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县

中文名 缑氏县
传说 仙人遗迹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西汉属 河南郡。据《 史记· 封禅书》载, 汉武帝曾亲临缑氏县,并依礼登上中岳 太室山举行祭祀。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废。东魏天平元年(534)复置,属洛阳郡。寄治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周建德六年(577)移治今偃师市缑氏镇北七里。隋开皇四年(584)移治今缑氏镇北十里,属洛州。大业元年(605)移治今缑氏镇东南十里。三年(607)属河南郡。十年(614)移治今缑氏镇西南三里。唐属洛州,贞观十八年(644)废。上元二年(761)复置,治所在今缑氏镇。北宋熙宁八年(1075)废县为镇,属偃师县。即今河南偃师市南三十四里缑氏镇。

传说故事

汉武帝“东幸 缑氏,礼登中岳 太室。”在到 太室山前登上缑氏城看到了“ 仙人遗迹”。

1、据《 史记· 封禅书》载:“其冬, 公孙卿候神 河南,言见 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指汉武帝)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 文成、 五利乎?”卿曰:“ 仙者非有求 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 宽假,神不来。言 神事,事如 迂诞,积以岁乃可致也。”於是郡国各 除道,缮治 宫观名山神祠所,以 望幸也。……三月,(汉武帝)遂东幸 缑氏,礼登中岳太室。 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 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户封太室 奉祠,命曰 崇高邑。东上 太山(指泰山),太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太山巅。”

2、据《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若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无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见天子”。天子於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是岁旱。於是天子既出毋名,乃祷万里沙,过祠泰山。还至瓠子,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沈祠而去。使二卿将卒塞决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焉。

是时既灭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後世谩怠,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於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於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有光云,乃下诏曰:“甘泉防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传说描写

在文学作品中关于“仙人迹”的传说描写有:

蔡东藩《 前汉演义》第七十三回

(汉)武帝复问黄帝如何 封禅? 公孙卿乱说了一大篇,无非把岳宗 泰岱,禅主云亭的套话,信口铺张。又把当时 甘泉宫,指为黄帝时代的 明庭,谓黄帝曾在明庭接见 百神,后来采铜 首山,铸鼎 荆山,鼎成后龙垂 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乘龙 登天,带去后宫及大臣七十余人;还有许多 小臣,要想 攀髯上去,髯被扯断,统皆坠下,连黄帝所带的弓衣,亦被震落,小臣无从再攀,只得抱弓 悲号,因以 鼎湖名地, 乌号名弓。全是 牵强附会。这番言词,武帝已听过许多 方士,说及 大略,不过公孙卿所谈,更觉得 娓娓动听,遂不禁长叹道:“朕如能学得黄帝,弃 妻子也如 敝屣哩!”当下拜卿(指 公孙卿)为郎,使至 太室候神,太室即 嵩岳之一峰。既而卿入都 面陈,谓 缑氏城上有 仙人迹,请武帝自往 巡幸。上回所述驾幸 缑氏,便是为了公孙卿一言。惟武帝也恐为所欺,曾向卿说道:“汝莫非效 文成 五利否?”卿答称人求神仙,神仙不须求人,应该 宽假岁月,精诚感应,方得上迓 仙人。(摘录于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七十三回)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