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地图天台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夏商周三代,天台属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瓯越地。公元前323年越为楚灭,属楚。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原东越地置闽中郡,天台属之。
西汉初,高祖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天台属楚;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立刘贾为荆王,转属荆国。惠帝三年(前192年)越功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天台属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伐东瓯,东瓯举国迁徙江湖间,其地遂虚。至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于该地置浦县,属会稽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初改名章安,天台仍属之。
三国吴大帝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分章安、永宁置始平县(南始平),属临海郡。这是天台置县之始,辖境包括今天台、仙居两县。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因雍州亦有始平县(北始平),遂更名为始丰县。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从南乡析出置乐安县(今仙居县)。章安令孙绰(341-371)作《游天台山赋》,从此天台山闻名遐迩。
南朝宋沿袭晋为始丰县,属临海郡。齐、梁改为始平县,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属赤城郡。陈复为始丰县,仍属临海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废始丰并入临海县,属处州(括州)。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永嘉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吴李子通,分临海县置始丰,属海州,寻属台州。八年(公元625年)又废始丰。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再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改名唐兴,属台州。
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封钱镠为吴越王,台州属焉。开平三年(公元909年),以境内天台山而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唐同光(公元923-926)初,复名唐兴。至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2年)改名为台兴县。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定名为天台县。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天台随台州归宋。终两宋三百余年,均属台州。
元改台州为台州路,天台属之。
明代,改路为府,天台属台州府。
清沿袭明制,天台县仍属台州府,分三十七都。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十月下旬,太平军攻占天台,建政权,设乡官。次年二月,复为清统治。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存道,天台改属会稽道。1927年取消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天台直属浙江省。1940年,在临海设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通称浙江第七区,管辖原台州六县(后增新折的三门县),天台属之。抗日战争时期,成立浙东行署,主管浙东旧八府各县,驻节天台街头。
1949年5月24日,天台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台州专区。[10]1954年6月,台州专区撤销,天台划到宁波专区。1957年7月,台州专区恢复,天台划归台州。1958年12月,撤台州专区,天台又划到宁波专区。1962年4月,重置台州专区,天台又划归台州(1970年改称台州地区,1994年9月改称台州市)。
天台县政府大楼唐代、宋代实行乡里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嘉定年间,全县分4乡12里。元、明时期实行都图制。明洪武间全县分128图。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为73里。明末清初,改为2镇、4乡、37都。清光绪年间,改为4镇、4乡、37都。民国初年,实行自治。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改为区、乡(镇)、闾邻制。民国22年,全县设6个区、246个乡、16个镇、1532个闾(25户为闾)、7640个邻(5户为邻)。民国23年,改为乡、镇、保、甲制。民国31年,全县设4个区、58个乡镇、663个保、6439个甲。民国35年,调整为4个区、10个镇、45个乡,保、甲相同。民国37年调整为4个区、55个乡镇、675个保、6962个甲。1949年5月24日天台解放,废除保甲制。当年6月,全县设6个区(城区、苍山、南山、平桥、街头、北山),10个镇、46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天台县属台州专区。1954年台州专区撤销,天台县改属宁波专区。1957年台州专区恢复,天台县复属之。1958年台州专区再次撤销,天台县又属宁波专区。1962年台州专区又设,天台县仍属之。1970年台州专区改名为台州地区,1994年,天台县属台州市。
1985年6月,坦头、平桥、街头、白鹤4个乡改为镇。1988年7月,全县有7个区、1个镇(区级)、45个乡和6个乡级镇。1992年5月,经过撤区、扩镇、并乡,全县共设8个镇、11个乡。
1999年2月1日,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城关镇在新民办事处(辖6个行政村)的基础上建立新民管理区委员会,作为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并赋予一级乡镇政府的相应管理权限。
