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的名字是由古“天乙”(商汤王的名字)转化而来,此地曾是商汤王活动的地方,故有“天乙”村(今汤王庙)。明初迁来之民仰慕这一古老地名,所建村落多就“天乙”命名,故有“西天乙”(即今之田氏集),“东天乙”(东田氏)、“南天乙”(南田氏)之村名。
田氏乡,民国时隶属内黄县第六区,1947年为新划漳南县第九区,1949年改属内黄县第五区。1957年建立区级建制的田氏乡,1958年改为田氏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田氏乡,乡人民政府原驻田氏集北街路西,1977年迁田氏集南门外路东,安(阳)濮(阳)公路北侧现址。
辖42个村:孟庄村、董庄村、陈庄村、太史村、西口上村、东口上村、岳庄村、杨庄村、龙庄村、南街村、北街村、东街村、南田氏村、翟元村、于小屯村、滑河屯村、西王村、任庄村、尚海村、刘屯村、王屯村、李屯村、周庄村、马庄村、耿高城村、马高城村、刘高城村、曹高城村、郑小屯村、石东村、石中村、石西庄村、前石村、彭路村、付路村、孟路村、东田氏东村、东田氏中村、东田氏西村、左庄村、汤东村、汤西村。
2006年全乡乡镇企业总产值1630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26200万元。形成了以木材加、建材、货运为主的三大行业。特别是物流业的发展,全乡拥有大型货物运输400余部,成立了以田氏乡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为代表的十几家运输车队,年货物运输能力300万吨。同时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配件零售、维修、加油站、餐饮业的发展,成为该乡“强乡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2006年,国地两税完成700万元。商业以郑小屯村为代表的经营黄金商户,遍布天津、厦门、邢台、菏泽、濮阳、安阳等十几个省市,田氏在外拥有黄金手饰店60余家,总投资额达到5亿元。
根据发展的需要,由濮阳规划设计院两次对城镇建设进行规划,到2020年,城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口达到2万人,成为豫北区域性以物流业为主的商贸中心。新老商业街平行相通,2006年新商业街南段商业用户已初具规模,北段开发正在进行;老商业街改造、扩建继续向北延伸;大林线田氏集镇标准段南侧商业建房已完成80%;东区城镇框架基本形成。小城镇主要道路亮化率100%,扮靓了内黄的西大门。2006年新增固定投资3960万元;其中:1、新商业街北段建设总投资1400万元,征地71亩。2、益民物流小区投资380万元,征地135亩,建设办公大楼5200平方米。3、打通了乡卫生院东侧至田南路段,总投资120万元。4、积极容纳社会资金对老商业街进行改造,并对街道两侧进行了绿化、亮化。5、投资840万元建设大林田氏标准段,新安装高标准高规格路灯96盏,并于年前调试完毕投入使用。
2006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9050亿元。种植业形成了万亩葡萄基地,南街韭菜、北七村大葱、太史村食用菌等专业市场,同时催出了一大批专业经纪人队伍,形成了完整的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产品产业链条。畜牧业形成了以孟庄、董庄为中心的养猪小区;以滑河屯、任庄为中心的养鸡小区和以汤王庙、路村为中心的养牛小区,出现了一大批养殖龙头大户,各种协会纷纷成立,提高了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全乡生猪年出栏7.5万头,肉鸡年出栏50万只,蛋鸡年存栏32万只,牛年存栏300头。林果业、用材林和果林同步发展,苹果、桃、葡萄等水果年产量1000万公斤,用材林储林量7万立方米,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6%。被安阳市命名为“葡萄特色乡镇”。水利以岳飞河杨庄节制闸为基础,挖渠、清淤、建涵洞,实现“南水北调”,使全乡耕地渠水灌溉受益面积达70%,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新格局。通过3-5年的努力,田氏乡将建成豫北第一“水乡”,将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境内曹高城有战国时期古繁阳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宋代监察御史傅尧俞祖籍(太史村),旧志为内黄十二景之一的“草堂修行”即在此。田氏乡在全省率先优化教育资源整合,科学合点布校,现有初中2所,小学14所,教职工288人,在校学生4560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计划生育积极实现村民自治,构建生育新风尚为目标,高标准完成生育文化大院建设,提高群众素质。有线电视覆盖28个村;乡级卫生院一处,职工19人,设有病床30张及相应设备,另有农村诊所81个,乡村医疗防疫人员104人。
田氏乡将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培育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格局;以物流业为主的工商业,成立多个专业市场,形成货物集散中心;小城镇建设以物流业为基础,发展成为豫北区域性商贸中心。田氏乡优良的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巨大的市场商机,将成为有志之士共谋发展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