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桂芬

沈桂芬

主要成就 晚清洋务运动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
出生地 顺天宛平
出生时间 1818年
民族 汉族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沈桂芬,顺天宛平人。本籍江苏吴江。出生于同里沈氏望族,晚清重臣,人称“吴江相国”。历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沈桂芬沈桂芬(3)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咸丰二年(1852),大考一等,擢庶子。累迁内阁学士。先后典浙江、广东乡试,督陕甘学政,充会试副总裁。咸丰八年(1858),丁父忧。服阕,补原官。晋礼部左侍郎。

同治二年(1862),出署山西巡抚,明年,实授。连上移屯、练兵诸疏,并称旨。桂芬以山西民食不敷,自洋药弛禁,栽种罂粟,粮价踊增。于是刊发条约,饬属严禁。疏陈现办情形,上韪之,颁行各省,著为令。旋丁母忧。同治六年(1866),起礼部右侍郎,充经筵讲官,命为军机大臣。历户部、吏部,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迁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光绪元年(1875),以本官协办大学士。京畿旱,编修何金寿援汉代天灾策免三公为言,请责斥枢臣,谕交部议。桂芬坐革职,特旨改为革职留任。旋复原官,充翰林院掌院学士,晋太子太保。

桂芬遇事持重,自文祥逝后,以谙究外情称。日本之灭琉球也,廷论多主战,桂芬独言劳师海上,易损国威,力持不可。及与俄人议还伊犁,崇厚擅订约,朝议纷然[2];桂芬委曲斡旋,易使往议,改约始定,而言者犹激论不已。桂芬久卧病,六年,卒,年六十有四,赠太子太傅,谥文定。桂芬躬行谨饬,为军机大臣十余年,自奉若寒素,所处极湫隘,而未尝以清节自矜,人以为难云。[3]

亲属成员

他是沈钦霖的孙子、沈家本的姨父。在曾国藩、左宗棠的年代,他是清国的宰相、国防部长、外交部次长、国立大学校长、国家历史档案馆馆长,是恭亲王开始洋务之后,清朝的洋务运动中央主要负责人,徐继畲的《瀛寰志略》是在他的支持下[4]得以刊行的。

沈桂芬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二甲第8名进士,同年的状元是张之万,李鸿章是二甲36名,沈葆桢是二甲39名,郭嵩焘是二甲60名,马新贻是三甲6名。

艺术形象

《李鸿章传》

沈桂芬是清朝掌握中央实权的第一汉人,所谓“同光中兴”的第一代宰相。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写道,“且论李鸿章之地位,更不可不明中国之官制。李鸿章历任之官,则大学士也,北洋大臣也,总理衙门大臣也,商务大臣也,江苏巡抚也,湖广、两江、两广、直隶总督也。自表面上观之,亦可谓位极人臣矣。虽然本朝自雍正以来,政府之实权,在军机大臣(自同治以后督抚之权虽日盛,然亦存乎其人不可一例),故一国政治上之功罪,军机大臣当负其责任之大半。虽李鸿章之为督抚,与寻常之督抚不同,至若举近四十年来之失政,皆归于李之一人,则李固有不任受者矣。

试举同治中兴以来军机大臣之有实力者如下:

第一,文祥、沈桂芬时代 同治初年

第二,李鸿藻、翁同龢时代 同治末年及光绪初年

第三,孙毓汶、徐用仪时代光绪十年至光绪廿一年

第四,李鸿藻、翁同龢时代 光绪廿一年至光绪廿四年

第五,刚毅、荣禄时代 光绪廿四年至今

案:观此表,亦可见满汉权力消长之一斑。自发捻以前,汉人无真执政者,文文忠汲引沈文定,实为汉人掌政权之嚆矢。其后李文正、翁师傅、孙徐两尚书继之。”

