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境内古为百越之地。秦汉时,隶属南海郡揭阳县。
惠来风情(28)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出东官郡,同时析揭阳县为海阳县、潮阳县、海宁县、绥安县。海宁县始建,海宁县治所在惠来西部。
义熙九年(413年),在东官郡东部析出义安郡,下辖海阳县、潮阳县、海宁县、绥安县、义招县。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全国废郡设州,原义安郡改称潮州,领义安县、潮阳县、海宁县、绥安县、义招县、程乡县。(“潮州”一词始现)。大业三年(607年),全国复郡废州,潮州之地复称义安郡,属扬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义安郡再改称潮州,海宁县并入潮阳县。
明嘉靖三年(1524年),置惠来县,因县治设于惠来都,故名。又因城在葵岭东南,故又称葵阳。置县后隶属广东潮州府管辖至清末。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先后属广东都督府、巡按使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东区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五、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惠来县行政区划图1949年5月20日,惠来全境解放,同年8月,成立惠来县人民政府。惠来县先后隶属潮梅人民行政公署、潮汕临时专员公署、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汕头专员公署。1949年6月,将惠来县梅林区辖属的梅峰镇、松阳乡,南阳乡,高埔乡,云落乡,崩坎乡,葵龙乡,埔头乡共8乡镇505村,划归普宁县。
1950年3月,将惠来县雷岭乡28村,划归潮阳县。同年4月,将惠来县甲子镇及18乡,划归陆丰县。
1958年12月10日,撤销惠来县建制,与普宁县合并。
1959年4月,将惠来县红江公社横山等10村,划归陆丰县。
1961年3月,恢复惠来县建制,隶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惠来县属汕头市。
1991年,揭阳县撤县建市(地级),惠来县从汕头市析出,划分给揭阳市管辖。
截至2021年,惠来县下辖15个镇、3个农场、1个开发试验区。[10]
15个镇:惠城镇、华湖镇、仙庵镇、靖海镇、周田镇、前詹镇、神泉镇、东陇镇、岐石镇、隆江镇、溪西镇、鳌江镇、东港镇、葵潭镇、侨园镇。
3个农场:东埔农场、葵潭农场、青坑林场。
1个开发试验区:揭阳(惠来)沿海经济开发试验区。[10]
行政单位 | 人口 | 面积 | 邮政编码 |
---|---|---|---|
惠城镇 | 168908 | 178平方公里 | 515200 |
隆江镇 | 148000 | 104平方公里 | 515235 |
葵潭镇 | 108002 | 156平方公里 | 515239 |
靖海镇 | 81021 | 49平方公里 | 515223 |
华湖镇 | 65025 | 60平方公里 | 515221 |
神泉镇 | 93100 | 58平方公里 | 515231 |
东陇镇 | 84286 | 54平方公里 | 515226 |
前詹镇 | 54314 | 63平方公里 | 515225 |
岐石镇 | 34054 | 20平方公里 | 515232 |
周田镇 | 58632 | 74平方公里 | 515224 |
鳌江镇 | 58823 | 61平方公里 | 515236 |
仙庵镇 | 85729 | 85平方公里 | 515222 |
东港镇 | 34271 | 53平方公里 | 515238 |
溪西镇 | 48608 | 52平方公里 | 515235 |
葵潭农场 | 5420 | 20平方公里 | 515236 |
东埔农场 | 15000 | 25平方公里 | 515235 |
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南海街道) | 8500 | 工业区规划总面积133平方公里 | 515235 |
大南山华侨管理区 | 25000 | 46.2平方公里 | 515200 |
行政单位 | 人口 | 面积 | 邮政编码 |
---|---|---|---|
惠城镇 | 168908 | 178平方公里 | 515200 |
隆江镇 | 148000 | 104平方公里 | 515235 |
葵潭镇 | 108002 | 156平方公里 | 515239 |
靖海镇 | 81021 | 49平方公里 | 515223 |
华湖镇 | 65025 | 60平方公里 | 515221 |
神泉镇 | 93100 | 58平方公里 | 515231 |
东陇镇 | 84286 | 54平方公里 | 515226 |
前詹镇 | 54314 | 63平方公里 | 515225 |
岐石镇 | 34054 | 20平方公里 | 515232 |
周田镇 | 58632 | 74平方公里 | 515224 |
鳌江镇 | 58823 | 61平方公里 | 515236 |
仙庵镇 | 85729 | 85平方公里 | 515222 |
东港镇 | 34271 | 53平方公里 | 515238 |
