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羚

长颈羚

中文名 长颈羚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动物界
长颈羚
英文名 Gerenuk
牛科
哺乳纲
分布区域 非洲东部干燥地区
亚目 反刍亚目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长颈羚的体长1.5米,尾长0.25米,肩高0.9-1米,体重40-50公斤。雄性有角,雌性无角,角长约40厘米。它最大的特点是其像长颈鹿的长脖子和又细又长的腿。

雄性有著粗壮,像竖琴形状,长达40厘米的角。它们的皮在背部是赤红色,两侧颜色较浅,腹部则是白色的。

长颈羚体长1.5米,尾长0.25米,肩高0.9~1米,体重43~50公斤。雄性有角,雌性无角,角长约0.4米。它最大的特点是其像长颈鹿的长脖子和又细又长的腿。它的名字起源于索马里语的哺乳动物。它们可以单以后腿站立,并达7呎的高度。只有雄性有著短厚,像竖琴形状,长达17吋的角。它们的皮在背部是赤红色,两侧颜色较浅,腹部则是白色的。长颈羚仅产在非洲的索马里和肯尼亚。长颈羚因体型细长优美而著名。它的体长1.5米,尾长0.25米,肩高0.9~1米,体重43~50公斤。雄性有角,雌性无角,角长约0.4米。它最大的特点是其像长颈鹿的长脖子和又细又长的腿。

生活习性

长颈羚栖息在干燥的荆棘丛林地区,甚至沙漠地带。它们一般单独或成对生活,偶尔也会6、7只雌性由一只雄性率领组成小群一起生活。与其他羚羊不同,长颈羚不会吃低处的植物,觅食习性很像长颈鹿,用长的上唇及舌头扯树叶吃。它们经常用后腿直立,前腿支着树干,伸长脖子与躯体成直线,够食最高处的新鲜多汁的嫩叶吃。长颈羚极少饮水,身体所需水分多靠从食物中摄取。长颈羚整个白天都可活动,只在夜间休息。由于四肢细长,奔跳速度很快,并且动作十分优美。

分布范围

长颈羚分布于东非干燥地区: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

生活环境

长颈羚栖息在干燥的荆棘丛林地区,甚至沙漠地带。它们一般单独或成对生活,偶尔也会6、7只雌性由一只雄性率领组成小群一起生活。长颈羚的觅食习性很像长颈鹿,用长的上唇及舌头扯树叶吃。它们经常用后腿直立,前腿支着树干,伸长脖子与躯体成直线,够食最高处的新鲜多汁的嫩叶吃。在离水源近时并不经常饮水,离水源远时更可长时期不饮水,身体所需水分多靠从食物中摄取。长颈羚整个白天都可活动,只在夜间休息。由于四肢细长,因此奔跳速度很快,并且动作十分优美。公元前5600年的古埃及墓中的绘画上就有长颈羚的形象,索马里人一直不肯吃长颈羚的肉,他们认为长颈羚是骆驼的亲族,如果杀死长颈羚,疾病就会传播,夺去他们的骆驼。但是在欧洲人来到这里后,长颈羚便开始遭到捕杀,以致差点灭绝,好在长颈羚得到了及时的保护,近50年来数量还略有增长。

特点

长颈羚是羚羊的近亲,但长颈羚有较长的颈部,与较硬的头骨。只有雄性长颈羚才会长角。长颈羚群的成员很少,有些是由雌性及长颈羚宝宝组成,其它则完全由雄性组成。雄性族群会争夺自己的地盘,而雌性族群则会在几个雄性族群的地盘上游荡。长颈羚没有所谓的交配季节,因为它们的适应力很强,可以随时交配。长颈羚是草食性动物,通常会伸出长脖子来啃食高处的植物,有时甚至还能用后脚站立,用前脚拉低树枝来进食。长颈羚是猎豹、花豹、狮子及胡狼的猎物。

长颈羚(学名Litocraniuswaller)是一种生活在东非的羚羊。它的名字起源於索马里语的哺乳动物。它们可以重达52公斤及肩高超过1米。于交配时份,雄性的颈部会明显的涨中。它们可以单以後腿站立,并达7尺的高度。只有雄性有着短厚,像竖琴形状,长达17寸的角。它们的皮在背部是赤红色,两侧颜色较浅,腹部则是白色的。长颈羚较害羞,随时会俯首向前奔跑,且能穿越矮小的丛林。它们一般只会在3~10头的群族生活。与其他羚羊不同,长颈羚不会吃低处的植物,反而会靠後腿及长颈来吃树叶。它们长的颈是从演化而来,有着伸展至高处的优点。它们以吸收植物上的水气来作为体内所需的水份。

生长繁殖

长颈羚全年可繁殖,孕期6.5-7个月,每胎一仔,通常情况下,雌长颈羚3年产下4只幼仔。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