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清

张友清

中文名 张友清
职业 军人
逝世日期 1942年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张友清的父母像

张友清(1904-1942)又名张学静、刘光远、张一新、张又清、王彦青。陕西省神木县人。192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中国大学预科学习。同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被派往杨虎城部队工作,任政治部民运部长。1928年被派往皖北组织暴动。暴动失败后赴北平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2月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同年6月被捕。次年出狱后调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1931年再次被捕入狱,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院(草岚子监狱),狱中坚贞不屈。1936年9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派往山西任工委书记。1939年秋任中共北方局统战部长。1942年春任中共北方局秘书长,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同年5月,在与日军战斗中被捕,关押在太原集中营,受尽摧残。同年7月7日逝世于太原集中营。

教育经历

1920年考入太原省立一中,1925年升入中国大学就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受党的派遣赴中央武汉军政学校学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友清参加了中央军讨伐夏斗寅叛变的战斗,而后在西北军杨虎诚部任民运部部长。在西北军中他积极开展党的工作,1928年组织暴动失败后离开西北军,先后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中共山西省委书记、中共晋西南区党委副书记、中共北方局统战部部长和秘书长、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等职。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进犯太行革命根据地时不幸被捕,同年7月7日光荣牺牲于太原俘虏营中,时年37岁。

革命经历

担任北方局秘书长和总部秘书长仅3个月的张友清,按照总部的突围方案,掩蔽设备,清理文件,组织动员,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与部署。敌人的合围开始后,作为我党我军的一名高级干部,张友清有许多次突围的希望,但他坚持要和走在队伍最后的几位同志在一起。在最危险的时刻,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也为许多没有实战经验的同志创造了生的机遇。 

然而,就在大多数同志成功地突围出去、敌人的包围圈也越来越小的时候,张友清在敌人监狱里落下的腿疾却制约了他的行动,使他掉到了队伍的后面。他清醒地意识到了将要发生的事情,在敌人冲上来的最后一刻,他和警卫员沉着镇定地烧毁了随身所带的全部文件,使我党我军的机密得以安全保存。 

被俘后,张友清很快被日军送到称之为“太原工程队”的集中营。他化名吴乃人,以“会计”的身份继续与敌人进行周旋。敌人无论是严刑拷打,还是威胁利诱,都始终未能弄清他的真实身份,也始终未从他嘴里得到一个有用的字。同时,我军在发布战报、新闻报道等方面也对他和其他同志被捕的消息,进行了高度的保密工作。

烈士故居

张氏“能忍堂”座落在陕西省神木县城西五道巷15号,是张氏在清初期由山西省永宁州(今离石市)迁居神木至今16

张友清故居

代居住的祖屋,是由张氏九世祖武信骑尉(武官正七品)张大勋所建,“能忍堂”是张氏秉承 “百忍传家”家风,以能忍者安所取的堂名,也是中共党史人物张友清烈士的故居。

据张氏能忍堂记《脉脉相承》中记载张氏早期以行伍出身,出过2个武信骑尉(武官正七品)1个九品寿官, 4个修武佐校尉(从九品),到清中后期张氏以读书为主有乡饮介宾、国子监太学生、生员、文痒生等,其余以经商为业。

相关评价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1]

参考资料

[1] 西部网 https://travel.cnwest.com/content/2009-03/25/content_1909784_5.htm

[2] 太原市图书馆 http://www.tylib.org/bzwh/mens/mr/3-30.htm

[3] 榆林网 http://www.cn0912.com/html/200905/10/193605577.htm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