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塘猪产于广东省紫金县。分布于海丰、陆丰、揭西、五华、龙川、河源、惠阳,惠东等市县。
蓝塘猪产区属丘陵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6℃,最高36.4℃,最低—2.2℃,四季常青。农作物一年三熟, 以水稻、小麦、甘薯为主,次为木薯及其豆类。农副产品丰富,为蓝塘猪的培育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1]。
蓝塘猪的形成尚无史料可查,当地群众称,祖祖辈辈都养猪,最主要的是与所处的自然生态条件、农业资源条件及其特殊的选育(高度近亲)制度有密切关系[1]。
蓝塘箔早熟易肥, 肉质细嫩、遗传性稳定,繁殖率高等特性[2]。
蓝塘猪蓝塘猪头大小适中,嘴筒微扁而翘,额有三角形“△”和菱形皱纹,耳小直立,薄而尖。体躯宽深短而圆,背腰微凹,臀部较平,四肢矮有力。毛色从头至尾沿背线为黑色,并向左右延伸至体侧中部,体侧下半部、股部四肢均为白色,黑色分界线基成水平线,且在分界处有黑皮白毛的灰白带。乳头多为5对[2]。
成年公猪平均为87.5公斤,母猪平均为71.2公斤。
蓝塘猪蓝塘猪具有早熟易肥特性。据测定,体重在20公斤以下增重慢,25—68公斤增重较快, 日增重397克,70公斤以后,绝对增重和相对生长都明显减慢。且脂肪沉积加快,饲料利用率下降。根据蓝塘种猪场试验,每增重1公斤耗精料3.00公斤,粗料0.45公斤,青料1.25公斤。屠宰率65.45%, 胴体瘦肉率为35.2l%,脂肪率为47.08%,花板油为7.24%。
公猪一般在5—6月龄体重在30公斤左右时开始利用,母猪3—4月龄体重在20公斤左右时开始发情,一般体重45公斤时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仔数平均8.1头,二胎以上平均为12.8头。
以蓝塘猪为母本,同外种猪杂交,特别是与长白猪杂交,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不仅提高了产肉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一代杂种猪日增重549克,比蓝塘提高41.68%,每公斤增重消耗精料2.69公斤,粗料0.34公斤,青料1.30公斤。屠宰率70.57%,胴体瘦肉率39.48%。而三元杂交如杜杂种后代, 日增重622克,瘦肉率50.35%,增重1公斤耗精料2.81公斤,青料0.30公斤,粗料0.70公斤[3]。
蓝塘猪是适应于南亚热带生态条件的地方良种,具早熟,边长边肥,肉质好,产仔率高的特点。同外种猪杂交,增长效果显著。应加强本品种选育,稳定优良种貭特性。提高生产性能,并开展杂交优势利用,采用三元杂交,提高胴体瘦肉率[4]。
作为深藏在广东的"国宝",蓝塘猪的品种资源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其品种资源保护的工作包括蓝塘猪种质研究,蓝塘猪种质资源原产地、活体保护体系的建立,蓝塘猪种质资源动态信息网络的建立等。通过与育种公司(瑞昌公司)和养殖专业户共同培育扶持,紫金县采用"龙头企业+养猪专业户"的生产模式,加快蓝塘猪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蓝塘猪品种资源保种与开发产业化。
据了解,广东瑞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正在紫金县蓝塘镇市北村筹建一个存栏1200头以上纯种蓝塘种猪的国家级蓝塘猪资源场,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袁健康介绍到,使用科学选育方案,通过对蓝塘猪品种选育、提纯、复壮,使蓝塘猪原有优良性能稳定遗传下来。通过推进蓝塘猪养殖,建成集"蓝塘猪保种、杂交开发、商品猪养殖,统一回收和加工"于一体、配套设施完善、科技创新较强的蓝塘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把紫金县打造成国家级蓝塘猪保种基地和省级蓝塘猪特色产业基地,第一条生产线即将竣工投入使用。
根据蓝塘猪保护与开发项目实施目标,到2015年,紫金县将带动农户400多户养殖蓝塘猪,发展纯种蓝塘母猪存栏3000头,配套商品长蓝杂年出栏量4.5万头,实现总产值11250万元。届时,蓝塘猪不仅能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实现部分产品供应珠三角和香港地区。在此基础上,紫金县还将建设一条蓝塘猪屠宰加工生产线,生产蓝塘猪腊肉、腊肠、火腿等系列深加工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将蓝塘猪产业做强做大,带动蓝塘猪附加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