2001年2月16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丽泽乡、山河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关镇行政区域。扩大后的城关镇辖137个行政村、39个居民区,镇政府驻赤城路。同年3月23日,县委、县政府决定,城关镇增设赤城管理区(5个村40个居)、国清管理区(47个村)、丽泽管理区(35个村)和山河管理区(31个村)。新民管理区增至18个村。
天台县(3)2001年11月16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新中镇、屯桥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与平桥镇合并,设立新的平桥镇。新的平桥镇辖214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镇政府驻朝阳西路24号(原平桥镇政府驻地)。撤销滩岭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关镇。调整后的城关镇辖172个行政村、40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仍在赤城路。撤销鹤楼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白鹤镇。调整后的白鹤镇辖14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仍在白鹤南街道7号。同年12月,城关镇增设滩岭管理区。至此,全县共设8个镇(其中,城关镇辖6个管理区)、5个乡,管辖996个行政村,41个居民区。从2002年7月开始,全县行政村撤并。至年末,全县行政村由996个撤并为584个,居民区仍为41个。
2003年4月,撤销城关镇,设赤城、始丰、福溪3个街道。至年末,全县有行政村568个,居民区38个,社区1个。
2004年8月,经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研究同意,县政府发文(天政函〔2004〕62号)批准,撤销赤城街道33个居委会,建立8个社区居委会。石梁镇溪下村和八辽村因黄龙水库建设需要而迁至赤城街道,安置在飞鹤社区。至年末,全县有行政村613个,居委会4个,社区8个。
2005年,平桥镇撤并行政村5个,白鹤镇撤并行政村11个。至年末,全县辖3街道7镇5乡,有行政村597个,居委会4个,社区8个。
2011年,行政区划为:辖3街道7镇5乡(12个社区居委会,2个居委会,597个行政村)。
2012年,赤城街道新增一个社区,至年末全县辖3街道7镇5乡(13个社区,2个居委会,597行政村)。
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为:辖3街道7镇5乡(21个社区,374行政村)。
2018年,辖区3个街道、7个镇、5个乡,21个社区,374个行政村。
截至2021年,天台县下辖3个街道、7个镇、5个乡。[11]
3个街道:赤城街道、始丰街道、福溪街道。
7个镇:白鹤镇、石梁镇、街头镇、平桥镇、坦头镇、三合镇、洪畴镇。
5个乡:三州乡、龙溪乡、雷峰乡、南屏乡、泳溪乡。[11]
街道 | 赤城街道 | 始丰街道 | 福溪街道 | ||
镇 | 白鹤镇 | 石梁镇 | 街头镇 | 平桥镇 | 洪畴镇 |
坦头镇 | 三合镇 | ||||
乡 | 三州乡 | 龙溪乡 | 雷峰乡 | 南屏乡 | 泳溪乡 |
街道 | 赤城街道 | 始丰街道 | 福溪街道 | ||
镇 | 白鹤镇 | 石梁镇 | 街头镇 | 平桥镇 | 洪畴镇 |
坦头镇 | 三合镇 | ||||
乡 | 三州乡 | 龙溪乡 | 雷峰乡 | 南屏乡 | 泳溪乡 |
天台县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中部,以境内天台山得名,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地处北纬28°57′02″-29°20′39″、东经120°41′24″-121°15′46″之间。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总面积1426平方公里。[12]
天台县距省城杭州市223公里,到宁波141公里,至椒江110公里。县界总长310.15公里。其中与新昌县接边的县界长79.53公里;与宁海县接壤的边界长54.17公里;与三门县交界的县界长19.4公里;与临海市接边的县界长58.8公里;与仙居毗邻的县界长25.66公里;与磐安相邻的县界长72.52公里。
天台县城(6)天台山脉由县西向东北蜿蜒,西南绵亘大雷山脉,形成四面环山中部较为平坦的丘陵盆地。东部最高的苍山顶海拔1113米,北部华顶山海拔1110米。始丰溪两岸河谷平原海拔50-120米。天台盆地呈三角形,低山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81%,河谷平原和台地占19%。
溪流分属椒江、曹娥江、白溪、清溪、珠游溪5个水系。始丰溪贯穿天台盆地,全长132.7公里(境内长68.5公里),流域面积1610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111.54平方公里)。境内支流40多条,其中三茅溪主流长26.5公里,流域面积157.5平方公里;苍山溪主流长22公里,流域面积163平方公里。
天台县(3)天台县土壤有5个土类,10个亚类,37个土属,95个土种,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及水稻土等5个土类,11个亚类,102个土种。河谷平原多为粉砂性潮土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底丘为岩性土,丘陵多为红壤,底山多为黄红壤,东北、西南中山地貌区为黄壤。
(一)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
全县耕地范围,土壤养分元素含量以适宜水平为主,适宜以上耕地占比83.88%,缺乏水平占总评价面积16.12%。天台县土壤养分主要缺乏B、Mo等。耕地综合养分等级适宜及丰富水平耕地主要分布在石梁镇、南屏乡、福溪街道与三州乡,较缺乏与缺乏水平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畴镇、平桥镇南部与白鹤镇南部。
(二)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结果显示,天台县耕地范围总体清洁,清洁占比92.5%。具有轻微污染风险以上耕地比例为7.49%;主要污染风险元素为Cd、Cr和Ni,其中Cr和Ni主要来源于天台东部广泛发育的玄武岩风化淋溶作用,引发生态风险较低。
