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期约一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属旧石器文化晚期。
远古传说时期据上古时期的书籍记载,古将中国依山川大势划分为九州(非行政区划)地域,冀州为九州之首,地域十分广阔。其地向北直抵塞外阴山下,康保境域有阴山支脉横贯康保县,故属冀州。
夏(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属冀州。
商(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属冀州,为鬼方活动区。鬼方乃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部落,远自商、周,下至春秋,与中原一些王国有战争,但亦有交往,并互通婚姻,周以后不见于记载。
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仍属冀州,仍为鬼方活动区。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东胡等游牧部落活动区。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南邻燕国,公元前279年为燕将秦开所破,北退千余里。其后,燕国沿北部边界修筑长城,置上谷郡。康保地域属之。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属燕国上谷郡北境。战国后期,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东胡后东进,康保地域为匈奴游牧地。
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为匈奴游牧地。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属幽州上谷郡。汉初,高帝刘邦北征失败,被迫跟匈奴和亲,划分疆界,实为匈奴帝国左贤王管辖之地。武帝时北击匈奴,大破之。复归汉,属幽州上谷郡。
东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初为上谷郡北境。为了避免匈奴的杀略,光武帝刘秀弃上谷郡女祁县(今赤城县南部雕鄂一带)北境900余里,包括康保地域。徙上谷等郡吏民六万余口于居庸、恒山以东。匈奴左贤王部得以转居塞内。康保县境复属匈奴。
三国(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北方为曹操所建之魏国,辖十一州。康保地域属幽州(今北京市延庆县)之北境。康保地域实为乌桓、鲜卑等民族活动地和游牧区。
西晋(公元265年至317年)康保地域为拓跋鲜卑活动地和游牧区(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
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当东晋偏安于江南时,北方陷于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康保地域先属鲜卑部建立的代国。后公元407年属拓跋部所建北魏政权之上谷郡。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北魏初,为拱卫首都平城(今大同),在北部沿边设六个军事据点,外御柔然,内制高车,称六镇。初期康保地域为高车、丁零人活动地区,后属北魏怀荒镇(驻今张北县)防地。北魏亡后,康保先属东魏幽州地,后属北齐北燕州之北境。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后为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势力范围。
隋代(公元581年至公元518年)为突厥活动区。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地属突厥地域,隶属单于都护府(唐朝建立的六个重要的都护府之一,是管理北方边疆的重要机构。)下辖的的桑干都督府。后为室韦、契丹等民族活动区。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契丹活动区,后为契丹族所建之辽国领地。
辽代(公元907至公元1125年)辽分为上京、中京、南京、西京、东京5道。康保地域属辽西京道奉圣州管辖,治所在永兴(今涿鹿县)。
金代(公元1115年至公元1234年)金承辽制,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康保前属西京路,恒州威远军节度使地(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兰旗),后置西京路抚州镇宁军节度使地(治所在今张北县城),康保为其辖地。1211年后为蒙古势力范围。
元代(公元1206年至公元1368年)属直隶中书省隆兴路,皇庆元年(1312年)10月改为兴和路,路的治所在高原(今张北县),宝昌州所辖。
元代对于蒙古始终视为根据地,不肯放弃,而察北一带草原,亦于此时渐渐开发。
明代(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隶属京师大宁都司,初为开平卫之兴和守御千户所(治所在今张北城)治地,永乐二十年(1422)后,为鞑靼诸部落驻牧地。明季为蒙古察哈尔部游牧地。1633年后为后金势力范围。
清代(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属直隶省口北道。雍正二年(1724)7月,设置张家口理事同知厅,主要处理汉民与蒙人之间交涉、诉讼等事件。光绪七年(1881)改张家口厅为抚民同知,康保地域属之,为镶黄旗牧地。
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式允许蒙古王公放荒招垦,自此蒙人始肯自动开放牧地,招来汉人。与汉族移民继续北进相对应,蒙古牧民不断北移,赶着牛羊向未垦地迁徙。
中华民国(1912年至1949年)民国元年(1912),仍袭清制,为直隶省口北道统辖,康保境域属口北三厅之张家口厅(今张北县)。[5]
