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

青川县

中文名 青川县
车牌代码 川H
外文名 QingchuanCounty
地理位置 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部
火车站 宝成线竹园坝站、兰渝线姚渡站、西成线青川站
邮政编码 628100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中国西南四川省广元市
政府驻地 乔庄镇浙金大道中段
县委书记 龙兆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青川县名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指青竹江)。自西汉置郡至今,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汛17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时是秦陇入蜀之咽喉。

青川县全景图青川县全景图(2)西周,武王姬发元年(前1046年),先民建立氐族侯国“昔阝”,定国都白水附近,称吐费城,时属昔阝国境内。

春秋战国,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开明氏蜀国灭“昔阝”、“平周”二国后封其弟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定国都吐费城。时属苴国境内。

先秦时秦惠王嬴驷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置蜀郡。时属蜀郡葭萌县境内。

西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2年),蒹萌易县名白水,时属广汉郡白水县境内。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9年),广汉易郡名梓潼,时属益州梓潼郡白水县境内。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时属梁州晋寿郡益昌县境内。

南朝宋元嘉十八(441年),氐人杨难当进据白水,号称仇池国大秦王,地跨川、陕、甘,雄据一隅。置白水郡,辖管今青川、利州、昭化,郡治位于今青川县东北部。南朝齐建元年(449年),杨广香袭封“阴平郡公”授沙州刺史,又号称“阴平国”,传自杨永安而亡(589)。其间,氐杨先后都在白水(沙州)建号称国,历宋、齐、梁、陈、北周五朝。南北朝西魏置马盘县

唐代,天宝元年(742年)改马盘县名清川县。

青川县城夜景青川县城夜景(6)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始置青川守御千户所。

清顺治初裁千户所,降为青川分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青川,曾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财物的革命斗争,并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组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复置青川县。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62军一部奉命解放青川。同年12月19日,青川县人民政府建立,县治位于今青川县乔庄镇。青川县隶属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剑阁专署(驻广元县)。[7]

1953年,剑阁专署改名广元专署;同年撤销广元专署,青川县划归绵阳专区。

1985年2月,由绵阳地区划归地级广元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美丽青川新县城乔庄美丽青川新县城乔庄(16)2005年11月31日,将青川县洞水乡划归广元市利州区管辖。广元市利州区撤销洞水乡建制,将原洞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金洞乡,金洞乡人民政府驻地由洛阳村迁至龙洞村。

2014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川县三锅乡撤乡设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15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川县马鹿乡撤乡设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区划现状

截至2017年,青川县下辖11个镇、25个乡(含2个民族乡):乔庄镇、青溪镇、房石镇、关庄镇、凉水镇、竹园镇、木鱼镇、沙州镇、姚渡镇、三锅镇、马鹿镇、黄坪乡、瓦砾乡、孔溪乡、茶坝乡、大坝乡、桥楼乡、蒿溪回族乡、乐安寺乡、前进乡、曲河乡、马公乡、石坝乡、红光乡、苏河乡、茅坝乡、大院回族乡、楼子乡、金子山乡、七佛乡、建峰乡、白家乡、板桥乡、骑马乡、观音店乡、营盘乡。[4]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青川县青川县青川县地处川、甘、陕三省结合部,北接甘肃省文县、武都县和陕西省宁强县,南邻江油市、剑阁县,西靠平武县,东连利州区、朝天区,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总面积3216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04°36'—105°38'、北纬32°12'—32°56'之间。[4]

地质概况

青川山地占总面积88.3%以上,地层岩性条件以古老的变质岩及灰岩构成,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加之处在摩天岭与龙门山交接的若干个地质断裂带上,龙门山脉三大主断裂带全部经过青川,历来属于地震频发区。[8]

地形地貌

青川县地形略呈新月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中山地形为主,兼有低中山、低山、丘陵、台地、谷地、小平坝。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491米。[4][8]

