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地级市

副地级市

中文名 副地级市
属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行政级别
上级单位 省、自治区
目录导航

青海省格尔木市

 副地级市副地级市(3) 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总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平均海拔278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市总人口30万,城市人口占90%以上,现有汉、蒙古、藏、回等2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0.2%。

  格尔木1954年建政,是上个世纪50年代后因修建青藏公路和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而迅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办事处、驻格各军(警)部队、中央和省、州驻格单位、各派驻机构与全市各族群众紧密联系、团结协作,共同为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结下了深厚情谊。经过艰辛奋斗和不懈努力,目前格尔木城市总体规划面积达到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51平方公里,现设3个工行委、2个镇、2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是青藏高原上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现有各类中小学4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医疗卫生机构58个,各类科技人员5000余人。近年来,先后获得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关注民生的县(市、区)”、“省级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连续六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副地级市副地级市(3)1980年6月14日改县建市后,设立3个街道办事处。1988年底共有7个基层政权机构,即3个办事处(昆仑路办事处、金峰路办事处、河西办事处)、4个乡(唐古拉山乡、乌图美仁乡、大格勒乡、郭勒木德乡),24个居民委员会,28个村(牧)民委员会。1992年成立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2002年升格时隶属格尔木市管理),2002年又增设了两个办事处(黄河路办事处、西藏路办事处),下设24个社区、38个村(牧)民委员会。根据格尔木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情况,2002年市政府又设置了三个副县级工行委(东城区工行委、西城区工行委、察尔汗工行委)。格尔木市仍隶属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管辖,为副地级市。[2]

河南省济源市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九朝古都洛阳,东接太极故里焦作,1997年上升为省直管市,是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黄河三峡、济渎庙,形成旅游业的五大品牌。工业经济发达,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1988年撤县建市,原属新乡地区,后划归焦作,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城市),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现济源市为省直管的副地级市,四大领导班子统一按正厅级高配[3],享受地级市全部权限。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满洲里市

 副地级市副地级市(3) 1957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二连浩特镇升格为旗县级,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市,1985年升为准地级市,并列入甲类开放城市,自治区内计划单列。1984年7月1日,满洲里市被国家定为乙级开放城市。1985年1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将满洲里市升为准地级市。1985年6月1日,定为甲级开放城市。1988年1月18日,呼伦贝尔盟被国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后,满洲里作为口岸城市在试验区建设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992年3月,满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沿边开放城市;4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赋予满洲里市自治区级的经济管理权限。从1993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对满洲里市实行计划单列。

  鉴于满洲里市、 二连浩特市已被自治区列为 计划单列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内党发〔1992〕15号文件明确其党政工作部门级别均为副处级建制的实际情况,满洲里市党政机构设25个左右,二连浩特市党政机构设20个左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