(三)土壤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由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与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叠加产生。总体上,天台县耕地范围天台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良好与中等为主,两者共占比78.95%,良好与中等主要分布在天台县盆地平原地带;优秀主要分布在四周山地丘陵;差等主要零星分布于山地丘陵,在平原地区呈零散分布的态势;劣等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其余零星分布于山地丘陵带。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中等以上共占比97.44%,整体优于其他耕地。
天台风光(5)天台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降水丰富、热量充足的气候特征。又因四周山体环绕,中间低平,小区域气候特征显著,有一定的盆地气候。
春季始于3月28日,终于5月27日,计61天。气温呈波浪式回升,南北气流交替加剧,低气压及锋面活动频繁。因此,降水增多,风向多变,常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有时冷暖空气交替激荡,形成拉锯局面,天气阴晴不定,故有“春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之说。夏季始于5月28日,终于9月27日,计123天。东南海洋来的温度高、湿度大的暖湿气流增强,与还有一定势力的北方冷空气相遇,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随着冷空气的进一步衰退与活动位置的北上,全县盛夏时期在一致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除午后有局部雷阵雨外,以晴、热、少雨为主,常出现伏旱。7-9月受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影响,常出现狂风暴雨。秋季:始于9月28日,终于11月27日,计61天。暖湿的气流开始衰退,常有小股冷空气侵袭,锋面活动开始增多,常形成阴雨天气,即农历俗称的“八月乌”。中秋以后,冷空气势力进一步加强,又受长江下游小高压影响,天气稳定,秋高气爽,有“十月小阳春”之说。冬季,始于11月28日,终于翌年3月27日,计120天。多晴朗寒冷天气。遇有强冷空气影响,会引起剧烈的降温,并伴有大风、大雪和冰冻天气。
水利
天台地表径流量为12.90亿m³,其中始丰溪南岸区为3.53亿m³,始丰溪北岸区为5.79亿m³,曹娥江岭上溪区为0.33亿m³,曹娥江慈圣溪区为0.81亿m³,宁海白溪区为1.37亿m³,宁海清溪区为0.84亿m³,三门湾海游溪为0.24亿m³。全县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为1990年的21.7亿m³,最下年径流量为1967年的5.06亿m³。地下水资源1.60亿m³,属于重复计算水量。因此,天台县境内水资源总量为12.90亿m³(未包括县境外来水2.16亿m³)。人均水资源量约2323m³/人。
矿产
天台县矿藏资源有20多种,其中金、银、铅、锌、花岗岩、石英石、砩石等,储量大,品位高。天台的古生物资源蕴藏丰富,恐龙蛋、骨化石蕴藏覆盖面积近230平方公里。
①燃料矿产,仅有紫宁褐煤矿,原地沉积,赋存在第三系嵊县组地层中,其中大岭头煤质较差,梨子园、张家井煤质较好。
②金属矿产主要有银、铅锌矿。分布在大岭口银铅锌矿区、下辽铅锌矿区,均为中型矿床。
③萤石矿主要分布在城关、福溪、新中、崔岙、新民等地,经多年开采,浅部矿石已开采完,深部尚有。目前有7处萤石矿区在做地质勘查,转为详查的有4处,规模均为小型。
④珍珠岩分布在九里坪一带,有小型矿床1处,矿点1处。
⑤沸石矿主要分布在白鹤殿至平桥镇一带,该区凝灰岩普遍沸石化,有较好的资源前景。
⑥地开石分布在宝华山林场一带,为中型矿床,矿石以高硅、低钾钠、中~低铝二三级品为主。
⑦高岭土分布在祥里、泳溪等地。
⑧石材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天台盆地北侧及南屏乡一带。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岩为主,在后岸、白坭坦等地以凝灰岩为主,可加工成板材和条石供应园林、桥梁等设施建设,富有传统特色的工艺制品畅销国内外。
⑨建筑石料,普通建筑石料资源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主要为凝灰岩等,岩石石质较坚硬,抗压强度较高,能达到普通建筑石料的质量要求。
⑩砖瓦用岩主要分布在天台盆地内或边缘地带的低缓丘陵或残丘,岩性以两头塘组、塘上组的粉砂质凝灰质泥岩、页岩为主,是砖瓦用岩的主要替代原料。
目前天台县范围内现有的采矿权共计8家,其中6家为普通建筑用石料,1家为银铅锌矿,1家为萤石矿;高风险探矿权有11家,低风险探矿权有4家,高风险探矿权以萤石和铅锌多金属矿为主,其中萤石占7家。
2021年末,全县土地面积1431.6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7个镇、5个乡,374个村委会、21个社区居委会。年末全县总户数192551户,户籍总人口598882人,其中男性311603人,女性287279人,性别比为108:10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47万人,城镇化率为53.9%。全年出生人口3859人,出生率6.43‰;死亡人口3826人,死亡率6.37‰;人口自然增长率0.055‰。[4]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杨玲玲 |
县委副书记 | 王欣东、陈石秀 |
参考资料来源:天台县人民政府[13]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王欣东 |
副县长 | 项慧明、何定宇、杨贤巍、夏益杰、周志杰、袁继欢、林鼎、吕灵光、陈东升 |
参考资料来源:天台县人民政府[14] |
职务 | 姓名 |
---|---|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朱良齐 |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施亚东、王健文、徐亦镇、陈天新、庞志刚、许希利 |
参考资料来源:天台县人民政府[15] |
职务 | 姓名 |
---|---|
县政协主席 | 卢益民 |
县政协副主席 | 丁庆银、齐显移、张卫平、胡斌、梁海兵、叶信峰 |