溪西镇 | 48608 | 52平方公里 | 515235 |
葵潭农场 | 5420 | 20平方公里 | 515236 |
东埔农场 | 15000 | 25平方公里 | 515235 |
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南海街道) | 8500 | 工业区规划总面积133平方公里 | 515235 |
大南山华侨管理区 | 25000 | 46.2平方公里 | 515200 |
惠来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位于东经22°53′30″~23°11′10″,北纬115°54′55″~116°34′10″之间,东连潮阳,西接陆丰,北邻普宁,南濒南海。县境东西相距67公里,南北相距33.5公里,全县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
惠来县境在元古代震旦纪(距今19亿~5.7亿年),原是一片大海。到寒武纪(距今5.7亿~5亿年)早期,北半球出露了华夏古陆,县境一部分为华夏古陆南端。至中生代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距今1.37亿年前后),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县境形成了大小不等的背斜褶皱及向斜褶皱,伴随大规模的岩浆岩入侵,出露了以西东走向为主的山地、丘陵。沿海地带也由原来的深海升为浅海,历经数百万年的冲积而形成一块块的海滨平原。
地貌(2)惠来县地处大南山南麓,枕山面海。东西直线距离67公里,以县治惠城为界,东部南北直线距离在11公里~17公里之间,西部南北直线距离在18公里~33公里之间。北部为山区,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丘陵地带,中南部多为平原台地,中部至东部沿海多为沙滩地,西南部沿海多为海、河塭地。海岸线岬角发育,曲折多湾。地势北高南低。西部高于东部。北南倾斜度较大,境内最高峰犁头山东海拔822.7米,最低地带神泉镇,平均高程不足3米。全境基本属滨海丘陵类型,总面积约为187.95万亩。
大南山脉盘绕绵延在普宁、惠来、潮南3县(市、区)之间,从西至东横贯惠来县境整个北部。县内最高山峰犁头山东,海拔822.7米,位于青坑林场北部。高程在5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1.04万亩,占全县面积0.55%。除北部山区的中低丘陵以外,县境东西均为丘陵地带。东部为南山岭丘陵带,属大南山南伸余脉,绵延于华湖镇、前詹镇、周田镇,由关门山经塔兜山向南直趋海滨;西部为三清岭丘陵带,包括东港镇、鳌江镇、大南山华侨管理区、葵潭农场、东埔农场大部分区域。由凤地山、五龙顶、三清山组成一条西东走向的矮山岭,而后南折双梅山,绵延至海滨。丘陵总面积约为100.5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53.49%。
平原、阶地主要分布于惠来县境中南部。以总铺洋为主的龙江中下游沉积地带,为县内最大平原。其次为东陇洋和华陇洋,两洋相连,处雷岭河和盐岭河下游。西部平原地有鳌江下游的鸟坑洋、龙舟洋以及葵潭盆地。东部较大成片平原地为京陇洋,处关门山以东学地溪等小溪河下游。平原、阶地总面积约为46.0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24.5%。沙滩地分布于仙庵、靖海、周田、前詹、神泉、溪西等镇沿海地带,面积约为11.4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6.1%。海、河塭地主要分布于鳌江、岐石两镇海边,面积约为10.3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5.5%。
惠来县(3)惠来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境处北回归线以南。1979~2004年,年平均气温22.1℃,年平均日照1927.8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9%。县境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45毫米。
惠来县夏季长,秋季短,日照时数长,季节性不明显。2015年,惠来县主要天气特点: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台风影响严重。全年雨量2681.3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多51%。年平均气温22.7℃,比历年偏高0.5℃;年极端最低气温7.0℃,极端最高气温37.0℃。年雷暴日数65天。
惠来县冲积平原均属沃土地带,北部丘陵一般属红壤或赤红壤。
惠来县境内河流多,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有5条,分别是龙江、螺溪、雷岭河、鳌江、狮石湖;1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有铭湖溪、溪东溪、大潭水、赤澳水、东铺水,河流短促,独流入海。流域总面积1253平方公里。