气候特征

青川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7℃,年降水量1027毫米,气候特征为春迟、夏短、秋凉、冬长,立体气候明显。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3天以上,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2.5万个以上。[4]

土壤类型

青川县土壤类型多样,按垂直分布规律为黄壤—黄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其中黄壤为基带土壤,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以上为黄棕壤土类,带幅900—1000米左右;海拔在2200—2300米以上的为暗棕壤土类,带幅700—900米左右;海拔在3200—3400米以上的为亚高山草甸土类,带幅在900—1200米左右;海拔在3700米以上为裸岩、石坡。[8]

自然灾害

2008年0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8.0级重特大地震灾害,青川县受到严重影响,地震烈度10度以上,持续10分钟,为青川县有史以来第一次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遇难4697人,受伤15479人,失124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白龙江和青竹江横贯青川全境,全县总蓄水量15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00多万千瓦。[4]

生物资源

青川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2.99%,有银杏、珙桐等野生植物1900余种,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440余种,盛产黑木耳、香菇、竹荪等山珍和茶叶、核桃、油橄榄等有机食品及天麻、乌药、青贝等名贵中药材,有青川黑木耳、青川天麻、青川竹荪、七佛贡茶、白龙湖银鱼、青竹江娃娃鱼、唐家河蜂蜜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

矿产资源

青川县初步探明有储量矿32种119处,其中硅矿、锰矿、铝土矿、天然沥青矿、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资源储量丰富。石英砂岩矿探明储量4000余万吨,远景储量超过1亿吨;脉石英资源储量600万吨,锰矿储量300万吨,铝土矿资源储量800万吨,天然岩沥青探明储量400余万吨,远景储量上千万吨,天然饰面石材储量达1000万立方米,石灰石资源储量2.95亿吨。此外,还有金、铜、钼、镍、铅、锌、铁矿、硫铁矿、重晶石等矿种,是四川省矿产资源优势县之一。[9]

人口民族

人口

2020年,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24001人。其中,女性108263人,男性11573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7%和48.3%;城镇人口63283人,乡村人口16071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8.3%和71.7%。人口出生率4.84‰,死亡率5.16‰,自然增长率为-0.32‰。[5]

民族

青川县绝大多数人口为汉族。截至2015年,有回族、藏族、羌族、彝族、土家族、壮族、东乡族、朝鲜族、傣族等1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000余人。[8]

经济概况

综述

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07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总量首次突破5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768万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176万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258786万元,增长1.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6%、24.5%、29.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个、0.6个、0.8个百分点。

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1:27.7:51.2调整为24.3:26:49.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2020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7.9亿元,比上年增长增长2%,占GDP比重53.6%。[5]

第一产业

2020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为重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53788万元,比上年增长6.1%。

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44.46万亩,比上年下降8.72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21万亩,比上年增加1.64万亩;蔬菜及食用菌植种面积6.6万亩,比上年增加0.15万亩;药材播种面积3.75万亩,比上年增加0.56万亩。

2020年,全年粮食产量12.71万吨,增产0.3%。其中夏粮粮食产量2.54万吨,减产2.3%;秋粮粮食产量10.17万吨,增产1%。全年油料作物产量2.05万吨,增产9.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1.96万吨,增产8.1%。药材产量0.81万吨,增产21.1%。茶叶产量0.8万吨,增产2.7%。

2020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9064吨,比上年下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10915吨,增长1.1%;牛肉产量1540吨,增长2.4%;羊肉产量1259吨,增长8.9%;禽肉产量4507吨,增长23.7%。禽蛋产量4384吨,增长28.7%。年末生猪存栏101085头,增长22.5%;生猪出栏161991头,增长8.4%。

2020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万亩,年末森林面积达23714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0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6万千瓦。[5]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6150万元,增长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拉动经  济增长0.6个百分点。

2020年,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实现总产值512279万元,增长0.12%。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254244万元,下降6.9%;重工业实现产值258035万元,增长8.1%。实现营业收入488086万元,增长2.3%;利润总额实现28067万元,下降10.2%。