参考资料来源:天台县人民政府[16] |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杨玲玲 |
县委副书记 | 王欣东、陈石秀 |
参考资料来源:天台县人民政府[13]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王欣东 |
副县长 | 项慧明、何定宇、杨贤巍、夏益杰、周志杰、袁继欢、林鼎、吕灵光、陈东升 |
参考资料来源:天台县人民政府[14] |
职务 | 姓名 |
---|---|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朱良齐 |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施亚东、王健文、徐亦镇、陈天新、庞志刚、许希利 |
参考资料来源:天台县人民政府[15] |
职务 | 姓名 |
---|---|
县政协主席 | 卢益民 |
县政协副主席 | 丁庆银、齐显移、张卫平、胡斌、梁海兵、叶信峰 |
参考资料来源:天台县人民政府[16] |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9.55亿元,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12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7.52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5.91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比重由2020年的5.4:39.8:54.8调整4.7:40.5:54.8。人均生产总值(常住口径)71862元,增长9.3%。[4]
天台县坦头镇风光
202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19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总产值25.49亿元,同比增长7.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1.63万亩,增长5.3%,其中:蔬菜播种面积12.70万亩,中草药材播种面积2.61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30万亩。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2021年末生猪存栏7.57万头;家禽存栏195.89万羽,出栏783.28万羽;肉类总产量22523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19平方公里。水利总投入5.71亿元,同比增长159.9%,有效灌溉面积22.31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6591万千瓦,增长0.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661吨,增长9.1%。农村用电量2908.07万千瓦时。[4]
2021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13.68亿元,同比增长11.8%。全年月度新增及年底小升规纳入工业企业37家,退出14家。截止12月底,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计194家,合计实现增加值77.98亿元,同比增长13.3%。从七大支柱行业看,纺织业实现增加值3.68亿元,增长1.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06亿元,增长17.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48亿元,增长14.8%;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88亿元,增长17.6%;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85亿元,下降6.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2.89亿元,增长28.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29亿元,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健康产品、时尚制造业、文化制造业等六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3%、13.3%、6.2%、-3.5%、6.2%、10.9%。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合计实现增加值45.66亿元,同比增长15.1%;“20强”工业企业合计实现增加值44.30亿元,同比增长13.4%。
2021年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10.36亿元,同比增长26.8%,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3.7%。实现新产品产值130.03亿元,增长17.9%;新产品产值率47.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新兴行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8.10亿元、24.67亿元、31.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3%、6.2%、13.3%。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达25.36万元/人,劳动生产率提高率4.8个百分点,人均创利税11.48万元。数字经济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
2021年年末全县有资质的建筑单位36家,累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1.45亿元,同比增长9.4%。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67.8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5.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37.02万平方米。[4]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同比增长0.3%,其中:交通投资下降38.8%,民间投资下降9.5%,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长14.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8.1%,制造业投资增长32.0%。工业性投资增长4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投资48.63亿元,下降23.8%,房地产销售面积63.19万平方米,增长3.2%。