惠来县内大小河流18条,总长273公里,主要河流龙江,全长88公里,发源于普宁的南山凹,经陆丰流入葵潭、隆江,从神泉港出海。天然湖泊有狮石湖、仕兜湖、西塘池。境内有地表水23.38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浅层地下水年均径流量约0.95亿立方米;枯水年可利用水量3.01亿立方米。
惠来县多年平均径流深945毫米,年径流总量11.8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78亿立方米,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惠来县内地质花岗岩约占80%,沉积岩约占18%。矿藏资源分布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已探明的有20多种。
惠来县矿产资源种类较少,2014年底,全县辖区范围内,矿产18种,其中金属矿有金、银、铜、锡、铝、锌、钨、钴、铬镍、钛铁矿、锆英石;非金属矿有黄铁矿、毒砂矿、高岭土、花岗岩、饰面花岗岩;能源矿有煤、泥炭。惠城镇后洋村钟丘洋有含铜多的金属矿,探明铜矿资源量11.3万吨,是优势矿产之一。神泉图田村一带锆英石、钛铁矿有一定规模储量。全县范围内建筑用花岗岩储量比较大。
2014年,惠来县土地资源总面积187.6507万亩(1251.0045平方公里)。全县土地分三大类:一是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150.7783万亩(1005.188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80.35%;二是建设用地,面积20.5618万亩(137.0787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0.96%,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11.0921万亩(73.9472平方公里),交通公路用地面积1.5891万亩(10.59平方公里);三是未利用地,面积16.3106万亩(108.7373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8.69%。
据历史记载,惠来县有兽类、禽类、蛇类外,主要生产淡水鱼、海产品。海洋鱼类有3个纲,30个科50多个品种,惠来县海域底栖生物种类,呈现明显的亚热带沿岸种群区系特征,以适应高盐性种及广盐性广布种为主。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主。全县海域出现53科81种,其中有:环节动物、螠虫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等。鱼类已知有68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有100多种。
惠来县主要有石斑鱼、鳗鱼、带鱼、鮸鱼、鲈鱼、乌鲳、马鲛鱼、乌贼、鱿鱼、金枪鱼、鲨鱼、银鱼、海鳗等。贝壳类有经济价值较高的鲍鱼、海胆、响螺、西施舌、牡蛎、蚶、日月蚝、红螺、花蛤、泥螺等。海藻类以紫菜、赤菜、海带产量居多,并为县名优特产。201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53.1%,水果种植面积37.35万亩,水果品种有33类120多种,盛产荔枝、龙眼、菠萝、油甘、杨桃、柑桔、芒果、青梅等。
截至2016年,惠来县建立市级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3个,即“海龟自然保护区”“神泉渔业自然保护区”“龙虾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到4705公顷。
2014年,惠来县总户数为256839户,总人口1399758人,比上年末增加46475人;全县非农业人口348501人,其中实有非农业人口226491人;全县当年出生人数18256人,人口出生率13.26‰;死亡人数7661人,死亡率5.57‰;自然增长人数10595人,自然增长率7.7‰。年末常住人口111.6万人,城镇化率42.36%。
2015年,惠来县户籍总人口1420525人,常住人口111.5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73‰。惠来县主要民族为汉族。
2014年,惠来县地区生产总值227.8217亿元,比2013年(下同)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028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30.3402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47.4527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由2013年的22.3:56.9:20.8转变为22.0:57.2:20.8;全县人均GDP20524元,增长9.1%。
