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良

吕公良

职业 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新编二十九师师长
逝世日期 1944年
中文名称 吕公良
出生日期 1903年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吕公良,原名吕周,1903年2月20日出生,浙江开化人。吕公良自幼聪颖好学,平时喜爱去茶馆听说书,尤其喜欢听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好学的他练就了一手遒劲端庄的好字,时常帮左邻右舍写对吕公良将军与家人吕公良将军与家人联。在开化县华埠镇的“七七亭”上,至今还留有吕公良题的对联。

1923年,吕公良在衢县第八中学师范部读书,他追求进步,经常以革命思想为主题为同学们题词。1926年,他目睹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后,决定投笔从戎。父亲吕云章劝他为家业和妻儿着想,不要去部队。但他矢志不移,最后只身跑到广东,寻找岳父的朋友、在黄埔军校工作的张育夫。

在张育夫的鼓励下,吕公良集中精力备考,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因崇拜孙中山先生,故以其题词“天下为公”而正式改名为吕公良。

1928年毕业后,吕公良分配在国民党军第89师任见习排长、连长。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吕公良以其出色的作战指挥能力得到快速升任:1937年10月升任第89师参谋长,后参加台儿庄会战,并升任第85军参谋长;1941年春升任第31集团军高级参谋,后任华中抗日总队第5纵队司令、周家口警备司令等职。1943年冬许昌许昌吕公良任第15军新编29师师长,1944年兼任河南许昌警备司令。

1944年春,日军集结大部队大举进犯豫中,全面打通平汉铁路,攻取洛阳和豫西广大地区。4月29日,日军全面包围许昌城。3000名中国将士对8万日军,装备上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新编29师打得堪称英勇顽强,寸土不让,给日军以重创。当时吕公良身着整齐的黄呢将军服,在部队中十分显眼,部下苦劝他更换便衣,但吕公良凛然正色道:“我身为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虽死犹荣,岂能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

因敌我力量悬殊,5月1日,日军攻占许昌城,吕公良壮烈牺牲。1986年,吕公良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2004年,开化县华埠镇在镇西橙山林园南侧的山岇上修建了吕公良革命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是“七七亭”顺理成章地迁徙到此,吕公良烈士的骨灰也从杭州移葬到“七七亭”后侧。如今,每年开化县都会在该陵园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18年9月,华埠镇中心小学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暨吕公良铜像落成揭幕仪式。(新华社杭州3月8日电 记者顾小立)[1]

人物事迹

战役作战图战役作战图

日军三十七师团师团副官福岛六郎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日军在1944年4月28日开始对许昌发动攻势,开始进攻的目标是北门,但是,遭遇非常顽强的抵抗。福岛前往前线,一路只见两侧到处是被日军重炮摧毁的中国军队工事,战死的中国士兵的尸体有的半沉在路沟的水中,显然是负伤后无力爬上来而死在沟中。路面上日军部队充斥拥挤,汽车,马车挤成一团,原来是前方发现中国军队在路面布雷。混乱中,有骡马跑下路面,踏响地雷。这时,远处的中国军队炮兵开始对日军开炮,虽然炮的数量显然很少,但是打得很准,福岛眼看着他前方二十米处一辆辎重车被击中,拉车的骡马被炸成两段,押送的士兵则仰天摔到了道路对面,当即阵亡。日军纷纷撤下公路。

此后,日军意识到中国军队在许昌北面布防严密,于是利用人数优势,迂回攻击东,南,西各门。

30日,城廓战开始,许昌守军兵力太少,不敷分配,激烈的战斗持续到1944年5月1日凌晨,南,西门都被突破,巷战中新编二十九师官兵大半伤亡,吕公良师长被迫下令弃城突围。

人物评价

烈士陵园烈士陵园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