国内外贸易、旅游
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59亿元,同比增长11.3%。从贸易分行业来看,全年批发业实现销售额90.45亿元,增长37.7%;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79.60亿元,增长19.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81亿元,增长12.0%;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4.51亿元,增长35.7%。
2021年,全县累计自营进出口76.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自营出口72.7亿元,增长30.3%,进口3.43亿元,增长32.1%。从出口行业看,橡塑行业出口22.65亿元,增长27%;生物医药行业出口10.67亿元,下降8.4%;其他产品出口10.3亿元,增长164%;汽车用品行业出口11.7亿元,增长20.5%;机电行业出口12.07亿元,增长40.8%;产业用布行业出口3.97亿元,增长29.5%。
2021年,天台连续四年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入选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位列第22位,精彩亮相央视《中国地名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天台山上榜5A级景区品牌100强。全年旅游总人数402.98万人次,同比增长32.6%,旅游总收入41.76亿元,增长36.1%。全域旅游建设获评全省A档(优秀),浙东唐诗之路建设入选省争先创优“最佳实践”案例,入选省级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拓展先行先试单位和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试点县,“诗路e站”入选全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天台山易筋经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金融、财政
202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人民币)566.56亿元,同比增长13.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人民币)637.44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短期贷款202.25亿元,增长14.6%;中长期贷款223.15亿元,增长12%。消费贷款合计186.32亿元,增长10%。经营贷款合计239.09亿元,增长15.8%。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45亿元,比去年末减少0.44亿元,不良贷款率0.54%,比去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居民储蓄362.12亿元,增长12.6%,工业性贷款185.85亿元,增长19.2%。
2021年财政保持平稳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56.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9.93亿元,增长16.5%。其中税收收入实现19.88亿元,增长13.5%,增值税增长4.0%,企业所得税增长40.8%。地方财政支出56.72亿元,增长24.2%。其中民生支出52.42亿元,占总支出比重为79.3%。节能环保增长106.3%,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100.2%,文化教育与传媒增长12.6%。[4]
天台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台州片。古越语色彩浓重,有许多在古代汉语中找不到源头的词汇成分,至今仍保留着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四声八调与读细音,地方特色鲜明。
饮食
漾糕主食以稻米为主,薯类、麦类、玉米、豆类为辅。旧时山区滨海部分贫瘠地区,以薯丝为主,今为稻米,薯丝成为城镇居民调剂口味食品。一日三餐,干稀因地因时而异。立夏至中秋,农事繁忙,加一餐点心,称“接力”。菜肴,称“下饭”或“菜蔬”,沿海多海产,山区多山货,平原兼有山海之味。喜食蔬菜与海鲜干制、腌制品,咸菜为常食佐菜。臭苋菜梗汁炖豆腐为特味佐菜。宴请,旧俗有“六碗”、“八碗”等规格,不足其数不成席,以第一道菜取名。规格较高者有海参席、鱼翅席、燕窝席等,菜肴多至二十多盘。
风味食品以米粉类、麦粉类为主。有水浸糕、米面、豆面、猪肉麦饼、光饼、鱼面、豆腐圆、蛋清羊尾、五味粥、糟羹、青团、乌饭麻糍、漾糕、灰青糕、重阳糕、糯米圆、麦饼筒、粽子、馄饨,与各地类同。
糕点以冻米糖、花生糖、芝麻糖最具特色。每年春节家家制作。临海、天台、仙居的“羊脚蹄”,以麦粉加糖成形烤制,形似羊蹄,别有风味。酒类,以黄酒为主,以陈为佳,故又称“老酒”。白酒,俗称“烧酒”、“糟烧”。以杨梅浸烧酒,称“杨梅烧”,消暑解乏,城乡兴行。
服饰
服装、鞋帽、发型等,旧时男子汉式对襟外衣,圆领,搭襻纽扣。女子汉式右侧开襟外衣,窄袖。内衣用套衫或双襟。男女外裤,腰头另出,便于系扎。乡绅士子与店家商人,戴瓜皮帽,穿长衫。民国时期,女兴旗袍,男兴礼帽,知识阶层兴中山装。小儿穿戴,以虎帽、肚兜最具特色。50年代后通行中山装(男)、列宁装(女)、军便装。50年代,军用式绿色胶鞋风行,称“解放鞋”。后塑料鞋、皮鞋等普及。80年代盛行夹克衫、运动服、西装。所穿鞋袜,旧时为布鞋布袜;民国时期渐行纱袜,皮鞋、运动胶鞋等开始传入;旅游鞋继起,皮鞋日趋高档。纱袜为尼龙袜替代。青年妇女夏日流行长筒丝袜。
所用布料,旧时棉纱土布居多,常以蓝白纱线为经纬,质厚耐磨。夏衣喜用土织苎麻夏布,或以生绢为底料,单面涂以栲胶,称“栲绢”。外衣颜色,以蓝和黑蓝居多,一般由染坊染制,也有家庭自染者。乡间少女喜红绿相间。民国时兴“士林蓝”,印花布也逐渐风行。今则皮、棉、丝、毛、化纤诸般衣料,日趋高档,种种花色,任意选择。