2015年,惠来县地区生产总值242.33亿元,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9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37.03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53.22亿元,增长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7万元。
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274.0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28.8亿元,比增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02亿元,比增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59亿元,比增10.8%;外贸进出口总额13.52亿元,比增10.2%;农业总产值81.09亿元,比增3.2%;农民人均纯收入8486.4元,比增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3亿元。全辖各项存款余额213.6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33.8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2.4%和7.4%。
2014年,惠来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0284亿元,增长4.8%;实现增加值50.0288亿元,增长5.5%。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4.21万亩,总产量62.09万吨,增长0.98%。蔬菜播种面积20.2万亩,总产量49.77万吨,下降2.4%。水果种植面积37.36万亩,总产量14.44万吨,增长7.2%。
2014年,惠来县全年肉类总产量3.86万吨,增长0.5%;年末生猪存栏量25.89万头,比上年下降1.33万头;牛存栏量1.8万头;水产品总产量8.76万吨,增长1.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7.17万吨,淡水产品产量1.59万吨,分别增长1.1%和2.5%。
2015年,惠来县粮食播种面积3.65万公顷,粮食产量20.22万吨。
2014年,惠来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9.76476亿元,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25048亿元,增长12.2%;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5.1428亿元,增长3.6%。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中,国有企业增长11.9%,集体企业增长25.1%,股份制企业增长11.2%,“三资”企业增长4.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8.9%。
2014年,惠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6.5600亿元,增长13.0%;产品销售率达99.9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0.8500亿元,增长19.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407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6.3%。
2015年,惠来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95.3亿元,增长12.6%。
2014年,惠来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3047亿元,增长15.1%。全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49.5539亿元,增长18.8%;零售业商品销售额73.5283亿元,增长18.4%;住宿业营业额3.4602亿元,增长18.9%;餐饮业营业额5.2178亿元,增长20.3%。
2014年,惠来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1119亿元,增长11.1%。全县共接待游客327.4万人次,旅游收入7.43亿元,均比增1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4520亿元,增长24.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22.4099亿元,增长20.9%;各项贷款余额71.0016亿元,增长58.6%。
2015年,惠来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88亿元,增长15.2%。