建筑业

2020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026万元,比上年下降0.8%,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户,总产值增长1.3%。[5]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3%。工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0.8%,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54.2%;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1.4%。

2020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139万元,比上年增长293.1%。商品房销售面积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2%。

贸易与旅游

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7065万元,比上年下降1.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30768万元,下降1.5%;乡村零售额96297万元,下降1.3%。按行业分,批发业51160万元,下降1.5%;零售业129917万元,下降2.3%;住宿业8921万元,增长0.9%;餐饮业37067万元,增长1.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3410万元,增长4.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7%。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7.8%,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9.2个百分点。

2020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80.8万人次,增长1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6亿元,增长12.5%。

财政金融

2020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三级收入)实现53149万元,同比增长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460万元,同比增长2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333万元,同比下降1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214342万元,同比增长17.9%。全部税收收入实现34531万元,下降15.3%。

2020年,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047875万元,比年初增加100537万元,增长10.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53396万元,增长12.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665741万元,比年初增加29670万元,增长4.7%,其中短期贷款80192万元,增长5.6%;中长期贷款585549万元,增长4.5%。

2020年,全县各类保险机构共11家,实现各类保费收入24064万元,增长21.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6477万元,增长5.8%;寿险保费收入17587万元,增长28.6%。财产险赔偿案件3320起,共赔付金额2978万元,上交税金596万元;寿险赔款、给付金额合计1231万元,上交税金43万元。[5]

政府领导

龙兆学龙兆学县委书记:龙兆学[10]

县长:李方甫(代理)[11]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0年,培育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3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4家,新增1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个;取得成果登记3项,推广和应用科研创新技术成果23项。专利申请52件,新增授权58项。发明专利保有量29件。

教育事业

2020年,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3所,共有教职工人数2418人,其中专任教师2267人。在校学生19209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461人,职高在校学生数1002人,初中在校学生3162人,小学在校学生8712人。幼儿园23所,在园幼儿3872人。全年共输出大中专学生1003人。[5]

文化事业

青川县博物馆青川县博物馆2020年,全年组织群众性文旅活动近600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376场。大力推动全县民宿产业提档升级,高标准提升景区质量。青溪古城成功创建为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沙州镇成功创建为市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乔庄镇张家村、青溪镇阴平村成功入选2020年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县现有文化场馆1个,剧场、影剧院10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展览馆)2个,农家书屋198个,社区书屋40个。年末全县广播覆盖率99.6%,卫星地面站30914座。光纤电视用户数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68%,广播电视覆盖率99.7%。

医疗卫生

2020年,年末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31个(含村卫生室),床位894张,卫生技术人员1111人。其中,乡镇卫生院36个,实有病床328张,卫生技术人员417人;村卫生室268个,乡镇医生和卫生员322人。全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婴儿死亡率1.41‰,5岁以内儿童死亡率2.11‰。[5]

体育事业

青川县全民健身中心青川县全民健身中心2020年,全县共建成健身路径328处,篮球场181处;建成了县城健身步道,全面推进县城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25余次。疫情期间全民健身中心限时免费开放,疫情稳定后恢复免费对外开放,全年免费对公众开放达10.3万人次。

人民生活

202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21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

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18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工资性收入22783元,增长5.7%;经营净收入5389元,增长6.8%;财产净收入1446元,增长2.5%;转移净收入4500元,增长12.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912元,增长2.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34元,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5192元,增长9.7%;经营净收入5261元,增长9.9%;财产净收入279元,增长7.8%;转移净收入3402元,增长9.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949元,增长9.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4%,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41,比上年缩小0.07。

2020年度7户21人顺利脱贫达标,已脱贫9802户30318户,已退出79个贫困村和乡三有均达到脱贫退出标准。[5]

社会保障

2020年,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2650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989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66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65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1539人。

2020年,发放十大救助资金563.1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1254人次。年末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29639人,发放保障金1740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9179人,发放保障金3222万元。