劳动者于劳作时以腰巾为防护布。妇女入厨所系者称“拦腰”、“饭拦”。孕妇居家、出门必系,以为能辟邪保胎。山民、工匠、长工,系双开叠式腰布,形如小裙,便于蹲伏、步行,称“围裙”。今“拦腰”尚在使用,其余已少见。
渔民栲汁衣衫,以棉布浸栲汁染制,色深褐,耐咸碱。大襟左衽,便于海上右手操作。拢裤大裆宽腿,直裆处缀裥如网,裤下摆及腰腿侧斜兜处喜以龙凤虫鸟花草等图案装饰。今已渐少见。
清时男蓄辫,女缠足,辛亥革命后废止。少女垂辫,妇女梳发髻,后渐行剪发。温岭县石塘一带渔区中老年妇女仍有梳髻者,髻式美观多样。50年代后,中青年妇女流行齐耳短发或垂肩双辫。80年代风行烫发,青年女子也有兴披发、马尾辫、蜈蚣辫。城镇渐有老年染发。
旧时雨天穿“木船”、箬壳鞋,戴箬帽,穿蓑衣或用纸伞、油布伞;富户穿牛皮钉靴或油靴。民国后渐兴橡胶雨鞋,称“套鞋”。80年代后,折叠伞、尼龙雨衣、胶布雨衣等兴起,纸伞、油布伞等绝迹,蓑衣在农村尚可见。
居住
多聚集而居,形成村落,山区偶有单户独屋散处。不少村落按宗族组织,一村一族或一村数族。渔村和人口较多的集镇,聚族现象不十分明显。村落总体大多朝南向阳。村落命名,除按宗姓外,往往依据山名、岙名、溪河、渡口、山岭、塘堤、地势、山形及桥梁、古塔、寺庙等建筑命名,或以当地历史名人和土特产命名。
天台县古民居民舍一般朝南或东南,利于采光通风,有“朝南屋,儿孙福”之谚。也有忌正南者,以正南为神庙所向,住宅宜朝向微偏。传统住宅格局,富户多取院堂式,前庭后园,环以围墙,入门为庭,升阶为堂,正中为堂屋,两侧为居室,一般不开大窗,称“明厅暗房”。民国时期渐有玻璃窗。天井称“道地”或“门堂”。也有数户成一院落的。楼屋一般取畚斗楼式,垂檐出桷,楼后不开窗。楼后开窗者称“四面楼”。最具特色者为“五凤楼”,两厢凤翼,檐牙高翘。农家大多为平屋或矮楼。就地取材,多数木结构。山区常以泥土垒打成墙,或以块石、卵石砌墙。平原多砖墙或片石墙。沿海及深山区多茅屋,称“茅厂”。温岭平原一度兴以石为材,四墙、间隔、地面、楼面,乃至梁柱、房顶,均以石板、石条建筑。70年代前期,农村推广“大寨屋”,集资或生产队出资,一字横排,前后数行,每户一楼一底。80年代城乡新建住宅,多钢筋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有阳台、专用灶间、卫生间者渐多,并向多层发展。城镇公寓楼房,由机关、企事业单位兴建,或由房产公司开发出售,成套组合,一户一套。
居家器物,有特色者,多竹制品。如躺椅、靠背椅、饭篮、竹箩等。今家具多成套木制,崇尚现代流行款式。塑料器物已普遍进入寻常人家。
天台工艺美术要数“三雕”最为出名。
天台木雕天台山木雕,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形成佛像雕刻、佛具制造、棕制品、木珠制品、竹制品等具有相当规模的工艺美术产业。唐代天台山开元寺僧人思托所制作的鉴真和尚坐像,成为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为日本国宝。天台山中华佛教城雕刻的千手观音像成为故宫博物院国家珍藏。
天台石雕因材施艺,形象逼真,雕刻精细,层次丰富。石雕艺人以刀代笔,以石作纸,用不同粗细,不同曲度的线条,圆润流畅的刀法,用浅浮雕手法,使佛像产生出虚实相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虽未着色,却能产生多层次变化。
玻璃雕塑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81年,天台金全才创办天台山艺苑,又开拓风格独具的玻璃雕刻工艺,采用碑刻的用刀章法,吸收版画的黑白对比情趣,借助现代科技新成果,集浮雕的主体层次和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于一炉,使玻璃刻花艺术推陈出新,丰富了玻璃造型语言,题材扩大至鸟兽、山水、人物和肖像等各个方面。金全才使玻璃工艺向大型室内装饰陈设发展,作品进入首都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北京第11届亚运会游泳馆等大雅之堂。
茶叶
茶叶天台山是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汉末高道葛玄在华顶峰施种,至今“葛玄茶圃”尚存有距今1800年的“茶祖”。天台山云雾茶得云雾滋润,以香淳、汁浓著称,品质特佳,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被誉为“佛天雨露、帝苑仙浆”。唐、宋时日僧最澄、荣西将天台山茶籽、茶艺传至日本,天台山成为日本茶道的源头。天台山茶道表演团曾出访日本等国传播茶文化,并在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荣获“茶艺精深”的奖牌。
天台产茶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近年来,“中黄1号”已成功通过省林木良种认定,其品牌天台黄茶产业作为天台县茶产业的亮点蓬勃发展。
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基地已突破万亩,为中国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之一,品种丰富,产量较大的有茄子、甜椒、黄瓜、西红柿等,产品畅销上海、浙江等大中城市,并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水果
“天台山蜜橘”天台县水果种植历史悠久,“天台山蜜橘”建国前就誉满上海,果树资源十分丰富,栽培较多的有杨梅、柑橘、梨、桃、葡萄、枇杷、樱桃、猕猴桃、柿等种,还成功引种了优稀良种火龙果、蓝莓、八月瓜、柚类。天台山野生果树资源较多,驯化并取得较好效益的有红树莓、软枣猕猴桃。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气候条件对常绿和落叶果树栽培俱宜,且是山区县,光照好,温差大,出产果品色艳、形美、质优、味佳,在全国及省、市各类评比中履获金奖。
天台的果品资源十分丰富,产量较大的有柑橘、桃、梨、杨梅、青梅、葡萄、枇杷、柿等品种。其中本地早柑橘,别名天台蜜橘,1949年前就已名扬上海。
山珍
天台多山地丘陵,衍生着品种繁多、数量较大的山珍,是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食物。其中蕨菜、菌类、猕猴桃、板栗、竹笋等数量较大。
药材
白术天台山有上千种中药材,尤以白术、茯苓、石斛和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天台乌药”闻名。万亩中药材基地已逐步开发形成。
