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该刊创刊。[1]
1991年,该刊由《科研参考资料》更名为《化学与粘合》。
2001年,该刊刊期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1]
2005年,该刊刊名更改为《化学与黏合》。[1]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3]
2019年,该刊刊名更改为《化学与粘合》。[1]
该刊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实验简报、分析测试报告、专论与综述、化工技术、胶接工艺等。
该刊主要报道中国石油化工、高分子新型材料、合成胶粘剂行业的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成就的学术兼技术性刊物。[4]
该刊以化工、胶粘剂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及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4]
据2021年《化学与粘合》第2期期刊内页显示,《化学与粘合》编辑部有编辑3人、英文编辑2人,编委会有学术指导委员1人、委员32人、顾问委员5人。
岗位 | 名单 |
---|---|
编委会学术指导委员 | 王致禄 |
编委会委员 | 王钢、王超、王文军、王志政、邓康清、付宏刚、刘波、刘晓辉、刘文彬、孙丽荣、曲春艳、肖卫东、吴建伟、李斌、邸明伟、张恩天、张密林、张淑芬、张军营、张斌、张洪林、张智、林中祥、周百斌、益小苏、顾继友、倪卓、黄玉东、曾幸荣、傅强、翟海潮、阚成友 |
编委会顾问委员 | 李子东、杨玉昆、张淑琴、贺曼罗、胡传兽 |
编辑 | 张智、赵毅磊、王洁莹 |
英文编辑 | 赵毅磊、王活莹 |
岗位 | 名单 |
---|---|
编委会学术指导委员 | 王致禄 |
编委会委员 | 王钢、王超、王文军、王志政、邓康清、付宏刚、刘波、刘晓辉、刘文彬、孙丽荣、曲春艳、肖卫东、吴建伟、李斌、邸明伟、张恩天、张密林、张淑芬、张军营、张斌、张洪林、张智、林中祥、周百斌、益小苏、顾继友、倪卓、黄玉东、曾幸荣、傅强、翟海潮、阚成友 |
编委会顾问委员 | 李子东、杨玉昆、张淑琴、贺曼罗、胡传兽 |
编辑 | 张智、赵毅磊、王洁莹 |
英文编辑 | 赵毅磊、王活莹 |
据2021年5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化学与粘合》共出版文献2790篇。[1]
据2021年5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化学与粘合》共载文2057篇、基金论文量为27篇。[2]
据2021年5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化学与粘合》总被下载249867次、总被引5502次,(2020)复合影响因子为0.094、(2020)综合影响因子为0.067。[1]
据2021年5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化学与粘合》被引量为5146次、下载量为540806次,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4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18种)中排第4106名。[2]
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美国化学化工文摘》(CA)《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4]
该刊曾获得首届黑龙江省出版精品工程奖、《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该刊以求实创新﹑发展增效为准则,推动硫磷与粉体工程设计技术和工业技术的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4]
1、一律用电脑打字,文字、标点符号、数字、符号、公式、外文字母(大、小写)等要清楚,且须前后一致。
2、 研究简报、技术交流不超过4000字,图与表不超过6个;图表的题目中英文对照;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综述不超过6000字,图与表不超过8个为宜。
3、 一律采用国标法定计量单位。
4、投稿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直接围绕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撰写(200字左右)。
5、投稿须附中、英文关键词和单位名称以及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6、投稿须附第一作者的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附图须用计算机正规制图。各附图均应按先后次序插置在适当的位置上。图和表的题目要有中、英文对照。
8、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书写格式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进行,不得引用非公开出版的文献。
9、保证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投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及通讯地址(注明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E-mail)。
10、投稿方式:采用电子邮箱投稿,稿件发出后请给该刊编辑部打电话确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