环境保护

2020年,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为主线,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8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县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3.3%。[5]

安全生产

2020年,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起,死亡5人,受伤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37万元。火灾事故43起,死亡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万元。

邮电通信

2020年,全年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1610万元,增长2.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113户,增长4.8%;移动电话用户数185598万户,增长8.8%;互联网用户68483户,增长21%。[5]

交通运输

交通

青川地处中国中西部交接地带上,是西北连接西南的重要通道,兰海高速、京昆高速、广(元)平(武)高速(在建)和宝成铁路、兰渝铁路、西成高铁三条铁路穿境而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青川可1小时到达绵阳、广元、昭化港和广元机场,2小时到达成都、西安、南充、巴中、汉中、陇南6市,4小时到达兰州、重庆。[4]

运输

2020年末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324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625公里。全年实现公路运输总周转量2297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3404万人公里,下降43.2%,公路货运周转量22638万吨公里,增长3.6%。[5]

风景名胜

唐家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北部广元市青川县之西北角,地处四川盆地北缘,龙门山西北侧,摩天岭南麓,北连甘肃省文县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邻绵阳市平武县,东南与四川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青川县青溪镇、桥楼乡、三锅乡接壤。中国首批国家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以保护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幅员面积40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94.73℅,平均负氧离子含量4890个/立方厘米。[12]
战国木牍文化生态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城,东临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连唐家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青溪古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南接东河口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战国墓葬群遗址、青川县博物馆、感恩奋进墙以及郝家坪所在的桅杆梁为创建核心区,以万年青川、感恩文化广场、感恩桥、木牍公园、人民公园、银杏公园、禹王宫等景观为主要支撑点,以张家村、茶树村、大沟村为旅游辐射带动区,其中核心区的面积约0.12平方千米。[13]
青溪古城国家AAAA级景区距今1700多年的历史城内现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明代所城格局和川北明清建筑群系,风貌古拙朴质。因其城形如“靴”、城门如“瓮”又被称为“靴城”、“瓮城”。青溪古城不仅三国文化浓厚,与皇室秘闻也颇有牵连,相传建文帝朱允炆就曾隐居于此地的华严庵。清明期间游客可以参加“青溪古城大揭秘活动”通过实地探寻、民间走访了解青溪古城千年城门之秘、阴平古道之秘、皇家秘道之谜、回族风俗习惯之谜“双龙戏珠”“五马奔槽”风水之谜等。还可以亲身体验青竹江激情漂流品尝到青溪当地美食、购买山货和欣赏太极表演。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5·12震灾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遗址群带从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成“Y”型布局集中连片分布近50平方千米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崩塌现场依次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14]
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区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市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5°20′—105°38′,北纬32°30′—32°45′。1993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1月由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416.3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78.8平方千米。景区人文古迹众多,有三国时代古战场白水关遗址,北魏阴平国遗址,诸葛亮出师祁山的后勤基地“木牛流马山”,魏国勇将邓艾裹毯而下的“摩天岭”,偷袭江油灭蜀取道的“阴平古道”等。[15]
阴平古道省级风景区位于四川北部,川、甘两省结合处,贯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走数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灭了蜀国。从此留下了阴平古道的历史遗迹。
毛寨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元市青川县境内,是联结岷山大熊猫种群和秦岭大熊猫种群的关键走廊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2′48″—105°34′12″、 北纬32°42′48″—32°56′24″。始建于2001年,面积为14515公顷,同年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经四川省政府川府发[2003]96号文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208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元市青川县西北部,地处龙门山西北段摩天岭南麓,地理位置在东经104°55′14″—105°23′34″,北纬32°30′10″—32°42′58″之间,总面积为30760公顷。始建于2001年,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3]96号文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联结四川唐家河和甘肃白水江大熊猫保护区,是维系岷山地区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核心地区。
地处广元市青川县境内,是联结岷山大熊猫种群和秦岭大熊猫种群的关键走廊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2′48″—105°34′12″、 北纬32°42′48″—32°56′24″。始建于2001年,面积为14515公顷,同年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经四川省政府川府发[2003]96号文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208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元市青川县西北部,地处龙门山西北段摩天岭南麓,地理位置在东经104°55′14″—105°23′34″,北纬32°30′10″—32°42′58″之间,总面积为30760公顷。始建于2001年,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3]96号文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联结四川唐家河和甘肃白水江大熊猫保护区,是维系岷山地区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核心地区。