天台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双栖的灵山圣境,素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称,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都创于此,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的祖庭,方广寺为五百罗汉道场,赤城山玉京洞为道教第六洞天,僧、道和合共修,相得益彰,影响深远,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经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共96处,其中佛教44处,道教24处,基督教28处,分布全县各乡镇(街道)。其中,国清讲寺(包括智者塔院)、高明讲寺、中下方广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寺院,国清讲寺还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顶讲寺和万年寺是省级重级寺院,紫云洞(位于天台城关赤城山)和明岩寺(位于街头镇明岩)是市级重点寺院。
天台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宗教工作,特别是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后,天台召开全县宗教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动摇,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发挥天台山“佛宗道源”资源优势,以打造中国化宗教文化高地为目标,努力构建“和合圆融”的宗教生态。建设民宗团体联合办公“和谐园”筑基“和合圆融”宗教生态,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批示肯定。
近年来,积极创办浙江佛学院天台宗佛学院和浙江道教学院, 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培养工作。2016年9月经国家宗教局检查验收并正式获批,天台成为全国唯一办有两所宗教高校的县。同时,相继启动了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中韩日佛教天台宗祖寺修禅寺,德韶国师道场护国寺、通玄寺,唐朝古寺宝华寺,佛教天台宗中兴道场螺溪传教院等一批重点寺观恢复,取消国清寺、高明寺门票,免费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宗教文化内涵,举办了天台山国清讲寺允观大和尚方丈升座庆典、“两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会、“天台论道、祖庭悟真”中国天台山道教南宗文化周、纪念天台宗祖庭国清讲寺建寺1420周年、幽溪传灯大师文化研讨会暨了文大和尚方丈升座庆典等重大宗教文化活动。
天台的交通以公路为主,出行方便,每日有多趟公共汽车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往返。部分行车路线及车程如下:
杭州:杭甬高速(沽渚出口)-常台高速-天台出口(车程2小时)
上海:沪杭高速-杭甬高速(“沽渚”出口)-常台高速-天台出口(车程3.5小时)
江苏、无锡、常区域:苏嘉杭高速-杭甬高速(沽渚)-常台高速-天台出口(车程4.5小时)
南京:宁杭高速-杭州
全县过境公路总里程1949公里,其中上三高速公路42公里,杭绍台高速正在建设;一条G104国道39公里;两条省道61公里,S323省道和S326省道;县道347公里,乡道338公里,村道1112公里,专用公路10公里。
客运站场6个,其中二级站1个,三级站1个,四级站2个,简易站2个。拥有长途营运客车93辆,其中旅游包车29辆;客运线路35条,其中省际班线6条,省内班线21条,市内班线8条。
2021年末,全县汽车保有量为104362量,其中载客汽车94335辆,私人汽车拥有量97489辆。全县营运客车拥有量为373辆,总客位3931座。全县营运货车拥有量为577辆,总吨位为7468吨。全年营运性客运量114.3万人,同比下降70.6%,旅客周转量10006万人公里,下降4.9%。全县营运性公路货运量629万吨,增长4.0%,货物周转量52811万吨公里,增长26.7%。[4]
2021年全县实现邮电业务收入5.98亿元。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5.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4.0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9.27万户。[4]
天台县责任农业技术人员素质培训大会
2021年,全县实现全社会R&D经费支出6.18亿元,同比增长16.2%,R&D经费占GDP比重2.05%;拥有R&D活动人员2857人,同比增长6.1%。2020年度企业创新动能有效激活,全县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2.52%;企业R&D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比重12.56%;全县拥有开展R&D活动企业127家,同比增长11.4%;开展R&D活动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66.49%。高新产业和战略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6.45%。2021年度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家,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4家。
2021年,全县与11家高校院所设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其中研究院有4家,技术转移中心6家。共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42项,合同金额约2500万元。深入实施《人才新政三十三条》,大力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新增省青年引才计划3人、省级海外工程师1名、市级海外工程师2名。 [4]
2021年全县有小学学校数40所,小学在校生2.98万人,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100%。普通中学学校数28所,在校生2.95万人,入学率100%。职业高中学校数3所,在校7517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81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2592人,中职教育专任教师数418人。[4]
