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血栓形成

目录导航

病因

导致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供体因素主要有排斥反应、冷缺血时间长、供肝动脉异常、血管细小或肝动脉供血不足等。受体因素素主要有ABO血型不合、血液高凝状态。

临床表现

肝动脉血栓形成,可以表现为急性肝坏死、脓毒血症、转氨酶升高、移植肝功能衰竭和胆汁分泌中断,但大部分患者为潜隐性发作,表现为反复发热和转氨酶逐步升高。由于胆总管没有门静脉血供,完全靠肝动脉供血,因此,肝动脉血栓还可导致受体远端胆道的缺血和坏死,出现黄疸,“T”型管中引流的胆汁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肝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所以慢性肝动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胆漏、胆管狭窄、肝内胆管坏死及肝脓肿或胆汁瘤复发。

少数患者也可以无临床症状,只是在常规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发现。

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一般应在术后第1天和第7天常规进行。一旦怀疑有肝动脉血栓形成,要立即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诊断

根据肝脏移植病史,当出现急性肝坏死脓毒血症、转氨酶升高、移植肝功能衰竭和胆汁分泌明显减少者,应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HAT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能否早期发现。

如果肝脏动脉血栓形成早期已明确诊断,时机适当可介入下行动脉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植入支架,能令血管通畅率显著升高,从而避免再移植术。若上述方法疗效不佳,需再次手术血管重建。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则需行再次肝脏移植术:

1.当确认发生暴发性肝坏死;

2.使用抗生素和行脓肿胆汁瘤引流后仍无法控制的败血症;

3.由于胆管狭窄继发胆管炎复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