民国11年(1922年)4月,由张北、商都两县析置康保招垦设治局,驻今康保镇。将张北县之马连渠克公、商都牧群等地和原察哈尔部左翼四旗及右翼正镶黄旗东半旗牧地划归康保没治局。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12日苏军普列耶夫上将指挥苏、蒙联军进入察北。15日,日本天皇定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2日,康保县第一次解放,解民倒悬。察北骑兵支队在方诚、吴广义的率领二挺进康保城,共产党正式接管,建立康保县人民政府,驻今康保镇,属冀察区十九专区。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恢复了察哈尔省建制,1945年12月康保县改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第七专区)。
1946年9月,国民党背信弃义,挑起第二次国内战争,向共产党占领的解放区大举进攻。11月12日,国民党傅作义部十四纵队和骑五旅一部以及曹凯、宋殿元队伍占领康保县城,统治康保县,隶属国民党察哈尔省。
1947年8月,中共察哈尔省撤销,察北专区并入冀热察行政公署,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康保县属之。9月中共察北地委将康保、商都、化德三县合并为商化康联合社,驻正镶白旗张盖湾。
1948年12月,著名平津战役打响后,26日,国民党曹凯团、董尚清团、宋殿元团,又在察北人民解放军连连取胜下逃遁。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十一师、十六师协同商化康联合县武工队一起入城,占领国民党军政机关和仓库要地。康保县获得第二次解放,救民于苦难之中。从此结束了国共两党的两套政权,为共产党执政。
1949年1月15日,冀热察区和北岳区合并,成立察哈尔省。撤销商化康联合县,恢复康保县制,县人民政府迁回康保镇,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
1952年11月15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将察哈尔省撤销,原察南专区、察北专区合并,改为张家口专区,康保县属之,划归河北省。
1954年6月16日,康保县人民政府改称为康保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
1958年11月29日,康保县并入张北县。
康保(2)1959年5月,张家口专区与张家口市合并,称张家口市。辖张北县,康保区域属之。1961年5月15日,张家口市与张家口专区分设;从张北县以原辖区划出康保县,恢复县制,仍属张家口专区。
1967年,张家口专区改称张家口地区,辖康保县。12月28日,成立康保县革命委员会,原康保县人民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撤销。1982年9月14日,建立康保县人民政府,原县革命委员会撤销。1993年6月,张家口地区和张家口市合并为张家口市,实行市管县,辖康保县。[5]
截至2021年,康保县下辖7个镇、8个乡、2个场。[6]
7个镇:康保镇、张纪镇、土城子镇、邓油坊镇、李家地镇、照阳河镇、屯垦镇。
8个乡:闫油坊乡、丹清河乡、哈咇嘎乡、二号卜乡、芦家营乡、忠义乡、处长地乡、满德堂乡。
2个场:康保牧场、屯垦林场。[6]
康保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冀蒙结合部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属阴山穹折带,俗称“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4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1′-114°56′,北纬41°25′-42°08′。[7]
康保县(6)康保地貌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区、缓坡丘陵区和波状平原区三种类型。总观全境,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阴山余脉横贯康保县。东北部的镶黄旗山,标高1784米,构成该区主峰;西南部的盐淖岸,标高1282米,为该区地势最低洼之处。东从镶黄旗山起,西经庙弯子山、人头山直至阿淖山一线,构成全境的分水岭,向南向北逐渐形成低山和缓坡丘陵地形。丘陵地区无高山峻岭,山头秃圆,山坡平缓,山间广布谷地、盆地。南部广大地区为波状平原,地形开阔,地势平坦,岗梁、平滩和盆地相间分布,在低洼积水处形成形成星罗棋布的浅碟形内陆湖泊(淖)。[7]
康保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夏季凉爽,雨热同期,年均气温1.2℃,无霜期为114天,日照时数3100小时,光照资源属全国二类地区,是河北省光照时间最长的县,是全省唯一的无河县。康保县灾害性天气以干旱、风沙、冰雹、霜冻为主,尤以干旱为最,素有“十年九旱”之称。[7]
康保县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煤炭、花岗岩、萤石、铅锌、黄金、钨等矿藏33种,开发利用12种,探明煤炭保有储量7840万吨、花岗岩储量1.5亿立方米、萤石矿储量350万吨、铅锌矿储量460多万吨、黄金储量2吨、石英岩储量5亿吨,多数未经深度开发。[7]
据测风结果显示,10米高年风速5.82-7.5米/秒,有效风速时间7000—8000小时,风功率密度255-480瓦/平方米。主风向稳定,达到国标四至七级标准,是全国风能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7]
康保县2007年拥有林地120万亩,草场170万亩。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300万亩,在北部沿蒙边界形成了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综合开发区,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康保县是中国风能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2007年编制了《2005-2020年河北康保风电场工程规划》,与河北建投、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山东鲁能、武汉凯迪、瑞士MFC商业银行集团、新疆金风集团等6家公司签订了325万千瓦的开发协议,计划总投资300多亿元人民币。建起测风塔29座,其中23座测风塔测风已满一年。2006年,省建投投资3亿元、3万千瓦一期风电项目当年建设、当年发电、当年收益。2007年,河北建投还将投资1.5亿元,完成2万千瓦一期技改增容工程。河北建投公司投资4亿元、5万千瓦二期工程和国投公司投资8亿元、10万千瓦一期工程可望年内开工。2007年末,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完成增加值26250万元。