荣誉记录

唐家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北部广元市青川县之西北角,地处四川盆地北缘,龙门山西北侧,摩天岭南麓,北连甘肃省文县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邻绵阳市平武县,东南与四川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青川县青溪镇、桥楼乡、三锅乡接壤。中国首批国家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以保护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幅员面积40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94.73℅,平均负氧离子含量4890个/立方厘米。[12]
战国木牍文化生态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城,东临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连唐家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青溪古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南接东河口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战国墓葬群遗址、青川县博物馆、感恩奋进墙以及郝家坪所在的桅杆梁为创建核心区,以万年青川、感恩文化广场、感恩桥、木牍公园、人民公园、银杏公园、禹王宫等景观为主要支撑点,以张家村、茶树村、大沟村为旅游辐射带动区,其中核心区的面积约0.12平方千米。[13]
青溪古城国家AAAA级景区距今1700多年的历史城内现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明代所城格局和川北明清建筑群系,风貌古拙朴质。因其城形如“靴”、城门如“瓮”又被称为“靴城”、“瓮城”。青溪古城不仅三国文化浓厚,与皇室秘闻也颇有牵连,相传建文帝朱允炆就曾隐居于此地的华严庵。清明期间游客可以参加“青溪古城大揭秘活动”通过实地探寻、民间走访了解青溪古城千年城门之秘、阴平古道之秘、皇家秘道之谜、回族风俗习惯之谜“双龙戏珠”“五马奔槽”风水之谜等。还可以亲身体验青竹江激情漂流品尝到青溪当地美食、购买山货和欣赏太极表演。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5·12震灾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遗址群带从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成“Y”型布局集中连片分布近50平方千米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崩塌现场依次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14]
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区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市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5°20′—105°38′,北纬32°30′—32°45′。1993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1月由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416.3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78.8平方千米。景区人文古迹众多,有三国时代古战场白水关遗址,北魏阴平国遗址,诸葛亮出师祁山的后勤基地“木牛流马山”,魏国勇将邓艾裹毯而下的“摩天岭”,偷袭江油灭蜀取道的“阴平古道”等。[15]
阴平古道省级风景区位于四川北部,川、甘两省结合处,贯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走数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灭了蜀国。从此留下了阴平古道的历史遗迹。
毛寨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元市青川县境内,是联结岷山大熊猫种群和秦岭大熊猫种群的关键走廊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2′48″—105°34′12″、 北纬32°42′48″—32°56′24″。始建于2001年,面积为14515公顷,同年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经四川省政府川府发[2003]96号文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208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元市青川县西北部,地处龙门山西北段摩天岭南麓,地理位置在东经104°55′14″—105°23′34″,北纬32°30′10″—32°42′58″之间,总面积为30760公顷。始建于2001年,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3]96号文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联结四川唐家河和甘肃白水江大熊猫保护区,是维系岷山地区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核心地区。

词条图册

地处广元市青川县境内,是联结岷山大熊猫种群和秦岭大熊猫种群的关键走廊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2′48″—105°34′12″、 北纬32°42′48″—32°56′24″。始建于2001年,面积为14515公顷,同年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经四川省政府川府发[2003]96号文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208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元市青川县西北部,地处龙门山西北段摩天岭南麓,地理位置在东经104°55′14″—105°23′34″,北纬32°30′10″—32°42′58″之间,总面积为30760公顷。始建于2001年,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3]96号文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联结四川唐家河和甘肃白水江大熊猫保护区,是维系岷山地区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核心地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