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笔 名: 寒冰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58 民 族: 汉族 个人作品 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女记者》,报告文学集《路在脚下》、《寒冰散文随笔集》,报告纪实文学《丈夫在天涯》、《“逼上梁山”的过海女人》、《舍得幸福,懒得离婚?》(2002年2月出版)、《寒冰新闻作品集》、《良知热血催椽笔》等。
12年如一日义养两名残疾人 最美老人感动津城 白天看车,晚上守夜,她的物质生活是清贫的;义养两名残疾人,12年的爱心付出,她的精神生活又是富足的。家住天津市河北区62岁的老人韩淑芳从50岁起义养了两名素不相识的残疾人,靠着微薄的存车费收入,撑起了三个人的“家”。韩大娘对记者说:“不管生活有多难,都不会放弃收养这两个人。” 10年风雨同舟路,虽非血脉相连但却亲如一家 1995年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有着身体和智力残疾的承德人宋常利在天津市河北区的街头流浪时,晃晃悠悠地走进了韩大娘卖盒饭的小作坊,一待就是一天,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念叨着“工作、工作”。“当时,我的老伴儿刚刚过世,女儿也没有固定职业,为了生活下去,我不仅夜里要到存车处看车,而且白天还要和女儿一起卖盒饭,收入刚够维持生活。但看到身体残疾、神志又不太正常的老宋,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韩大娘说。 在宋常利出现的这两个星期里,他虽然总是在韩大娘的小摊前,但却没有要过一口吃的,更没有伸手讨过一毛钱。“老宋虽然语言表达不清,但眼神里却透着一种生存的渴望,看着就让人心疼。于是我就问他,‘我需要个干零活儿的人,你愿意干吗?’”韩大娘说:“他一听我说这话,拼命的地点着头。从此,我下定决心,只要有我口吃的,也一定要有老宋的,没想到他这一留就是12年。” 现在,看车的收入是韩大娘“一家三口”唯一的经济来源 时间久了,韩大娘亲切地称宋常利为老舅,不仅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且攒钱为他治病。老舅神志不清,但每次听到韩大娘叫他,总会露出憨憨的笑容。天有不测风云,半年后,由于不善经营,同时老舅又需要一笔钱看病,韩大娘不得以将卖盒饭的生计盘给了别人。这以后,韩大娘还当过保洁员、卖过菜、给人看过夜,但50多岁的人想要找个稳定的工作十分不易,最后她带着老舅给人看车,虽然收入不多,但可勉强维持生活。 “别看老舅话说不清楚,但他特别细心,哪辆车的主人是谁都记得住。但有时,有人欺负老舅是弱智,连两三毛钱的存车费也不给,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眼睛瞪得通红通红的。”韩大娘说:“我时常对他说,做人一定要多做善事,不要把自己的事看得比天还大,也许那些存车人也和我一样穷。老舅虽然听不懂这些话,但我自己说着说着,心里就亮堂起来了。” 除了义养老舅外,韩大娘在1998年又义养了一个残疾人,叫张文林,平日里称他为小梆子。当时小梆子只有25岁,认识韩大娘前在别处打工,但因为他是轻度智力残疾,每到一个地方都被人欺负。韩大娘说,虽然小梆子智力有问题,但他也是个人,应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尊严,一样能够靠双手养活自己!为了不让小梆子再受外人欺负,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韩大娘从看车费的1200元里拿出600元给小梆子开工资,把他留了下来。但也因为又多出了一张吃饭的嘴,剩下的600元还要拿出100元给老舅零花、看病,又要吃饭,让这个三口人的日子过得更为艰难。 转眼间12年就过去了,老舅和小梆子一直和韩大娘生活在一起,一家人都很知足,也很开心。韩大娘常说:“有叹息的时间,不如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人只要勤奋,不管有没有残疾,都能开开心心的生活下去。” 生活虽清贫,但不改助人念头 2008年春节一过,韩大娘就将满63岁了,虽然她有一间自己的小房子,但是为了老舅和小梆子,她更愿意住在存车棚的“家”里。这个“家”没有水电,更没有暖气,一间“卧室”除了一张床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家具,床上堆着一些带补丁的衣服、被子;另一间是用长短不一的木板搭起来的“厨房”,煤炉上锈迹斑斑的铁锅里还有些剩菜,几个破口的瓷碗和一个留有厚厚茶垢的破口水杯摆在已经落土的桌上。为了省钱,韩大娘自己烙饼、蒸饽饽、腌咸菜,偶尔有街坊、好心人送来些食物给她们“换换口”。 经历了10余年的艰辛生活,韩大娘对老舅和小梆子感情也从最初的同情变成了亲情,哪怕是2007年的一场“碰瓷”风波,也没能将这三口之家拆散。当时,有些车贩子知道在韩大娘这里存车没有车牌,故意到这里‘碰瓷’,说是在这里存的车丢了,找他们要1600元钱赔车。 “1600元啊,他们一年也存不了这么多钱。为了这事,韩大娘东奔西跑,急得脸都肿了,老舅也变得烦躁不安,病情再次加重。我们知道韩大娘的困难后,决定一起帮助她们度过这个坎儿,就募集了2300元给她们送去。”经常来存车处看望韩大娘的街坊们说,“虽然韩大娘收下了2300元,但她只用了1000元用来赔偿,300元给老舅交了药费,还说自己看车时确实有疏忽的地方,应该担负600元,剩下的1000元韩大娘死活都要退给大伙儿。” 最终,在韩大娘的坚持下,众人联名以“爱心”的名义把剩下的1000元捐给了中国南部受洪涝灾害的地区。 经过这件事,有人问韩大娘,“你没什么收入,还要养活两个残疾人,为什么不为自己想想,收下那1000块钱,改善改善生活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韩大娘已经不知道回答了多少遍,她说:“就像赔偿车贩子的这600元钱,虽然是我们一分一毛好不容易攒出来的,给人骗去让我们很心疼,但生活就是这样的,花钱买个教训,告诉我们以后要更加小心看车。至于捐的那1000元钱,本来就不是我们该拿的。虽然我们生活很困难,但有人比我们更需要这份帮助。社会已经给了我们工作,凭借我们三个人的三双手一定能生活下去,未来也能更好。” 多方伸援手,爱在冬日里温暖传递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韩大娘的感人故事在街坊邻里间传递,很多人为之动容,也纷纷伸出援手,用各种方式帮助韩大娘和她的两个“亲人”。每个在存车棚存车的人取车时都会跟韩大娘打声招呼,说几句贴心的话;有的老邻居虽然已经搬走多年,但仍常常回来看望大娘,并送来一些生活用品。 朱淑云是韩大娘的老朋友,一家社区医院的大夫。她每次出诊都会专程来看看韩大娘。她说:“我和韩大娘认识很多年了,我们都知道她帮助残疾人,而且一帮就是12年。其实,韩大娘可以选择不过这么艰苦的生活,在家安心由女儿赡养,可是她把老舅和小梆子当成亲人,不舍得离开他们。她的善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也带动我们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 “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有机会帮助更多无家可归的残疾人、老人。我已经62岁了,很多人都说我该享清福了,但我觉得,人活着就应该想着多为别人服务。”韩大娘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每活一天,就要给别人点帮助。”