2021年,年末户籍总人口262476人,比上年末减少2008人。其中,男性132704人,女性129772人。 年末常住人口136985人,其中城镇人口68817人,城镇化率50.24%,比上年提高0.97个百分点。[2]
职务 | 姓名 |
县长 | 周学勤 |
副县长 | 胡万程、郝月飞、姚军、杨婷婷、吴向锋 |
职务 | 姓名 |
县长 | 周学勤 |
副县长 | 胡万程、郝月飞、姚军、杨婷婷、吴向锋 |
职务 | 姓名 |
书记 | 李军[8] |
副书记 | 周学勤 |
职务 | 姓名 |
主席 | 胡启荣 |
副主席 | 果宏[9][9] |
参考资料来源于康保县人民政府。[10]
职务 | 姓名 |
书记 | 李军[8] |
副书记 | 周学勤 |
职务 | 姓名 |
主席 | 胡启荣 |
副主席 | 果宏[9][9] |
2021年,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50046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843万元,增长14.8%;第二产业增加值186849万元,下降4.2%;第三产业增加值207354万元,增长7.7%。三次产业比为 39.4:28.7 :31.9 。
2021年,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89310万元,比上年增长5.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5%。[2]
2021年,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19099万元,增长17.2%。其中,种植业产值319313万元,增长38.7%;养殖业产值194242万元,下降4.6%。
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9.7万亩。其中,谷物72.0万亩,豆类0.7万亩,薯类17.0万亩。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0.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3.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在粮食总产量中,谷物6.07万吨,下降7.3%;薯类(折粮)6.99万吨,增长7.6%。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41.92万吨,增长15.9%。
2021年,年末猪存栏3.03万头,增长9.9%;牛存栏4.29万头,增长1.6%;羊存栏22.93万只,增长2.5%;家禽存栏38.93万只,下降91.5%。全年猪出栏9.54万头,增长1.4%;肉牛出栏3.71万头,增长10.7%;羊出栏62.89万只,下降4.0%;家禽出栏939.74万只,下降35.0%。全年肉类总产量36353吨,下降19.0%。其中,猪肉产量7573吨,下降2.4%;牛肉产量6276吨,增长2.7%;羊肉产量8584吨,下降2.6%;禽肉产量13920吨,下降37.3%。禽蛋产量3814吨,增长7.9%。奶类总产量50049吨,下降8.0%。[2]
2021年,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实现产值334472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可再生能源业实现产值245694万元,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7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64855万元,下降25.9%。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4%。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1%。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53.02亿度,同比增长29.2 %,其中风力发电量49.93亿度,光伏发电量3.09亿度。
2021年,4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全年完成产值12555万元,比上年下降60.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9万平方米,下降50.7%。房屋建筑竣工产值3006万元。 [2]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完成637912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城乡建设项目投资完成608449万元,增长6.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463万元,比上年下降40.6%。房地产企业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1.83万平方米,下降10.5%;其中新开工面积4.51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0万平方米,下降34.5%。
贸易
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710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 12家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4%。全年进出口总值889万美元,其中进口126万美元。
交通、邮电
2021年,全县公路总里程261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8公里。行政村主街道硬化率达100%;县城20公里范围内乡镇政府所在地客运实现公交化运行。
