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音

水源音

中文名 水源音(水源话)
语言归类 客家语,或,粤语
使用人口 约300万
目录导航

简要介绍

水源音,又称水源话、东江本地话,是一种分布于广东东江流域的地方语言,其通常被认为是客家语的一类,又有学者(如刘叔新)认为应归入粤语惠河片。除此分布在惠州、河源之外,韶关、赣南等部分乡镇也有零星的分布。

详细内容

水源音是一种带有词汇与粤语大同小异,而发音特点又接近客家话的一种广东方言,据考察,其是东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一个土语群,主要分布于惠州和河源,处于客家语粤中片包围之中(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河源水源音归为粤中片,把惠州水源音独立分为惠州片)。在语言分类归属上有争议,有的学者将其笼统并入客家话粤中片,有的学者(如刘叔新)主张将其划入粤语惠河片,有的学者认为是独立语言。当地人称之为惠州话的,到底是属于粤语方言,还是归属于客家话,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刘叔新在《惠州话系属考》一文(刊于《语言学论辑》(一),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则认为应划归粤方言。他在书中提到:通过历史背景、语音、特殊基本词语和语法特点等四个方面的考察比较,不仅看出(东江中上游)土语群和粤方言共同源自秦代中原南下军士所用的中原汉语,客家话晚出于粤语、土语之后好几百年,更还察知土语群语音向粤语而非客话倾斜,特殊基本词语和语法特点都大多与粤语同似而与客话迥异。由此可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土语群属于粤语,是粤语隔离开来的一个支系。依照粤语高雷系、钦廉系的命名方式,可合并东江中上游流域两个最大城区土语——惠州话、河源话——的名称首字,把这个新确定的粤语支系称为惠河系。

关于形成

水源音形成和传承距今至少一千五百年,据考证,其产生比客家话的产生早五至六百年(约东晋前),与粤语中的广府话同为岭南的方言始祖之一,主要流行于东江流域地区。传统上将东江本地土语视为客家话变种的观点长久以来广为传播,影响很大。土语点都处于客家话的包围之中,可能是传统观点将东江土语并属客家话粤中片的主导因素。但空间分布是一个表层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历史因素才能真正对东江本地土语的系属身份起到揭示作用。中唐宪宗时期的《元和郡县志》尚没有“主户”“客户”记载,而到北宋前期和中期《太平寰宇记》和《元封九域记》开始有“主户”“客户”记载。这证明客家先民入粤始于唐代末年至宋。迁入人数累积成规模并在梅州等地开始形成民系为北宋太宗至神宗期间。在“客户”迁入粤东、粤北之前,这一区域已经生息著土著居民,其主体部分也属于汉族,其先民也迁自中原一带,但其入粤时间却比客家先民早的多。这些当地居民在唐末至北宋客家先民迁入之时成为当地的“主户”。东江流域中上游的汉族土著居民入粤时间在秦汉之间,与粤语族群先民入粤时间大致相当。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江南和百越,3年后百越叛乱,秦始皇以50万军讨伐。前215年,命任嚣和赵佗领兵平岭南,谪戍华夏人口50万众于百越人活跃的岭南地区。次年设南海郡,郡下设龙川、傅罗(后傅罗改博罗)两县。经过与百越人的几番战争和军事接触,秦将把50万谪守之众安置在岭南各地,特别是东江流域、珠江三角洲、今粤中粤北和西江中下游流域。南越国时期和辑百越的政策使得谪戍华夏人与百越土著和平共处,成为当地“新土著”。这些华夏“新土著”当然不可能是接近1000年之后才入粤的客家先民。换言之,现代东江流域中上游的本地土语使用者的主要的、早期的先民,就是秦汉时期谪戍龙川、博罗县境内东江上游、中游一带的军民。龙川县的古县城佗城即是以谪戍将领赵佗名字命名,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地位。赵佗在此筑城并驻军、设治于此,必定将其带来的大量华夏人口的一部分分戍于此。现仍然有一定数量的说特殊土语的本地人分布于龙川县南部佗城、老隆、四都和丰稔等镇的实情,不仅可以证实县内其他客家居民是较晚迁入的汉民后裔,而且还可以表明赵佗谪戍军民就是这些本地人的先民。

分布区域

在惠州及附近地区,被人们称为惠州话的方言是指惠州旧城里(包括府城桥西街道办事处和县城桥东街道办事处)的老居民使用的方言。水源音主要分布在惠州、河源两地级市。在这两个地级市中,除了客家语嘉应音以及闽语等的分布区之外,就是水源音的分布区。其基本沿东江流域分布。另外,贺州、赣州等地的“河源声”,本质上也是水源音。

惠州市

1、惠城区市区及郊区沥林、水口、马安、平潭、横沥、芦洲,汝湖等。2、博罗县:主要分布于南部东江北岸,如罗阳(县城)、龙溪、龙华、湖镇、横河、杨村、公庄、观音阁等镇;3、惠阳区:与惠城区相邻的平潭、镇隆等镇有少数村落使用本地话;4、惠东县:分布于县城的平山街道办,多祝镇的三胜、明溪,大岭镇的大埔、蕉田等少数村落。5、龙门县:本地话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平陵、路溪等乡镇;

河源市

1、源城区、东源县:以本地话为主流,主要分布在市区及灯塔、船塘,康禾等地。2、龙川县:南部的老隆(县城)、佗城、附城、义都、四都、鹤市、通衢等处于东江两岸的乡镇。3、紫金县:西部靠近河源市区的临江、古竹、柏埔、义容、黄塘等乡镇有不少村落的居民使用。4、连平县:南部与东源县、新丰县毗邻的忠信、油溪、三角、大湖、绣缎、高莞、隆街、田源、溪山等乡镇。10、和平县:东南部的林寨、东水镇大部分及彭寨、古寨等镇的部分村落。

韶关市

1、韶关新丰县:本地话主要分布于东部的马头、石角和大席三个乡镇,丰城及梅坑镇也有部分居民使用。

水源音内部相通度

惠州话[包括郊区的]与河源话,博罗话,东源话是所有水源音中最为接近的,能直接对话交流,而与龙川县等地的水源话差别比较大,自河源市区公交全部采用东江客家水源音(龙川陀城话)报站以来,源城人在反应听不懂佗城话。[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