《梦蕉亭杂记》

《梦蕉亭杂记》载录了沈桂芬与荣禄、李鸿藻之间的矛盾

基本过程是荣禄擅动枢笔,越权跋扈,引起沈桂芬不满,斗争的结果是,在沈任内,荣禄被降职闭门,沈去世后,荣禄起复。

国家大政有二:曰行政,曰治兵。综光绪一朝,荣文忠公实为此中枢纽,文忠没而国运亦沦夷。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斯言岂不谅哉。穆宗崩逝,德宗入承大统,圣躬仅四龄耳。文忠时以工部侍郎、步军统领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内务府一差,权位与御前大臣、军机大臣三鼎峙。御前班列最前,但尊而不要;军机则权而要;内务府则亲而要,武侯出师表所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也。文忠负权略,敢于任事。当穆宗上宾时,夜漏三下,两宫临视,痛哭失声。内务府诸臣均在殿前屏息伺候。少顷,慈禧语慈安曰:“事已如此,哭亦无益。我们回去歇歇罢。”文忠跪奏,谓:“此间尚有宗社大事,须两宫主持,万不能回宫。请召军机、御前并近支亲贵入见。”两宫命文忠传旨。适恭邸已到,贸然云:“我要回避,不能上去。”不知其用意所在。枢臣文文忠祥扶病先至,宝文靖鋆、沈文定桂芬、李文正鸿藻继到;同入承旨,德宗嗣立。醇邸闻之,惊惧失常度,昏扑倒地。懿旨令扶出,横卧殿角,无人看顾也。登时凄皇惨状,迨不如庶民家。御前大臣夤夜迎德宗入宫。恩诏、哀诏,例由军机恭拟。文定到稍迟,由文文忠执笔拟旨,因病不能成章。文忠仓卒,忘避嫌疑,擅动枢笔。文定不悦,而无如何,思以他事陷之,文忠亦知之,防御尤力,两端遂成水火。文正与文定不相能,颇右文忠。党祸之成,非一日矣。某月日黔抚出缺,枢廷请简,面奉懿旨:著沈桂芬去。群相惊诧,谓巡抚系二品官,沈桂芬现任兵部尚书,充军机大臣,职列一品,宣力有年,不宜左迁边地,此旨一出,中外震骇。朝廷体制,四方观听,均有关系,臣等不敢承旨。文靖与文定交最契。情形尤愤激。两宫知难违廷论,乃命文定照旧当差,黔抚另行简人。文定谢恩出,惶恐万状。私谓:“穴本无风,风何由入?”意殆疑文忠矣,然并无影响也。南中某侍郎素昵文定,与文忠亦缔兰交,往来甚数。文定嘱侍郎,侦访切实消息。侍郎遂诣文忠处种种侦视。文忠虚与委蛇。一日,侍郎忽造文忠所曰:“沈经笙真不是人,不特对不起朋友,其家庭中亦有不可道者。我已与彼绝交。闻彼君甚,因外简黔抚事,谓出君谋,常思报复,不可不防。”文忠见其语气激昂,且丑诋文定至其先世,以为厚我,遂不之疑,将实情详细述之。侍郎据以告文定。从此结怨愈深。————此处“侍郎”系指翁同龢,翁骗取荣禄信任,协助沈桂芬打击荣禄势力。

——此处记载有误的是,此时沈桂芬并未在军机当值,只是宝鋆、李鸿藻当值,并反对了两宫的懿旨。翁同龢日记载,此段时间沈桂芬在休病假,因此不会有当面被命令去任贵州巡抚一事。

会京师大旱,谣言叠起,谓某县某村镇邪教起事,勾结山东、河南教匪,克期入京。九门遍张揭帖。贝子奕谟据以面奏。两宫召见醇邸,询问弭患方略。醇邸因德宗嗣服,开去一切差使,闲居日久,静极思动。奏请电调北洋淮军驻扎京师,归其调遣,以备不虞。文忠为步军统领,方在假中,醇邸所陈方略,一切不得知也。以讹言孔多,力疾销假,出任弹压。两宫召见,谓京师人心不靖,浮言四起,诚恐匪徒生心,拟调北洋淮军入卫。文忠力陈不可,略谓京师为辇毂之地,旗、汉、回、教五方杂处,易播流言。臣职司地面,近畿左右,均设侦探。如果匪徒滋事,讵能一无所知?倘以讹言为实据,遽行调兵入卫,迹涉张皇,务求出以镇定。事遂寝。醇邸闻之怒甚。文忠后知前议出自醇邸,亟诣邸第,婉陈一切。而醇邸竟以闭门羹待之,交谊几至不终。内务府大臣一缺,亦遂辞退。文定知有隙可乘,商之文靖,先授意南城外御史条陈政治,谓京师各部院大臣兼差太多,日不暇给,本欲藉资干济,转致贻误要公。请嗣后各大臣勤慎趋公,不得多兼差使。越日,文靖趋朝,首先奏言宝鋆与荣禄兼差甚多,难以兼顾。拟请开去宝鋆国史馆总裁、荣禄工部尚书差缺。时慈禧病未视朝,慈安允之。时论谓国史馆与工部尚书一差一缺,繁简攸殊,讵能一例?文靖遽以朦奏,意别有在。然文定意犹未餍,复摭拾文忠承办庙工,装金草率,与崇文门旗军刁难举子等事,嗾令言官奏劾,交部察议。照例咎止失察,仅能科以罚俸,加重亦仅降级留任,公罪准其抵销。所司拟稿呈堂,文定不谓然。商之满尚书广君寿,拟一堂稿缮奏,实降二级调用。文忠遂以提督降为副将,三载闭门。

