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辖乡。1950年建中武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中武乡位于县境北部,涔水北岸,距县城17公里。面积66.38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中武乡乡政府驻中武桥。有公路直通县城。
2015年,澧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中武乡,将原中武乡关家岭、草堰2个建制村成建制划归金罗镇管辖。将原中武乡中武桥1个居委会以及亘山、花岭、兰田、筒车、玉圃、长岭岗、关堰、石公、陈管、鱼山10个建制村成建制划归大堰垱镇管辖。
中武乡行政村选举集雨面积6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0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为4150元,全乡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大幅提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计生工作成效显著,综治维稳力求扎实,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工业发展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维稳工作先进单位”。
中武乡乡镇企业以采煤和建材业为主。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豆类、水果等,所产亘山李远近闻名。矿藏有煤、石灰石,常德市羊耳山煤矿在境内设有采煤工区。玉圃村有中共澧县工委书记游玉圃烈士墓。
4月1日,中武乡召开社会治安大巡逻活动会议。会议由乡人大主席谢云峰主持,中武乡派出所所长陈清就具体的工作展开了部署,13个村的治安主任参与了大会。
谢主席首先就治安巡逻的重要性作了阐述:抓治安巡逻就是抓中武社会大局的稳定,既是提民调工作的需要,也是保稳定的内在要求。陈所长就具体的事情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根据中武乡自然行政村的现状,把13个村分为3大片,三天一轮制巡逻的要求,每天晚上七点在派出所集合,按照拍照点到和至少巡逻一个小时的原则,开展不间断的巡逻,以达到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意识,震慑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中武社会稳定的目的。
最后,谢主席强调:巡逻既是对大家负责,也是为人民负责的表现,要求与会的治安主任们认真履责,加强责任心,把治安巡逻落实到实处,切实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常德澧县中武乡把调整工作格局和转变工作方法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突破点,牢固树立“零距离”理念,推出“三变”硬措施,取得较好实效。
一、变“分管”为“主管”。乡党委政府一改过去主管加分管的工作模式,让过去的分管领导直接担当主管领导,每项重点工作直接对接主管领导,并列出月工作具体事项,以便督促领导抓好落实。这一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每项重点工作全年有目标、月月有进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过去那种推诿扯皮现象,“变”出了压力和责任,形成了竞争赶超的良好局面。
二是变“定点”为“蹲点”。以往干部定点联村,平时就是传声筒,没沉下去,对村情民情不熟,遇到突发情况,往往束手无策。2010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在每个村设立“驻村工作室”,要求干部每周一、三、五到村里工作,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指导村里的各项工作。
三是变“上访”为“下访”。乡里整合司法所、综治办的力量,设立了“群众信访室”,进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定期外派人员进村入户,了解民情民意,做到“民情先知晓,调解难不倒”。此外,还建立了书记、乡长公开接访、信访督办复查等制度。通过变“上访”为“下访”,促成了信访问题“难”变“易”,提高了广大老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1]
中武乡辖中武、亘山、官当、兰田、筒车、花岭、楠竹、玉圃、关堰、长岭岗、草堰、金星、关家岭、石公、陈管、鱼山16个村委会。
中武乡下辖村: | |||||||||||||||
中武村 | 班竹村 | 花岭村 | 同车村 | 亘山村 | 陈管村 | 石公村 | 双堰村 | 金星村 | 草堰村 | 关堰村 | 玉甫村 | 兰竹村 | 兰田村 | 渔山村 | 关当村 |
中武乡下辖村: | |||||||||||||||
中武村 | 班竹村 | 花岭村 | 同车村 | 亘山村 | 陈管村 | 石公村 | 双堰村 | 金星村 | 草堰村 | 关堰村 | 玉甫村 | 兰竹村 | 兰田村 | 渔山村 | 关当村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20618 |
男 | 10632 |
女 | 9986 |
家庭户户数 | 6180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20475 |
家庭户男 | 10534 |
家庭户女 | 9941 |
0-14岁(总) | 4057 |
0-14岁男 | 2069 |
0-14岁女 | 1988 |
15-64岁(总) | 15011 |
15-64岁男 | 7816 |
15-64岁女 | 7195 |
65岁及以上(总) | 1550 |
65岁及以上男 | 747 |
65岁及以上女 | 803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19545 |
总人口 | 20618 |
男 | 10632 |
女 | 9986 |
家庭户户数 | 6180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20475 |
家庭户男 | 10534 |
家庭户女 | 9941 |
0-14岁(总) | 4057 |
0-14岁男 | 2069 |
0-14岁女 | 1988 |
15-64岁(总) | 15011 |
15-64岁男 | 7816 |
15-64岁女 | 7195 |
65岁及以上(总) | 1550 |
65岁及以上男 | 747 |
65岁及以上女 | 803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19545 |
中武乡棉花种植中武乡耕地面积3.2万亩,山地面积2万亩,农业人口1.9万人,主要农作物以棉花为主,约3万亩,水稻1万亩,油菜2万亩,柑桔1万亩。抽样调查130户农户汇总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户为3口之家,主要工作模式为父母在家务农,部分家庭兼做零工或棉花小贩子,开小商店,子女外出打工或学习。130户共有人口472人,承包面积862.7亩,人均1.83亩;总收入442.91万元,人均9383元;总支出155.26万元,人均3289元;人均纯收入6094元。
农民人均务工收入3874元,占总收入的41.28%。家庭是否有子女外出打工对普通农户的收入影响较大;农民人均农业收入3464元,占总收入的36.91%,影响农业收入最大的因素为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农民其他收入人均2045元,占总收入的21.81%。随着国家对农业补贴的进一步加大,转移性收入不断增长,棉花市场的繁荣促进了小商贩的发展和“打零工”群体的收入。
中武乡非农产业的务工收入已成为中武乡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要着重抓好二项工作: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施“阳光培训工程”,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二是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快建立农村劳务输出的协调服务机构,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