2021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4.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2万户。
金融和保险业
2021年,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4782万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县级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686万元,增长8.8%。公共预算支出319247万元,下降17.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534万元,增长6.3%;教育支出35563万元,增长0.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688万元,增长5.4%;卫生健康支出27187万元,下降31.5%;节能环保支出11826万元,下降42.9%;交通运输支出15318万元,下降27.7%;农林水事务支出94663万元,下降24.5%。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79247万元,比年初增长9.5%。其中,住户存款724881万元,增长13.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15268万元,比年初增长4.7%。
2021年,全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9752万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4654万元,比上年下降1.5%;财产险保费收入5098万元,增长18.7%。保险机构赔付总金额2984万元,下降18.6%。[2]
2021年,年末有线电视用户数达14446户(不含三家通讯公司拥有用户数)。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5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3.5万册。
2021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4%。全县拥有普通中学6所,专任教师703人,在校学生4950人;小学19所,专任教师513人,在校学生5016人。[2]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卫生健康机构21个;卫生健康机构医生(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89人,注册护士257人;卫生健康机构床位878张。
202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27元,比上年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5元,增长13.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864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747元,增长14.0%。[2]
2021年,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876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965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71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0371人。
2021年,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5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783人;年末养老机构7个,拥有床位370张。
2021年,完成植树造林2.4万亩,退化草场修复6.6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40万亩,全县森林绿化率和草场盖度分别达到31.4%和60%。[2]
金长城
金长城(康保段),距今约887年。相传为秦始皇修筑长城外的第三道边,当地俗称“三道边”,个别地图上标有“成吉思汗长城”。根据出土文物考证,金长城始建于金代,因其形体规模较小,故又称“金界壕”或“金源边堡”。[11]
阿不盖庙
清康熙11年(1672年)建成,取名为普慈寺。寺长250米,宽1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建大都宫1座,正殿5间,东西厢房各3间,山门1间,旗杆2根,东南鼓楼1间,寺庙前打井1眼,常住僧12人。自民国10年(1921年)放垦,喇嘛,蒙古人迁移,由汉族迁此建村,农民渐多,村以庙得名。庙以倒塌,只见遗址,堆积高1.5米,地面散有陶片、瓷片、砖瓦等。传说庙有一地洞,其位不详。[11]
卧龙图康巴诺尔假日庄园
卧龙图位于县城西北4公里处。察北民间传说:脚下的草原古代曾是个旱魔肆虐之地。十年九旱,旱到最严重的时候,寸草不生,不能播种。玉皇大帝为了拯救这里的百姓,派了两条龙常驻这里,以随时调节雨水。这池湖水被当地蒙民称为“康巴诺尔”意即蓝色美丽的湖;汉民则称之为“南海子”,意即湖水大丰。[11]
南天门
南天门
南天门主景区位于康保县城北20公里、屯垦镇政府所在地西北15公里的屯垦镇阿不盖庙村辖区内,海拔1600米。据《康保县志》记载:清康熙11年(1672年),蒙古民族在此建普慈寺,常信僧众12人,每逢旧历6月1日诵经,14日至15日跳鬼,喇嘛、蒙人到达者300余人。南天门是北部喇嘛和蒙人到普慈寺进行一年一度的诵经法事的必经之路,便称之为“南天门”。[11]
刘二沟景区
刘二沟景区地处康保县邓油坊镇东南约7.5公里处。[11]
王子坟草原动植物保护区
康保县王子坟草原动植物保护区位于闫油坊乡境内,是坝上生态旅游线上特具魅力的景点。一条省际柏油公路横贯全境。保护区置坝上草原旅游各景点之中央,地理位置优越。西行20公里到达“和氏壁传国玺”失落地——康保县卧龙图蒙古苑及草原雄关——南天门;东行可及内蒙古太仆寺旗炮台营牧区,沽源的梳妆楼;偏东南行去张北中都草原度假村。金代古长城横亘于保护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