.4万元。发放2020年大学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148人,金额74万元。[3]

旅游事业

2021年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获得各类科技成果212项。张家界鸿燕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固硫催化剂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被列入2021年湖南省"100个科技创新攻关"项目。2021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中有7家企业晋级市赛,5家企业晋级省赛,3家获得省赛优秀奖,1家进入省决赛,1家进入国家赛并获得国赛优秀奖。[3]

资源环境

2021年全县卫生机构568个,其中14家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2个乡镇卫生院,93个诊所(卫生所或医务室),427个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3241人,同比增加3.4%,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78人,同比减少4.0%,注册护士1365人,同比增加7.4%。医院床位数2685张,同比增加11.9%,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032张,同比下降17.2%。[3]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县体育场地1936个。[3]

旅游

2021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243元,同比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00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2元,增长10.7%。全年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9.7,除7-9月疫情期间同比下降波动稍大外,指数运行基本平稳。

2021年全县25个乡镇(不包括新城区管委会),行政村427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27个,已建成134个农村幸福院、76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2个城乡养老示范点、10个社区小型养老机构,新改建公办养老机构10个。2021年全县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550元/月人均和4300元/年人均,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救助水平分别达到374.5元/月人均和239.4元/月人均,其中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类对象月补助水平达到4308元,城乡低保救助水平全面超过省市指导标准。[3]

旅游信息

2020年因疫情影响,旅游经济发展下滑。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75.7万人,同比下降30.37%,境外入境人数达271人,同比下降95.61%,其中港澳台同胞184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6.17亿元,同比下降28.97%。统筹疫情防控,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经济复苏。慈利县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县旅游等级区(点)共有7个,其中4A级有4个。峰林峡谷精品旅游线路、张家界万福温泉十里温泉小镇、张家界(朝阳)地缝景区改造扩建、张家界悬崖花开养生谷、张家界溇江温泉度假区、张家界狮渡溪乡村文化体验园、张家界古韵溪休闲产业园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全县有6家民宿被市文旅局评选为2020年首批张家界星级民宿。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网络直播以"战疫必胜、助农脱困"为主题的县长带货活动,直播期间观看人数超过51万多人次,前后共销售各种农产品135万余元,既宣传了景区,又一定的缓解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景点详情

2021年行政区域面积349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5万亩,耕地灌溉面积21.8万亩,基本农田61万亩,建设占用耕地90.8亩。

2021年森林覆盖率66.2%,森林蓄积量增长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其面积为10.2万亩,空气优良达标率为96.4%。

2021年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同比增长7.5%,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69%。

2021年已发现矿种4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21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1种,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5处。[3]

其它景点

2021年全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11起,同比下降8.3%,死亡12人。[3]

著名人物

荣誉

2016年,慈利县开发红岩岭、黄花溪、四十八寨等15条户外精品旅游线路,建成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江垭温泉、万福温泉4A级景区和五雷山、一线天等精品景区,建成大水泉、龙峰山庄等生态农庄10个,创建省级旅游名村6个,134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67.34万人次,增长39.0%,接待过夜游客306.08万人次,增长25.6%。实现旅游总收入30.81亿元,增长26.9%。完成旅游投资8.1亿元。[14]

词条图册

张家界大峡谷

张家界大峡谷张家界大峡谷(2)张家界大峡谷(国家4A级景区)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张家界大峡谷是一个新近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2011年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2016年跻身全市第三大景区,2017年张家界大峡谷正式启动A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张家界大峡谷原来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做烂船峡;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乱泉峡。其中,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是世界最高最长玻璃桥。

江垭温泉度假村

张家界江垭温泉张家界江垭温泉(2)

江垭温泉度假村(国家4A级景区)是张家界第一家温泉度假村,也是湘西惟一一家仿古式半露天江垭温泉。建有20余种各具特色、各富功效的高标准露天江垭温泉池和室内江垭温泉池。江垭温泉泉水清澈碧透,泉水出口温度常年54℃左右,据专家检测,江垭温泉水中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

五雷山

张家界五雷山张家界五雷山(2)五雷山是湖南省首批确定的重点宗教场所,张家界东线旅游核心风景名胜区,它位于慈利县城东,距常张高速慈利东出口20公里处,北临石门,东依临澧,南接桃源,是东入张家界市的必经之地。五雷(仙)山,原名雷岳,海拔一千米,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

张家界龙王洞

张家界龙王洞张家界龙王洞(2)张家界龙王洞(国家4A级景区)位于江垭镇的岩板村,距江垭镇10 公里,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向东10公里与慈利县之间主干公路53.8公里南侧10米处,交通极为便利,属张家界旅游核心景点之一,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旅游开发的价值。现已探知:龙王洞总长约30公里,平均高度50米,宽80米,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湖泊2个,水花池45处,洞中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遍布,琳琅满目。更有“天下第一柱”之称的龙王宝柱,顶天立地、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张家界万福温泉

张家界万福温泉张家界万福温泉(2)张家界万福温泉(国家4A级景区)[23]位于常张高速慈利东入口处,毗邻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景区武陵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融中华福文化与温泉沐浴养生文化于一体,精心建造的休闲、度假旅游风景区。张家界万福温泉属天然自涌温泉,泉水清澈碧透,常年恒温53℃,富含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景区建有具神奇魅力的48个动、静露天温泉池等,掩映在天然绿色植被之中。[24]

张家界朝阳地缝

张家界朝阳地缝张家界朝阳地缝(2)张家界朝阳地缝景区地处慈利县朝阳境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线天”奇观,全长5公里,垂直深度近200米。朝阳地缝为赵家垭库区流水经几亿年冲刷而形成的100多米深的崖缝,两崖仅一米多宽,景色集奇、秀、险、野、幽于一体。景区内溪水清澈,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是旅游观光、避暑休闲、考察探险的好去处。[25]

张家界茶马古道

张家界茶马古道张家界茶马古道(2)

张家界茶马古道风景区,位于慈利县三合镇,总长50公里,境内群山起伏、风景秀美,常年云雾缭绕。其中,牧羊冲是历史上无数茶马古道支线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条,现存有骡马客、背篓儿客歇脚饮水的官财井,有最大的驿站——范家大院,有方便茶商记账磨墨的墨砚池,有见证茶马古道的千年茶王等。

张家界四十八寨

张家界四十八寨张家界四十八寨(2)张家界四十八寨,位于慈利县广福桥镇,与五雷山、星德山遥相呼应,景区面积40平方公里,境内有120多座形态各异的奇秀山峰,传说闯王李自成在此建立联明抗清根据地时,依山就势建了48座雄伟山寨,并在山寨周围拦关设卡造36宫、72殿,劈山移土建造近万亩军粮梯田。

江垭森林公园

江垭森林公园江垭森林公园(2)江垭森林公园,于200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总面积2652公顷,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西北部,距县城约50公里,与历史名镇江垭镇隔河相望,处于张家界东线旅游核心区。

2017年,由慈利县江垭森林公园管理处申报的江垭森林公园康养基地成为第二批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慈利县博物馆

慈利县博物馆慈利县博物馆(2)慈利县博物馆,展区总面积为500平方米,展出文物300余件,分三个主题展厅,是张家界首家县级历史博物馆,收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15件,二级文物114件,三级文物575件,在全省县级单位居首位。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53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0处,为张家界东线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