2021年,天台山易筋经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天台饺饼筒、九大碗、够周馃等7个项目被列入第八批台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春节期间,天台登上央视《中国地名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浙江卫视《还有诗和远方》节目,县委书记亲自推介天台山文旅资源。全年完成各类文化活动2169场,送书下乡2万多册,线上文化服务活动300多场。完成浙江省第七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免费提供书报刊借阅、展览展出、艺术培训、文体活动等公益服务。实现文化馆乡镇分馆、图书分馆全覆盖,新增和合书吧2家,新增文化礼堂40家。发展和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建有各类文艺团体2091支,文化志愿者5800人。
2021年,调频广播节目1套,全年共播出公共节目5900小时,制作广播节目4120小时;公共电视节目1套,全年共播出公共节目4350小时,制作电视节目360小时;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基站6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2130公里,数字电视用户数128024户。“台报网端微视”全媒体平台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深化三服务对标勇争先”等专题专栏50多个,采编发相关稿件1100余篇(条),在上级媒体刊播报道1000多条次,央视播出8条,浙江日报、浙江卫视头版或头条(前三条)刊播10多条。官方发布“神秀天台”发布信息1099条,新闻客户端“和合天台”发稿1万余篇,“学习强国”平台录用200多条。[4]
浙江天台人民医院2021年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75个,其中医院7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家,村卫生室59家,卫生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3家。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3586人,其中医生(师)1677人,注册护士1421人,年末实有床位2277张。[4]
围棋国手俞斌2021年,在全运会上获2银4铜,突破历史,“体育委员”数字应用入围省级“揭榜挂帅”榜单,举办县级以上赛事35场,其中省级以上赛事3场。构建乡镇(街道)体育委员工作阵地,成功搭建1个三星,7个一星体育委员工作站。构设委员之家、赛事活动、服务超市、健身场地、健身百科等8个版块。构建城乡“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2平方米以上。完成9个多功能运动场、6个百姓健身房、13个微型便民体育公园、1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足球场、1个体育设施进公园建设。完成国民体质监测2500多例,城乡居民达到《国家体质监测标准》合格以上人数达到94.5%以上。成功承办浙江省第二届生态运动会(天台站),中国体育报、新华网、中新网等主流媒体点赞报道。承办了“中国•天台山体彩杯”全国女子围棋公开赛,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天台县人民政府“和合之城 围棋名山”荣誉牌匾,该项荣誉系浙江省唯一。[4]
2021年全县共承办案件数44件,移送公安机关1起,罚没款总额591多万元。获批全省首个“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项目试点,完成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进入省备选名单,获2021-2023年省级绿色转化资金3亿元。在全市首创“包办制”,促环评审批平均提速50%以上,累计为300余家企业环评减费超1000万元。超额完成市定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完成1家省级、2家市级绿色创建任务。
2021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9.5%,PM2.5均值21微克/立方米。“水十条”考核断面(里石门)水质达Ⅱ类,出境断面(百步)水质达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居全市第一,再夺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4]
2021年年末,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8131人,同比增长4.15%,其中在职职工137020人,增长7.26%,离退休人员71111人,减少1.39%;参加工伤保险150011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249人,登记失业率低至0.73%。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52元,同比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09元,增长9.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00元,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1.896倍。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227元,增长14.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416元,增长1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82元,增长16.1%。
2021年末全县国有收养性单位1个,床位40张,收养30人,特困人员救助机构5家,床位689,入住五保特困老人241人。养老公寓等各类养老机构及社区照料机构共28家,床位3582张,入住老人1126人。全县国有收养性单位1个,床40张,收养30人。
2021年,县慈善总会实际得到各界捐款4156.69万元,合计救助支出3619.23万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