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

董存瑞

中文名 董存瑞
职业 中国人民解放军
外文名 DongCunrui
逝世日期 1948年5月25日
主要成就 舍身炸碉堡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身高 160cm
陵墓所在地 河北省隆化县董存瑞烈士陵园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童年时期的董存瑞童年时期的董存瑞

董存瑞,男,汉族,原名董春睿,1929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省(原察哈尔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存瑞镇南山堡村,小时家境贫穷读过一年书。

1940年,南山堡建立抗日政权,参加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13岁时,因掩护区委书记(1942年,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躲过侵华日本军队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5岁,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民兵。

1942年的一天,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来到董存瑞的家乡南山堡,听说了十三岁的董存瑞英勇斗争的事迹,便住在他家里。后来,王平每次来南山堡,都是住在董存瑞家,给他讲了许多战斗故事。王平与董存瑞的关系深厚。一次王平从县里开会返回途中被出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董存瑞听到噩耗,悲愤不已,毅然加入了民兵组织。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董存瑞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战士,以后历任副班长、班长。

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夺下国民党军的一挺机枪,被记大功一次,被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受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立大功一次。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和战火锤炼,董存瑞立过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荣获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加入中国共产党。[2]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对方部队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被称为“模范工事”。

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3][4]

主要成就

董存瑞是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

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3]

2018年9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挂像英模画像,并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5]

人物评价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19岁的董存瑞炸碉堡,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后辈追忆董存瑞:“精神永存 平淡是真”。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

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光辉题词。

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牺牲50周年,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

家庭成员

父亲 董全忠 生于1900年,参加过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他几次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曾连续当选省、县人民代表,出曾被聘为省、县政协委员。1991年,92岁的董全忠老人与世长辞。
母亲 孙珍 是一位农村妇女,在1977年80岁时病逝。
妻子 卢长岭 董存瑞牺牲时未满19岁,按政策还不到谈婚论娶的年龄,实际上董存瑞是有妻子的,她叫卢长岭。1944年的秋天,年仅15岁的董存瑞在父母的包办下,与邻村比他大三岁的卢长岭结了婚。卢长岭得知丈夫牺牲后,守三年孝,才在董家老人的再三劝说下改了嫁,改嫁后生有一女孩,不久病故。
妹妹 董存梅
生于1941年。她在隆化存瑞中学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怀来县,先后在工厂和机关工作。几十年来,董存梅无愧于英雄妹妹的身份,传播存瑞精神,支持希望工程,留下不少佳话。
小弟 董存金 于1944年。60年代在隆化存瑞中学毕业后,一直在故乡南山堡生活劳动,各方面都很积极。董全忠晚年到县城居住后,董存金为照顾老人也到县城,在县面粉厂工作。
外甥 艾冬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民警,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嘉奖8次,2019年被评为首都公安年度“法制之星”。他忙碌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2020年2月15日,艾冬突发急性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22日牺牲。[6]

后世纪念

父亲 董全忠 生于1900年,参加过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他几次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曾连续当选省、县人民代表,出曾被聘为省、县政协委员。1991年,92岁的董全忠老人与世长辞。
母亲 孙珍 是一位农村妇女,在1977年80岁时病逝。
妻子 卢长岭 董存瑞牺牲时未满19岁,按政策还不到谈婚论娶的年龄,实际上董存瑞是有妻子的,她叫卢长岭。1944年的秋天,年仅15岁的董存瑞在父母的包办下,与邻村比他大三岁的卢长岭结了婚。卢长岭得知丈夫牺牲后,守三年孝,才在董家老人的再三劝说下改了嫁,改嫁后生有一女孩,不久病故。
妹妹 董存梅
生于1941年。她在隆化存瑞中学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怀来县,先后在工厂和机关工作。几十年来,董存梅无愧于英雄妹妹的身份,传播存瑞精神,支持希望工程,留下不少佳话。
小弟 董存金 于1944年。60年代在隆化存瑞中学毕业后,一直在故乡南山堡生活劳动,各方面都很积极。董全忠晚年到县城居住后,董存金为照顾老人也到县城,在县面粉厂工作。
外甥 艾冬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民警,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嘉奖8次,2019年被评为首都公安年度“法制之星”。他忙碌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2020年2月15日,艾冬突发急性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22日牺牲。[6]

赞颂诗歌

1948年6月8日,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生前所在的六班为“董存瑞”班。同年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发布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7]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追认董存瑞同志为全国战斗英雄。

烈士陵园

《赞英雄——董存瑞》

英雄董存瑞,战场显威神。

爆破称元帅,勇气更堪钦。

肉身为支架,打开胜利门。

隆化埋忠骨,光彩照后人。

《赞存瑞》

爆破元帅董存瑞,生死边缘走来回。

山高不言真如铁,南征北战惧怕谁?

隆化战场莫疲惫,满身开花视如归。

遥望故乡山水美,舍己英雄千古垂。

《无题》

横一道梁,竖一根柱,

战士的构造:铁之血;钢之骨。

手托起哧哧冒烟的炸药包,

为受阻的部队开辟道路,

只听得轰轰一声巨响,

爆炸处,长出一棵长青树,

定格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形象。

脊梁柱,石旗杆,一尊永恒的雕像。

纪念馆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始建,后几次扩建,现占地7.1万平方米。坐北面南依次为大门、牌楼、董存瑞塑像、董存瑞纪念碑和董存瑞墓。董存瑞塑像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再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8]

词条图册

董存瑞纪念馆坐落于怀来县南山堡村。1951年7月14日,由南山堡一座旧庙改建为董存瑞烈士祠堂,1967年8月怀来县委决定建董存瑞烈士纪念馆,1968年5月建成。2006年董存瑞纪念馆扩建,占地18800平方米,展馆面积1150平方米,展馆由序厅、第一、第二、第三展厅、声光电模拟厅和多功能厅组成。[9]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