《小姑叹》

沈桂芬是从山西巡抚的任上提拔进军机处这个中央机构的,曾经有个姓吴的翰林,写过一首诗,题目叫做《小姑叹》,将由山西巡抚内调入军机的沈桂芬,比做归宁的小姑,深得母欢,以致当家的媳妇,大权旁落,一切家务都由小姑秉承母命而行。如果说天下是满洲人的天下,作为满人的沈桂芬,确似归宁或者居娟的姑奶奶,越俎代庖在娘家主持家务。《小姑篇》云:“入门为幼妇,稽首歌姑恩。三日入厨下,诸姒为我言。家世守先业,田园甲幽燕。无端遘害。雕敝年复年。冢妇自明慧,嫩漫思避喧。小姑育南土,于归家太原。稍知道途事,臧获交称贤。归宁侍阿母,中馈同周旋。初云佐筐,已乃操管键。事事承母命,处处蒙人怜。深潭不见底,柔蕤故为妍。女巫托灵谈,宁止糜金钱。人或为姑语,善遗离堂前。非无姊妹行,远嫁多在边。舍旃勿复道,何以祈安全。诸姒语未终,我忧泣涕涟。思欲谏冢妇,室远情未联。小姑初见我,颇若亲婵娟。苦口倘能谓,诸姒宁惮烦。阴云幂檐际,隐隐闻杜鹃。佛徊就私寝,终夜不成眠。”此首专指沈文定而言。恭王当国既久,年事复高,又深喜文定之附己,倚若左右手,故以“嫩漫避喧”,及“处处蒙人怜”为喻。文定以山西巡抚入直军机,原籍吴江,故有“南土”、“太原”等句。“深潭不见底”等句,盖指文定之厚貌深情,外托廉介,可谓妙于写真。“非无姊妹行,远嫁多在边”句,亦隐指文襄而言。“杜鹃”句盖用南人作相故事,沈固南人也。

《粤轺随笔》

粤轺随笔粤轺随笔为沈桂芬咸丰十一年任辛酉科广东乡试主考时记录的从北京至广东一路途径驿站、与会人物的笔记,对邮传史研究很有意义。由沈桂芬侄孙沈国均(治臣)于一九四一年将此家藏笔记出版,并与其堂弟沈兆奎(羹梅)共邀前清翰林傅增湘撰跋并书名。

去世和谥号

《慈禧前传》中的相关与《国史大臣画一传稿》中的大体一致,但多了些小说化的描写:

“第二天宫中“吃肉”,军机大臣开年第一次聚会,直庐治公,只有一件事,就是商议沈桂芬的身后之事。因为慈禧太后已指示恤典从优,所以王文韶亲自动笔拟的恩诏,极其堂皇:

“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沈桂芬,清慎忠勤,老成端恪,由翰林洊升卿贰,外任封疆,同治年间入参机务,擢任正卿。朕御极后,重加倚任,晋协纶扉,办理一切事宜,均能殚心竭力,劳瘁不辞。前因偶患微疴,赏假调理,遽闻溘逝,震悼殊深!着赏给陀罗经被,派贝勒载漪带领侍卫十员,即日前往奠醊。加恩晋赠太子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入祀贤良祠,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赏银二千两治丧,由广储司发给应得恤典,该衙门察例具奏。灵柩回籍时,着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伊子沈文焘着赏给举人,准其一体会试,伊孙沈锡珪,着赏给郎中,俟及岁时带领引见,以示笃念草臣之至意。”身后哀荣,最可贵的是“入祀贤良祠”,其次是“易名”。赐諡照例由内阁拟呈圈定,但军机亦可提出意见。自嘉庆以来,宰辅赐諡,第一个字照例用“文”字,内阁拟呈沈桂芬的諡是文清、文勤、文端、文恪。咨送到军机处,大家都觉得拟得并不高明。

“清、勤二字,不足以尽沈经笙的生平。”宝鋆大发议论:“端字虽好,但经笙不是理学一路的人物,所以并非美諡,恪字更不必谈了。”

文恪亦非美諡,而且不是宰辅之諡。恭王认为沈桂芬最不可及的长处是有定力,因而主张用“文定”。这也不是顶好的諡称,从顺治以来,諡“文定”的一共八个人,并没有什么名臣。但用“定”字諡沈桂芬,不能不说是很恰当,因而宝鋆和王文韶,亦无可为死者再争。

接下来便要分配沈桂芬所留下来的差缺,

管理国子监事务,已决定派翁同和;

掌院学士由于宝鋆的推荐,派了不是翰林出身的董恂

国史馆正总裁派了潘祖荫

兵部尚书则顺理成章地补上了李鸿藻。。。

协办大学士的缺,照例该吏部尚书万青藜补,只是他的物望不佳,恭王心里有数,只要提名万青藜当协办,清流一定会不满,弹章一上,那就可能连他的尚书都当不成。爱之适足以害之,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这个缺为李鸿藻留着

还剩下军机大臣一个要职,恭王跟宝鋆已经商量过了,决定留下来给一个人:左宗棠。”

后世纪念

沈文定公桂芬墓

光绪六年(1880年),沈病逝任上,沈病逝入殓后,棺木从京城运至苏州,葬于张墓村西(现小学操场处),占地3亩,朝南坐北。此墓于70年代毁于整田平地。据当事者反映:棺内盖有绒布黑底红字,有“兵部尚书沈文定公”字样。沈文定公桂芬墓,文革中被毁。

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

沈文定公桂芬墓,癸山丁向,建清德宗遣礼部侍郎殷兆镛谕祭文等御碑四方,李鸿章联曰:“二十年封圻宰辅,以清慎孚众望,以忠勤作官箴,诏祀贤良,枢密谋猷荷天鉴;数万里筹度经营,为军国任艰难,为时局致疑谤,功成底定,荩臣心事少人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