靖海景屏景屏:或称活景、藏景、美景屏。是一种广场游展式造型艺术。以戏出场面为内容,人物由小童扮演,配以一定景物。真人(故叫活景)假景定格造型,构成一定主题的景观。游展时或配以锣鼓八音,更具气派,成为春节期间或盛大节日的拔尖节目。靖海镇有张、林、曾三姓,以造景闻名,代代相传。
潮州音乐:民国初期,县内有儒家乐社,又称闲间、乐社,系能奏会弹之人,在工作之余,组合弹奏。县城有“怡情社”乐班。民国三十六年(1947)又创“陶情社”,为精通、喜爱潮乐者聚合的小团体,并起了积累、整理乐谱的作用。
方言歌:潮州歌册是一种以潮汕方言为表现形式的叙事长诗。唱歌册时,依歌册唱诵,歌声悠扬悦耳。听者边作手头工作,边听曲文。唱歌册只凭唱者顺口朗诵,七言、五言、浅白押韵,四名一韵,无乐伴奏。
唱渔歌:渔歌内容反映渔民生活与生产。1958年神泉镇业余剧团曾整理渔歌多首,其中《歌唱新渔村》曾参加汕头地区民歌汇唱。
大锣鼓:大锣鼓,为惠来县春节期间供游行表演的文娱活动。一队大锣鼓的组成可多达上百人,头尾可摆1~2华里。前有大旗招展,后有锣鼓铿锵,丝竹悠扬。大锣鼓演出时,队前用一根青竹挂一幅红幡,上帖金字“国泰民安”。接着是大旗队,肩扛大旗,一队数十人,多者上百人、徐徐前进。接着是以24面大锣(有的多至32面),8付深钹,10只海螺为主的乐队。
鳌舞:方言称舞鳌,鳌鱼用竹、木、布扎形彩绘制成,长3尺,龙头鱼身。舞者手擎鳌鱼挥舞。一班有5只。在锣鼓伴奏下,有追逐、穿花、跳径、跃龙门、咬斗、喧春等动作。
狮舞
狮舞:方言称舞虎狮。惠来县春节至元宵有舞狮习惯。狮身是一幅近丈的黄布,狮尾为一大簇流芳状的红麻丝。舞时,一人在前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尾,按锣鼓节拍表演。动作神态有理毛、舔背、抓痒、瞌睡等。还有一种称“高脚狮”,舞狮者肢踩高跷,并增加一位戴面具的狮娘。舞狮后,有武术表演,多为南派的手拳、棍、叉、双刀、双锏等真功夫。有的还表演纵身串火圈的惊险动作。
龙舞:方言称舞龙。惠来县舞龙,始于清咸丰年间。青山乡的螃蟹村和葵潭镇的长春村,有舞“双龙抢宝”的节目。光绪年间,惠城镇英内村开始组织舞龙队,此后,每年春节期间都有舞龙。龙是用竹、木、布造形,彩绘制作,九节或十一节为一条龙,一鼓一锣一钹伴奏。动作有反肚、翻滚、跳龙门、追珠等。
英歌舞:惠来英歌舞,一队英歌大体分为刚健雄浑的扣棒为“前棚”;丰富多彩的戏曲片断为“后栅”。集舞蹈、戏曲于一体。
地方风俗(2)七样菜:在潮汕平原,正月初七惠来人有吃七样菜的习俗,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可上溯到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有记载。七样菜对哪七样没有具体规定,大多以潮汕所产的大菜、春菜、芥蓝、厚荷等为主,数量的多少也无限制,可随意。
谢神:农历10~12月中旬,每村每社每户都择吉日、备盛礼拜祭神灵。通常是演戏(包括皮影戏)、大锣鼓、八音班、纸龙袍冠履、全猪全羊、大雅裸,特殊的祭礼有上刀梯、烧焰火,还有十年一祭的打火醮。
祈子:祈求得子的习俗与灯关系密切。“灯”,在潮语中与“丁”音,有为婆家带来了男丁的寓意。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元宵夜举行“上灯”活动。其实,以“灯”谐“丁”以祈求子的习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地区也很多。
保胎:妇女怀有身孕有许多禁忌;生产妇女临产时,必须请来接生婆;丈夫不能留在产房里服侍妻子,要和全家的男人一样离开产房。有些人为了分娩顺利,还会到庙宇里去祭拜“催生娘娘”,保佑顺产。产妇产下婴儿后,胎衣不能随便丢;产妇的娘家就必须准备鸡蛋送到产妇家,为其补养。
坐腊、开荤:产妇在产后一个星期内,产房不能透风,这段日子叫做“坐腊”。到了第七天(有的地方是第九天或十二天),举行“开荤”仪式,产妇开始吃肉、吃鱼来滋养身体。同时,还要备办礼物送给邻里亲朋,生男孩的送甜面条,生女孩的送用薯粉制的圆子,称为“圆仔”。到了满月,则必须备办丰盛的酒菜宴请亲朋好友,叫做喝“满月酒”。很多地方婴儿出生第十二日这一天要为他洗澡,会在洗澡盘里放入一颗像碗一般大的石头,表示孩子将来胆子会大。
潮汕工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项目之一。饮工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新客换茶”,“暗下逐客令”,“无茶色”,“茶三酒四秃桃二”的讲究。另外切忌“喝茶皱眉“,是对主人的不恭。
特色饮食(2)靖海豆辑是惠来县靖海镇的知名特产,是以花生仁、白糖、猪油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饼食。
隆江猪脚,属于粤菜系。得名于其原产地惠来县隆江镇。隆江猪脚是当地一道有名的菜肴。
酸梅蒸午鱼,用新鲜酸梅浸泡盐水,磨烂捣渣而成。抹在鱼身后,鱼底放几片姜蒸熟便可。
惠来广章,用腐竹皮把以猪肉为主要食材做成的馅料包好,放进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
绿豆饼 | 三参饼 | 肚脐饼 | 酥糖 |
鱼丸鱼饼 | 虾丸虾饼 | --- | |
资料来源: |
绿豆饼 | 三参饼 | 肚脐饼 | 酥糖 |
鱼丸鱼饼 | 虾丸虾饼 | --- | |
资料来源: |
