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尾石

龙尾石

中文名 龙尾石
作用 古时常用于做砚台,镇宅之用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龙尾石,产自江西婺源东北部 龙尾山。岩石形成于1350 百万年前,属于 元古界震旦系上 板溪群的浅 变质岩层。(婺源古时属于安徽歙(读:射she)洲。当时产品习惯以州名物,故古时称“ 歙石”,制成的砚也称“歙(读:射she)砚”。婺源龙尾山是 中国四大名砚-- 歙砚的矿石生产基地,歙砚的根源就在婺源。)。龙尾石有罗纹、眉纹、金星、 金晕、 鱼子等五大类石品。

  早在南唐、北宋时期,龙尾砚就已著称于世。南唐后主李煜称赞“龙尾砚为天下冠”。宋代龙尾砚被列为朝廷贡品,文坛大家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蔡襄都曾为龙尾砚撰文、填词、写诗,更使其声名远播,身价百倍。苏轼赞龙尾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彀理,金声而玉德”,还即兴题咏《龙尾砚歌》;苏轼夸龙尾砚“声如铜,色如铁,性滑坚,善凝墨”;欧阳修称赞龙尾砚“世所罕有”;黄庭坚奉旨到龙尾山取砚,写下了名诗《砚山行》;书法家蔡襄将龙尾砚比做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赋诗赞叹:“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龙尾砚的名贵,除巧夺天工的雕琢艺术之外,起决定作用的是它那稀世的石质、纹理。古人评价它 ,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滑不拒墨,涩不留笔”、“呵气生云,储水不涸”、“扣之似金声,抚之如柔肤”。以水浸之显青色,虽光泽暗淡,但当砚石中云母,绿泥石稀可辨时,就会显现珍珠样光泽,在太阳光底下尤其可见其外表光华流溢,灵气逼人。

  但鄙人觉得,龙尾石之所以为人所爱,那是因为它天生对人们自然吸引,就用通俗的话说,是它因灵气逼人,而人为万灵之首,自然对于灵气自然流露的灵石心心相惜。我们可以理解张训彩在书中说的:“石有仁气,人有仁怀;石有灵气,人有才气;石有静气,人有净气。两者如挚友相逢,天偶人意,地会天缘,道性人怀,情衷理顺。石灵人灵,石雅人雅,人智石智,人仁石仁,人静石静。此乃人石互契,人石感应,意气相融,天人互换,相得益彰。”

  另外玉能避邪,镇宅。这个大家都知道,用于现代话说,就是保佑平安,不被外邪入侵。但大家却不知龙尾石能消除戾气,抚正心性,能造善念,净化心灵。

  从玉和龙尾石的外表就可看出,玉是为防止外邪侵入,所以玉质地坚硬,灵光外显。

  而龙尾石功能为净心化戾,所以质地相对玉柔软,华彩内敛,外朴内秀以青黑色为多。只有在太阳光底下,才会显现珍珠般的盈盈华光。

  鄙人尤其赞誉龙尾石的一点就是,因为只要贴身佩带,不需太长时间,便会有一层朦胧光彩,虽然还是古朴,但已让人觉得与其以有丝丝相连,灵魂相通,不忍弃之。虽然还是比不上那些经过上腊抛光的玉器夺目。但每每细细抚之,心中无限安详。佛家有云,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修心即修佛,修佛即修心。修心聚善,心存正气还怕外邪来侵吗?。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以经没有多少人能再多想到修心造善,更多想到的是如何在物质享受上的提高,如何改善生活的品质,而忘了心灵境界的提升。请大家时记,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戾气”是什么?戾气指“1,邪恶之气。2,有失详和之气。除此,也可以理解为就是暴戾之气的意思.即一种残忍,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暴躁的心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