深汕高速、揭惠高速、普惠高速、厦深铁路横贯其惠来县境内,有通航香港澳门等地的优良港口靖海港,有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神泉港,神泉港北距县城区7.5公里,距台湾高雄市216海里。西距香港125海里,东距汕头60海里,已建5000吨位外港码头;靖海港为本县直通港澳装卸口岸;距离揭阳潮汕机场约为一个小时的车程。
2014年,惠来县完成旅客周转量139740万人公里,增长7.3%。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157889万吨公里,增长16.5%;水运货物周转量23592万吨公里,增长21.7%。
惠来县境内共已建或在建有3条高速公路:深汕高速、揭惠高速公路、普惠高速,1条国道,4条省道。[11]
厦深高铁于2007年11月23日开工,2013年12月28正式开通。在惠来县境内开通葵潭站。[12]
惠来电厂煤码头建设总规模为2个7万吨级煤码头(水工结构按15万吨级船型设计),一期工程煤码头按7万吨级设计,设计年吞吐量为638万吨。神泉港列入广东省二类口岸建设规划和国家一级渔港建设计划,规划建设5000吨级泊位2个,已建有500吨级内港码头一座。
2014年,惠来县有剧场、影剧院2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9.5万册。全年广播电视台共播出新闻及专题2559条,申报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4个。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共开展“乡乡乐起来”群众文化活动105场;成功举办“惠来·回来·会来”—摄影作品展览活动暨《惠来·回来·会来》画册首发式及“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惠来新春公益音乐会、首届“葵阳书香节”等活动。
2014年,惠来县成功举办2014年“全民健身日”暨广东省第十五届“体育节”惠来县启动仪式等活动。建成惠城、东陇、隆江3个镇全民体育健身广场。
2014年,惠来县有普通中学37所,小学250所;在校学生人数166401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数24316人,初中在校学生数45473人,小学在校学生数96612人;专任教师数9490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4016人,小学专任教师数5474人。靖海镇、东埔农场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
2015年,惠来县被国家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6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县”称号。[11]
惠来县第一中学 |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
惠来县华侨中学 | 惠来粤东中学 |
惠来县第一中学 |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
惠来县华侨中学 | 惠来粤东中学 |
2014年,惠来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1126万元,增长10.7%。全县申报省、市科技计划8项目,其中省级4项、市级4项;全县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65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39件、外观设计专利124件。
2014年,惠来县有各类医疗机构476个,其中公立卫生机构23所,民营医院2家,社区(村)卫生站(室)415个,个体诊所36家;全县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2028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372人,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07人,社区(村)卫生机构技术人员513人,个体诊所技术人员36人。全县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657,执业护士487人,卫生机构病床位数1271张。
2014年,惠来县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5576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0383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97918人;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105人、28422人、31347人。
惠来县主要有龙泉山庄风景区、百花尖风景区、黄光山风景区、铭湖岩、仙井岩、清水岩、神泉的海角甘泉、蜃楼海市(非固定),惠城东栅永福寺(活佛宋禅祖师潜修圆寂之地)等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